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近日西安市民關注的熱點。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和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帶來的資源節約相比,有害垃圾如何處置更加關鍵和緊迫。這是9月2日在參加完培訓後,心晴雅苑小區很多住戶的感受。
「垃圾分類不能單單靠政府、靠物業,要靠住戶」
9月2日,「西安市碑林區心晴雅苑小區社區有害垃圾管理能力建設培訓」在林雁社區會議室舉行。參會的不僅有小區住戶,還有心晴雅苑小區業委會特別邀請的來自北京和深圳的多位專家。
「垃圾分類不能單單靠政府、靠物業公司,更重要的要靠垃圾的產生者,也就是業主和居住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垃圾分類做好。」心晴雅苑業委會主任周洪斌介紹,這次培訓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負責管理的全球環境基金小額捐贈計劃和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資助的住宅區家庭有害廢棄物健康管理項目內容之一。
據了解,在業委會倡導下,該小區兩年前就已開始嘗試進行垃圾分類:把可回收垃圾分離出來賣錢以後貼補物業員工夥食費;把草和樹葉埋在地下改良土壤;用瓜果皮等廚餘垃圾製作酵素用來洗滌和改善土壤;動員業主把樹枝、樹幹、木板等東西運回農村老家當柴燒。小區發起「百日除草活動」,為調動住戶們的參與積極性,每天把住戶除的草稱重換成新鮮的蔬菜、水果。
若處理不當,汞在室內汙染時間可能超過6個月
這次培訓的重點是有害廢棄物健康管理。「汞是一種化學元素,俗稱水銀,是常溫下唯一呈現液態的金屬。在23℃以上的大氣環境下,汞會快速揮發,汞蒸氣和汞的化合物多有慢性劇毒;因為汞對於人體免疫T細胞的抑制作用,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已把汞列入到致癌物質名錄。」清華大學生態社會學研究員、北京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生態委員會主任呂巖介紹:「螢光燈和節能燈管裡面就有汞,不過是氣態的汞蒸汽;體溫計和血壓計裡面則是液體的水銀。以一隻含汞5毫克的螢光燈管破損為例,在15平方米、高度約2.6米的房間裡,5毫克汞全部蒸發且均勻分布後,將超過國家空氣品質標準2560倍;假如是體溫計破損(裡面有1000毫克液體汞),在冬季不開窗情況下,15平方米房間內汞氣體濃度,理論上會超過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51萬倍,超過醫學中毒標準2550倍。我們在清華大學的實驗證明,在室溫26℃、15平方米的辦公室裡,一支體溫計破碎造成汞洩露,三分鐘時間裡,揮發的汞氣體濃度就會超出國家環境空氣品質安全標準的100多倍。假設汞的廢棄物破碎後拿笤帚掃、用抹布擦,會造成空氣擾動,汞氣體的濃度會快速上升。所以,汞一旦造成室內汙染,正確的做法是不能擦桌子、不能掃地、不能開空調,人員快速撤離。如果不正確處理,汞在室內汙染的時間可能超過6個月,形成室內慢性汞汙染源。」
發現體溫計破碎,可用針管吸附水銀後密封
含水銀的體溫計、血壓計破碎,除了撤離還能做點什麼減少汙染?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北京市海澱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社區服務專家組組長、和諧中心研究員張麗曼介紹,他們目前也正在總結合適的方法。「體溫計裡的水銀是液體的,可以迅速戴上口罩,使用注射器把水銀吸附進針管,一併密封起來,然後貼上危險廢棄物標籤。這樣的危害垃圾要分類存放,一定不能全都放在一個有害垃圾桶裡。不過,事發後的應急辦法屬於下策。真正的上策是實行無汞化,現在LED燈完全可以替代節能燈和螢光燈,溫度計和血壓計也都有電子式的。由於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小區裡,建議對現在還在使用節能燈和螢光燈的住戶家進行登記,保證不要發生把節能燈和螢光燈隨便扔進其他垃圾箱裡的事發生。」
據北京市海澱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白大傑老師介紹,為應對家庭緊急汞汙染事件,他們還發明了專門的應急工具箱,可以用專門的小鏟子、小毛刷子在緊急狀態下來收集液態水銀。而據呂巖介紹,對於含汞節能燈泡、螢光燈管破裂,汞蒸氣瞬間蒸發瀰漫的情況,目前科研單位已研發出了氣體室內汞汙染應急處理系統和汞環境檢測包,可對家庭、機關、學校遇到汞汙染問題進行有效處理。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編輯: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