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規模第一的水果連鎖企業,它的哲學是什麼?

2020-11-22 中國日報網

——「靜」。

在躁動喧囂的零售行業,這個企業仿佛狂飆突進似的在全國60多個城市開了3 000多家門店,2017年年銷售額84億元……無論怎麼揣摩想像,它都和「靜」這個字沾不上邊。

但深入這個企業的經脈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企業背後是它的創始人餘惠勇,花了16年時間建立起的包括全球範圍的230多個直採基地、全國範圍的21個倉配中心在內的水果供應鏈。

靜水流深。餘惠勇和他的百果園,把大部分的心力花在了外界看不到的地方。

20多年前,餘惠勇像當時大多數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一樣,南下深圳創業。他開創了水果連鎖經營的模式,並在漫長的時間裡用一個技術出身的人特有的安靜與執著,苦心孤詣錘鍊出了今天這個在全行業領先的銷售額近百億元的企業。他說他這輩子就做這一件事:給顧客提供「又好又實惠」的水果。

如果用動物類型給當下的企業分類,有些是瞪羚,有些是烏龜。前者善於跳躍和奔跑,擁有驚人的發展速度;後者擁有異於常人的毅力,需要漫長的積累才能顯示出優勢——時間是玫瑰。

那麼,你願意做哪一類?

顯然,百果園更像是後者。

「靜」是解讀百果園的第一個關鍵詞。但靜下來,做什麼?《道德經》裡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靜,為的是不受影響,在萬事萬物並行發生時,能抓住事物循環往復的規律。而對企業來說,靜下來不僅是為了看清需求的變化,不僅是為了把握潮汐的方向,更是為了不被欲望和誘惑牽著鼻子往前走,為了成就能獲得用戶和市場長久尊重的企業。

16年來,餘惠勇始終將提供「又好又實惠」的水果作為企業的目標。為了不斷接近這個目標,他向下建立最靠近消費者的終端門店,向上延伸對供應鏈的參與和管理,甚至精深到讓做零售起家的百果園參與種植,不僅建立種植基地、研發新品種,還和高校、機構合作培養農業人才。

這讓百果園終於迎來了屬於它的美好時代。大農業是一片藍海,舊的格局已經打破,新的範式還沒有建立;零售行業正在遭遇新的挑戰,人們需要找到一條更加有效的路徑來連接人和商品。百果園,這個發軔於街頭巷尾的水果連鎖企業不僅線下成績突出,在線上也狂攬2.5億元的月銷售額——即便與時下炙手可熱的生鮮電商相比,也毫不遜色。

從這個角度看,百果園的實踐似乎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早在外界漸漸開始關注這個聚光燈外的企業之前,資本就已經對它青睞有加。今年年初,百果園完成了超過15億元的B輪融資。

如果說,過去百果園是龜兔賽跑裡的那隻烏龜,那麼現在,這隻烏龜長出了翅膀。

控制決定論

從寶安機場驅車一路向東,要花超過1個小時才能抵達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平吉大道1號的建昇大廈。餘惠勇在這個看上去有些老舊的大廈裡租下4層樓,作為總部600多名員工的辦公場所。大廈的對面是李朗國際珠寶產業園,以及長了荒草的工地。

之所以選在這裡辦公,是因為靠近海吉星農業批發市場,那是深圳唯一的農產品一級綜合批發市場。儘管百果園國內源頭直採的比例已經佔到供應鏈的90%,但餘惠勇並沒有打算搬離這個區域。因為只有離市場更近,才不會失去控制力。

水果保鮮難、耗損大,一直是區域性很強的生意,因此才會有「一騎紅塵妃子笑」,吃胖了貴妃跑死了馬的說法。現代物流雖然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讓東邊的水果朝發夕至抵達北邊的攤頭,但其中高昂的成本也讓賣水果成為賺「分分錢」的生意。如果沒有對供應鏈的超強控制力,這門生意很難做大。

