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是一個值得永生研究的空間,在這個巨大空間中存在諸多比地球還要神秘的物質,當人們踏入太空的那一刻感覺很自豪,但同時也很畏懼,地球在巨大太空中實在是太過於渺小,就連地球旁邊的月球也是如此,通過科學家對月球的了解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月球是空心的嗎?其實月球上的它很關鍵,讓研究人員獲得重大突破!
其實對於月球也有著相同的疑問,都是怎麼形成的?關於月球形成的理論主要有四個方面,但是至今也沒有得到證實,因為手中掌握的證據太過於稀疏,對於月球的形成也都是猜測,不過其中獲得科學家一致贊同的觀點是「碰撞說」。就像銀河系的形成與壯大都是和碰撞帶來的爆炸有著莫名的關係,銀河系最終形成如此壯大還主要取決於110億年前的克拉肯星系,在那次大碰撞中不僅沒有將銀河系毀於一旦,相反讓銀河系變得越來越強健,最終發展成今天的完美銀河系,根據科學家推測在未來40億年之後銀河系還會和仙女座大星系發生劇烈碰撞,而那時的銀河系將再次擴大。
同樣的碰撞說用於月球身上也是十分合理的。根據月球表面大量的隕石坑可以發現在過去的時間中月球每年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碰撞,但是這些小行星撞擊月球的威力並不大,僅僅只能形成一個隕石坑。而在太陽系演化的初期,在太空中很有可能有眾多的「星子」,同時還有一個只有地球質量0.14倍的天體星子,在不斷的碰撞中形成一個最原始地球,通過時間不斷演化,然後形成兩個不同的地幔和地殼。雖然發生過撞擊,但是這兩個天體的距離並不是遙不可及,最終在一次意外中,較小的天體以每秒5000米的速度向地球撞去,這兩個天體並沒有消失,而是在經過一系列的引力等作用下最終形成現如今的月球。
當然這種猜測是最站得住腳的,至於其他的同源說、分裂說、俘獲說都比較難以置信。雖然地球是碰撞形成的,那為何會得出「月球是空心」的結論呢?主要是月球上的它十分關鍵——隕石坑。月球上的隕石坑可能和地球上被撞擊之後的隕石坑有很大的不同,最明顯的就是月球隕石坑十分低淺,為何在巨大的撞擊之下月球表面依舊堅硬?也就是如此「堅硬」的月球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去過月球的太空人都有同一種感受——月球好硬!從太空人帶回來的巖石標本,土壤等,發現月球堅硬的原因是鈦金屬,而月球表面大多都是。
鈦金屬的外觀很像鋼,擁有銀灰光澤,還是一種過渡金屬,當然它並不屬於稀有金屬。在金屬的世界中它排行第七,含鈦物質的礦物高達70多種。同時鈦還含有多種特質:強度大、硬度大,密度小、抗腐蝕性很強而且熔點高。這也就是為何隕石坑比較低淺的原因了。但是這並不能表明月球是空心的啊!
科學家經過「月亮女神」雷達探測器所傳回的數據進行分析,確認月球火山大部分地區的地下數十米甚至是百米深處都存在諸多的空洞。部分科學家認為空洞是由於火山熔巖在流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但是美國的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並沒有發現任何空洞的證據。也可能是當時設備並不先進導致的原因,在2009年,「月亮女神」傳回的數據中顯示發現一個巨大的隕石坑,而這個隕石坑的直徑以及深度均為50米,隨後美國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從斜面觀察這個隕石坑的時候也發現這個隕石坑下面有數十米以上的空間。這一發現給科學家帶來重大突破,同時讓人類對月球有了新認知!
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更加堅定月球可能是空心的,不過想要確定這一觀點正確,還需要對月球展開更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