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精華潘塔納爾

2021-01-18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起初,我以為我是在為拯救橡膠樹而戰,後來我以為我是在為拯救亞馬孫雨林而戰,現在我意識到我在為人類而戰。」

——奇科·門德斯

 

巴西潘塔納爾馬託格羅索國家公園集中了亞馬孫盆地、溼地沼澤和雨林的精華,是外部世界了解這片雨林的窗口。 

         主講專家: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朱永傑

        潘塔納爾馬託格羅索國家公園(簡稱潘塔納爾國家公園)位於巴西馬託格羅索州和南馬託格羅索州,其大部分在巴西南馬託格羅索州,佔地13.56萬公頃。公園於1993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儘管世界最大的亞馬孫雨林裡設立了數十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但外界對於亞馬孫雨林的基本印象和信息大多來自潘塔納爾。這座國家公園集中了亞馬孫盆地、溼地沼澤和雨林的精華,是外部世界了解這片雨林的窗口。

       潘塔納爾溼地系統

        潘塔納爾國家公園位於巴西中西部、馬託格羅索州西南端,與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接壤的邊界,庫亞布和巴拉圭河流域之間。這座國家公園的名字是自然盆地和行政名稱的結合。潘塔納爾盆地總面積約為14萬-16萬平方公裡,從巴西延伸到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部分地區,是亞馬孫盆地的一部分。在潘塔納爾盆地還有沙帕達-杜斯吉馬朗伊斯、埃馬斯和塞拉達博多奎納國家公園,聖巴拉和納森蒂斯裡奧塔誇裡,潘塔納爾德裡奧內格羅州立公園。

        潘塔納爾是一個熱帶乾濕兩季交替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1320毫米,年平均溫度為21.5℃。幾乎全部降雨都集中在10月到次年4月。在這段時間,集中的降水從高山下洩,導致河流泛濫,洪水淹沒大片平坦地區,形成沼澤。潘塔納爾沼澤地大約80%在雨季被淹沒,剩下小片地區成為沼澤中的泥濘孤島。

        從周圍高原流出的幾條河流給潘塔納爾溼地帶來的營養物質,對於維護這一溼地生態系統的植物和魚類資源發揮著關鍵作用。溼地沼澤的地勢比較平坦,雨季結束以後,降水緩慢退去,溼地形成了許多臨時的小湖泊或池塘。一片片山丘、沙地、水體、沼澤和森林交織在一起的複合生態系統,滋養了多種多樣的生物物種。

        潘塔納爾植物群落

        潘塔納爾地區的山脈、盆地間由於降水、地質和土壤保水情況不同,而存在不同梯度的生態類型,多樣的生態類型有助於維持這片地區生態系統的穩定。泛濫平原生態系統,是由季節性的洪水決定的。當地的很多植物必須習慣在靜水相和乾燥土壤相之間實現生存轉換。潘塔納爾盆地海拔80-150米,從高地的高含沙量到河流地區的高含量黏土和淤泥,土壤存在很大的差異。

        根據巴西農業研究院的資料,潘塔納爾溼地生物群落中大約有2000種不同的植物,潘塔納爾植被是一個混合的植物群落,通常被稱為「潘塔納爾複合體」。在雨林中生長的很多植物都具有藥用價值。

        潘塔納爾典型的植物群落包括潮溼的熱帶亞馬孫雨林植物,巴西東北部典型的半乾旱林地植物,巴西大草原植物和玻利維亞以及巴拉圭的熱帶草原植物。在半乾旱地區生長著巨大的仙人掌,在湖中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大睡蓮,還有數目相當驚人的其他水生植物。

        森林通常出現在海拔較高的地區,而草地覆蓋了季節性淹水的地區。在潘塔納爾溼地的西面和西北面是奇基塔諾乾燥森林,西南面是乾旱的查科森林,南面是潮溼的查科森林。塞拉多平原位於盆地的北部、東部和東南部。

        溼地生態物種豐富

        據調查,潘塔納爾生態系統中有463種鳥、269種魚、超過236種哺乳動物、141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以及超過9000個亞種的無脊椎動物。

        這塊溼地受保護的動物包括美洲虎、虎貓、鬃狼、叢林狗、南美貘、巨型食蟻獸、沼澤鹿、巨型犰狳、巨型水獺等。潘塔納爾是世界上鱷魚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美洲虎家園之一,公園裡的美洲虎數量可能是整個潘塔納爾地區最多的。沼澤鹿、巨型河獺是潘塔納爾溼地最稀有的動物。

