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40Gbit/s DWDM的發展

2020-11-23 光纖日報
摘要

  主要分析了40Gbit/s 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密集波分復用系統)的技術難點以及關鍵技術,特別是編碼與調製、動態色散補償技術,闡述了烽火通信在領先的40Gbit/s DWDM平臺的研發以及工程實用情況。

1  引言

    隨著業務的近一步發展,特別是數據業務對骨幹網帶寬的拉動,高速WDM技術慢慢走入了我們的視野,從2.5G,10G的普遍商用,到高速40G WDM迅速發展,預示著傳送網正在跨入新的紀元。人們已經從當初「該不該發展40Gbit/s DWDM技術」的疑惑中走出來,越來越多的設備供應商以及網絡運營商投入到高速率DWDM系統的研究和建設中。

    誠然,技術的進步總是伴隨一些新的障礙,在高速40G WDM的發展過程中,也同樣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那些在低速短距離傳輸可以忽略的因素又開始顯現,而且問題越來越棘手,例如PMD(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偏振模色散),OSNR(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光信噪比)容限,CD(Chromatic dispersion,色度色散)色散等都成為40G發展的技術難題。而選擇不同的編碼方式,會使系統的色度色散、非線性、信噪比、PMD都有不同的表現。因此,在應用中編碼方式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2  編碼與調製

    傳統的WDM應用都是NRZ(Non-Return-to-Zero,非歸零調製)編碼方式,目前已經得到廣泛商用,NRZ編碼以其實現簡單、技術成熟、成本低廉的特點受到了普遍歡迎,在2.5G,10G系統裡尤其如此,而且在實際的工程中也基本滿足了應用的需求。然而,速率如果上升到40G是不是NRZ還適合?是不是有新的編碼方式更適合?高速40G WDM的發展又提出了新的挑戰。

    可喜的是,技術進步始終沒有停止,一批批新的編碼與調製技術解決了傳送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ODB (Optical Duobinary,光雙二進位碼調製),CS-RZ(Carrier Suppressed RZ Modulation,載波抑制歸零調製),DPSK(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差分移相鍵控調製格式),RZ-DPSK,DQPSK(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差分正交相移鍵控調製格式)等。各種編碼有其不同的特點,有著不同的應用場景(見圖1)。例如,ODB編碼方式有較好的色散容忍性能,較低的成本,但非線性和信噪比容忍性能卻明顯不足,而RZ-DPSK編碼方式具有較好的信噪比容限和非線性容限,但目前成本相對較高。             

                             圖1  編碼與調製 

    沒有哪一種技術或碼型具有絕對的優勢,在具體的應用當中,需要關注各個方面指標的性能,包括OSNR,成本,PMD,波長間隔,非線性抵抗能力,CD色散容限等,沒有最好的編碼方式,只有更適合的編碼方式。

    在40G長距離傳輸系統中,合適的編碼方式可以提高系統的容忍能力,降低對系統的性能要求,但對於長距離40G傳輸系統來說,OSNR劣化仍是其不得不面對的技術難題。

3  OSNR的挑戰

    OSNR是光層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特別對於近似模擬系統的波分來講,OSNR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信號的傳輸質量。高速40G WDM也不例外,OSNR指標同樣對其有著致關重要的影響。相對來說,40G速率更高,接收機帶寬是10G系統的4倍,理念上要求40G比10G有6dB OSNR的餘量。以普遍商用的10G WDM系統為例,當採用NRZ編碼方式下,國標中要求10G速率的WDM系統採用SFEC(Supe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超強前向糾錯)時,OSNR≥18dB,意味著在40G WDM系統中,當採用SFEC情況下,至少要求達到24dB的OSNR。顯然,在網絡中要達到如此高的OSNR要求是比較困難的,特別對於普遍建設的一干係統來講,很多長距離、大跨段10G WDM的OSNR已經在18~20dB 左右。40G WDM如何大規模地組網應用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難題。烽火通信早在2003年就開展了相關的研究,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大量仿真實驗以及工程經驗的基礎上,目前主要有通過引入新的編碼與調製格式來降低系統的OSNR容限,採用低噪聲放大器提高系統的OSNR等。

