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製冷劑行業可謂是坎坷異常。一方面因為空調市場的不穩定,一方面又因政府政策變動,在3月18—19日生態環境部在京組織召開《蒙特婁議定書》履約能力建設交流國際研討會,為解決早期履約機制問題——早年政府雖提出了淘汰進程和時間表,卻沒有明確給出新製冷劑的具體方向,這讓很多企業茫然無措,對採購與製造新型製冷劑信心不足。
一、部分製冷劑遭淘汰
在以往市場,常用的製冷劑有八種,包含氨、氟利昂-12、氟利昂-22、R-134a、R-404A製冷劑、R-410A製冷劑、共沸製冷劑和碳氫製冷劑。早在2017年,中國第二階段淘汰HCFC計劃便已開始。
R11、R12、R13、R14、R113、R114等CFCs製冷劑目前已全部淘汰;
R22、R123、R142b等HCFCs製冷劑處於淘汰序列中;目前中國
中央空調市場中運用較為廣泛的製冷劑R134a、R410a、R407c等HFCs製冷劑,雖然運用較為廣泛,但終究屬於過渡產品,並且根據相關要求在2025年左右退出市場。目前,因為技術的不成熟,市場中絕大多數製冷劑均不是純製冷劑形式,都由多個品種的配方調配而成,因此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R513a,雖然這款製冷劑對於臭氧層的影響為0,但還是屬於混合製冷劑,在可燃性方面依舊存在問題。
事實上,很多品牌因為自身能力和技術的不足,想要研發新的環保製冷劑困難很大。另一方面,在全新的技術革新到來之前,很多品牌依然會鑑於成本問題,選擇使用現有製冷劑;並且,新製冷劑的應用需要很長的時間驗證和被市場接受。
二、碳氫製冷劑脫穎而出
在初期,
R410A作為新型的製冷劑成為了R22的替代品,它是目前國際公認的用來替代R22最合適的
冷媒,並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得到普及,但是仍舊逃不過將被淘汰的命運。
技術產品往往會因技術的升級換代被隨之替代。在過去五年中,中國便替換了四種製冷劑,更換頻率之快讓人對製冷劑的生命力感到擔憂,但可以肯定的是,碳氫製冷劑的未來必定會朝更環保、更節能、更安全的方向行進。應時而生,碳氫製冷劑系列走俏,其中R436c系新型環保碳氫製冷劑因其擁有強大的經濟性而倍受青睞。碳氫製冷劑在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均受到大力推廣。
然而過去幾年,我國因為碳氫製冷劑存在公認的易燃易爆的安全隱患,從而使得這部分市場一直處於冰凍狀態,以至於只有少數環保節能碳氫製冷劑在百花爭鳴的製冷劑行業中一枝獨秀。但如今,深圳開設試點的成功鋪墊,將推動碳氫製冷劑更快在我國市場普及,
格力、
海爾等電器大亨紛紛加入無氟的行列,碳氫製冷劑以其優越的性能以及節能環保將有可能成為製冷劑界的龍頭老大。
三、製冷劑的科學發展
根據《蒙特婁議定書》的約定,降低R22等HCFCs製冷劑的消耗量是我國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我國除了要研發相應的替代製冷劑,還應該研究HCFCs製冷劑的減量延續技術,與替代技術互為補充。這對我國製冷業有著重要的的意義。
業內專家表示:R22空調製冷技術已經發展多年,相關配套技術都非常成熟,在各種工況下工作效率都可以達到最優化,我們有足夠的而理由可以提出HCFCs製冷劑的減量延續技術,可通過系統優化的方式,合理設計新型循環系統。
另一方面,我們要大力研發製冷劑的替代品。在國內,還沒有成立專門的研究製冷劑的機構,所以需要一手引進國外的成熟技術,來彌補這部分的巨大空缺。還需要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加快建立製冷劑完善的、專業的體系,提供前瞻性的系統建議和方向,降低我國自主開發新型製冷劑的難度。與此同時,國內要想進行推廣新型製冷劑的工作,就必須對空調提出新的環保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