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G傳輸商用化步伐正在加速
進入2008年後,全球40G傳輸商用化進程出現明顯的加速趨勢,開始規模部署。其中,北美的AT&T、Sprint都在籌備40GDWDM全國骨幹商用網絡,XO、Hibernia已建成40G傳輸網絡並投入使用;在歐洲,40G傳輸的建設項目正在大量出現,Telefonica、DT、FT、BT、KPN、TI、Arcor、Viatel等先後啟動40GDWDM網絡建設或試點網絡建設;在獨立國協,TransTeleCom的長途骨幹網上已經成功開通40G業務,Rostelecom準備年內完成建設;在亞太,NTT、越南VNPT、馬來西亞電信等將在年底完成40G商用網建設;在國內,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也正在籌備40G傳輸商用網計劃。
商用化進程的加速也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主流器件供應商紛紛加快產能的增長,不但可以支持規模商用,同時也使40G設備價格呈現快速下降趨勢。
40G傳輸技術上的考慮和選擇
相對於以往的10G傳輸系統,採用差異化的調製編碼格式成為40G傳輸系統的最顯著特點。40G傳輸在同等物理條件下與10G傳輸系統相比,信噪比(OSNR)要求提高4倍(6dB),色度色散容限降低16倍,偏振模色散(PMD)容忍能力降低4倍,非線性效應也變得更加明顯。為克服這些限制,以達到商用要求,有多種手段可用,包括超強FEC技術、RAMAN放大技術、色散管理技術、調製編碼技術、偏振管理技術以及反向復用等,其中調製編碼技術是最為關鍵的手段。目前調製編碼技術選擇眾多,有基於強度調製的NRZ、DRZ、ODB、PSBT,基於相位調製的DPSK和DQPSK以及結合偏振復用的調製技術DP-QPSK等。下表是各種編碼技術的主要性能比較:
上表性能指標中,OSNR是光信噪比,越大表示性能越好;能否支持50GHZ表示系統能傳送的最大波數量,在不使用擴展C波段的前提下,支持50GHZ表示系統最大可支持80波傳送;PMD容限是偏振膜色散容限,越高表示傳送距離越遠;色散補償方式TDC是可調色散補償,EDC是電色散補償。
由上表的分析可見,沒有一種技術能做到各方面都最好,每種技術都有自己最合適的應用場景。根據不同的場景選用合適的技術是當前階段的最優選擇。因此,綜合考慮到網絡容量、網絡距離、實現成本等方面的因素,華為選擇了ODB、DRZ和DQPSK這三種調製編碼格式作為40G解決方案中的基礎技術。其中ODB/PSBT實現簡單、成本低,是80/96波中短距傳輸中最成熟可行的技術選擇;DRZ編碼非線性抑制能力強,比DPSK實現簡單、成本低,是40/48波長距離傳輸中性價比最高的技術;DQPSK編碼OSNR靈敏度高,PMD容限大,比DP-QPSK實現簡單,在80/96波長距傳輸中各方面性能達到最佳平衡。這三種技術可以覆蓋傳送網絡中的大部分應用場景,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因需而選」。華為可提供基於這三種不同調製編碼格式的40G傳輸解決方案。
華為創新的40G傳輸解決方案
華為在40G傳輸領域持續投入,不斷創新,推出了一系列成熟商用的技術方案,包括:
一、適用於40/48波系統的DRZ編碼調製格式。
該技術在有效抑制通道內非線性效應的同時,也避免了通道間非線性效應的影響,可以實現超長距離1500公裡無電中繼傳輸。DRZ是一種先進的RZ類調製技術,它同時對光信號載波的相位進行控制,引入了差分相位(Differential Phase),兩個RZ脈衝之間有180度的相位差,DRZ這種碼型特徵使其具備了很強的IFWM和IXPM容忍能力。DRZ屬於OOK類編碼調製技術,發射機和接收機實現相對簡單,不需要複雜的平衡接收機。