        有13種蒼鷺和白鷺,6種朱鷺和琵鷺,以及5種翠鳥,它們把潘塔納爾作為繁殖和覓食的地方。潘塔納爾溼地記錄了19種鸚鵡,其中包括5種金剛鸚鵡,金剛鸚鵡是世界上最大的鸚鵡品種,也被稱為最漂亮的鳥。很多候鳥也會來到這塊溼地安歇。

        溼地每年被洪水淹沒一次,很多被淹沒的草和其他植物會死亡並開始腐爛,變成腐殖質。在這個過程中,微生物分解動植物的過程會耗盡淺水中所有的氧氣,這樣的環境令大部分魚類窒息,生活在南美洲泛濫平原的魚類必須在河道和泛濫平原之間隨季節遷徙,而那裡的植物在洪水到來之前完成開花和結果,一些水生動物開始演化出長長的呼吸器官,伸出水面呼吸。

        潘塔納爾在巴西很有名,網路遊戲迷喜愛的戰略遊戲《文明》就把潘塔納爾當作背景。著名作家約翰·格裡森姆的小說《遺囑》的故事就發生在潘塔納爾。潘塔納爾還是一部巴西製作的肥皂劇的名字。

        由於潘塔納爾馬託格羅索國家公園的景觀是溼地自然景觀的縮影,也集中了亞馬孫雨林景觀中的精華,每年都有大量攝影愛好者定期來到公園拍攝景觀照片。世界上有關亞馬孫雨林的紀錄片大多源於潘塔納爾。

        沼澤溼地面臨威脅

        潘塔納爾溼地非常脆弱,建設水壩產生的水環境變化、開鑿水道、過度捕撈、毀林、嚴重侵蝕、廢水、廢棄物等人類活動對整個地區構成嚴重威脅。不受控制的旅遊業和過度使用自然資源同樣是潛在的威脅。

        潘塔納爾大約99%的土地為私人所有,用於農業和畜牧業。這個地區有800多萬頭牛的存量。隨著新移民的到來,需要更多的土地養活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大多數人的生計都依賴於橡膠等種植園的經營收穫。經營各種種植園就要開發雨林,人們先在高地開展經營活動,高地上的森林被砍伐後,大量水土流失造成盆地淤泥量增大,改變了土壤水文狀況,這是對潘塔納爾沼澤地的一個重大威脅。大規模的大豆等糧食作物栽培使用肥料和殺蟲劑帶來的汙染後果已經出現,這些殺蟲劑和化肥滲入土壤或流入潘塔納爾河的泛濫平原,目前已經監測到汙染物。

        當地經濟發展的壓力很大,計劃中的航運運河、高架道路、管道基礎設施建設試圖打通與巴拉圭的交通聯繫,這些可能影響該地區的水文狀況和生態系統。

        目前,旅遊的發展、非法捕魚、擾亂動物棲息地、排放汙染的事件等都對生態環境構成了威脅,需要加強監測,預先制定吸引遊客前往潘塔納爾地區的方案。雖然野生動物的偷獵及非法買賣活動已受到管制,但凱門鱷、美洲虎和金剛鸚鵡等物種在黑市上價值很高,獵殺、偷獵和走私瀕危生物的潛在威脅很大。

        加強管理應對威脅

        根據1993年5月24日的溼地公約,溼地公園被確定為具有國際重要性的拉姆薩爾溼地。奇科門德斯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所負責國家公園的運營管理,這是一個隸屬於環境部的聯邦機構。

        國家公園是拉姆薩爾溼地保護的區域,潘塔納爾公園於1994年制定了緊急行動計劃,1997年制定了研究計劃,其管理計劃始於2004年,明確界定了潘塔納爾馬託格羅索國家公園的管理範圍,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目的是維持公園內生態系統,以保護長期的生物多樣性。巴西環境政策鼓勵民間社會組織和公私夥伴關係協助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參與管理。保護區鼓勵和發展各種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活動。

        目前各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已建立了網格化檢測系統,但能夠進行管理的還只是溼地生態系統的很小部分,並不能完全管理整個潘塔納爾溼地生態系統。由於潘塔納爾溼地是一個跨國生態系統,部分區域位於不同國家的相鄰土地上,研究如何建立一個跨界保護機制,整體性保護這一人類共同的自然資產,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雨林衛士巴西英雄

        弗蘭西斯科·阿爾維斯·門德斯在媒體上通常被稱為奇科·門德斯,是一名巴西橡膠割膠工人,工會領袖和環保主義者。他維護割膠工人的利益,為保護雨林、保護巴西農民和土著人權益奔走呼號。門德斯認為依靠橡膠的開發是不可持續的,需要建立更全面的合作系統,合理使用各種森林產品,因此要求把重點放在建立強大的社區,為林區工人的孩子們提供高質量的教育。為了拯救雨林,門德斯和橡膠工人聯盟要求政府建立保護區。

