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系統容易受黑客的遠程攻擊

2020-11-22 騰訊網

該漏洞跟蹤為CVE-2020-25159,行業標準通用漏洞評分系統(CVSS)將該漏洞評為嚴重等級為9.8,並影響2.28之前發布的所有版本的EtherNet / IP適配器原始碼堆棧。

實時自動化(RTA)499ES EtherNet / IP(ENIP)堆棧中發現的一個關鍵漏洞可能使工業控制系統容易受到黑客的遠程攻擊。

RTA的ENIP堆棧是廣泛使用的工業自動化設備之一,被稱為「北美工廠I / O應用程式的標準」。這個成功利用此漏洞可能導致拒絕服務的情況,以及緩衝區溢出可能允許遠程執行代碼。

國內知名網絡安全組織東方聯盟向CISA披露了堆棧溢出漏洞,儘管RTA似乎早在2012年就從其軟體中刪除了可攻擊代碼,但懷疑許多供應商可能在2012年更新之前購買了該堆棧的易受攻擊版本並將其集成到自己的固件中,從而使多臺設備處於危險之中。

東方聯盟研究人員說:「發現有11家設備在6家獨特供應商的產品中運行RTA的ENIP堆棧。」

該缺陷本身涉及對通用工業協議(CIP)中使用的路徑解析機制的不當檢查,通用工業協議(CIP)是一種用於組織和共享工業設備中的數據的通信協議,它允許黑客攻擊者打開具有大連接路徑大小的CIP請求(大於32),並導致解析器將其寫入固定長度緩衝區外部的內存地址,從而導致可能執行任意代碼。

東方聯盟創始人郭盛華在其公開中說:「 RTA設備中的舊代碼試圖通過限制EtherNet / IP轉發打開請求中使用的特定緩衝區的大小來減少RAM的使用。通過限制RAM,黑客攻擊者就有可能嘗試超載緩衝區並使用該緩衝區來嘗試控制設備。」

研究人員掃描了290個與ENIP兼容的模塊,其中發現來自六個不同供應商的11個設備正在使用RTA的ENIP堆棧。據資料顯示,目前有8,000多種兼容ENIP的面向網際網路的設備。

建議操作員更新到ENIP堆棧的當前版本,以減輕該漏洞。CISA還建議用戶最大程度地減少所有控制系統設備的網絡暴露,並確保不能從Internet訪問它們。

CISA在警報中說: 「將控制系統網絡和遠程設備放在防火牆後面,並將它們與業務網絡隔離開。」 「當需要遠程訪問時,請使用安全方法,例如虛擬專用網(VPN),要意識到VPN可能存在漏洞,應將其更新為可用的最新版本!」 (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焦點

