澳大利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似乎很多外來物種都可以在這裡迅速蔓延,例如在1859年的時候,20多隻兔子被人類帶到了澳大利亞,但一不小心被它們溜了出去,接下來,這些兔子就開始在這片土地上大肆繁衍,其最高數量甚至達到了100億。
簡單來講,澳大利亞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澳洲大陸與地球上的其他大陸分離得太早,從而讓其本地物種的種類相對較少,這就造成了兩個後果,一是本地物種缺乏競爭,導致它們的競爭能力普遍不強,容易被外來物種打敗,二是其生態位的結構不太緊密,容易讓外來物種「鑽空子」。
很明顯,來到澳大利亞的外來物種並不是只有兔子,在過去的日子裡,科學家已多次提出有關物種入侵的警告。近日,澳大利亞有點慌,因為又有科學家警告,一種有毒生物正在日益泛濫,並且進化得更強。
這種生物就是海蟾蜍,海蟾蜍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蟾蜍,其平均體重為106克,體長一般在150至175毫米之間,雖然海蟾蜍的相貌醜陋並且還有毒,但是由於它們擅長捕食甘蔗裡的害蟲,因此受到了人類的喜愛,人們甚至還將它們稱為「甘蔗蟾蜍」。
在1935年的時候,澳大利亞從夏威夷引入了120隻海蟾蜍,希望它們能夠幫助當地的人們消滅甘蔗園裡的害蟲。然而這些海蟾蜍的除蟲能力並不是想像中的好,人們在失望之餘,不得不重新使用化學物質來除蟲,而由於這些海蟾蜍的數量很少,當時的人們也沒有考慮將它們做回收處理。
接下來的事情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雖然海蟾蜍害蟲吃得不多,但是其它的生物卻吃得不少,事實上,幾乎所有能吞下的生物,比如說昆蟲、青蛙甚至小型的嚙齒類動物,它們都通通來者不拒。另一方面,這些海蟾蜍的繁衍能力也很強,它們全年都可以繁殖,一次可以產3萬枚左右的卵,最高可達6萬枚。
除此之外,因為這些海蟾蜍產生的蟾毒素對很多掠食者是相當有害的(有時甚至還會致命),所以它們在這裡沒有天敵。既能「吃」又能「生」,再加上沒有天敵,它們可謂是進入了「天堂」,於是這一種有毒生物就在澳大利亞日益泛濫,一直在向周邊地區擴散。
近些年來,澳大利亞的海蟾蜍擴散速度出現了明顯增長,到2020年,它們的擴散速度已經達到了每年50至60公裡(最初的時候只有每年10至15公裡)。
對於這種現象,科學家懷疑它們出現了某種進化,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一個由雪梨大學生物學家卡梅倫·哈德森(Cameron Hudson)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對235隻海蟾蜍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這些用於研究的海蟾蜍,一部分來自於這些海蟾蜍在澳大利亞擴散的4個「前沿區域」,而另一部分則來自於這些海蟾蜍最初的「發源地」,在經過仔細的對比之後,研究人員發現,相對於「發源地」,「前沿區域」的海蟾蜍具有更長的四肢骨骼、更大的後腳以及更小的前腳。
隨後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對這些海蟾蜍的行動進行了觀測,觀測結果顯示,「前沿區域」的海蟾蜍能夠跳躍得更高、更遠、更快,也更準。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還推測,更小的前腳有利於海蟾蜍的交配。
卡梅倫·哈德森指出,「前沿區域」的海蟾蜍的一些性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並且其後代也會繼承這些變化,這將有利於它們做出更冒險的行為,從而使自己的種群以更快的速度擴散。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它們進化得更強了。
海蟾蜍有毒,並且毒性較大,每年都有很多動物如(鳥類、蜥蜴、蛇、袋鼠、鱷魚、野狗等等)因為誤食海蟾蜍而中毒身亡,除了野生動物以外,海蟾蜍的蟾毒素對人類也威脅很大。因此可以說,海蟾蜍在澳大利亞的日益泛濫醞釀著很大的危害,這讓澳大利亞有點慌,如何有效地應付海蟾蜍,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