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黃進 陳劉俊 檢驗醫學網
作者:黃進 陳劉俊
單位:武漢市第四醫院檢驗科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1600萬,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威脅。
目前,新冠病毒肺炎已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按「甲類」傳染病管理;我國將「新冠病毒」暫時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中「第二類病原微生物」進行管理,屬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並明確了相關檢測應當在生物安全二級(BSL-2)或以上實驗室進行,同時需採用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的個人防護;此外,WHO將「新冠病毒」歸為危險度Ⅲ級(BSL-3)。
源自《柳葉刀》新冠病毒彩色照片
不曾想,如此厲害的讓人們心驚膽戰顫抖半年多的「新冠病毒」,無論在WHO危險度(Ⅲ級)、我國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第二類),或是我國傳染病分類(乙類),這「三大排行榜」中,都屬於「第二個危險級別」,細思極恐,那麼不禁想問一句,與「新冠病毒」同等級的病原體還有哪些呢?
本文帶你了解,這個世界除了「新冠病毒」之外,那些曾經也是「乘風破浪」、腥風血雨、轟動一時、讓人敬畏自然的「新冠病毒」同等級病原體。
我國的傳染病與生物安全等級
是怎麼分類的?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我國早在1989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按嚴重程度與上報時效分為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並隨著20多年來國內相關疫情的發展,一直在修訂更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在「乙類」傳染病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這三種傳染病雖被納入乙類,但可直接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生物安全等級分類
生物安全是國家整體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WHO《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我國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與即將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可根據致病性與危害程度分為四類。
有點類似武俠中「百曉生」的「兵器譜與人物排行榜」,按照病原體種類分為病毒等四類(四大門派),按危害程度(武力值)將各類病原體(各門各派弟子)也分為「一、二、三、四」類(見下表),詳細信息匯成了一部經典流傳的《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
我國為了加強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範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我國進一步制定了《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詳細記錄了各類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級與實驗所需安全防護等級。
本篇主要介紹《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與新冠病毒同等級的「第二類」的病原微生物裡的「病毒類」。
因病毒培養與動物感染實驗所需的生物安全防護等級要比其餘的相對要高一些,例如未經培養的材料進行核酸檢測只需要在生物安全二級(BSL-2)實驗室開展,但也需要進行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級別的個人防護,但涉及病毒培養和動物感染實驗則必須在BSL-3或以上級別實驗室進行,個人防護級別也是隨之提高。
以下是所有「第二類」病毒,主要可以分為幾個大科:
一、 布尼亞病毒科(17種)
在布尼亞病毒科中,我們可能會相對比較熟悉的是引起腎症候群出血熱的「漢坦病毒」,這是一種有包膜分節段的負鏈RNA病毒,主要可分為三種:引起漢坦病毒肺症候群(HPS),另一種引起漢坦病毒腎症候群出血熱(HFRS)和其他漢坦病毒。HPS主要流行於美國,中國雖未發現,但有發生的可能。HFRS即中國常見的腎症候群出血熱,腎臟是早期原發性損傷器官,病毒是腎損傷的直接因素。
二、 披膜病毒科(9種)
三、 黃病毒科
我們常見的乙型腦炎病毒(JEV)屬於黃病毒科。主要症狀為高熱、頭痛、嘔吐、昏睡、痙攣等。重症者可周身高燒、抽搐不止、腦水腫、呼吸或循環衰竭而死亡,部分患者留有後遺症。消滅蚊子孳生地,並撲滅越冬蚊和新生成蚊是預防乙腦的關鍵。豬是乙腦病毒的主要中間宿主和傳染源,在乙腦流行季節前,應對豬進行預防注射,可有效地降低乙腦發病率。人體接種疫苗可提高對乙腦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對預防乙腦也有良好效果。
四、 痘病毒科
五、 彈狀病毒科
狂犬病毒(RV)就屬於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外形呈彈狀,核衣殼呈螺旋對稱,表面具有包膜,內含有單鏈RNA。是引起人畜共患的狂犬病的病原體。主要是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感染;還可以經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在接觸狂犬病後很快進行有效治療或疫苗接種可以防止出現症狀和死亡。急救程序包括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滌劑、聚維酮碘消毒劑或可殺死狂犬病毒的其他溶液徹底衝洗和清洗傷口15分鐘以上[3] 。
六、 逆轉錄病毒
愛滋病毒(HIV),即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於1981年在中美洲首次發現。HIV在感染後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HIV的傳播方式主要有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HIV感染者是傳染源,但是握手,擁抱,接吻,遊泳,蚊蟲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噴嚏,日常接觸等不會傳播。
七、 小RNA病毒科
其中,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導致肢體鬆弛性麻痺,引起脊髓灰質炎,因多見於兒童,故又名小兒麻痺症。目前尚無特異的治療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的藥物,對該病的控制主要依賴於疫苗的使用。
該疾病傳播廣泛,曾於1955年在國內暴發。顧方舟先生(2019年辭世,享年92歲)以身試藥並用剛滿月的兒子做試驗,成功研製出液體和糖丸兩種活疫苗,用一顆糖丸守護全中國所有孩子,使數十萬兒童免於致殘,不少人至今仍記得兒時糖丸的味道。這位為脊髓灰質炎的防治奉獻了一生的老人,值得全國人民的尊重和讚美!
八、 正粘病毒科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家禽和野禽)傳染病。可以表現為輕度的呼吸道症狀、消化道症狀,死亡率較低;或表現為較嚴重的全身性、出血性、敗血性症狀,死亡率較高。根據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將禽流感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無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H5N1和H7N7為代表)也曾在我國流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並納入甲類傳染病管理,但隨著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已解除甲類管理,歸回乙類管理。
九、 其他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SARS是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這是一種起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的傳染病,被傳染的病人多數都與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或生活在流行區內。
研究報導,如今的「新冠病毒」和之前的「非典病毒」是「平行的」,都屬於冠狀病毒科,與SARS病毒有79.5%的相似度,也被納入了危害程度分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管理。
病毒之外的新冠病毒
同等級的病原體還有嗎?
以上介紹了這麼多,都是「第二類病原微生物」分類中的「病毒類」,然而「第二類」除了「病毒類」外,還有「朊病毒」、「細菌、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其他三大類,這些病原體也都不容小覷。
看似離得很遙遠的危險病原體,但其實離我們也很近。例如,在「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的「細菌」中,鼠疫耶爾森菌(Yersinia pestis,俗稱鼠疫桿菌)可導致一種人獸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鼠疫,是我國法定的甲類傳染病,傳染性強,病死率高,易釀成大流行。
北京時間2020年7月3日,剛果(金)伊圖裡省政府宣布,該省Djugu地區出現腺鼠疫疫情。7月5日,據我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溫更鎮1名牧民確診為腺鼠疫病例。
生物安全警鐘長鳴,敬畏自然,構建人類未來,攜手應對新冠病毒等各類疫情將是未來全球合作的大勢所趨。
雖有幸生而為人,也不要以萬物靈長為自居,正是這種妄自尊大的想法,才阻礙了人的進步,我們只是天地萬物中的一份子,是萬物所長於一身,最終也將融於萬物。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https://www.who.int/zh)
2.《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WHO,2004年第三版)
3.《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
4.《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原標題:《沒有最毒只有更毒,新冠病毒同等級的病毒竟然還不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