  • 生物黑客可發動遠程DNA攻擊
    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BGU)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端到端的網絡生化攻擊——DNA注入攻擊(是的你沒看錯,不是DNS注入),可欺騙不知情的生物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危險的毒素甚至未知的病毒。生物黑客的遠程DNA注入攻擊研究者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網絡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工程面臨遠程DNA注入威脅」(下載連結在文末)指出,過去人們認為生物黑客需要與危險物質物理接觸才能生產有毒物質和病毒,但如今惡意軟體或生物黑客通過「遠程DNA注入攻擊」可以很容易地替換生物工程師計算機上的DNA片段,通過篡改DNA序列排序,創建一個能產生毒素的
  • 黑客入侵智慧型手機新手法:聲波攻擊加速度傳感器!
    導讀說起黑客攻擊,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軟體和網絡通信層面的入侵,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硬體傳感器也會遭受攻擊,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攻擊途徑竟然是無處不在的「聲波」。然而,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一項研究成功利用聲波攻擊了加速度傳感器,並且成功入侵智慧型手機和智能可穿戴設備Fitbit手環。
  • 黑客鎖定製造業發動目標式勒索和DDoS攻擊,成為新常態
    利用產業公用系統或平臺的漏洞入侵企業的手法層出不窮,2020年臺灣爆發多起鎖定製造業的攻擊,攻擊手法除了威脅以勒索軟體加密企業的系統和磁碟的目標式勒索攻擊(Target Ransom)外,也有鎖定製造業的目標式DDoS(Target DDoS)攻擊,甚至有傳出黑客發動DDoS攻擊的目的,在於癱瘓製造業的供應鏈平臺,對方可能認為,唯有威脅受害者將遭受到實際損失,受害企業才可能願意支付贖金
  • 黑客的物理攻擊 聲波攻擊加速度傳感器!
    說起黑客攻擊,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軟體和網絡通信層面的入侵,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硬體傳感器也會遭受攻擊,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攻擊途徑竟然是無處不在的「聲波」。
  • 科普貼|一種廣泛存在的黑客攻擊——ATP攻擊
    什麼是ATP攻擊?APT是黑客以竊取核心資料為目的,針對客戶所發動的網絡攻擊和侵襲行為,是一種蓄謀已久的「惡意商業間諜威脅」。這種行為往往經過長期的經營與策劃,並具備高度的隱蔽性。綜合多種攻擊途徑來嘗試突破網絡防禦,通常是通過Web或電子郵件傳遞,利用應用程式或作業系統的漏洞,利用傳統的網絡保護機制無法提供統一的防禦。除了使用多種途徑,高級定向攻擊還採用多個階段穿透一個網絡,然後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這使得它的攻擊更不容易被發現。
  • 愛沙尼亞三部委電腦系統受到黑客攻擊
    愛沙尼亞信息系統管理局(RIA)於11月發現了針對經濟事務和通信部、社會事務部和外交部三起不同但相似的網絡攻擊。有關部委已與RIA合作確定了黑客的攻擊方式,網絡安全漏洞已得到修復,並已採取措施防止進一步的數據盜竊。遭受最嚴重攻擊的是經濟和通訊部的行政管理系統,對社會事務部的攻擊導致9,158人的信息被盜,政府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向所有受此事件影響的人發送個人通知。
  • 飛機零部件企業ASCO遭遇勒索病毒,工業網際網路成網絡攻擊重災區
    6月7日,勒索軟體最先襲擊了比利時公司的Zaventem工廠,由於被勒索軟體感染導致IT系統癱瘓,該公司目前已有1000名工人休假。另外,ASCO也關閉了德國、加拿大和美國的工廠。位於法國和巴西的非生產辦事處未受影響。
  • 工業自動化應用的電路保護解決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5162.htm第四次工業革命有時被稱為工業4.0,它的目標是使生產更加高效、更具成本效益和更靈活,並且能夠在更短時間內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然而,IIoT為工廠自動化系統帶來的更多的連接功能,也使得這些系統特別容易遭受來自各種威脅的電氣損壞。
  • 手機遠程竊聽攻擊竟成真實案例!小心公共場所的免費未知Wi-Fi
    北京晚報記者了解到,手機遠程竊聽攻擊已成為近來生活中頻發的真實黑客攻擊案例。  「很多公共場所都有免費Wi-Fi路由器或黑客自己搭建的惡意Wi-Fi,用戶連接後再使用存在漏洞的APP,便會淪為攻擊對象。」
  • 臺灣公營企業網絡受黑客攻擊,官員聲稱是針對蔡英文就職典禮
