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武當派是金庸小說中最重要的門派之一,雖然出場較晚,在元末明初的倚天屠龍記中才第一次出場,但成長速度極快,迅速在武林中站穩腳跟,成了武林中和少林寺並駕齊驅的第二大巨頭。
在倚天中,武當派是武林中新崛起的門派。
第一代有已經封神的大宗師張三丰,在原著中,金庸先生這麼評價張三丰,說他是「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武學大宗師」,「不世出的武學奇人」。
張三丰在神鵰俠侶最後已經展露頭角,挑戰過當時的一流高手瀟湘子尹克西,受過神鵰大俠楊過的指點,楊過見到他,都「暗暗稱奇」,老一代的絕頂高手,郭靖,黃藥師,周伯通,一燈大師,他都接觸過,可以說見過大世面。
又在武學最高殿堂少林寺待過很多年,師承當時的頂級高手覺遠大師,有九陽真經這樣的絕世神功打底,又練過正宗的少林寺功夫羅漢拳,這樣的際遇是非常珍貴的,無限的提高了他的上限。
在少林寺,十幾歲就打退了當時來寺挑戰的頂級高手何足道,張三丰也因為這件事不得不離開少林寺。
離開少林寺後,張三丰憑藉超人的天賦,悟出了武學中陰陽互濟的至理,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二
在武當山,他收了七個弟子,建立了武當派,弟子們個個都是精挑細選,非常優秀的年輕人。張三丰收徒之先,對每人的品德行為、資質悟性,都曾詳加查考,因此七弟子入門之後,無一不成大器,不但各傳師門之學,且能各依自己天性所近,另創新招。
這七個弟子在江湖上行俠仗義,為武當派打下了赫赫威名,江湖人稱武當七俠,武當派成了武林中新崛起的一大勢力。
老大宋遠橋為人端嚴,深通老莊之學,衝淡弘遠,道家的修為最深,自俞蓮舟以下,人人對他極為尊敬。老二俞蓮舟外剛內熱,在武當七俠之中最不苟言笑,幾個小師弟對他什是敬畏,比怕大師兄宋遠橋還甚,他還是一個技術達人,對武學鑽研最深。
老三俞岱巖穩重可靠,精明強幹,能擔當大事;老四張松溪最為足智多謀。他平素沉默寡言,但潛心料事,言必有中。
老五張翠山聰明機靈,辦事迅敏,天賦極高,是張三丰欽定的衣缽傳人。老六殷梨亭劍術最精,是性情中人。老七莫聲谷專練外門武功,內外兼修、剛柔合一。
有了這七個傑出的弟子,張三丰也甘願放權,武當派的大小事務,都交給宋遠橋,自己的心思都在重大科研項目「太極拳,太極劍」上面。宋遠橋諸般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早已經不用張三丰操什麼心。
這也是張三丰的過人之處,九十歲以後,張三丰的經驗,內功當然已是當世無敵,但畢竟人對抗不了歲月,靈敏度,速度,精力都大幅下滑,此時再去外面實戰,效果可能還不如武當七俠。武當七俠在外衝鋒,自己用自己的經驗,學術積累專心學術。
武當七俠在當世已經罕逢敵手,張三丰自然基本不用自己出手,他也沒有去挑年輕人的錯,天天埋怨年輕人不能吃苦,張揚浮躁,不穩重什麼的,畢竟是一代武學大宗師,自己本身實力強大,安全感也不建立在貶低年輕人身上,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特點,武當七俠固然也有其缺點,但不僅不會讓武當垮掉,還讓武當更加強大了。
三
在張三丰及武當七俠的拼搏下,武當派聲勢與日俱增,不經意間甚至已經超過當時武林中的第一門派--千年古剎少林寺。
當時的江湖格局,已經趨於穩定,少林寺是高高在上的唯一巨頭,下面還有崑崙派,崆峒派,華山派,丐幫這樣的傳統豪強。
