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鮮豐水果即將上市,水果專賣店迎來高光時刻?

2020-11-22 騰訊網

慢跑多年的水果零售賽道,在這個夏季進入了加速衝刺期。

近日,水果零售龍頭企業百果園向證監會遞交了上市申請的材料,啟動了上市程序。這意味著曾「劇透」過要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百果園正式啟動上市工作,並把目的地選在了境外。值得留意的是,百果園「勁敵」鮮豐水果也已於今年4月完成了其A股上市第一期輔導工作。

誰將搶先登陸資本市場?這就決定了「水果零售第一股」將花落誰家,激烈角逐由此在百果園與鮮豐水果兩者之間展開。

公開數據顯示,百果園全國門店總數超4300家,2019年銷售總額達100多億元;鮮豐水果則有接近2000家門店,年銷售總額50多億。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近公布的《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中,百果園和鮮豐水果雙雙入圍,年銷售增速超過30%。

二者成立時間相差無幾,又在相似的時間籌備上市。時至今日,「水果零售第一股」的名號之下,催促他們的是「瑜亮之爭」還是行業發展的水到渠成?

01

集中度低、競爭激烈

水果零售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賽道。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水果零售市場總額達8000億,但其中50%以上的市場仍舊掌握在連鎖商超、傳統菜市場,以及個體水果店的手中,水果品牌連鎖店的佔比不到5%。何況,盒馬、7FRESH等新零售物種,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也都在共同分食著水果市場。

「與剛需的餐桌生鮮不同,水果不是人們一日三餐的必需品,購買頻次要低得多。而且,購買場景也日趨多元,往往是伴隨性購買,比如在買菜時順便買下水果。百果園、鮮豐水果這種垂直店鋪,難以滿足顧客一站式購足生活品類的需求,所以水果品牌連鎖店的市場容量非常有限。」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林鑫說。

鮮豐水果副總裁馮得心也曾表示,「市場佔有1%的企業都沒有,這個市場仍然需要不斷去深耕。」可見水果行業集中度不高,尚處發展初期。市場空缺之下,多方入局,競爭加劇。另外,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水果僅是一個品類,而非一門單獨的生意,高度細分的水果專賣店經營更難上加難。

以百果園為例,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零售百強榜數據表明,其2019年總營收額為131.3億元,4303家門店,可計算出單店日均銷售額約為8360元。按照水果店平均坪數25平米來看,其日均坪效約334元/平米。同理,鮮豐水果單店日銷約為8293元,坪效等數據與百果園不相上下。這意味著百果園、鮮豐水果單店營收的天花板不高,利潤微薄。

因此,水果生意並非是有太多油水可撈的行業,但它在成本方面卻支出極高。為提升坪效和滿足中高收入人群的日常水果消費需求,百果園和鮮豐水果門店內陳列著的商品必然是毛利高的中高端精品水果,比如庫爾勒香梨、海南芒果等。

目前,百果園在全國各地累計布局有200多個水果基地,但直接對接基地的模式並不表明百果園便能以較低的價格拿貨。實際上,很多精品水果產地往往被更大的農業公司或大型經銷商壟斷,這使得百果園等水果品牌店退而求其次地從二三級批發商進貨,價格上沒有優勢可言。

再有,隨著百果園、鮮豐水果門店的不斷擴張,往上遊延伸,以便把控供應鏈成必然,但由於中國特殊的農業發展現狀,又使這種全產業鏈模式實施起來特別艱難,整合上遊基地資源以及完善倉儲物流配送體系需要大量的資金。於是2015年,百果園A輪融資3.5億元,領投方為深圳天圖資本。百果園官方和天圖資本管理層都口徑一直的表示:此輪融資主要是為了完善供應鏈體系。

前端門店不盈利,中端倉儲配送都是成本,後端產地投資大,投資回報率低,回收周期長。綜合算下來這並不是一個可以爆發式增長的項目,說白了利潤少得可憐。這也可能是迄今為止,生鮮零售還沒有一家上市公司出現的原因。

