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數據與信息安全主要分為幾類?

2020-12-06 西部數碼資訊門戶

信息安全是一個龐大的領域,其中涉及到很多知識點,但是大多公司都對其沒有提及足夠的重視,因為信息安全是一個「黑天鵝」事件,以至於大家不願意在上面投入巨大的精力,也希望隨著國內對於安全的越來越重視,更多的公司也能在信息安全領域投入越來越多的注意。

在我們談信息安全的時候,筆者想先澄清一個概念,什麼叫做信息安全,簡單來說,主要有三個大類:

  1. 信息層面的信息安全,可以對應學校中的信息安全專業,主要致力於通信加密,密碼加固等傳統的安全領域。
  2. 用戶層面的信息安全,也就是說用戶把信息存儲到了你的伺服器上,你要怎麼樣保證用戶的隱私不受侵犯。
  3. 架構層面的信息安全,簡而言之,就是如何保證信息不丟。

去年,席捲全球的「勒索病毒」,讓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如臨大敵,並再次敲響了網際網路安全行業的警鐘。而這背後,早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且成熟的網絡黑產產業鏈。遊走於地下的網絡黑客,隱藏在黑暗之中,伺機而動,不得不防。

信息層面的信息安全

我們為什麼要從HTTP切換到HTTPS?為什麼有一天大家都拋棄了HTTP而投向了HTTPS的懷抱?畢竟HTTPS需要消耗比HTTP更大的硬體開銷,在架構層面同樣需要做出很多的調整。

那是因為HTTP無論對於網絡傳輸的內容,還是對於協議本身信息都沒有做過任何的加密,從而使得用戶的任何信息在網絡中都可能被捕獲。這時,我相信有人會講:那我們是一個內容瀏覽類的網站,用戶並不需要輸入信息,那是不是就可以不使用HTTPS了呢?答案是使用HTTP不僅會發生洩漏數據,還會發生注入數據;這也是我們常常提到的流量劫持。

當然,由於HTTPS對於伺服器資源的消耗,HTTP也推出了HTTP/2,除了一些新的特性之外,當然也加入了信息加密的功能。另外,密碼的加密也是老生常談,密碼的加密是一個聽上去簡單實際很複雜的事情,歸根結底,密碼加密是一個需要平衡的事情,如果採用簡單加密方式(例如MD5),那麼自然也會容易被解密,但是如果採用複雜加密算法,自然也對CPU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戶層面的信息安全

用戶隱私在近年來被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數據時代人人都在做數據分析,卻又人人都在做用戶隱私。那麼如何把握數據分析和用戶隱私之間的平衡?

也許我們在很久之前就觸犯了「用戶隱私」,當我們在電商網站上點擊「喜歡」的時候,這個數據來源於「用戶隱私」;當我們在搜尋引擎上看到「搜索廣告」的時候,這個數據也來源於「用戶隱私」;甚至我們可以說:如果我們嚴格地去界定「用戶隱私」,我們如今的產品會死掉90%甚至更多。

那麼我們到底如何去客觀地理解用戶隱私? 一條紅線是:用戶的數據分析是機器可讀但是人工不可讀的。

舉個例子:我們在做用戶的垃圾郵件過濾的時候,我們需要對每封郵件抽取特徵,其中包括發件人,發件時間以及對於郵件正文內容的結構化抽取,然後通過分類算法對郵件進行分類。但是我們要注意一點,這個過程,我們對「人」是不可見的,我們會對幾千萬的數據進行機器處理,我們處理的是宏觀上的「大數據」;但是如果我們是通過人去掃描資料庫,然後提取出了郵件記錄並且去做人眼識別,那麼這個行為是侵犯用戶隱私的。

再者,是否侵犯用戶隱私的一個隱含區分點是「侵犯隱私」之後做了什麼?例如我們對搜索記錄進行數據分析後為用戶推薦了更好的結果,我們說這並不是侵犯數據隱私;但是如果我們對搜索結果進行分析後,將用戶的資料提供給了某醫院,那麼用戶隱私就被侵犯了。一言結之,是否侵犯隱私一定程度上關聯與後續的操作是否侵犯到了用戶切身的利益。

最後,是否侵犯隱私的一個標準在於我們最終暴露的是用戶的什麼信息。

我們都知道DMP行業提供API使得DSP可以進行更加精準的廣告投放,但是提供什麼樣的信息成為了關鍵。如果提供的是用戶的消費記錄,這個是侵犯隱私的,如果提供的是通過數據挖掘得到的收入水平,那麼這個信息也許是不侵犯隱私的。

其實用戶隱私是一個很敏感的詞,也許這個詞天生就與數據挖掘、數據分析互相牴觸,法律上也並沒有對相關的標準拉過紅線,如何把握也許值得我們更深入地探討。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繫客服。電話:028-62778877-8261;郵箱:jenny@west.cn。本站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註明出處::西部數碼資訊門戶 » 大數據時代,數據與信息安全主要分為幾類?