二、適用於80/96波系統骨幹超長距的eDQPSK編碼調製格式。
eDQPSK編碼調製技術是傳輸應用的最佳選擇。eDQPSK編碼在DQPSK編碼基礎上引入了預啁啾(Pre-chirp)技術來改善非線性性能,綜合了DQPSK和預啁啾技術的優點,具備了高色散容限、高PMD容限、高頻譜效率、高非線性容忍能力等特點,在50GHz波長間隔超長距傳輸中性價比最高。普通DQPSK技術由於波特率降低了一半(20Gbaud/s),相應的色散容限和PMD容限更大,但非線性效應容限由於相位噪聲的影響,提升幅度不大。預啁啾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華為的10G系統中,最大優勢在於通過啁啾調節有效抑制SPM和XPM,提高了非線性容忍能力,並且僅僅改變了調製方式,不引入新器件,成本也沒有增加。圖1顯示了eDQPSK和DQPSK技術的參數比較,其支持更高的入纖功率和傳輸性能,最大無中繼傳輸距離達到1600公裡。
三、適用於老光纖的反向復用技術(IMX)。
據統計,現網中20%的老光纖由於性能劣化,PMD係數過高(>0.3ps/nm.square<km>),是無法傳40G信號的。華為創新地推出了反向復用技術,將一個40G解成4個10G,能夠保證40G信號在老光纖、老系統中進行傳輸,而不用重新鋪設光纜,從而保護客戶的現網資源和投資。此外IMX方案可以實現在現網上不做任何改動直接傳輸40G路由器業務的能力。在一些網絡應用情況下,40G埠數量較少,在10G傳輸網絡直接傳輸可以大大節省網絡投資,縮短開通時間。
四、能增加20%傳輸容量的擴展C波段技術。
普通C波段技術最大只能提供80波×40G(3.2T)的傳輸容量。華為專利的擴展C波段技術能夠額外增加20%光纖傳輸帶寬,從而提供最大96波×40G(3.84T)的傳輸容量,也是目前業界最大商用系統容量。
五、網絡平滑升級技術。
考慮到運營商對網絡平滑升級的需求,華為基於10G傳輸系統平臺進行40G單板開發,保證了40G傳輸和10G傳輸的完全兼容,40G板卡在現有的10G傳輸系統上即插即用,支持10G傳輸網絡平滑升級到40G傳輸網絡,不中斷原有業務。
綜合這一系列創新技術,華為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提供最具性價比的40G傳輸解決方案。圖2顯示了華為40G傳輸解決方案的應用場景。ODB編碼可用於區域網絡40G傳輸,最大容量可以達到96波×40G(3.84T);eDQPSK編碼適合96波骨幹超長距40G傳輸,容量可以達到96波×40G(3.84T);DRZ編碼適合48波40G傳輸,最大容量為48波×40G(1.92T);IMX適合在老光纖、老系統中傳輸40G信號。
華為40G傳輸商用情況介紹
截至2008年4月,華為40G傳輸已經完成商用工程、現網測試、運營商準入共計23個,成為全球40G傳輸市場的商用領導者。早在2001年,華為已經啟動40G技術的開發,在2006年推出了第一個40G傳輸版本,並且在法國NEUFTelecom網絡中實現首次成功商用;2007年年底承建了北美海纜運營商Hibernia的哈利法克斯-波士頓段96波DWDM工程;幫助俄羅斯TransTeleCom升級莫斯科-聖彼得堡段的DWDM網絡至40波×40G容量,最大無電中繼傳輸距離達到1141公裡,創造了40G傳輸超長距商用紀錄;2008年年初承建了北美XOCom-munications的華盛頓特區-紐約段80波40G傳輸工程;中標西班牙Telefonica馬德裡、巴塞隆納城域網,新建純40G傳輸網絡。
未來幾年40G傳輸進入規模商用的階段。華為本著「以客戶為先,持續創新」的理念,依託現有的技術和產業狀態,為客戶提供有最佳投資收益比的40G傳輸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