對供應鏈的控制,首先是對產品質量的控制。

水果本身屬於非標品,但是為了賣出更好的價格、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傳統渠道和電商渠道的生鮮企業都在試圖建立標準。與單純地從外觀、口感等方面劃分等級不同,餘惠勇選擇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構建標準。消費者在意水果好不好吃,餘惠勇就把「好吃」這一感性認知分解為營養、安全和生態三方面進行量化,進而形成了百果園的選品標準——四度一味一安全,其中四度包括糖酸度、新鮮度、爽脆度和細嫩度,一味指的是果香味。

這個標準可以兩頭觸達,在消費端攻佔心智,在產品端形成約束。隨著百果園銷售規模的增長,這種約束力也在不斷增長。現在,百果園不但實現標準化採購,還努力布局標準化種植。除了在全球範圍建立直採基地,百果園還通過成立NGO組織優果聯和投資公司,不斷孵化、聯合優秀的種植公司,打造水果的新品種和新品牌,比如良枝蘋果、不失李李子、獼宗獼猴桃,等等。

其次,還要控制倉儲和物流。

自建物流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而且國內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早已聚焦在此。此前,阿里巴巴和天貓完成了對易果集團的三輪融資,幫助其建立起安鮮達冷鏈物流平臺和雲象供應鏈,覆蓋了生鮮全鏈路。

餘惠勇沒有在國內已經相對成熟的冷鏈物流領域著力,而是建立起21個倉配中心,並根據市場需求完善個性化的功能配置。比如,2年前百果園捕捉到消費者對於即食牛油果的需求,就與全球牛油果巨頭Mission Produce建立合資公司,並在國內建造高技術溫控倉庫,讓牛油果在適宜的溫度下成熟後,再放到貨架上銷售。即食牛油果的推出讓百果園牛油果的銷量上漲了3倍。如今,即食牛油果在全渠道的日銷量已達7萬顆。

生鮮供應鏈的比拼在持續升級,最終考驗的是對消費者需求的了解程度。百果園不管是在產品端,還是在倉配環節,都將消費者需求作為導向,這與零售新物種從人的需求出發重塑供應鏈的做法不謀而合。

未來的競爭,關鍵看誰能做得更深入、更專業。

大數據的價值邊界

新零售時代,大數據被當作行走江湖的標配。大數據被描繪得無所不知,它知道消費者在哪裡,有哪些偏好;它知道供應鏈如何高效銜接,哪個環節需要升級;它還知道你買回家的水果來自哪個產區、哪個山頭、哪棵果樹——沒有比這更好的故事了。於是新興的創業公司在講,老牌的傳統企業也在講。

但現階段大數據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零售的效率?當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餘惠勇時,他的回答意外的實在:「百果園在IT上的投入1年差不多有6 000多萬元,擁有300多名IT員工,可以說在這一塊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布局,但現在未必能完全顯現出來。」

無疑,餘惠勇道出了大數據的第一個真相——時間真相。大數據同樣存在一個臨界點,突破這個臨界點需要遵循從厚積到薄發的規律。百果園的數據積累可以追溯到15年前,早在2003年,百果園就和在農業領域領先的信息技術公司合作。但現在回頭看,那還只是百果園信息化的初始階段。

直到2016年併購生鮮電商一米鮮,百果園的IT建設才有了大的提升。一米鮮的技術團隊用了2年時間完成了很多底層技術構架的改造,幫助百果園應對脈衝式的、高並發的線上業務。同時,百果園還在第三方數據公司的幫助下,建立起包括基礎數據管理、庫存管理、配送管理、門店管理、採購管理、供應商管理、會員管理、促銷管理等板塊在內的大數據構架,甚至連開發票、帳務應收、應支等環節都留下了數據痕跡。

這個過程雖然沒有太多驚心動魄的創新和變革,但卻不容小覷。時間是大數據的真相,也是大數據的壁壘。這是任由巨頭長驅直入也無法趕超的,設施可以建立、技術可以購買,但每一筆交易,每一個變化的記錄卻只能依靠積累。

大數據的第二個真相是它的價值真相。一米鮮的創始人,現任百果園副總裁的焦嶽告訴記者,國內的零售企業都還處在信息化建設階段,還遠遠沒有達到應用大數據的階段。而百果園僅能進行的大數據嘗試目前也只集中在會員服務環節。比如,分析會員的購買習慣,然後通過微信簡訊進行交叉推薦。