02

沉寂多年後的爆發

以2015年為界,百果園可分為兩個發展階段,一是緩慢發展期,另一是快速擴張期。

始創於2001年的百果園已走過近20個春秋,是一家集果品生產、貿易、零售為一體的水果專營企業。目前,百果園在全國開出超4300家門店,覆蓋全國80多個城市。2015年之前,百果園可以說是在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很顯然,2015年百果園門店達1000家後,完成4億元的A輪融資以及2018年一年開出3000家門店,並完成15億元的B輪融資,這表明百果園發展模式獲得資本認可,藉助資本實現快速布點。

百果園的發展離不開其創始人餘惠勇。餘惠勇是江西德興人,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農業蔬菜專業,創立百果園之前曾從事食用菌、運輸等行業,後在深圳愛地食品從事水果批發零售工作並取得巨大成就,逐步奠定自己在水果行業的「江湖地位」。

「餘惠勇是一位非常具有學習和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林鑫如此評價。回溯百果園的發展歷程,小編發現餘惠勇曾於1996年就開創性地在《深圳商報》上發布山東紅富士蘋果的推介廣告,並對消費者承諾送貨上門。1997年至1999年兩年間,餘惠勇操盤國產豐水梨成功地將日韓高檔梨擠出珠三角市場,並佔有香港高檔梨80%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0年,愛地公司的水果貿易銷量達15000噸,搶佔了香港市場的四成份額。2001年公司的水果貿易總量又大幅增長到43000噸.在香港的市場份額佔了八成,比上一年翻了一番。2001年9月,餘惠勇自立門戶在深圳組建成立了深圳市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他押上了自己數年積累的全部家底,佔股80%,任百果園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其後,百果園率先推出「不好吃三無退貨」的服務承諾,即不好吃可無小票、無實物、無理由的信任退貨服務。2015年11月,百果園(中產階級的精品水果店)成功併購水果連鎖企業果多美(大眾消費的平價水果店),開始以雙品牌面向市場發展。

2016年12月,百果園併購水果電商一米鮮;2019年4月16日,百果園正式對外宣布百果園進軍生鮮領域,並發布了百果園集團獨立生鮮平臺「百果心享」,提出「線上做寬,線下做深」的經營思路。線下做深,指的是線下聚焦在以水果品類為主的經營,不賣其他生鮮品,而線上做寬則是指依託線上銷售渠道,打造一個生鮮全品類的商城。

「最早百果園從超市的生鮮果蔬(最早生鮮果蔬不分家),把水果品類分離出來,去做垂直和專業深度,形成了現在的百果園。所以我們更在乎品類的運營以及商品的運營。」百果園大生鮮事業部總經理孫鵬說。

同樣從2015年進入發展快車道的鮮豐水果,1997年至2015年其共有260多家門店,此後三年鮮豐水果分別新增195家、520家、490家門店,2019年上半年新開200多家店鋪。截至目前,鮮豐水果擁有1850家門店,主要輻射江浙滬皖渝川豫閩津等省市。

跟百果園不同,鮮豐水果整個的經營思路相對保守些,謀求更為穩健的發展。鮮豐水果副總裁馮得心表示,「我們暫時不考慮賣菜,因為整個大生鮮的操作還是有一定門檻的,水果市場仍然需要去深耕,而不是把它做得更加泛。」

03

路在何方?

「水果連鎖企業的產品線太單一了。」多年來一直關注這一業態的資深人士李晨光表示。

在他看來,隨著像盒馬鮮生、京東7fresh、超級物種、永輝生活、生鮮傳奇的發展壯大,以及天天果園、易果生鮮、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巨頭往線下滲透,未來純水果零售店的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小。

他認為,水果零售的未來出路只有兩個:要麼做深,要麼做全。所謂的做全就是往全品類生鮮方向發展,譬如,以水果起家的水果電商第一品牌天天果園已經大量上線米麵糧油、肉禽蛋奶,以及蔬菜。而做深指的就是做以水果為主題的深加工產品,包括果汁、果茶、鮮切、沙拉等產品,也就是轉型為一個類餐飲企業。

「以水果店25平米的平均坪數來看,還要擺放蔬菜,可能還要新加入與之相應的冷櫃設施,這麼一來門店面積是大大不足以支撐的。按照或者做深、做全的思路,也許做深加工更適合百果園的現狀,實際上他們也已經往這方面做了。」李晨光分析道。