嗨,我是小編小攀,我為大家分享來自網際網路上的最新動態!

相關焦點

  • 綠盟科技萬慧星: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新選擇
    C114訊 10月15日消息(嶽明)在日前某公開場合,綠盟科技(300369,股吧)行業技術總監萬慧星在接受C114採訪時表示,傳統的安全防護技術在面對海量終端和實時海量數據所象徵的大數據時代,已經越來越難以實現實時告警。  而真正有效的事件,正是隱藏在大數據裡,所以大數據安全分析成為信息安全趨勢之一。
  • 邢會強:大數據時代個人金融信息的保護與利用
    內容摘要個人金融信息具有多樣性、敏感性、精準性、高價值等特徵。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需求對現行法律理論、相關制度與機制以及金融機構的個人信息保護管理能力都帶來了挑戰。在大數據時代,金融法需要被重新定義,即金融法實際上是包括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在內的數據管理、共享與利用之法。在大數據時代,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法需要轉型升級。
  • 大數據的力量來自「大成智慧」資訊時代大數據的再認識 | 網際網路...
    大數據已成為媒體與大眾關注的新技術,大數據的應用也預示著資訊時代將進入一個新階段,但人們對大數據的認識有一個不斷加深的過程。1 大數據興起預示「資訊時代」進入新階段1.1 看待大數據要有歷史性的眼光資訊時代是相對於農業和工業時代而言的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不同時代的生產要素和社會發展驅動力有明顯差別。資訊時代的標誌性技術發明是數字計算機、集成電路、光纖通信和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
  • 央視紀錄片大數據時代_央視紀錄片大數據時代觀後感 - CSDN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 數據脫敏:數據大爆炸時代的隱私保護利器
    這樣,就可以在開發、測試和其它非生產環境以及外包環境中安全地使用脫敏後的真實數據集。可以看到數據脫敏具有幾個關鍵點:敏感數據、脫敏規則、使用環境。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商業價值的挖掘,用戶的精準定位,大數據中蘊藏的巨大商業價值被逐步挖掘出來,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個人信息與個人行為(比如位置信息、消費行為、網絡訪問行為)等,這些都是人的隱私,也是我們所關注的一類敏感信息,在大數據價值挖掘的基礎上如何保護人的隱私信息,也將是數據脫敏必須解決的難題。
  • 大數據時代下的化學資料庫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 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現今的社會,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彰顯他的優勢,它佔領的領域也越來越大,電子商務、O2O、物流配送等,各種利用大數據進行發展的領域正在協助企業不斷地發展新業務,創新運營模式。有了大數據這個概念,對於消費者行為的判斷,產品銷售量的預測,精確的營銷範圍以及存貨的補給已經得到全面的改善與優化。
  • 大數據信息分析的方法與工具
    ,不幸的是所有大數據的屬性,包括數量、速度、多樣性等等都是描述了資料庫不斷增長的複雜性。那麼大數據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呢?大數據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讓我們從這些數據中分析出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價值的信息。
  • 大數據時代最熱門的基礎專業,數學類本科專業介紹,優勢大學一覽
    大數據時代,數學越來越重要,所以,數學類專業的報考熱度逐年上升。大學裡的數學類專業不再是加減乘除,買菜用不到,但學好數學實現買菜自由的小目標問題不大。2020版本科專業目錄,數學類專業有四個,分別是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數理基礎科學和數據計算及應用。
  • 大數據時代的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有哪些.
    大數據給網際網路帶來的是空前的信息大爆炸,它不僅改變了網際網路的數據應用模式,還將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深處在大數據時代中的人們,已經認識到大數據已經將數據分析的認識從「向後分析」變成「向前分析」,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但同時大數據也向我們提出了數據採集、分析和使用等難題。
  •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義先: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安全風險及防禦
    現任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主任、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密碼學會副理事長、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網絡與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教學和成果轉化工作,在國際四大學術名刊《PNAS》、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等頂級刊物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 【數據安全之全景圖】開篇之作:DT時代的數據安全核心三要素