大數據是個長賽道,除了比拼誰起步早,還要比拼誰更有眼光。餘惠勇秉持「好水果是種出來」的理念,去年年中與廣西慧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智果科技有限公司,試圖用網際網路的手段,去將所有的種植數據進行集成,然後形成一套種植軟體,反過來管理種植。慧雲在和百果園合作之前,已經通過數據驅動成功開發了一款名為陽光葡萄的葡萄新品種。

不僅改良種植的管理手段,餘惠勇還深挖影響水果品質的因素。當他發現土壤質量下降是關鍵時,就花了整整3年的時間從日本引進BLOF現代種植技術,這項技術的核心就是通過大數據去改良土壤的營養成分。今年,百果園還成立了子公司優農道來推廣這項技術。

餘惠勇之所以將大數據布局的關鍵棋子落在種植端,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對大數據第三個真相的洞悉。在消費端大數據能分析用戶的購買行為,但是不能因此百分百把握住用戶的心理變化。相對而言,土壤和種植數據更容易掌握。餘惠勇深信,智果科技和優農道專注的2項技術如果發展起來,能夠改變中國的果業種植格局。

水果這門生意,一邊連接著傳統的農業產業,一邊連接著新興的網際網路產業。做這門生意,不僅要做得深,還要看得清。新興的概念和技術容易忽悠人,只有明晰它們的價值邊界,才不容易跑偏。

零售無新舊

該把百果園放入哪一個陣營進行考量和比較?是傳統企業還是新興物種?

如果你在原木裝潢的會客廳見到身著中式短褂,手腕上纏著酒紅色血珀手串的餘惠勇,能感受到那種浸潤傳統行業多年的企業家才能沉澱的靜氣。再看到300多名區域代表擠在一間大會議室裡接受培訓,他們有節奏地鼓著掌,喊著口號,你又會忍不住感慨這裡仍保留著零售行業原始的表達方式。

另一邊的事實是,百果園的線上(包括自建App和入駐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外賣平臺)月銷售額已經達到2.5億元;今年百果園還上線了小程序「百果園+」,目前用戶數已突破1 000萬,月新增用戶峰值超300萬,日活峰值超50萬,日訂單峰值超5萬。

於是,我們忍不住追問一句:零售有新舊嗎?

或許沒有,因為殊途同歸,重要的是終點而不是起點。在餘惠勇看來,線上線下融合是零售的終極狀態。現在,朝著這個終極狀態奔襲的不僅有起始於線下的傳統零售企業,還有興起於線上的網際網路電商。大家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那就是線上線下該怎麼融合,線上線下一體化該怎麼實現。

若非要說有什麼不同,無非是要補的課不一樣。線上起家的忙著在線下開店,線下起家的忙著搭建線上的世界。這個世界既包括物質世界,也包括精神世界。物質世界的信息架構、渠道通路容易完成,精神世界的融合卻不容易。

百果園最主要的突破之一,是完成了團隊思維方式的轉變。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剛開始做線上業務的時候,如果線上把客流品賣完了,線下的店員還多有抱怨;但現在每一次做促銷活動,百果園都是線上線下相協同,不僅會預估銷量保證線上線下的銷售,還會統一線上線下的包裝、配送、退換貨服務。這看似簡單,卻需要線上線下團隊目標一致的融合,只有人與事物融合了,才能提高效率。

面對的問題一致,前進的方向也一致。在餘惠勇的認知裡,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不管用什麼方法,零售行業的變革無非就是提高效率。「我們追求的是產業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的核心或者本質是利用網際網路的手段,讓全產業鏈相關的企業和環節進行高效協同從而達到超高的效率。」

至於具體的解法,那就是「法無定法」了,這也是零售無新舊的另一層含義。不管新辦法還是老辦法,能解決問題的都是好辦法。於是百果園有區域代表大會,有高管定期巡店,因為就目前來看,水果零售還是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傳統的傳達方式雖然笨拙但卻最有效。

同時,百果園也會採用最先進的觸達消費者的方法,比如社區拼團,百果園用6個月的時間打造了擁有近300萬用戶的精準社群,單月銷售額達數千萬元。

方法論都是事後總結的。對於企業來說,更真實的情況是它們確立了目標,在接近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試錯,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信任經濟學