    WDM傳輸系統除了要考量OSNR值,還要考慮系統色散,在40G高速率傳輸系統中,由於色散容限的降低,使得色散成為制約40G WDM系統長距離傳輸的重要因素。

4  CD色散的挑戰

    CD色散也是影響WDM系統非常重要的因素,在2.5G升級到10G WDM系統當中,當時色散被認為是主要的技術難題,人們通過增加DCM補償的方式進行解決,而且從近幾年10G WDM系統的商用情況來看,DCM (Dispersion Compensator Module,色散補償模塊)補償方式非常成熟,實際的運行效果也很好。40G WDM相對於10G WDM系統速率上升了4倍,色度色散再次成為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單單採用傳輸的DCM補償方式已經很難應用40G WDM的發展。以NRZ編碼的40G WDM系統為例,典型的色散容限為60ps/nm.km,如此小的色散容限如何進行長距離傳輸,成為擺在40G WDM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克服的難題。目前來看,比較可行的方案主要採用兩級補償的方式,DCM補償和TDCM(Tunable DCM,可調色散補償)補償相結合的方式。第一級粗補償,採用DCM的方式,和10G WDM系統類似,第二級採用TDCM精確補償方式(主要通過光纖光柵實現)。在實際的系統設計當中,通常要求第一級DCM補償之後在整個C波道的各個波長的殘餘色散在800ps之內,再次通過TDCM來進行每個波道精確調節。目前,技術的發展焦點集中在自動色散補償的方式上,烽火通信2005年完成上海-杭州首條40GWDM工程後,一直推動在40G WDM的發展,包括現在正在進行的自動可調色散補償功能的開發,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完善的、全面的40G WDM解決方案。該方案在系統接收末端配置可調色散補償器件,即TDCM板卡,利用TDC(Tunable Dispersion Compensator,可調色散補償)器件對分段固定光學補償後的殘餘色散進行精確管理。帶有FEC功能的OTU板卡都可以進行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糾錯)的0糾錯和1糾錯計數,對這兩種糾錯計數的實時統計信息可以通過板卡間CPU接口單元通信告知TDCM板卡,TDCM板卡接收到此信息後可以按照預設的色散調整步進對色散補償量進行調整,整個調整過程如圖2所示。接收OTU板卡對線路側O/E轉換後的信號進行FEC解碼,利用解碼晶片提供的糾錯計數可以大致判定當前線路的色散是屬於過補還是欠補,並根據糾錯信息由CPU接口單元控制TDCM(見圖3)單元進行補償調節,一直到線路側FEC糾錯消失即線路色散補償量與線路色散量達到匹配。                     

                    圖2  糾錯計數控制TDCM調整流程圖          

                    圖3  TDCM(可調色散補償) 

    在40G波分系統中,除了信噪比和色度色散等制約因素外,原本在10G系統中並不受關注的PMD,由於DGD容限的降低,也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PMD對於WDM系統性能的重要影響。

5  PMD的挑戰

    PMD一直被認為是限制通信系統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對高速WDM系統,問題顯得尤其突出。理論上講,為了保障傳輸系統,PMD容限為脈衝周期的十分之一。

    對於40G WDM來講,當採用NRZ編碼是,其平均PMD容限大約為2.5ps。如此小的PMD容限如何適應長距離的傳輸?目前來看,可行的解決方法通常有3種:一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採用新的光纖光纜來承建40G WDM系統,一般來說2005年以後鋪設的光纜的PMD值很小,能夠滿足40G WDM系統的對PMD指標要求,特別是G.652D和G.655D光纜;二是採用新的技術來提升系統的PMD容限,包括特殊的編碼與調製技術,如DPSK,RZ-DQPSK等來改善系統對於PMD的隨能力;三是採用PMD補償技術,目前來看,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光域的PMD補償,電域的PMD補償、光電混合的PMD補償,基本原理是通過檢測輸入信號的PMD狀態,與理想狀態相比較的差值作為控制信號來改變PMD控制器的狀態,從而將輸入信號偏振狀態調整到正常狀態 。PMD補償技術多停留在實驗階段,大規模的工程應用目前看來困難重重。烽火通信一直致力於PMD補償的研發,目前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第一階段,目的是使系統獲得更遠的傳輸距離以及更大的傳輸容量。

6  結束語

   40G WDM技術上還面臨著40G放大技術,40G的成幀,FEC/SFEC的實現等,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時間的推移,實現的方案越來越成熟。

