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隼鳥 2 號」飛船採集巖石發現:龍宮小行星聚集形成之前失去...

2021-01-11 IT之家

北京時間 1 月 11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研究表明,日本 「隼鳥 2 號」飛船最近勘測 「龍宮(Ryugu)」小行星上的巖石時,發現其表面的巖石在聚集形成小行星之前,似乎已失去大部分水分。

2020 年 12 月,隼鳥 2 號飛船從龍宮小行星表面採集到巖石樣本,雖然科學家剛開始對這些樣本進行分析,但現已獲得重大發現,他們使用來自飛船其他儀器獲得的勘測數據,進一步揭曉這顆神秘小行星的歷史。

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研究人員解釋了為什麼龍宮小行星不像其他小行星那樣含有大量富水礦物質。該研究表明,形成龍宮小行星的遠古母星在分解過程中可能經歷某種加熱事件,大量水分喪失,從而導致該小行星比預期更加乾燥。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拉爾夫 · 米利肯說:「我們正在努力理解一件事——早期太陽系的水分布情況,以及水如何到達地球?富水小行星被認為在地球水源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希望研究近地小行星,並採集樣本返回地球,便於更全面地理解此類小行星含水礦物質的分布狀況和歷史變化。」

米利肯指出,科學家之所以選擇龍宮小行星作為勘測目標是因為它屬於顏色較深的小行星類型,此類小行星可能存在含水礦物質和有機化合物,此類小行星被認為是地球上發現富含水和碳的黑色隕石(被稱為碳質球粒隕石)的母體,據悉,碳質球粒隕石已在全球各地實驗室進行了數十年的深入分析,但科學家無法確定碳質球粒隕石樣本來自哪顆小行星。

隼鳥 2 號飛船任務是首次直接從這些具有勘測價值的小行星表面採集樣本返回地球,該飛船對龍宮小行星的觀測表明,它可能不像科學家最初預期的那樣富含水分,關於它如何以及何時失去部分水,科學界存在著不同觀點。

龍宮小行星是由碎石聚集而成,引力作用將分散的巖石聚集在一起,科學家們認為,此類小行星可能是在更大、更堅固的小行星經歷一次撞擊事件後,由無數碎片殘骸聚集的。因此,現今科學家在龍宮小行星觀測到的含水特徵很可能是一顆富含水的母星經歷某種加熱事件後的殘骸體,也可能是龍宮小行星經歷一次災難性碰撞和碎片再聚集成形之後失去大量水分,還有一種可能是,龍宮小行星曾出現過幾次較近距離太陽的自轉,在太陽高溫烘烤下導致其表面乾燥,蒸發大量水分。

隼鳥 2 號飛船配備的勘測儀器可以幫助科學家確定更有可能出現哪種情況,2019 年,該飛船抵達龍宮小行星時,向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枚小型炮彈,撞擊產生小坑,並暴露出埋在表面之下的巖石。利用能夠探測含水礦物的近紅外光譜儀,研究人員可以將地表巖石的含水量與地下巖石的含水量進行對比分析。

相關數據顯示,龍宮小行星地下水特徵與地表水特徵非常相似,這與龍宮小行星母星經歷乾燥脫水的觀點相一致,表明龍宮小行星表面乾燥與太陽高溫烘烤無關。

米利肯說:「你可能認為太陽高溫加熱通常發生在小行星表面,而不會穿透到小行星表面之下,但最新勘測結果顯示,龍宮小行星表面和地下水分含量非常相似,都相對較低,從而進一步暗示龍宮小行星母星曾經歷過某種加熱事件。」

研究人員稱,然而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證實該發現,例如:從小行星表面之下採集的顆粒大小可能會影響光譜儀測試結果。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布朗大學資深研究助理 Takahiro Hiroi 說:「從地下採集的顆粒尺寸可能從地上的要小,它們可能比地上粗顆粒顏色更暗、更紅,利用遙感技術很難排除粒度效應。」