在經營企業的時候,管理者常常盯著具象的成本,而忽略了人心的成本。

採訪百果園的過程中,記者聽到兩個有趣的案例:一個是百果園在2010年推出的「不好吃三無退貨」,即消費者覺得不好吃可無小票、無實物、無理由退換貨。看上去這是一個挑戰人性的做法,但事實卻是在深圳日銷售額過萬元的門店裡,這樣的退貨每周只有一兩例。

另一個是,2002年底,百果園開始發展加盟,積累了大概十幾家店。每天貨車把水果配送到這些門店,門店要進行驗收。因為驗收過程太長,一輛車本來能送5家店的貨,而且上午9點就能送完,結果一驗收,到下午4點都送不完。如果一輛車送一個店那物流成本又會飈升。於是,餘惠勇大膽地做了一個決定:現場不驗收,照單接收,有問題總部認帳;只要提出來,總部就相信。這樣一來,配送效率大大提高,退貨卻沒有明顯增加。

人們為了建立信任,常常在交易中設計一些環節和制度,但這些環節和制度又會反過來增加新的溝通、管理和經營的成本。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先衡量,取消這些環節和制度帶來的效益提升是否遠遠大於因此而產生的損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果斷地做出取捨。

餘惠勇做出「不好吃三無退貨」和配送免驗收的嘗試後,發現並沒有產生所謂的信任危機,反而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就拿「不好吃三無退貨」來說,它會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心理暗示:百果園如果不是對自己的品質有信心,不會做這種明顯會吃虧的事兒。後來,這項服務還被嫁接到移動端,推出線上瞬間退款,成為加強顧客記憶的新觸點。

於是,餘惠勇得出了「信任可以降低成本」的經營心得,並不斷去推行。

2014年,百果園在廣州的倉儲中心遭遇了一場意外的大火。這個倉儲中心輻射廣深兩地,光廣州就有300多家店。一把火燒了意味著整個華南地區的水果配送基本陷入癱瘓。餘惠勇到現場查看了一圈,發現燒得很徹底,當時就跟身邊的高管商量要不要讓廣州和深圳的門店停業半個月。

出乎他意料的是,居然沒有一個人同意。有一位高管甚至說絕不讓門店停業1天。當時已經是下午4點,公司的員工紛紛參與進來,找場地、連夜從臨近的配送中心調貨,最後在一個學校的操場上搭起了臨時的貨倉,保證了第二天的配送。

來源:商界  作者:王穎

餘惠勇至今仍然覺得,這是一個奇蹟。他發現信任的持續輸出會形成某種看不見的力量,幫助企業度過危機。

很多時候,企業家和管理者只關注事物間的關係,只知道優化流程、提高效率,這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更應該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人性才是影響效率的最大障礙。而要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沒有捷徑可以走,只能用人心換人心,用信任建立信任。餘惠勇在經營和管理過程中釋放的善意,最終成為百果園發展的原動力。

義與利的辯證法

企業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常常需要面對一道選擇題。

2016年,餘惠勇為了補齊線上短板決定併購生鮮電商一米鮮。雙方經過多輪談判約定了一個價格,隨後又花了很長的時間交割。就在這個時候,生鮮電商遭遇了一場倒閉潮,「還有很多生鮮電商的估值直接被腰斬。」百果園的投資人要求餘惠勇降低收購價格——這在國內很多併購案中,幾乎是通行的做法,餘惠勇卻沒有答應。投資方說「你要這樣的公司,現在一抓一大把,只用花十分之一的價格」,但餘惠勇覺得,既然都答應別人了,就不能反悔。他頂住投資方的壓力,堅持用原定的價格完成收購。

籤完合同之後,一米鮮的創始人焦嶽帶著高管團隊給餘惠勇深深地鞠了一躬。

當義和利這道選擇題擺在餘惠勇面前時,他的選擇是義在前,利在後。

2004年,已經成立3年的百果園還沒有盈利,籌來的資金全部「燒」光了。餘惠勇對未來感到迷惘,甚至對自己產生懷疑,他不知道用連鎖加盟模式做水果生意的這條路是不是選對了。在最難受的時候,他甚至想,關門算了吧。但考慮到加盟商的利益,「每個人都投了幾十萬元」,他猶豫了。