    烽火通信一直致力於大容量DWDM系統的研究,早在2005年就和中國電信合作,成功開發出了3.2T(80×40G)DWDM平臺,並在國內首次成功實現了工程應用。充分顯示了烽火通信在光通信領域的技術領先水平,在國內首次採用NRZ碼進行40Gbit/s DWDM傳輸;國內首次將喇曼光纖放大器技術成功應用於80×40Gbit/s DWDM系統,在40Gbit/s DWDM系統精確色散管理、分布式喇曼放大和不等跨距的分布式喇曼放大的OSNR分析軟體等方面具有多項創新,上海—杭州40G WDM工程加載了實際業務,全線運行穩定,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烽火公司主要對40G WDM高速平臺系統進行完善,包括新型的編碼與調製方式、自動色散補償的實現,隨著國內需求的進一步啟動,基於40Gbit/s系統的超高速超大容量光傳輸技術,將大大改善通信網的結構,將使傳輸系統帶寬快速擴展,滿足社會信息傳輸需求,並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來源:電信網技術

相關焦點

  • 保持40 Gbit/s的色度色散協調
    Francis Audet,exfo光學業務部門產品經理 除了速度和帶寬的提高,40 Gbit/s 技術自身也帶來一些問題。色度色散是由不同波長的光在光纖中以不同速度傳輸引起的,這些影響在 10 Gbit/s 時可控。
  • 10 Gbit/s乙太網的必由之路——全光物理網絡
    隨著應用的發展,區域網帶寬需求很快將達到10~160 Gbit/s。在這種情況下,網絡管理人員勢必要考慮從交換機到伺服器的新的鏈路標準、多條吉比特乙太網鏈路的匯聚以及辦公樓群之間的超高速連接,從而使10 Gbit/s乙太網水到渠成。 從服務質量方面來看,網絡容量的增大有可能解決傳統乙太網服務質量存在的問題。
  • Nature Electronics|晶片級等離子體發射器,網速可達100 Gbit/s
    圖片來源: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撰稿人 |鬱琅環論文題目 | 單片雙極CMOS電子-等離子體高速發射器>A monolithic bipolar CMOS electronic–plasmonic high-speed transmitter完成單位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概述隨著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
  • DWDM技術原理及發展趨勢
    隨著資訊時代寬帶高速業務的不斷發展,不但要求光傳輸系統向更大容量、更長距離發展,而且,要求其交互便捷。因此,在光傳輸系統中引入了復用技術。所謂復用技術是指利用光纖寬頻帶、大容量的特點,用一根光纖或光纜同時傳輸多路信號。在多路信號傳輸系統中,信號的復用方式對系統的性能和造價起著重要作用。
  • DWDM技術引起光網絡發展新潮
    自1995年開始,WDM技術的發展極其迅猛,進入了快車道,光放大器(OA)的出現和發展成了光通信史上的重要裡程碑,特別是基於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的1550nm窗口密集波分復用(DWDM)系統。目前DWDM技術實驗室及商用水平均已達Tb/s 速率,世界上各大設備生產廠商和運營公司都對其商用化表現出極大興趣。
  • 美國西蒙著手定製支持40 Gb/s 傳輸的雙絞線的規格
    美國西蒙著手定製支持40 Gb/s 傳輸的雙絞線的規格 美國西蒙的 Valerie Maguire 報導 ISO/IEC 和 TIA兩個標準組織都已經正式開始開發基於平衡雙絞線銅纜支持40Gb/s傳輸的性能標準。
  • 40kj液壓夯型號是什麼意思?高速液壓夯實機的衝擊力有多大
    40kj代表的含義不太了解,kj就是千焦,也就是1000焦耳,40kj就是40千焦、40000焦耳的意思,焦耳是國際單位的熱量和做功的標準單位。m=3.4噸,作用錘頭的落差(最大行程)h=1.2米時,液壓夯實機的衝擊力為40kj。
  • 狂飆2700MB/s 金勝維2TB超高速SSD評測
    家用SSD發展到第三代,性能瓶頸逐漸顯現,我們以浦科特M5P和三星840系SSD為參照物,可以明顯看出它們的讀寫速度和第二代產品相比,它們都在600MB/秒的讀寫速度以內。
  • 華為40G DWDM傳輸解決方案簡析
    其中,北美的AT&T、Sprint都在籌備40GDWDM全國骨幹商用網絡,XO、Hibernia已建成40G傳輸網絡並投入使用;在歐洲,40G傳輸的建設項目正在大量出現,Telefonica、DT、FT、BT、KPN、TI、Arcor、Viatel等先後啟動40GDWDM網絡建設或試點網絡建設;在獨立國協,TransTeleCom的長途骨幹網上已經成功開通40G業務,
  • 40Gb/s及以上光器件模塊和AWG產業化轉換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ICCSZ訊    日前,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下屬武漢電信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WTD公司),承擔的「40Gb/s及以上速率光器件及模塊產品轉化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和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迅科技)承擔的「基於平面光波導技術的無熱陣列波導光柵(AWG)晶片和器件產業化」兩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 100G DWDM優化OSNR的技術