    臺媒報導,臺灣「中油」、臺塑化陸續傳出遭惡意程序攻擊,安全單位官員今天說,黑客近來針對基礎建設系統、高科技產業等展開攻擊,不排除是針對「5·20」蔡英文就職典禮前的測試性攻擊,安全團隊、資安部門全面提高警覺。
  • 加密貨幣交易所Liquid確認遭遇黑客攻擊
    加密貨幣交易所Liquid已確認遭到黑客攻擊,它仍在調查受影響的範圍有多大。 Liquid執行長Mike Kayamori在博客中表示,這次黑客攻擊攻擊發生在11月13日,在攻擊當中黑客獲得了公司域名記錄的訪問權限,使得黑客控制員工的電子郵件帳戶,隨後入侵了公司的網絡。
  • 量子黑客攻擊的前世今生
    另一實際量子黑客攻擊的例子是2008年著名的量子黑客專家Vadim Makarov及合作者提出並演示的致盲攻擊方法[5]。以致盲攻擊為代表,量子黑客們在2008-2011年間發現了多種針對單光子探測器的實際安全漏洞,使得單光子探測器成為QKD系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在這些工作的推動下,QKD的研究者不斷地提出各種方法來消除這些漏洞對系統安全性的影響。
  • IMF資料庫遭「黑客」攻擊 內含「敏感數據」
    一些信息一旦洩露 可能「在許多國家掀起政治風波」  據新華社電 美國媒體11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計算機系統過去數月遭遇「黑客」攻擊。這家機構多名高級管理人員說,攻擊「複雜、嚴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言人戴維·霍利拒絕公開黑客入侵更多細節,稱這一國際金融機構當前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 智能照明的缺陷:黑客能夠通過電燈泡攻擊商用和家用網絡
    智能照明的缺陷:黑客能夠通過電燈泡攻擊商用和家用網絡 黑客可以利用常用 ZigBee 協議中的漏洞攻擊智能電燈泡及其控制器,從而將勒索軟體或間諜軟體傳播到網絡。
  • 黑客是如何入侵的
    隨著黑客活動的日益猖獗,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地被各級政府和網絡管理部門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黑客攻擊網絡的手段十分豐富,令人防不勝防。分析和研究黑客活動的手段和採用的技術,對我們加強網絡安全建設、防止網絡犯罪有很好的借鑑作用。本人了解研究了黑客攻擊網絡的一般過程以及常用的網絡攻擊工具。我們要防止黑客入侵,須知己知彼才行。
  • 中國9成工控系統在裸奔,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如何破局?
    隨著新基建逐步深入,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生產進一步深度融合,工業控制系統作為工業領域「神經中樞」,呈現互聯互通趨勢,在享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果的同時,傳統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性問題愈發突出,工業網際網路也成為黑客攻擊和網絡戰的重要目標。
  • FortiGuard實驗室預測:智能邊緣被利用將顯著改變未來網絡攻擊的...
    「2020 年的種種事件表明,黑客能夠以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巨變為契機,發起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攻擊。在 2021 年及以後,隨著新型智能邊緣興起,我們將迎來另一個重大轉變。這一轉變不僅與遠程聯網的最終用戶和設備有關,如果黑客也盯上這些新興邊緣,則除了會產生新的攻擊向量外,受損設備還會齊齊『叛變』,利用 5G 速度之便反攻受害者。
  • 深度揭秘:美國電網存「後門」 俄羅斯黑客隨意進出
    黑客們不是正面攻擊公用事業公司,而是攻擊該系統不受保護的弱點——數以百計的承包商和分包商,就像上述的全方位挖掘美國公司,他們沒有理由對外國特工保持高度警惕。 在這些小小的立足點上,黑客們沿著供應鏈往上爬。一些專家認為,20多家公用事業公司最終被黑客攻破。
  • 探秘量子黑客:用攻擊研究推動量子通信實際安全性的完善
    近年來,量子保密通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一些領域內的專業研究也漸漸引發了公眾的好奇,例如量子黑客攻擊,特別是針對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特洛伊木馬攻擊等。
  • 黑客繞過多因素驗證黑入雲計算系統帳號,可能和SolarWinds攻擊有關
    美國網絡安全暨基礎架構管理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CISA)本周警告,黑客發展出成功繞過多因素驗證(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MFA)來黑入用戶雲計算服務的攻擊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