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觀眾看得過癮
10月1日晚,擁有1000多個座位的艾森豪劇場座無虛席,東方歌舞團、中國雜技團等為美國觀眾奉獻了歌舞、民樂、京劇、雜技等節目,為長達一個月的「中國文化節」拉開了序幕。在大約120分鐘的節目中,觀眾的掌聲有幾十次!最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坐在前排的美國老人,似乎坐著鼓掌還不足以表達讚賞之情,她乾脆站起來,雙手使勁鼓掌!
在演出結尾全體演員出來謝幕時,全場觀眾更是起立鼓掌。一位中國小演員說,自己做夢也沒有想到,美
國觀眾會如此地喜歡自己的節目!安尼爾·古布塔(AnilKGupta)教授就是眾多熱愛中國藝術表演的美國觀眾之一。他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他在觀看完開幕式後激動地告訴記者說:「這次演出非常、非常地好。藝術精湛、編排精良。」由於從事經濟研究,又對中國充滿興趣,古布塔先生不由自主就談起自己對中國的看法。他認為,中國不但是個經濟大國,有著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而且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再過幾十年的時間,中、美兩國在經濟、安全等問題上將會相互高度依存。所以相互理解,如舉辦中國文化節這樣的交流活動,對於雙方都很有意義。
來自《華盛頓時報》的資深文藝編輯簡·路易絲(JeanBatteyLewis)從事文藝方面的工作幾十年了。她告訴記者,她最喜歡的節目是《二泉映月》。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曾說,要雙膝下跪,用心聆聽《二泉映月》,才能深刻理解這首曲子的豐富內涵。簡說,她認為《二泉映月》是真正的高雅藝術,而她自己最喜歡的也是這首低回婉轉的曲子。
記者在後來幾場的演出中還發現一些美國觀眾竟然特意穿上旗袍和唐裝來觀看中國文藝演出。
美國當地媒體也對聲勢宏大的「中國文化節」給予關注。《紐約時報》特地刊登了長篇特寫來介紹此次活動的背景,並將此次活動稱為「一場文化革命」《華盛頓郵報》把一個月的中國文化演出比喻為一道盛宴,成功的開幕式只是開胃菜而已。廟會上一名小朋友在玩風車
不少華人流下眼淚
「中國文化節」贏得美國觀眾的是喜愛,而對於當地華人來說,更強烈的感受是激動和自豪。這種感受尤其明顯地表現在開幕式的演出上。巨大威嚴的大紅門,蛟龍纏身的壁柱,以及隨之出現的電視短片裡的長城、故宮、天壇……這些中國和中華文明的象徵,再配上激越高昂的音樂,敲打著華人思鄉的心弦,他們中許多人忍不住數次留下眼淚!
來自吉林、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的焦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說,三年來自己很少有機會回到國內,平常也幾乎天天忙於讀書、調研、撰寫論文,有時覺得自己離祖國很遙遠。但是,看了當天的演出,才發現自己是如此地熱愛著遠方的祖國。
他告訴記者:「看到那些華美的服飾和典型的中國裝飾,讓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們曾經擁有過的『漢唐盛世』!我們曾經多麼強大和輝煌!如今祖國也正處於臥龍起飛的階段,想到這裡心裡禁不住地激動起來。再看到那熟悉的故宮和長城,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淚了!」焦先生說,「雖然平常你對祖國沒有太強烈的感受,可是那一刻讓我發現,祖國一直都在自己的心底!」
50多歲的許先生和妻子從臺灣來美國定居已30年,這次特地從附近的馬裡蘭州趕過來買了五場演出的票。他特別強調這種文化交流方式的重要意義:
「現在美國有很多『中國威脅論』,我想部分原因是許多美國人對我們中國不了解。不了解,就容易引起衝突。中國政府有這麼大的魄力舉辦文化節的活動,非常值得讚賞,這有助於加深美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
《穆桂英掛帥》受歡迎
由中國文化部和美國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合作主辦的這次文化節的一大特點就是整個運作過程非常專業。首先,活動的舉辦完全遵照市場規律來操作。演出總共耗資500萬美元,中方資助大約170萬,甘迺迪中心資助280萬,剩下的50萬則通過演出票來籌集。整個演出,從廣告推介到門票銷售,採用的都是商業運作模式,並得到一些著名企業和基金會的贊助。
此次活動的專業化還表現在節目的精心選擇上。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策劃副總裁阿莉西亞·亞當斯在接受中國記者的採訪時介紹說,四年來,甘迺迪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停地奔走於演出機構、藝術家以及中國駐美使館之間,落實資金,聯繫演員,確定活動主題和演出項目。單單花在選擇節目的時間就有三年之久。
她說,鑑於中美文化的巨大差異,在節目安排上既要選如實體現中國文化的節目,還要保證節目能吸引美國觀眾並使其產生共鳴。為了保證這種微妙的平衡,她先後去了九趟中國!
由於語言不通,中國的導演和他們的美國同事們決定大多數節目儘量通過演員的動作、眼神來表達內容,即使不懂中文,一樣也能欣賞;如果演員要開口,應儘量講英文。這些努力顯然非常奏效。另外,在節目的介紹上,也可以看到節目策劃的精心。比如《穆桂英掛帥》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傳統劇目,但是,要想對美國觀眾講清楚這個穆桂英掛帥的故事,實在是個挑戰。可是,英文節目單的處理就非常巧妙,把《穆桂英掛帥》翻譯為《楊家女將軍》(FemaleGeneralsof the Yang Family)。美國觀眾當然十分好奇,要來看看中國古代的女將軍了!
甘迺迪藝術中心大量演出免費
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是美國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它是一個非營利性機構,有大量的免費或者票價低廉的藝術演出。聯邦政府的撥款只用於中心建築物的維護,藝術活動則完全靠私人或公司捐贈和銷售演出票來支持。
1958年,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籤署了法案,決定建設一個「國家文化中心」。法案規定,「文化中心」應該是一個靠私人捐款、獨立運作的文化機構。
1963年11月,在甘迺迪遇刺身亡兩個月後,美國國會決定撥款2300萬美元把「文化中心」修建成紀念甘迺迪總統的「紀念館」,後來「文化中心」更名為「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
另外為了紀念艾森豪總統的遠見卓識,甘迺迪中心的一個劇場以艾森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