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裡,有關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的諸多報導讓人們質疑:感染過新冠病毒後,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否持續抵禦新冠病毒?
1月14日,發表在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的大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研究(SARS-CoV-2 Immunity and Reinfection Evluation, SIREN)發現,許多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可能在之後數月內對新冠病毒免疫。該研究涉及英國2萬餘名醫護人員並認為,既往感染引起的免疫應答至少可在近5個月內將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降低8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該研究還顯示,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非常少,66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中發生二次感染人數不足1%。
該研究首席研究員、英國公共衛生部高級醫學顧問蘇珊·霍普金斯(Susan Hopkins)認為,該研究的中期結果減輕了人們的恐懼感。到目前為止,該研究提示人體自身免疫力至少在5個月內或能媲美疫苗。
但研究者也發現,二次感染者即使沒有症狀表現,其鼻內、咽喉內新冠病毒含量也十分高。霍普金斯稱,這意味著傳播風險提高。
賓夕法尼亞大學免疫學家約翰·惠理(John Wherry)認為,二次感染極為罕見,但也不能因此不戴口罩就到處亂溜達。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常規篩查
霍普金斯表示,SIREN研究的參與者每2~4周進行一次新冠病毒抗體血液檢測和核酸檢測,系統篩查無症狀感染者。5個月內,有44名參與者可能出現了二次感染。而在1.4萬名之前未感染新冠病毒的參與者中,有318名參與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該研究採用核酸檢測和其他篩查手段(旨在降低新冠病毒初次感染後再檢測到病毒的風險)對44名「可能」二次感染者進行分類。迄今為止,只有2名患者通過了多次嚴格檢測,並判定為「很可能」二次感染。
該研究並沒有針對二次感染期間症狀是否相對初次感染更輕或更重進行評估。但霍普金斯指出,「可能」二次感染者中無任何症狀表現的佔比是30%,而初次感染者中佔比達78%。
此外,該研究並無充足數據篩查出哪些參與者更有可能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英國克裡克研究所(Crick Institute)免疫學家喬治·卡西奧蒂斯(George Kassiotis)則指出,該研究的參與者主要是相對年輕的女性。他稱:「該群體不大可能表現出新冠肺炎最嚴重症狀,也不能代表整個人群。」
該研究也在繼續開展,研究者計劃長期收集相關數據,希望了解免疫力的作用時長,探究出2020年出現並快速傳播開來的新冠病毒變種B.1.1.7的影響作用。卡西奧蒂斯認為,有多種證據認為,現有保護措施應該可以預防感染新冠病毒新變種,但針對某種變種的免疫應答很可能對其他變種的防禦作用不大,「一切尚未可知」。
原文來源:Nature
原文標題:COVID reinfections are unusual — but could still help the virus to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