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產量與種植面積
產量與種植面積的交叉對比可以衡量所在國家(地區)水果產業生產力發達程度,也直接影響到所在國家(地區)水果產業在全球水果市場的佔有量,是觀察一個國家(地區)水果產業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
1.1 全球與中國
圖1.1(數據來源:農小蜂;圖表繪製:唯恆農業)
我們選取了2008~2016年全球水果產業產量與種植面積,發現不管是產量還是種植面積都在逐年穩步增長,水果產業並未像很多其他產業一樣,在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後一蹶不振,說明水果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剛需,是一個值得長期投資的優良產業。
亞洲作為五大洲中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大洲,水果產量佔全球水果產量超過七成以上,是不折不扣的水果大洲,而亞洲大陸廣袤的大地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各種不同水果的生長。
中國作為傳統亞洲定義下的第一大國家,其水果產量佔亞洲水果產量的16%,而中國作為傳統農業大國,水果產業也是其中重要一環,不僅品種豐富,而且物美價廉,在全球水果市場也佔有重要地位,但也存在生產力水平較低,平均產值利潤不高的問題,一直處在全球水果市場供應鏈的中低端,而隨著十八大以來,提出要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要從外向型經濟結構轉型為內外結合型經濟結構,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及內需市場的需求大幅提高,這也同樣影響到水果產業。
圖1.3(數據來源:農小蜂;圖表繪製:唯恆農業)
我們發現中國的水果產量和種植面積是在逐年穩定增長的,直到2016年後首次出現下滑趨勢,這是否意味著投資水果產業的最佳時間窗口是否已經錯過?是否中國水果產業開始進入『寒冬』?是否意味著中國消費水平的下降?
先不用著急下結論,這裡我們引入一個概念,產種比,這項指標的含義是每畝種植面積產出的水果量(以噸計算),由於水果是個總體概念,所包涵的具體品種非常多,每個品種的產種比也會有很大差異,如果細究它的現實意義,還會牽扯到具體品種的不同價格和種植特性,那樣會過於複雜且難以理解,這裡我們粗略地把產種比作為衡量農業生產先進程度以及市場供需的指標。
圖1.4(數據來源:農小蜂;圖表繪製:唯恆農業)
從圖1.4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來,中國水果產種非常迅速地在提升,除了在2014年有小幅下滑,總體趨勢是明顯上升的,從2008年的每畝種植面積僅收穫1.2噸產量,到2016年每畝種植面積能收穫1.46噸產量,產種比提高了21.6%。
圖1.5(數據來源:農小蜂;圖表繪製:唯恆農業)
但這只是說明了中國水果生產力先進程度的提高,雖然這對產業是極大的進步,但投資者一定更關心產業前景如何,那我們再來看圖1.5中國與全球水果產種比的比較,能明顯看出全球水果產種比是在逐年下滑的,難道這意味著國外水果生產科技在退步?很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這就只有一種解釋,國外水果種植面積在大幅萎縮,導致的產量減少,其速度超過生產力科技發展所增加的產量,使得產種比逐年下滑,而結合圖1.1水果的產量在逐年穩步增長,側面反映出水果的需求量並沒有減少。
綜合所有信息,我們能推斷出以下結論:
1.全球水果市場需求端穩步增長
2.中國水果產業的發展擠壓了國外水果產業的空間
3.中國生產的水果將擁有全球水果供應鏈更多的市佔率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回答之前的三個問題中的前兩個,第一,投資水果產業的時間窗口還沒有錯過,第二,中國的水果產業不是進入『寒冬』,而是正邁向『盛夏』。至於最後一個問題,中國的消費水平是否下降,我們將在第二章消費與進出口中為您解答。
2.1 雲南
說到雲南的水果產業,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關鍵詞一般是品種豐富、熱帶水果、品質優良等,雲南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省份,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為國內乃至國外消費者提供了許多優質的水果消費品。
圖1.6(數據來源:農小蜂;圖表繪製:唯恆農業)
但根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雲南的水果產量在全國21個省份中的排名並不高,這是因為雲南地形條件不像北方省份那樣一馬平川,大規模種植園數量少,難以進行機械化種植,所以目前主要還是勞動密集型種植業,導致不管是種植面積,還是生產力水平,與北方水果大省相比都不佔優勢。
圖1.7(數據來源:農小蜂;圖表繪製:唯恆農業)
不過雲南水果產業的進步也是明顯的,從2007年的產種比0.63,到2012年首次出現黃金交叉,產種比突破1,這個趨勢表明雲南的水果種植產業是在升級的,雖然在2016後年產種比又回落到1以下,但我們認為這是滯後效應,因為在2014年後雲南水果種植面積增長率明顯提高,進入快速擴張期,由此出現一些生產管理的不完善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就是可能最新的生產技術沒有跟上種植園的擴張,雙重因素下使得產種比出現短暫下滑,但這反而是科技型農業企業的機會,以雲南水果產業快速成長為基礎,結合自身的先進生產技術順勢進入雲南水果產業。
第二章 消費與進出口
供給端作為產業鏈的一頭,其最終目的和存在價值是為了服務需求端的消費者,對於供給端的決策者,需求端的變化趨勢對於整個供應鏈是極為重要的,下面,我們就從消費與進出口兩個維度來探究需求端的變化趨勢。
2.1 全球與中國
隨著近年來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政府進行供給側改革計劃,中國的內需市場迅速擴大,2019年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零售市場,許多權威機構和專家都一致認為中國在未來會成為世界最大的內需市場,中國龐大中產階級群體的消費力不容小覷。
圖2.1(數據來源:農小蜂;圖表繪製:唯恆農業)
根據2016年的數據,發達國家人年均水果消費量為83.3公斤,而中國為45.6公斤,只有發達國家水平的一半左右,提升的空間還非常大,這對於國內外的水果產業從業者來說都是個利好消息。
圖2.2(數據來源:農小蜂;圖表繪製:唯恆農業)
而對於外國水果產業從業者,中國極速成長的內需市場更是不可多得的機遇,根據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進口國外水果產品的金額節節攀升,在2016年達到58.57億美元的規模,而消費量的成長率卻沒有那麼的驚人,結合這兩點,我們判斷,這是中國消費水平上升在水果市場的體現,這表明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喜愛高價格高質量的水果產品。
這也回答了我們在第一章所提的最後一個問題,中國的消費水平不但沒有下滑,反而是逐年升級,中國的消費者越來越看中產品的品質,而不再是價格,所以,想要進入中國水果市場,必須要能提供相應高品質的優良產品,這樣才能打動中國消費者的心,而一味的做低品質低價格的傾銷式銷售,已經很難在中國市場立足了。
2.1 雲南
雲南省位於我國西南部,其作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通道,水果貿易也是其中重要一環,雲南佔全國對東協水果出口額的54.2%,且雲南主要出口溫帶水果,依託中國-東協自貿協定的諸多優勢,與東南亞水果形成互補關係。
圖2.3(數據來源:農小蜂;圖表繪製:唯恆農業)
雲南產出的水果大多銷往泰國、越南等陸路連接國家,根據2016的數據顯示,雲南水果出口東協國家金額最大的是泰國,超過了32億元人民幣,最少的則是菲律賓,僅3343萬元。
雲南依託良好的路網基礎設施,以及國家優惠政策,無疑將會在中國水果進出口貿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