要不再撐一下吧?他分析當時虧損的原因不是銷量上不去,而是消耗太大。水果生意是有市場的,沒做好只是因為自己還不懂怎麼做。他開始一邊努力找投資,一邊摸索水果生意該怎麼做,就這樣又撐了整整4年,百果園才實現盈利。

從商業觀察的角度審視,這件事並不算是百果園成長過程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但對餘惠勇來說,卻是最難忘懷的經歷。後來,百果園進入了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先是用7年時間讓門店數量從1增加到100家,接著又用7年的時間從100家發展到了1 000家。在這個過程中,餘惠勇還在不斷去回望2004年的那個「生死節點」,去思考是什麼在支撐百果園一路前行。

勢在人為,勢在人心。多年之後,餘惠勇坐在記者面前講述這段經歷時,他說如果不是把義字放前,利字放後,百果園走不到今天。他把百果園的企業文化總結在「立宏願、能善解、恆義利、勇精進、有成果」這15個字裡,而義利文化是百果園企業文化的發端和精髓。

義利文化幫助百果園在發展過程中解決了無數的難題,包括很多企業都存在的引進人才的難題。百果園併購一米鮮之後,一米鮮的100多個員工留在了百果園,很多高管在百果園的重要崗位任職,包括焦嶽。其中有員工為了工作方便,還舉家從北京遷徙到深圳。

餘惠勇打了一個比方,他把人才的引進比作果樹的移栽,不僅要提供合適的土壤和環境、精心呵護,還不能急功近利,要給人才足夠的時間、空間去適應和融入。

義利文化不僅是百果園處理人和人之間關係的準則,也是它處理與自身發展的關係的準則。「恆義利」指的不僅是在合作中義字當先,也不僅是在內部溝通中奉行利他原則,更是指企業要在各種艱難困苦中砥礪前行,去達成自己承諾的經營目標。而這才是企業文化的大成,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商業的溫度

「你知道人體的溫度為什麼是36.5℃嗎?」

餘惠勇問記者。不等記者回答,他就笑著說:「因為這個溫度是人體活性成分最適宜的溫度,而水果是人類所有的食物中唯一的可以常溫食用的,不需要加熱的。水果才是最天然的食物。」

「水果會一直陪伴人類,因此水果生意也是可以做千年、萬年的,這就是我們不疾不徐的原因,因為這門生意是可以傳給後代的,那你就要把根基打牢。」

大概很少有人會從這個角度去看待水果這類產品,也很少有創業者會從時間的維度去看待自己從事的事業。餘惠勇不僅把水果當作文化去琢磨,還把水果當作哲學去研究、去應用。

世間萬物都是相通的,水果的哲學也許也蘊含著商業的哲學。常溫給了水果天然而豐富的營養,是不是也能給商業持續而長久的活力?

過去我們看到太多烈火烹油式的創業故事,它們烏泱泱奔向風口,又在大風過境後烏泱泱地墜落。即便有活下來的企業,也依然深感焦慮,不斷地調整方向,去迎合投資人的口味。

常溫狀態的創業也許更貼近商業的本質,就像百果園這樣,用16年的時間去經營,即便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做出調整,也依然能在其發展歷程中找到自洽的內生邏輯——不管是線上線下,都是為消費者提供「又好又實惠」的水果。

常溫式的創業,同時也意味著能沉下心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餘惠勇很少出現在公司。用公司員工的話說,他不是在水果基地,就是在去水果基地的路上。他說,「好水果是種出來的。要做好水果生意首先你要成為好農民。」因為很少在公司辦公,他的董事長辦公室長年形同虛設,後來變成董事長助理的辦公室,再後來,直接變成了會議室。

常溫式的創業,意味著你要抵擋住誘惑。2003年的時候,零售業快速崛起,投資人讓餘惠勇轉型做綜合型零售,比如開超市、開商城,餘惠勇拒絕了,「我骨子裡面還是希望做點有價值的事,而不是純粹賺點錢。」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餘惠勇沒有激昂地講述公司的願景,也沒有說要把百果園做成一家多大規模的企業,他說得最多的,還是對於水果零售行業的思考和熱愛。

