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師誇讚的「聰明」,到成年後談論的「雙商」,都意味著大腦的重要性。
人類世界如此,那麼進化了億年光陰的自然界生物當然也不會單純的以「力量」和「體積」為主。
然而總有一種生物打破了這一慣例,那就是——澳洲箱型水母「學名:Chironex fleckeri」
輕盈的澳洲箱型水母/來源:Bing
澳洲箱型水母沒有大腦,更不要說智慧和意識了,但他們卻成為了海洋的稱霸者——儘管看上去非常的柔弱。
腦子?沒關係我可以沒有
其實大多數人對於水母的印象停留在「有生命的塑膠袋」上,畢竟水母看上去透明且柔弱,不會讓任何人想到它是一種富有攻擊性的生物。
在我們的認知中,不管這個生物究竟有多弱小,它是會有大腦的。但水母明顯沒有進化出「大腦」這一器官。這不禁讓小編疑惑,既然沒有大腦,那麼它是怎麼操控自己的呢?
澳洲箱型水母的活動/來源:Bing
研究發現,澳洲箱水母的行動路線並非隨波逐流,而是有目的的遊動,並且它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躲避淺水中一些植物的根部。這對於沒有大腦的澳洲箱水母來說無疑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自由的穿梭在植物根部間/來源:Bing
就此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將澳洲箱水母放在有障礙物的水箱內,發現澳洲箱水母可以輕易的規避那些障礙物。那不就代表澳洲箱水母是有視覺神經的嗎!
科學家們將澳洲箱水母放在顯微鏡下研究它的視覺結構,他們發現在澳洲箱水母的視覺結構中有24個小眼睛,而每個小眼睛中都有許多的感官器官。
這24個眼睛成串排列在澳洲箱水母傘狀體的四個角落。這樣就意味著澳洲箱水母看似沒有眼睛,實際上有著非常開闊的視野。
成串排列的眼睛/來源:CCTV紀錄片《水母入侵》
澳洲箱水母本身沒有大腦,但它們擁有神經網絡,這個神經網絡是神經元和神經的集合,所以科學家們猜測,大約有四個和神經網絡相連的原始大腦。
也就是說,雖然澳洲箱水母沒有大腦,但他們的神經系統可能可以解讀感官信息。
浮遊生物?不,我愛吃魚
就像小編上文所說的,大多數人認為水母只是「有生命的塑膠袋」,甚至有人以為水母是靠吃「浮遊生物」生存。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像澳洲箱型水母這樣名列十大毒物之一的生物來說,浮遊生物根本滿足不了它的胃口,它主要獵物是蝦和小魚。
那麼澳洲箱水母究竟是怎樣捕食蝦和小魚的呢?這要從它的觸手開始說起。
澳洲箱型水母用它的觸手捕捉獵物/來源:Facebook
成年的澳洲箱水母有60條觸手,每一條觸手長約1.8米至2.4米不等,極個別的澳洲箱水母觸手甚至可以達到9米,一旦獵物靠近,它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抓住獵物,並使用觸手上的刺細胞使獵物在2-3分鐘內死亡。
澳洲箱型水母觸手長度/來源:Facebook
刺細胞本身的速度非常快。舉個例子,它們的速度相當於出膛的子彈那樣。
美女開槍/來源:百度
因此在澳洲箱水母抓住獵物的一瞬間,獵物已經中毒,但它還活著,卻被澳洲箱水母的觸手緊緊抓住無法動彈,只能絕望的被塞入水母體後被澳洲箱水母自帶的消化酶逐漸消化。
澳洲箱型水母吃魚/來源:Facebook
人吃魚肉或許還要剔骨,剜刺,刮魚鱗。但對於澳洲箱水母來說,這都是徒勞的。
因為它的消化酶可以輕鬆消化掉小魚的鱗片、骨頭。
也就是說,只需要1-2小時的時間,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半透明的水母,美麗,輕盈。
誤傷人類?毒素是我的保護色
對於澳洲箱型水母來說,毒素無疑是它成名的一個關鍵。
夏威夷大學科學家Angel Yanagihara博士就是被澳洲箱水母傷害過的人類之一,但她很幸運的活了下來。
Angel Yanagihara博士/來源:Facebook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的,在過去的100年中,大約有70人會因為在澳洲海岸遊泳時不小心被澳洲箱水母刺傷而死亡。
Angel Yanagihara博士和她的研究隊為了研究澳洲箱水母的毒素,在深夜前往海岸捕捉箱水母。
研究發現,澳洲箱水母的毒素非常的複雜,經過了億年進化發展,它的毒素能夠在短時間內輕易的破壞紅細胞,使它們膨脹並且破裂。
所以,即使人類知道澳洲箱型水母的毒液非常恐怖,但卻依然研究不出針對它的抗毒素。
雖說澳洲箱型水母的毒液無敵,但它依然有著天敵,例如稜皮龜「學名:Dermochelys coriacea」。稜皮龜的消化系統比較特殊,可以消耗澳洲箱水母的毒素。
稜皮龜以水母為食/來源:Facebook
最後,小編只想感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真有一物降一物啊。
被衝上岸的乾癟水母/來源:Facebook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