早在2018年5月,百果園推出了NFC(非濃縮還原)果汁品牌「猴果滋」,包括橙汁、西柚、金桔檸檬、藍莓草莓複合、百香果複合5種口味,目前已經鋪貨至4000多家百果園線下門店。與超市、便利店內常見的NFC果汁類似,這些規格300毫升的瓶裝果汁飲料,平均售價在16元左右。

百果園目前的優勢在於4300多家線下實體店,覆蓋面積比較廣,在某些城市能夠較大範圍的下沉到居民生活圈1公裡範圍內;另外經過多年完善,其內部供應鏈體系比電商要順暢很多。

「未來的零售一定是單客經濟,是個性化、定製化的零售。這些都需要商家對顧客的深度理解。」李晨光表示,百果園未來的價值一定來源於其數量龐大的會員系統,基於對會員的深度認知做強場景化和精細化運營,從而提高單店的盈利能力。

盒馬總裁侯毅曾提到新零售2.0概念,未來的新零售,將不再區分線上還是線下,因為新零售2.0會真正實現兩者的一體化,讓用戶的需求隨時隨地被滿足。

在水果連鎖領域,無論是百果園,還是鮮豐水果,都花了近20年的時間深耕供應鏈。可以說是在新零售2.0到來之前就做好了準備,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需要多維度打通銷售鏈路。

快評 | 水果專賣店上市是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

據預測,2020年中國人將吃掉1.37億噸水果(不含加工水果製品),而在杭州、太原等城市水果生鮮門店的數量增速僅次於小吃店。

6月份發布的中國連鎖百強榜單中,百果園和鮮豐水果雙雙入圍,年銷售增速超30%,與蘇寧易購、大張實業、銀泰等老牌知名連鎖企業年銷售增速相差無幾,均位居前列。鮮豐水果首次登榜、百果園已連續5年進入連鎖百強,二者誰能搶先登陸「水果第一股」,還沒有定論,但能肯定的是,水果連鎖企業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迎來了上升期。

根據蘇寧金融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居民消費升級報告(2019)》,全國居民消費升級綜合指數由2013年0.341上升至2019年的0.378,呈穩步提升趨勢,年均增速為1.73,消費群體的從基本的吃穿消費向品質型消費升級。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消費者不再滿足於食物帶來的飽腹感,而是追求食物的豐富性和健康性。「每天一個蘋果,疾病遠離我」這一說法雖然沒有醫學根據,但是從側面反映出水果在許多人心目中代表著健康和營養。與蔬菜、肉類相比,水果不需要經過繁瑣的加工程序就可以食用,更加方便的屬性使水果可以嵌入辦公室、聚會、休閒等多個消費場景。今年,零售品牌來伊份宣布入局水果領域,在其看來,水果和零食一樣,已然成為消費者必需的休閒食品。

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消費者不會只關注蘋果、梨、葡萄這幾個大品類,榴槤、車釐子、荔枝、山竹等相對昂貴的水果和進口水果這幾年的銷售增長更為明顯,水果的衍生品果汁、果切也迎來了市場的「春天」,消費者享受便利的同時,經營者可以獲取更高的毛利。

水果連鎖並不是「消費升級」的第一個受益者,從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增長開始,消費升級就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國各行各業的迭代和進化。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家電等家庭耐用品的需求劇增,家電連鎖企業因此迎來一波上市潮。

在消費升級再上新臺階的今天,家電企業向著智能化升級,而水果連鎖在消費者對「水果自由」的呼喚下,也即將登陸資本市場。

文章轉自龍商網超市周刊

2020年8月10-11日,

全國優質果蔬精品及先進技術展,

期待業內同仁相聚昆明!