對餘惠勇來說,百果園如果和其他做生鮮的企業有什麼不同?無非是它的心更「靜」,鋤頭挖得比別人更深。

來源:商界  作者:王穎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大的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進入湖南
    據了解,此次合作,三方將利用各自資源優勢,在湖南境內全面發展水果零售事業,並將湖南本土優質果品在百果園全國門店進行推廣和銷售,助力湘果出湘,銷往全國,深度參與湖南千億水果產業戰略建設。百果園,成立於2001年,2002年開出中國第一家水果連鎖專營店,歷經近20年的發展,現已進駐全國80多個城市,開設了4000多家線上線下一體化門店,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專營品牌。
  • 水果行業唯一 百果園上榜2017中國特許連鎖百強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日發布2017年中國特許連鎖百強名單。報告顯示,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67.8億元銷售額位居中國特許連鎖百強第25位,成唯一在榜水果連鎖業品牌。
  • 百果園欲搶跑「水果連鎖第一股」,「萬店計劃」能否撐起600億市值?
    同一時間,成立於2002年的「洪九果品」也與東興證券籤署了上市輔導協議,它的背後則站著CMC、中信建投等知名創投機構。 如今,行業龍頭企業百果園也正式加入了這場資本盛宴。據IPO早知道消息顯示,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已與民生證券籤署輔導協議,上市地點確定為境內交易所。
  • 對話花果鮮 連鎖水果品牌背後的瘋狂
    當人們還在目睹疫情爆發,國內眾多中小型企業紛紛倒閉,各類加盟店舉步維艱的時候,這家低調的花果鮮一路高歌猛進,一月之內在深圳連開13家加盟店。花果鮮優異的業績引發同行的羨豔,花果鮮總經理熊驍勇道出花果鮮最硬核之處。
  • 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永旺(中國)銷售規模及門店情況分析(圖)
    原標題: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永旺(中國)銷售規模及門店情況分析(圖)   日前,中國連鎖
  • 從百果園啟動上市,看水果零售的未來
    目前,市場規模龐大的國內水果零售行業還沒有企業能夠正式成功上市的,百果園這一舉措,無疑是在向水果零售第一股蓄勢待發,是否會影響著國內水果零售市場的發展脈絡?資本加持下啟動境外IPO據了解,百果園2001年正式在深圳註冊成立,是一家集果品生產、貿易、零售為一體的水果全產業鏈企業。
  • 「水果大王」百果園啟動上市,垂直零售新未來已開啟
    這家早在 2001 年就已成立的國內水果零售巨頭正式衝刺 " 水果連鎖第一股 "。百果園是一家集水果採購、種植支持、採後保鮮、物流倉儲、標準分級、營銷拓展、品牌運營、門店零售、信息科技、金融資本、科研教育於一體的大型連鎖企業。
  • 天天新鮮水果 「百果園」加盟費用介紹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7 15:36:08 瀏覽:1次 百果園市場前景百果園是中國乃至全球「水果專營連鎖業態」的開創者。
  • 深圳連鎖企業全國開店8萬家天虹茂業百果園人人樂躋身中國連鎖百強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日前發布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榜單,深圳4家本土連鎖企業躋身百強。記者了解到,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冠亞軍分別是蘇寧易購、國美。深圳上榜的4家本土連鎖企業分別是天虹(24位)、茂業(43位)、百果園(50位)、人人樂(63位)。根據中國連鎖協會「2019年行業基本情況及連鎖百強調查」結果,2019年連鎖百強銷售規模已近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連鎖百強門店總數14.4萬個,同比增長5.9%。百強連鎖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60餘萬個。
  • 百果園正式開啟境外上市步伐,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之爭蓄勢待發?
    業內認為,另一水果零售商鮮豐水果不久前完成A股上市第一期輔導,百果園在此時啟動IPO,用意在於爭奪水果零售第一股。鄭州政通路百果園搶奪水果零售第一股?有故事,也有風險百果園2001年成立於深圳,是一家集水果採購、物流倉儲、門店零售、信息科技等於一體的大型連鎖企業。
  • 銷售額增幅排名第二 百果園再度入圍中國連鎖百強
