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高手為什麼能爆發出比常人大得多的擊打力量?這不只與他們肌肉本身的力量有關。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空手道高手腦部結構與常人不同,以便他們能更好地協調全身發出力量。
此外,近期的研究還表明,奧運冠軍的大腦也不簡單。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發現,運動員擁有高度協調的腦島,它可以極其精確地預測身體在下一刻的感覺。對未來身體狀況的這一預測模式指揮大腦的其他區域作出反應,而且這些反應比其他選手和長期坐在電視前的人更能滿足將來的要求。
這種清晰的意識使奧運會選手機智地激活他們的肌肉。腦島皮層可以使短跑選手比他的對手跑得更有效率一點。該區域還可以使拳擊手做好準備,更好地躲開對手將要打來的一拳;可以幫助跳水運動員計算其旋體位置,從而在碰到水面時幾乎不濺起水花。這一通常被稱作腦島的結構,可以幫助神槍手一邊用手指扣動扳機,同時敏銳地瞄準公牛的眼睛;也可以幫助籃球運動員在罰球線上集中注意力,忽略籃板後面的粉絲的尖叫聲和揮舞的臂膀。
倫敦奧運會拳擊男子49公斤級決賽中,中國選手鄒市明奪得金牌。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新一期學術刊物《大腦皮層》上報告說,他們請12名空手道高手參與了研究。這些人練習空手道的平均時間近14年,現在都已達到黑帶級別。同時,研究人員還請了12名經常鍛鍊但從來沒有練習過武術的普通人作為對照。
這兩組研究對象被要求在5釐米距離內發力擊打,這個距離較短,有助於減少差距,進行更有意義的比較。所有人都在身體多個部位佩戴了紅外線儀器,用於測量各個身體部位的移動情況和速度。
結果顯示,空手道高手的擊打力量比普通人大得多。而他們的力量大小,又不只與肌肉強度相關,還與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協調性相關,他們的腰部和肩部能夠更好地協調動作,給拳頭帶來更大的力量。
空手道高手腦部結構與常人不同,以便他們能更好地協調全身發出力量。
對所有人腦部進行的掃描顯示,空手道高手的小腦和初級運動皮層這兩個部位的結構與常人不同,其中白質更為發達。腦部皮層主要由灰質和白質組成,其中灰質是神經元的聚集區,而白質主要是由神經纖維組成的,其作用是在不同腦區之間傳遞神經信號,協調相關腦區的活動。
研究人員埃德·羅伯茨說,這種腦部結構的差異,可能是空手道高手能夠更好地協調身體各個部位並發出更大擊打力量的原因。對於武術高手的各項運動能力究竟與腦部哪些區域之間有一一對應的關係,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