        門德斯獲得了多項獎項,其中包括198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500強獎和1988年國家野生動物協會國家自然保護成就獎,是全球環境運動的領袖和象徵性人物。1988年12月22日,他在雨林中,被一名農場主暗殺。

        在門德斯死後,巴西政府宣布奇科·門德斯為巴西環境保護者。他的同事繼承遺志,在以後的20多年裡,門德斯的許多想法通過他的同事們得以實現,他的一位同事席爾瓦後來成為巴西的環境部長,為建立亞馬孫雨林保護體系作出了努力。奇科·門德斯是巴西英雄,巴西環境保護協會以奇科·門德斯命名。在巴西,這個協會擁有較大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職責。門德斯的故事一直是巴西文學藝術,包括電影電視的主要題材之一,在世界上,門德斯是雨林保護運動的一面旗幟,是世界最著名的自然保護人物之一,巴西每年都會舉辦相應的紀念活動。

相關焦點

  • 圖解世界最大溼地潘塔納爾起火,當地政府稱:火災由人為因素造成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李易據巴西媒體報導,位於巴西西部、世界上最大的溼地——潘塔納爾溼地連日來發生火災,火勢嚴峻。報導稱,截至目前,受災溼地的過火面積超過20萬公頃,相當於一個東京(21.55公頃)。潘塔納爾溼地位於巴西馬託格羅索州與南馬託格羅索州之間,亞馬孫雨林南側。通常而言,潘塔納爾溼地每年都會迎來"火災季"。
  • 亞馬孫雨林山火災難恐重演:單日破千起,9月預計將達高峰
    近一個月,亞馬孫雨林已發生數起千火災,且數量還在增加,超過去年同期。專家擔憂,去年大型火災的悲劇恐將重演。據路透社報導,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8月7日的數據顯示,8月1日至6日共記錄到亞馬孫雨林的5860處火災,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
  • 欣賞|潘塔納爾鼠魚
    潘鼠和潘塔納爾青銅鼠,潘塔納爾巨無霸合稱之為潘塔三劍客。潘鼠與葛伊鼠體型及花紋十分相似。葛伊鼠產於玻利維亞境內流域。葛伊鼠的公魚體色具有強烈的金屬光澤,背鰭、尾鰭具有黑色的花紋。而潘塔納爾鼠的背鰭沒有花紋、尾鰭只有不完整的花紋。 潘鼠是比較容易養的鼠魚之一,食物、水質都沒有特別的要求,也容易接受飼料,夏季32度能安全度過。
  • 暢遊南美潘塔納爾 這些動物你見過嗎?
    自駕潘塔納爾上一篇文章說過,除了美洲豹,我們還可以在潘塔納爾看到很多野生動物,在這個生態系統擁有已知的有3,500
  • 全球最大溼地遭遇創紀錄火災,巴西潘塔納爾溼地瀕危物種面臨生存威脅
    全球最大的溼地——巴西潘塔納爾溼地近日發生創紀錄的火災,大火逼近該地區的主要公路,對當地的瀕危物種造成威脅。這是8月28日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拍攝的火情。這是8月28日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拍攝的火情。這是8月28日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拍攝的火情。
  • 亞馬孫地區國家呼籲共同保護亞馬孫雨林
    新華社哥倫比亞萊蒂西亞9月6日電(記者高春雨)7個亞馬孫地區國家領導人或代表6日在哥倫比亞南部城市萊蒂西亞籤署文件,呼籲本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共同保護亞馬孫雨林。當天,哥倫比亞總統杜克、秘魯總統比斯卡拉、厄瓜多總統莫雷諾、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蘇利南副總統阿德欣以及巴西、蓋亞那兩國代表在萊蒂西亞舉行會議,商討亞馬孫地區資源保護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等問題。7位領導人或代表在會後籤署一份文件,呼籲本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共同保護亞馬孫雨林。杜克當天表示,與會國應共同努力,採取切實措施保護亞馬孫資源,解決植被退化、亂砍濫伐等問題。
  • 環境失衡、動物滅絕......巴西潘塔納爾溼地火災對當地生物群落產生多重影響
    巴西潘塔納爾人類研究所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世界上最大的溼地——潘塔納爾溼地——近期發生的火災,將對當地生物群落產生多重影響,包括食物不足、環境失衡和動物滅絕的風險等。△潘塔納爾溼地火災中動物逃生(圖片來源:巴西《環球網》)研究團隊成員、生態保護學博士萊蒂西亞·拉徹認為,潘塔納爾溼地的大火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當地的動植物,若干植物物種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不復存在,而與此相關的動物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在被燒毀的地區生活