    (CCFA)《2017年中國連鎖百強榜》出爐。其中百果園以67.8億元銷售額位居中國連鎖百強第70位,再度成為水果零售連鎖業唯一上榜企業。榜單還顯示,2017年百果園門店數達2645家。  據了解,2017年,連鎖百強企業銷售規模達到2.2萬億,同比增長8.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百強連鎖門店總數10.98萬家,同比增長9.1%。
  • 百果園、鮮豐水果即將上市,水果專賣店迎來高光時刻?
    這就決定了「水果零售第一股」將花落誰家,激烈角逐由此在百果園與鮮豐水果兩者之間展開。 公開數據顯示,百果園全國門店總數超4300家,2019年銷售總額達100多億元;鮮豐水果則有接近2000家門店,年銷售總額50多億。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近公布的《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中,百果園和鮮豐水果雙雙入圍,年銷售增速超過30%。
  • 2019年版中國運動品牌連鎖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第一章 2019年全球運動品牌連鎖運行狀況淺析  第一節 2019年全球運動品牌連鎖運行環境分析    一、美國次貸危機對運動品牌連鎖行業的影響    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    四、連鎖運營模式發展成熟  第二節 2019年全球運動品牌市場現狀綜述    一、全球運動品牌市場規模分析
  • 《萬達哲學》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大英博物館舉行
    2月22日,由世界最大的商業類出版公司英國LID出版社出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著作的《萬達哲學》英文版全球首發儀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行,這是中國企業家首次全球發行企業管理專著。此舉表明,中國企業已由輸出產品開始進入輸出管理思想的更高階段,凸顯中國文化軟實力。
  • 中國最大連鎖水果店拿4億投資:每年開1000家店
    如果不是為了快速擴張,中國最大連鎖水果店百果園的A輪融資會來得更晚。這家在中國最早創立水果連鎖店模式的公司,已經做了13年水果生意。按照目前平均每天新增兩三家店的擴張速度,它無法再僅靠自營資金來滾動發展了。  9月22日,深圳市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4億元的A輪融資,專注於消費品投資的天圖資本領投3.5億元,廣發信德等機構跟投。
  • 連鎖快餐店設計設計圖_五度空間設計
    連鎖快餐店設計設計圖, 在全球中,麥當勞、漢堡王、必勝客、吉野家等是全球知名的連鎖快餐店。它們在一線、線、線城市隨處可見,在某些城鎮、鄉村也有,當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時,品牌產品和服務不僅僅是小範圍的需求,而且是地毯化鋪設在全球各地的消費文化。
  • 「2018年中國連鎖百強榜」揭曉 百果園三度上榜
    5月9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了《2018年中國連鎖百強榜》名單,其中,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連續三年登榜,以90.3億(不含果多美品牌數據)銷售額位居百強榜第62位,為水果零售行業唯一上榜企業。
  • 外資品牌角逐糕點連鎖市場 老字號何去何從
    在臺灣、香港以及新加坡、法國等地的蛋糕連鎖品牌相繼進入內地市場的同時,內資品牌無論是老字號稻香村還是新興品牌好利來等,也都已開始提速以擴大市場規模,部分糕點店已實現由中央工廠進行產品配送,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 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來了?百果園啟動境外上市 材料已被接收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來了?百果園啟動境外上市,材料已被接收水果零售品牌百果園啟動上市。百果園2001年成立於深圳,是一家集水果採購、種植支持、採後保鮮、物流倉儲、標準分級、營銷拓展、品牌運營、門店零售、信息科技、金融資本、科研教育於一體的連鎖企業,經營模式有自營和加盟制,截至2019年9月,百果園有超過4000家全國連鎖門店,已進駐了全國80多個城市,發展會員5600萬人。
  • 全球及中國水果行業數據簡析
    第一章 產量與種植面積產量與種植面積的交叉對比可以衡量所在國家(地區)水果產業生產力發達程度,也直接影響到所在國家(地區)水果產業在全球水果市場的佔有量,是觀察一個國家(地區)水果產業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