    2009年以來40G DWDM已開始在中國規模部署,隨著寬帶中國、網絡提速等戰略的實施,發達省份的骨幹傳輸帶寬資源已幾乎在這快速發展的3年中而消耗殆盡,部分運營商在第二平面建設方案是基於40G技術還是100G DWDM技術而舉棋不定。
  • 世上「最可怕」的高速之一,到處都是警示牌,開40都覺得快
    這幾年國產車子發展不錯,品質好了,產量也上來了,買車的人多了,可以說已經普及到了普通農村家庭,不少人買車為了代步,平時出行就方便很多,加上城鎮高速建設比較全面,去外地辦事很節省時間,但是城市中用車就不太方便了。
  • 今起,麗江到永勝40分鐘、到香格裡拉1.5小時……高速...
    高速繞城  麗江,從此,條條高速通羅馬!  隨著高速網絡的逐漸形成,麗江加速度!麗江人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麗江社會經濟發展,也必將邁入新裡程。    對於華麗高速,崔茂虎如此評價:這是一條雄奇美麗之路,是一條脫貧致富之路,是一條文化旅遊之路,是一條民族團結之路,是一條開放發展之路。
  • 高速上的「G」和「S」,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眾所周知,高速公路是專門用於汽車高速行駛的道路,高速公路根據國家、時代和科學研究學術領域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規定,高速公路為專供汽車分向行駛、分車道行駛,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在高速公路上有很多指示牌,那你們知道哪些指示牌中的「G」和「S」,到底是什麼意思嗎?
  • 高速截擊武器系統發展分析,預計2030年前出現實用化裝備
    與美國類似,蘇聯為了應對美國的XB-70遠程高速戰略轟炸機和SR-71高空高速偵察機,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展了米格-25高空高速截擊機的研製,P-40空空飛彈即為米格-25專門研製的高速截擊武器。P-40空空飛彈採用鴨式氣動布局,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彈長6.3m,彈徑0.36m,翼展1.45m,重量為460kg,發射速度為Ma2.5。P-40是首個防禦臨近空間高速飛行器的飛彈,雖然沒有擊落臨近空間目標的紀錄,但其採用的大尺寸氣動控制面、大當量戰鬥部等技術為高速截擊武器進行臨近空間防禦提供了支撐。
  • 高速旋翼機變轉速動力渦輪的發展
    高速旋翼機的發展,要求動力系統在旋翼機高速巡航條件下,降低輸出轉速的同時保持輸出功率基本不變。變轉速動力渦輪因其具有多狀態寬轉速範圍適應性,可避免變速傳動系統及其換擋機構的結構複雜性和增加重量,並且技術相對成熟,因此成為高速旋翼機動力系統研究的重點。
  • 用於乙太網的40G CFP光模塊設計
    0 引言  隨著高清視頻和高速數據業務的迅速發展,人們對帶寬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10Gbit/s乙太網已經表現出局限性,下一代高速乙太網的出現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IEEE 802.3ba標準,即40Gbit/s/100Gbit/s乙太網標準已於2010年6月17日正式獲批,它支持40Gbit/s和100Gbit/s的乙太網幀傳送,同時確立了主幹網絡、銅纜布線、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通信的物理層規範,以減輕未來核心網絡帶寬的"瓶頸"問題。
  • 5G和數據中心雙擎驅動光晶片產業高速發展
    光模塊作為網絡建設的關鍵部件,有望迎來技術代際更迭和需求高速增長雙引擎驅動,是流量爆發邏輯最受益的細分領域。25G前傳起量、100G需求恢復和400G蓄勢待發驅動行業規模快速增長,未來光模塊產業鏈將由中國企業主導,行業卡位優秀並具備上遊晶片能力的行業龍頭將引領產業發展。5G網絡規模建設落地,5G新應用帶動數據流量快速爆發。
  • 這條高速全程27公裡,最高時速40km/h,很多車主都嫌跑太快
    這條高速全程27公裡,最高時速40km/h,很多車主都嫌跑太快文/號外汽車之張豔 圖/網絡隨著國內汽車數量的增多,關於汽車方面的行業也在蓬勃發展著。多數的車主走高速,就是為了方便快捷,最高時速120km/h,可以節省我們很多的時間。但是國內有這麼一條特殊的高速,全程27公裡,最高時速40km/h,但就這樣的速度,都有很多車主嫌跑太快,這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我國的高速最高時速就是120km/h,即使是慢車道,時速也在60-80km/h,。突然出現一條40km/h的高速,實在是太令人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