  • 神秘的亞馬孫黑土
    紅土地上冒出黑土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雨林地區,這裡蘊藏著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他生物種類多達數百萬種。在繁茂的植物中有香桃木、月桂類、棕櫚、金合歡、黃檀木、巴西果及橡膠樹等各類樹木。人們一般以為,亞馬孫熱帶地區的土地格外肥沃,才能孕育如此眾多的植物。
  • 亞馬孫雨林的危機與保護
    今年下半年,他就因對亞馬孫雨林大火的不作為而受到外界的廣泛批評,人權組織為此還希望國際刑事法庭以「種族滅絕罪」對其進行起訴。究竟博索納羅對亞馬孫雨林的政策出現了怎樣的調整?外界又因如何推動對雨林的保護?
  • 7月亞馬孫雨林火災達6803起 亞馬孫災難性大火會否重演
    外媒報導,巴西亞馬孫環境研究院負責人表示,這是個糟糕的警示,幾乎可以預測8月會是相當艱難的月份,而9月也不會好轉。  2019年,亞馬孫的火災發生率比前一年高出80%。當年8月,大火持續燃燒,最終發展成為一場舉世矚目的災難——大半個月的時間裡,亞馬孫地區發現數萬處起火點,整個雨林過火面積超過100萬公頃。
  • 亞馬孫雨林大火是誰造成的?
    直到8月27日,巴西亞馬孫雨林大火仍在持續燃燒,未有消減的跡象,這已然是大火燃燒的第三周。  據統計,截至8月24日,亞馬孫雨林過火面積超過80萬公頃(約8000平方公裡),相較於整個亞馬孫雨林55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過火面積約佔1/690。  截至當地時間8月26日下午4點,巴西亞馬孫地區在2019年已發生57509起火災。
  • 亞馬孫的雨林,在火災之前就已經死了
    「地球之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區亞馬孫雨林著火了。
  • 保護地球之肺——亞馬孫熱帶雨林
    亞馬孫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佔地550萬平方公裡,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五分之一。同時,亞馬孫熱帶雨林蘊藏著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它生物種類更是多達數百萬種。據有關數據觀測,亞馬孫熱帶雨林其實「年年月月都起火」。尤其是每年七月,巴西各地進入旱季,就進入森林起火的高峰期,但是今年的火災卻尤為嚴重。
  • 亞馬孫森林大火為全球變暖火上澆油
    這是當代最偉大的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眼中的亞馬孫雨林一角。他說:「富饒的雨林,永遠是地球上最後一個寶庫。」然而,這個地球上最大的寶庫如今正經受著存續或毀滅的考驗。人類活動是罪魁禍首每年6月至10月是亞馬孫盆地的旱季,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表示,旱季是火災發生的原因之一,但今年亞馬孫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水平,並未出現異常,熱帶雨林的環境非常潮溼,全年溼度高達77%—88%,因此人類活動才是火災頻發的罪魁禍首。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研究所科普工作者劉光裕也在關注這場大火。
  • 巴西亞馬孫火災的真相是……
    巴西亞馬孫火災的真相是……_3_1.jpeg亞馬孫雨林一角大洋網訊持續多日的亞馬孫雨林大火至今沒有明顯緩解,巴西馬託格羅索州的亞馬孫森林火災4日持續蔓延。亞馬孫雨林一直被稱為「地球之肺」,這個說法準確嗎?亞馬孫大火會導致地球氧氣供應不足嗎?關於亞馬孫雨林對全球生態系統的作用和大火的影響,人們的討論和擔憂很多,出現了很多說法,其中哪些是對哪些是錯?下面,讓我們用科學解釋關於亞馬孫雨林的一些說法。亞馬孫河流域面積約700萬平方公裡。亞馬孫雨林擁有3萬種植物、2500種魚類、1500種鳥類、500種哺乳動物、550種爬行動物和250萬種昆蟲。
  • 亞馬孫雨林又被砍伐9.5%
    據法新社近日報導,根據巴西官方統計數字,過去一年,巴西亞馬孫雨林毀林現象再次加劇,達12年來最嚴重水平。專家介紹,亞馬孫雨林這樣的大森林,對控制氣候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森林可以吸收大氣中的碳。可是,當樹木死亡或燒毀時,反而會向環境重新釋放回碳。報導指出,巴西近年來向採礦和農業綜合企業開放森林保護區,而且大幅削減了環境保護項目的經費。亞馬孫雨林60%在巴西,不少環保人士認為「這些政策加劇了亞馬孫森林被毀。」
  • 神秘的亞馬孫熱帶雨林,隱藏著令人驚嘆的奧秘!
    亞馬孫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雨林非常廣闊,佔地550萬平方公裡。 亞馬孫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關於亞馬孫熱帶雨林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