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知名數據諮詢機構Analysys易觀發布了《易觀:2018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年度綜合分析》報告。
報告指出,2017年,生鮮電商借「新零售」的東風再次被點燃,有萬億市場商機的生鮮電商,在市場投資收緊並向頭部品牌聚攏的大環境下,「發揮自身優勢,尋求不同發展路徑」成為行業現實寫照,其中,巨頭企業正在發力探索滲透線上線下市場。
上述報告還特別指出,百果園這家起步於線下的連鎖水果便利店,正加速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社區店,領跑水果新零售。
起步線下,加速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
Analysys易觀指出,生鮮電商當下處於高速發展後期,發展聚焦線上線下融合、多場景布局、運營精細化。
百果園起步於線下,雖然在外界看來是近兩年才在線上快速布局,但事實上,百果園很早就開始探索線上發展模式,並認為線下閉環需要線上引流和推動,二者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更高效地將好產品推向市場,實現企業盈利、行業健康發展。
在百果園看來,「一開始就堅定方向,線上一定是要拿下的」。2008年,百果園開始探索電商模式,如籌建B2C水果電商平臺——網上百果園,但擁有大量線下門店的百果園在數據化上,更需要系統化、精細化管理。2014年,百果園內部已經明確線下開店為線上服務,開店選址要結合未來線上業務發展而做決策。
2016年,線上運營經驗逐漸豐富的百果園合併生鮮電商一米鮮,這個極具市場觸感的團隊加入後,百果園開始沉澱其數位化基因。
2017年,百果園在新版APP上構建了全新的會員體系,綜合考慮APP與門店的用戶體驗,打通線上線下的會員體系。
除了自建APP,百果園還和大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打通會員體系,門店積累了豐富的線下消費數據,依託大數據沉澱消費者畫像,從而深入了解客戶,實現精準營銷,並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目前,百果園以近3000家門店為據點,為到店顧客提供體驗式消費,不僅構建生鮮自提網絡,線上通過自營App+第三方O2O平臺,解決了生鮮最後一公裡的配送難題。
數據顯示,2017年,百果園線上銷售佔比提升到了12%-15%。7月線上單月銷售額突破1.2億元,線上會員數突破500萬人,且實現規模化盈利。
並不止於這樣的速度,據記者了解,百果園的目標是:2020年線上銷售佔比達到40%,通過數位化的改造遍布全國這些紮實的門店,快馬加鞭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
打造壁壘,堅持「內容+渠道」策略
易觀的上述報告特別指出,百果園圍繞水果「更好吃」的經營目標,深耕上遊種植供應鏈,堅持「內容+渠道」策略,抓上遊產品開發,發展終端新零售模式,打造國產水果品類品牌。
事實上,百果園在多年經營中發現,在國內,優質的國產水果生產的基地僅佔整體的5%左右。一直以來國產水果都受到進口水果的衝擊,因此,入局上遊是一個新的機遇。
所以百果園很早就在著手產業鏈的布局。2005年,百果園成立了果品供應鏈管理公司,不僅負責水果的統一採購,還直接參與到水果的生產環節。在上遊,百果園布局了近230個水果種植基地,在全國範圍內搭建了17個初加工配送中心。
水果行業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如果從種植開始到交付都要保證品質,這既需要時間的積累,也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百果園核心管理團隊在積累了20年的行業經驗後,進入產業網際網路領域,百果園形成了自己的供應鏈壁壘、時間壁壘,資本無法用錢粗暴替代或複製。相比較如今資本「催熟」的企業,百果園更像是一個孩子,是一步一步慢慢長大的。
實現這種穩步式發展,百果園靠的就是「兩駕馬車」戰略:既要做好渠道,還要做好內容(產品)。
在渠道上,百果園是小店連鎖經營模式,符合中國的小區化、城鎮化特點。同時,面對人工成本的增加、房租的上漲,比如購物中心、社區、寫字樓等新的消費場景的增加,百果園需要布局新渠道、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如自營APP、O2O平臺、小程序、無人售貨網絡等等。
在內容上,百果園深度參與種植基地各流程環節,優化乃至買斷良種,標準輸出,指導管控。而內容除了「產品」,還有「品牌」。百果園在區域性、地域性的品類中做水果產品改良,做水果定製、農事過程管理、整個採摘期的管理、採購的管理等等,輸出品類品牌,這都是在豐富百果園的「內容」。
全渠道發展,穩居水果新零售TOP1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在當下的生鮮電商領域,運營端需要從即時性消費需求出發,加強線下場景布局,培養用戶全渠道消費體驗。
實際上,隨著O2O逐漸成熟、新零售浪潮波及整個商業領域,要做到生鮮行業領域標杆企業,無疑更需要構建全渠道發展體系,這正是百果園在做的事兒,從B端、電商到門店等,實現全渠道的銷售,才能穩居水果新零售的頭把交椅。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零售的核心賽道是生鮮,而水果是生鮮裡消費者最喜愛的品類,也是生鮮裡唯一的商品,因此水果零售本身具有很強的網際網路化基因,但水果行業的數據構成極其複雜,需要考慮很多變量,比如自然條件、區域性等因素,這就需要進行產業網際網路建設。
產業網際網路能夠把這些數據上傳到雲端,使數據結構化,通過AI算法進行處理,讓數據產生價值,最終做到提升行業效率,促進水果零售業的智慧化發展,百果園一直在上至種植端、下至渠道端的整個產業網際網路建設上持續投入。
2017年7月,百果園開始開發標準化種植平臺、供應鏈平臺、銷售平臺、營銷服務平臺、交易平臺、金融平臺和BI數據分析這七大平臺,試點智能導購、人臉識別、便捷支付等新技術,意圖在標準化種植、交易、供應鏈、銷售、營銷和金融體系方面實現產業互聯。
至此,百果園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司,而是一體化企業,更是公眾型平臺企業,為果品零售產業上下遊做賦能。
從易觀報告的整體行業分析和其對百果園的重點剖析,可以看到百果園憑藉遠超水果零售行業整體水平的種植端產品開發、流通端的倉儲配送、渠道端的直營加盟模式,以及其線上線下一體化、無人售貨領域的探索程度,百果園已經成為水果新零售領域的絕對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