相關焦點

  • 從百果園啟動上市,看水果零售的未來
    誰能成為第一股2020年4月,百果園最大的競爭對手鮮豐水果已經在A股完成了第一期的上市輔導,但上市一般分為五個階段,鮮豐水果目前還處於第二階段。接下來兩大巨頭誰先早一步上市,就能奪下「水果零售第一股」的名頭。
  • 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來了?百果園啟動境外上市 材料已被接收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來了?百果園啟動境外上市,材料已被接收水果零售品牌百果園啟動上市。6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撥通了百果園證券部的電話,詢問上市的地點,以及募集資金用途,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處於上市期,關於上市的相關事項均不方便透露,請以公開信息為準。」 百果園方面也回應澎湃新聞記者:「關於上市相關事項,請以我們公司司統一公告內容為準。」
  • 百果園欲搶跑「水果連鎖第一股」,「萬店計劃」能否撐起600億市值?
    默默運轉二十餘年之後,一貫低調的水果連鎖行業似乎即將迎來上市狂潮。 去年12月底,成立於1997年,行業排行第三的強力選手「鮮豐水果」宣布已經同中信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預計於2021年六月完成上市輔導,此前鮮豐水果還曾獲得紅杉中國、九鼎投資、麥星投資的資金押注。
  • 百果園正式開啟境外上市步伐,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之爭蓄勢待發?
    百果園近年發展迅速,布局線上電商,啟動賣菜業務,通過加盟模式鋪店,對資金的渴求越來越多。業內認為,另一水果零售商鮮豐水果不久前完成A股上市第一期輔導,百果園在此時啟動IPO,用意在於爭奪水果零售第一股。鄭州政通路百果園搶奪水果零售第一股?
  • 「水果大王」百果園啟動上市,垂直零售新未來已開啟
    據悉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百果園 ")日前已與民生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境內交易所掛牌上市。這家早在 2001 年就已成立的國內水果零售巨頭正式衝刺 " 水果連鎖第一股 "。
  • 疫情期間訂單量是平時的2倍,鮮豐水果是怎麼做到的?
    成立於1997年的鮮豐水果股份有限公司(鮮豐水果),是集新零售、智慧冷鏈物流和供應鏈B2B的全渠道數位化平臺,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企業之一。鮮豐水果積極響應號召,緊急成立疫情防控專項領導小組,落實疫情防控方案,積極統籌從總部到門店、從防控到銷售,制定了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措施。公司以「開好一家店,溫暖一座城」為指導思想,科學部署,堅決執行,創新服務模式,嚴抓產品和服務品質,保障民生水果需求,並承諾水果價格不漲一分錢。
  • 百果園:謀求海外上市,曾經的萬店計劃可能沒戲了
    為了上市,獲得更好的概念,百果園也不能免俗而加入網際網路行業。前幾年生鮮行業大火,各種生鮮店在全國遍地開花。百果園看準時機,於2016年併購一米鮮後,並開始重點布局線上電商平臺。如此一來,百果園就有了網際網路基因,無意間進入了新的賽道,上市融資更受投資者認可。 但多年來,受限於快速擴張開店和全國網點布局。百果園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 天天新鮮水果 「百果園」加盟費用介紹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7 15:36:08 瀏覽:1次 百果園市場前景百果園是中國乃至全球「水果專營連鎖業態」的開創者。
  • 百果園全渠道發展 領跑水果新零售
    報告指出,百果園這家起步於線下的連鎖水果便利店,正加速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社區店,領跑水果新零售。在百果園看來,「一開始就堅定方向,線上一定是要拿下的」。2008年,百果園開始探索電商模式,如籌建B2C水果電商平臺——網上百果園,但擁有大量線下門店的百果園在數據化上,更需要系統化、精細化管理。2014年,百果園內部已經明確線下開店為線上服務,開店選址要結合未來線上業務發展而做決策。
  • 中國最大的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進入湖南
    在此背景下,百果園、果之友、卓璞投資三方達成戰略合作,將百果園品牌及理念全面引入湖南市場,也意在促進湖南果業產業發展。據了解,此次合作,三方將利用各自資源優勢,在湖南境內全面發展水果零售事業,並將湖南本土優質果品在百果園全國門店進行推廣和銷售,助力湘果出湘,銷往全國,深度參與湖南千億水果產業戰略建設。
  • 從朝天門棒棒到年銷18億水果大王,洪九果品謀劃A股上市