幸運的是,該任務並不局限於遠程研究樣本,自從隼鳥 2 號飛船於 2012 年 12 月成功將龍宮小行星樣本送回地球,科學家將對該小行星進行更近距離的太空勘測觀察,其中一些巖石樣本很快將送到美國宇航局反射率實驗室(RELAB),該實驗室設立在布朗大學,將由 Takahiro Hiroi 和米利肯負責分析測試。

米利肯指出,我們期待相關的實驗室分析數據,希望能夠證實該團隊的遙感勘測結果,我們利用遙感數據做出的所有假設都將在實驗室進行測試,這非常令人興奮,但也可能非常繁瑣,但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們會了解更多關於隕石和母體小行星之間的微妙關聯。

相關焦點

  • 龍宮小行星在聚集形成之前或已失去大部分水分
    (詭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葉傾城):目前,最新研究表明,日本「隼鳥2號」飛船最近勘測「龍宮(Ryugu)」小行星上的巖石時,發現其表面的巖石在聚集形成小行星之前,似乎已失去大部分水分。
  • 最新研究:龍宮小行星聚集形成之前失去大量水分
    本文轉自【新浪科技】;目前,最新研究表明,日本「隼鳥2號」飛船最近勘測「龍宮(Ryugu)」小行星上的巖石時,發現其表面的巖石在聚集形成小行星之前,似乎已失去大部分水分。2020年12月,隼鳥2號飛船從龍宮小行星表面採集到巖石樣本,雖然科學家剛開始對這些樣本進行分析,但現已獲得重大發現,他們使用來自飛船其他儀器獲得的勘測數據,進一步揭曉這顆神秘小行星的歷史。
  • 日本「隼鳥 2 號」採集的小行星巖石樣本亮相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今年除了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表面樣本之外,另一重要成就便是日本 「隼鳥 2 號」採集樣本的成功返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 近日公布了一組照片,展現了 「隼鳥 2 號」從小行星 「龍宮」收集的兩份樣品。
  • 日本隼鳥2號發回最新消息:「龍宮」缺水!
    近日,有媒體曝光稱,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向地球發回了關於近地小行星「龍宮」的最新數據,日本科學家研究表示,這一巖石天體所含有的水分遠少於科學家的預期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向龍宮小行星部署一對目標標記物
    日本隼鳥2號成功向龍宮小行星部署一對目標標記物  Connor Feng • 2019-09-20 14:00:54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通過轟炸的方式測定小行星「龍宮」的年齡
    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圍繞小行星「龍宮」(1999JU3)進行科學探測已經有一年多了。期間它使用一種「衝擊裝置」,通過爆炸將速度達每秒2公裡的高速彈丸衝入小行星表層,以便從未受日照、射線等影響的小行星內部採集原始樣本。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4年飛32億公裡,將登陸「龍宮」小行星取樣
    據6月27 日的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在2014年發射了由宇航研究開發機構開發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在經過了大約4年的時間,這個探測器已經靠近了距離地球2億8000萬公裡的名叫「龍宮」的小行星,目前這個探測器距離「龍宮」的表面大約20公裡。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小行星常被用於專指太陽系內非彗星的小天體,一般被認為是由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是至今發現數量最多的太陽系天體。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將小行星「龍宮」上採集到的巖屑送回地球 樣本宛如黑色木炭
    「隼鳥2號」將小行星「龍宮」上採集到的巖屑送回地球 樣本宛如黑色木炭(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Ttoday(羅翊宬):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將小行星「龍宮」(Ryugu)上採集到的巖屑裝上密封艙後送回地球,發現在某個艙室內採集到的石頭長達5毫米至1公分,且質地比預期堅硬,當地媒體形容這些樣本宛如黑色木炭。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撞出坑,採樣後將返回
    日本隼鳥2號成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撞出坑,採樣後將返回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9-04-05 20:39 來源:澎湃新聞
  • 「隼鳥2號」在「龍宮」上扔了兩個反光球
    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已對名為「龍宮」(Ryugu)的小行星進行了一年多的觀測,希望能對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有更多了解。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在此期間,探測器採集了巖石樣本;製造了一個人造隕石坑;並於近日在「龍宮」表面投放了兩個目標標記,還拍攝了一張照片,記錄下了這一珍貴時刻。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登陸「龍宮」:開始探測任務