    即安全核心從資產、網絡、應用等逐漸轉移至數據、業務和人員,安全治理機制、制度流程體系、安全運營模型和安全架構的設計、優化和落地圍繞「數據」來進行。 本文是安恆信息「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全景圖」連載系列之開篇,將重點解讀DT時代數據安全核心三要素(價值、海量多樣、開放流動)。
  • 12個頂級大數據工具 - 大數據_CIO時代網 - CIO時代—新技術、新...
    而在這些工具中選擇是一個挑戰,特別是許多大數據工具只具有單一用途,而企業需要使用大數據完成許多不同的任務,因此企業的分析工具箱會變得過於充實。根據這個行業領域的專家顧問的建議,以下列出一系列主要的大數據分析工具,並列出三個主要類別。
  • 數據科學研究的現狀與趨勢全解 - 大數據_CIO時代網 - CIO時代—新...
    從目前的研究現狀看,數據科學可以分為兩類:專業數據科學與專業中的數據科學。目前,大數據分析研究中的熱門話題有兩個:一是大數據分析學,尤其是大數據分析算法和工具的開發;另一個面向特定領域的大數據分析,如面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網絡安全以及醫療健康的大數據分析學。論文給出了數據分析的主要類型及常見錯誤。  數據化(Datafication)。數據化是將客觀世界以及業務活動以數據的形式計量和記錄,形成大數據,以便進行後續的開發利用。
  • 大數據時代:十大最熱門的大數據技術 - 大數據_CIO時代網 - CIO...
    隨著大數據分析市場快速滲透到各行各業,哪些大數據技術是剛需?哪些技術有極大的潛在價值?根據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發布的指數,這裡給出最熱的十個大數據技術。   1、預測分析   預測分析是一種統計或數據挖掘解決方案,包含可在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中使用以確定未來結果的算法和技術。
  •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隱私與定位發展的矛盾
    有人說,大數據時代,人們根據自己所希望得到的大數據,然後帶著目的去收集相關數據,並通過分析得到自己需要的結果。它避免了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成本去收集無目的的數據,在無用的數據上浪費資本,或是得到大相逕庭的結果。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幫助解決問題的數據而不是每一條,廣撒網的數據。
  • 大數據時代:技術異化與有效治理
    產生大數據技術異化的三個原因  原因之一:數據崇拜。數據代表理性邏輯與數位化的客觀存在,當大數據從量化工具跨越到社會意識領域,它就可能演變成為一種新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繼人類歷史上的土地崇拜、機器崇拜之後,形成了將數據作為資訊時代判斷是非準則的數據崇拜,使人文精神迷失在由算法法則構建的數位化世界之中。
  • 實力霸屏數據安全行業,閃捷信息多領域入圍《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全景...
    3月31日,安全牛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全景圖》正式發布。閃捷信息憑藉數據脫敏、數據防洩漏、數據安全平臺、大數據保護的研發和實踐應用成果,實力入圍數據安全四大領域,名副其實的行業佼佼者。
  • 第十一屆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數據隱私即服務
    11月5日,第十一屆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在北京順利舉行。此次中國信息安全法律大會以「主權 治權 權利」為主題,設主論壇和「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治理」、「密碼法治」、「網絡犯罪生態治理」、「優秀論文線上交流」五個分論壇。
  • 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深度融合
    在大數據時代,運用信息技術有助於人們更加深入透徹地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新動向,例如,進一步跟蹤和關注以下具體研究問題。  依據數據產生的方式,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數據可以分為被動產生的數據、主動產生的數據和自動產生的數據。被動產生的數據,表示被人和機器共同控制。主要來源於一些業務運營管理系統,伴隨移動的運營活動產生並記錄在資料庫中,如超市、醫院、研究機構、交通部門的管理系統中產生的數據。主動產生的數據,表示人的主動權(控制權)較大。這類數據是用戶在不同的移動手機和終端,為了交流、交易而產生的數據。
  • 大數據時代 | 香港數據類專業DS/DA/Big Data推薦!
    香港高校中關於數據這類專業還是比較齊全的,大多數的數據類專業會開設於理學院,申請時無需提交GMAT或GRE成績,但可能存在面試。、信息技術、計算機工程、信息系統等計算機學科學士學位,其他相關學科(例如電子工程、應用數學、製造工程、定量分析等)的學士學位,需要有信息技術方面的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