    據了解,洪九果品創始人鄧洪九曾是重慶朝天門「棒棒軍」中的一員,經過打拼,成為了西南水果大王。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洪九果品股東中大腕雲集,正在推動A股上市。朝天門靠一根扁擔白手起家出身重慶長壽的鄧洪九是靠一根扁擔從朝天門白手起家的,可以說是勵志的典範。
  • 百果園創始人餘惠勇: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
    1月11日,作為國內最大的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日前宣布完成了15億元以上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智德、中植資本、中金匯融、基石資本、源碼資本、越秀產業基金、深創投等資本機構投資。此前百果園曾在2015年完成了由天圖資本領投、廣發信德、前海母基金跟投的4億元A輪融資。百果園副總裁焦嶽表示,此輪融資將用於果品研發與品類品牌建設。
  • 易觀年度報告:百果園已成水果新零售產業領跑者
    2008年,百果園開始探索電商模式,如籌建B2C水果電商平臺——網上百果園,但擁有大量線下門店的百果園在數據化上,更需要系統化、精細化管理。2014年,百果園內部已經明確線下開店為線上服務,開店選址要結合未來線上業務發展而做決策。2016年,線上運營經驗逐漸豐富的百果園合併生鮮電商一米鮮,這個極具市場觸感的團隊加入後,百果園開始沉澱其數位化基因。
  • 2018年銷售額破百億,百果園要打造水果產業網際網路
    消費額的攀升給水果類生鮮零售帶來了發展機會,誕生於2001年的百果園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企業。由於農產品上市呈現季節性,且面臨自然災害等非人為風險,百果園還發揮供應鏈樞紐作用,配合相關金融保險機構開展針對上下遊合作供應商的金融保險服務。
  • 水果行業唯一 百果園上榜2017中國特許連鎖百強
    報告顯示,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67.8億元銷售額位居中國特許連鎖百強第25位,成唯一在榜水果連鎖業品牌。 記者注意到,百果園在2016年榜單中也同樣躋身中國特許連鎖百強,位列44位,2017年再次登榜,排名躍升至特許連鎖百強25位,上升勢頭明顯。此次排名在第25位的百果園2017年銷售額為67.8億,2017年門店總數為2707家,成為連鎖百強企業中唯一的水果連鎖企業。
  • 百果園聯合美團外賣為最一線醫護人員送水果
    【億邦動力訊】自 1 月 30 日起,百果園聯合美團外賣,每日為武漢多個重點醫院及支援醫療隊送去 600 多份水果。昨天下午首批水果已經送達醫護人員手中。百果園相關人士介紹,本次捐贈行動將會持續做下去。配送的水果主要有車釐子、香蕉、砂糖橘等,為了方便醫護人員食用,同時有營養保障。
  • 百果園公司招牌牛頓蘋果上市 不套袋40年老樹結果
    近日,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新推出了一款招牌水果——牛頓蘋果,一上市便引起不少「果粉」的好奇。「牛頓」,這麼霸氣的名字用在蘋果身上,實屬少見。百果園相關人士透露,近期門店也接到不少顧客的詢問,「為什麼叫牛頓蘋果?
  • 全球規模第一的水果連鎖企業,它的哲學是什麼?
    但深入這個企業的經脈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企業背後是它的創始人餘惠勇,花了16年時間建立起的包括全球範圍的230多個直採基地、全國範圍的21個倉配中心在內的水果供應鏈。靜水流深。餘惠勇和他的百果園,把大部分的心力花在了外界看不到的地方。
  • 水果番茄上市啦,每斤零售價約20元
    經過精心的打理和嚴密的防寒措施,1月13日,鎮海九龍湖鎮第一批春季水果番茄迎來豐收,在寧波飛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裡,工人正在忙著採摘番茄「浙櫻粉」。 目前,該蔬菜基地為全市三江、麥德龍、盒馬生鮮等35家大型超市供貨,剛上市階段每天可供市場500斤,每斤零售價約20元,預計春節期間迎來大面積上市。
  • 專業文章|31類百果園訴35類百果園商標侵權
    東方祥麟蘋果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稱為「東方祥麟公司」)是第1466895號商標的註冊人,該商標於2000年10月28日獲準註冊,核准使用在第31類「鮮水果」等商品上。2011年12月,第1466895號商標被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海南省著名商標,有效期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2015年12月,第1466895號商標核定使用在「鮮水果」上被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海南省著名商標,有效期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