    近日,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發生2枚著陸器到小行星「龍宮」的表面,並順利傳回了照片。隼鳥2號發射於2014年,為世界首枚採集小行星樣本並返回地球的「隼鳥號」後續機型,發射目標是抵達小行星「1999JU3」外號「龍宮」,該小行星上可能有含有機物質和水的巖石。
  • 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彩色「龍宮」是什麼鬼?
    一點簡單的前情提要:2014年12月3日,日本JAXA隼鳥2號探測器發射,2018年6月27日抵達小行星「龍宮」,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伴飛探測,其間順利完成了兩次著陸採樣[1]。兩次著陸採樣點TD1和TD2的位置。
  • 日本探測器隼鳥號登陸2.8億公裡外的小行星「龍宮」神秘世界
    小星星被認為是太陽系形成之初殘留的碎片,記錄著太陽系起源的重要信息。OSIRIS-REx是美國的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隼鳥2號是日本的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今年6月份它就進入了目標小行星龍宮的軌道。
  • 日本「隼鳥2號」第二次著陸採集石塊圖像公開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4日公開了,據分析是探測器「隼鳥2號」2019年7月在小行星「龍宮」第二次著陸時採集到的石塊和沙粒圖像。報導稱,此前公布的第一次著陸時採集到的樣本多為數毫米大的沙粒,而第二次的樣本特點在於顆粒較為粗大,其中還包括近1釐米的小石塊。JAXA介紹稱,新確認的樣本可能是地下物質,估計因為硬質巖石被擊碎,所以尺寸較大。雖然混入了與「隼鳥2號」機體使用的鋁箔相似的銀色物質,但JAXA稱「對樣本分析沒有影響」。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將小行星樣品帶回地球
    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投下的一個裝有小行星「龍宮」上塵土樣本的返回艙,已經成功在地球著陸。「隼鳥2號」情況簡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是日本發射的「隼鳥」的後繼探測器,於2014年12月由H-2A運載火箭搭載從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其任務是探測小行星「龍宮」。2018年6月,「隼鳥2號」抵達「龍宮」預定軌道。2019年2月,首次在「龍宮」著陸,收集地表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
  • 日本隼鳥2號飛船到達太空小行星指定位置,即將探尋生命起源
    隼鳥2號在日本鹿兒島縣宇宙中心升空>近日,日本標準時間6月27日上午9:35分左右,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飛船Hayabusa 2(隼鳥2號)成功地與其目標-菱形小行星Ryugu(龍宮)會合。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即將登陸小行星:創造歷史
    近日,據新華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1日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將於22日登陸小行星「龍宮」並採集樣本。隼鳥2號發射於2014年,為世界首枚採集小行星樣本並返回地球的「隼鳥號」後續機型,發射目標是抵達小行星「1999JU3」外號「龍宮」,該小行星上可能有含有機物質和水的巖石。
  • 日本隼鳥 2 號探測器已成功完成小行星 「龍宮」首次地下樣本採集
    IT之家7月11日消息 日本航天局(JAXA)日前宣稱,其已成功收集了小行星「龍宮」首次採集的地下樣本。這則消息是在晚上8點前通過日本共同社新聞發布的,距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隼鳥2號」衛星第二次降落在距離地球約2億英裡的「龍宮」小行星上僅僅90分鐘。
  • 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
    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新華社記者華義這是隼鳥2號探測器降落在小行星「龍宮」的模擬圖。新華社發(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供圖)在經歷1542天的漫漫太空之旅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於在22日首次短暫登陸距離地球約3.4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完成預定任務。人們期待它能在2020年年底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幫助解答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