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大腦有什麼特殊之處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是公認的繼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美國《時代周刊》更是將其評選為「世紀偉人」。而在愛因斯坦所有的遺產中,除了那些震驚世界的理論和公式,最珍貴的就是他的大腦了。對於這樣一位無法估量其科學成就的偉人,我們都一直滿心好奇,他的大腦和一般人的大腦相比有什麼不同呢?是否聰明人有一個異於常人的大腦呢?
愛因斯坦去世後,他的大腦就被病理學家哈維帶回家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找到這個「超強大腦」和平凡人大腦的區別。經過測量,哈維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重量只有1230克,甚至還不到普通人的大腦重量,顯然並不是人們認為的那樣大腦越重越聰明。後來,美國神經科學家瑪麗安·戴蒙德從哈維那裡取來愛因斯坦的四塊腦片,統計其中的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結果發現,愛因斯坦的神經膠質細胞數量要比其他的實驗對象多,因而推測這或許就是愛因斯坦思考能力強的一個重要原因。
接著,科學家又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額葉皮層比一般人要薄得多,且神經元密度也更加緊湊,由此推斷他的皮質神經元的傳訊效率更高,交流信息會更加快捷。後來,人們還發現愛因斯坦大腦兩側的外側溝特別短,而這一特點被推測有利於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此外,愛因斯坦大腦中與數學思考、視覺空間認知密切相關的頂葉下區域比普通人的要寬出15%,而且此處的膠質細胞特別多。
另外,他的腦部還缺少普通人大腦中的一種皺溝。這些都可能是愛因斯坦思維智商超出常人的重要原因。但是,人腦是一個十分複雜且精密的器官,為什麼偉人的頭腦如此聰明?大腦的神秘結構和相應的大腦區域能夠使人表現出一個怎樣的狀態?這些問題還需要科學家們進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夠發現並予以確認。
睡著和看電視,哪個時間大腦更活躍
眾所周知,睡眠是大腦休息的重要方法,能夠讓大腦皮層的細胞得到廣泛的抑制,經過一段時間的睡眠後,疲勞的大腦就能夠重新恢復正常的運轉。有人認為,人們在看電視的時候,電視裡面的畫面、語言以及情節的發展都能夠刺激大腦,使人們不斷接收新的信息,從而讓大腦高速運轉,保持活躍的狀態,老年人甚至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預防老年痴呆症。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睡著和看電視時大腦的差別真的那麼大嗎?還是說這只是人們的一種誤解?其實,看電視的時候大腦的活躍程度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比人們閉上眼睛一動不動的時候還要差。
雖然說看電視的時候有各種聲訊視頻信息由屏幕傳遞到我們大腦之中,有人據此推斷,在看電視的時候隨著劇情的發展大腦也在活動。可實際上,從研究人員的實驗數據來看,人們在看電視的時候,大腦的供血情況並沒有明顯的提高。換句話說,在看電視的過程中,這些信息並沒有讓大腦活躍起來。相反,人們大腦額前葉的供血反而下降了。供血下降意味著大腦的功能在下降,活躍程度在降低,大腦處在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
正是因為這樣,在電視機前看幾個小時甚至從早看到晚,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並不會感到明顯的不適,頂多就是眼睛會有些疲倦而已。當然,有人會說這是因為人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注意力比較集中,以至於身體的疲勞被忽略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的研究和實驗證明,看電視的時候大腦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對電視的各種信息進行二次加工,而是非常被動地接收。有研究表明,長時間看電視甚至會讓人的智力減退,思維變得不那麼靈活,而看電視可以預防老年痴呆一說更是無稽之談。所以,看電視並不會讓我們的大腦更活躍,相反還會起到負面作用。
人一生中會脫落多重的皮膚
我們都知道,在動物世界中,蛇每隔兩三個月就會蛻一次皮,蛻皮之後蛇就會長大一些。這是蛇成長發育的一種重要表現,蛻皮次數較多就說明其生長發育較快,反之就說明發育得比較慢。那麼,人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會不會蛻皮呢?如果把人這一生中脫落的皮膚歸攏到一起又會有多重呢?事實上,人體在成長過程中也會蛻皮,只不過不會像蛇蛻皮那麼明顯,蛻下來的皮還保持著完整的形態。人蛻下來的皮是零散的、一塊塊的皮屑,這種現象在嬰兒的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嬰兒的手部、肘部、腿部、肚皮等部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明顯的蛻皮痕跡。我們在給嬰兒洗澡的時候,也會發現其身體上會有一塊一塊的脫落的皮屑,其實這就是孩子蛻皮的表現。這一表現在出生之初三個月的時間裡比較顯著,能夠看出明顯的蛻皮現象。因為孩子在前三個月長得最快。
隨著年齡的增長,蛻皮的表現會變得沒有那麼明顯。但是我們每天都會有一二百萬的皮膚細胞生長出來,相應地也會有一二百萬的皮膚細胞因為老化、死亡而被衣服磨掉或是在洗澡的時候被搓落。由此,人體皮膚就會完成一層又一層的更新。一般來說,正常人皮膚細胞的更新周期是28天。換言之,全身的表皮大約28天就會換上一件「新衣」。通常情況下,人身上的皮膚最薄的地方只有0.5毫米,最厚的地方有4~5毫米,整個身體的皮膚重量約佔人體重的二十分之一。一個成人的皮膚展開後面積約為2平方米。據此推算,每個人在其一生中脫落的皮膚總重量會超過227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