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機器人》中的奧迪RSQ讓人印象深刻,覆蓋式車輪設計,向後開啟的蝴蝶門,還有現在的家族特徵大嘴巴,極具科技感,奧迪的口號也就是「突破科技,啟迪未來」。
早在保時捷和奧迪聯手推出RS2 avant之前,大眾和保時捷就曾籤署合作條約,包括在同一家經銷商同時出售保時捷和大眾的車型以及雙方互相的技術支持。對於大眾而言,正在研發被稱作「項目425」的旗艦跑車,但缺乏一個研究和設計運動跑車的部門。而保時捷恰好在尋找入門級跑車914的繼承者。於是,保時捷也同意了新車必須搭載奧迪或大眾的一款四缸發動機。
1973年石油危機,在一系列更嚴格的法規頒布下,隨著大眾內部高層的更迭,「項目425」受到一定的影響,大眾決定開發經濟適用的運動車即尚酷,而保時捷則向大眾高層買下「項目425」的設計即924。
終於說到重點了,奧迪工廠每天為保時捷生產150臺鍍鋅車身的924,也意識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畢竟之前鋼製車身實在太容易生鏽腐蝕導致車子壽命大幅縮小。
於是在80年達初期,奧迪首次在民用車上運用車身鍍鋅,即在全車身鋼板包括螺釘,螺絲和鉸接甚至底盤,車身框架都塗上鋅層,有效地防止車身生鏽,效果超過廠商本身的預期,奧迪也把原來10年的防腐蝕穿孔保修期延長為12年。
1982年,費迪南德·皮耶希和美國制鋁工廠(ALCOA)籤下一份協議,即為奧迪設計一款比同級車還輕的車架。對比同級的後驅車,奧迪因為全時四驅系統多重了100千克。1988年,奧迪投入7億美元決意進軍豪華車市場,開發一輛搭載V8發動機的全新旗艦。1991年,克裡斯·伯德(Chris Bird)和德克·范·布雷克(Dirk van Braeckel)定下最終稿,奧迪在1993年法蘭克福車展推出全鋁車身的audi space flame即第一代A8的概念車。1994年量產的奧迪A8即第一輛鋁製車身的民用車 。
關於「壁虎」,是指奧迪引以為傲的「quattro」(義大利語,即「四」)全時四驅系統。2005年的時候,quattro系統誕生25周年,奧迪官方為此推出25周年quattro「壁虎」紀念盒,象徵奧迪的四驅系統像壁虎的爪子能夠緊緊附著於地面上。
隨後2006年北京聯拓奧迪為VIP客戶開發生產可粘貼「壁虎」標誌,不久北京街頭開始出現後備箱貼有銀色甚至紅色「壁虎」的奧迪車,後來卻不管是不是奧迪,後面都出現過一隻「壁虎」。開個玩笑,無論國人是因為「避禍」(諧音「壁虎」),或是因為亂貼東西的癖好,又或是因為跟風,無論如何奧迪算是引領了這個潮流。
我們把話題拉回來。
奧迪研發「quattro」系統最早源自1977年,彼時奧迪主席工程師Jörg Bensinger在芬蘭參加了大眾Iltis(意為「臭鼬」,軍用車)的雪地測試後,出色的越野性能讓他萌發研發四輪驅動奧迪的想法。
雖然Iltis是掛著大眾標誌,但其實是由奧迪開發的,另外Bensinger也察覺到只是小動力的Iltis,但在芬蘭的雪路上卻比一些大馬力車還快,隨後立刻向工程負責人費迪南德·皮耶希建議成立四驅奧迪80項目,皮耶希同意了,紅色改進版奧迪80被命名為A1(Allroad 1),由前F1變速箱工程師漢斯·納德維克(Hans Nedvidek)改造傳動系統。但最大的問題是要讓大眾同意生產,1978年1月,大眾受邀到奧地利雪山中測試輪胎,160馬力的A1在使用夏季胎的情況下仍能成功攀爬雪山,證實了全時四驅的強大性,大眾高層決定為項目亮綠燈。
1980年,奧迪quattro(以四驅奧迪80為基礎的量產版)首度參加奧地利的詹納耐力賽。1982年,米歇爾·莫頓(Michèle Mouton)駕駛著304匹馬力的奧迪quattro成為第一個獲得WRC冠軍的女車手。在接下來三年裡,奧迪不斷改進quattro,2.2t渦輪增壓5缸發動機達到355匹馬力的A1,A2 EVO,還有用生命駕駛的B組賽中全車輕量化的S1,2.2t高輸出版更是達到450匹馬力,而此前大部分人認為在只出現在越野車上的四輪驅動只會增加更多重量成為累贅,但是奧迪quattro在WRC拿下無數榮耀,不斷刷新記錄從此改變人們的看法。
大概6年前,在霧天開著一輛只亮著兩條光帶的奧迪A6是一件很有逼格的事情。作為最「津津樂道」的技術,「燈廠」在08年推出的A6改款使用發光二極體作為外部燈源,led燈作為光源在全球車燈設計開始流行(雖然1992年福特雷鳥才是第一輛使用led作為光源的汽車),甚至現在一輛車沒有led燈都不好意思開出來(說笑的,其實我認為胡亂加led燈會顯得更加低俗)。而led燈相對傳統燈泡而言,擁有照射距離更遠,壽命長,節能等特點。在2013年,歐盟委員會還為奧迪頒發了環保經濟創新獎,奧迪也成為第一個獲得此頭銜的廠商。
——————————
我們可以專業解構一輛車,但也不妨礙談談汽車圈纏綿悱惻的八卦,我們熱愛汽車,正如所熱愛的生活。如果對我們感興趣,可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大內車探,微信掃下面二維碼一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