做為一個後起之秀,武當派的崛起自然遭人眼紅。因此,當時江湖上一直流傳著武當威脅論,關於武當的謠言有很多,大家都說武當的崛起對其它門派是威脅,早晚會侵害其它門派的利益,甚至說武當會挑戰少林寺,兩派之間必有一戰。
各派之間有一個上不了臺面的反武當聯盟,對武當實行技術封鎖,不和武當進行技術交流,不與武當合作抗敵,共同抵制武當來示好的請求。
事實上武當一直表現的很克制,武當七俠是真正的品行端正的大俠,行事光明磊落,武當也沒有要挑戰誰的權威。
只是樹大招風,武當派崛起的這麼快,少林寺不可能不注意到武當派。
被孤立的武當派只能選擇峨嵋派聯姻,和武當類似,峨嵋派是郭襄女俠創建的一個新銳門派,郭襄女俠和張三丰淵源極深,兩派關係也始終保持的很好,峨嵋派也是武林中新崛起的一大勢力,在武林中也受到過排擠,傳到滅絕師太手上,已經是第三代,第四代弟子中,紀曉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與武當殷六俠結下婚約。
社會科學有一個「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武當和少林寺也在無限接近修昔底德陷阱。
他們之間本就有些不愉快的歷史,張三丰是少林寺逃出去的,雖然並沒有正式拜師出家,但少林寺明顯對這一點非常介懷。
在武當開始崛起後,兩派之間就有很深的芥蒂,互相暗中較勁,誰也看不上誰。
在少林寺看來,你張三丰偷學我的武功跑出去,是一個叛徒,別看你現在牛,你也沒多大能耐,你這樣的新秀我見得多了,看你能蹦噠幾年。
在武當看來,我們已經是武林第一,很多時候大家尊少林為第一,不過是一種慣性,你牛氣什麼,不就靠著老資歷在那顯擺嗎?真剛起來還不一定怎麼樣。
四
這樣的背景下,少林寺藉口鏢局事件,想探一探武當派的深淺,在懷疑張翠山殺人時,不假思索的就信了,這種表象反應了少林寺對武當派多麼不爽,其實細想一下就知道這事破綻很多,但少林寺陷於自己的立場陷阱中走不出來,他們願意相信就是武當幹的。
而武當派看到俞三俠被打成殘廢,也直接就相信是少林派下的毒手,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少林寺打壓武當派的計劃。
在張翠山失蹤的背景下,這場戰爭被無限推遲,直到十年後張翠山重新出現。
少林寺出動了包括掌門空聞大師在內的十二位高僧,還聯絡了江湖上有實力的主要門派一起上武當問罪。
在整個金庸小說中,都很少能看到少林寺能這麼重視一件事,嵩山派崛起時,方證大師都沒有親自出手,只是暗中扶持令狐衝對抗嵩山派,即使面對明教,少林寺也沒有派出這麼強大的陣容,而只有武當派,能讓少林寺如此重視,可見少林寺對武當派的崛起介意到什麼程度。打壓武當派成了少林寺主要的戰略目標,不惜成立各種聯盟,在江湖上孤立武當派。
少林寺邀請了江湖中幾乎所有的有實力的門派,聯合上武當山逼宮,這是武當前所未有的危機。
當然計劃趕不上變化,少林寺策劃的很周全,但事情的發展出乎意料,張翠山並不是殺害少林寺僧人的兇手,他們變成了師出無名,張翠山夫婦自殺,更是讓各大門派都很尷尬。
少林寺畢竟是真正的名門正派,事情發展到這地步,當然沒有理由再開戰,否則將會是載入史冊的一個汙點。
武當派也損失慘重,張翠山是張三丰欽點的衣缽傳人,是武當七俠中極重要的人物。
五
在各種衝突中,武當派已經失去武當七俠中的兩個,俞岱巖是被少林弟子出身的都大錦護送過程中被打成殘廢的,而且用的是大力金剛指,雖有疑點,但都指向少林,而張翠山更是被少林寺直接逼死。
張三丰是真正的一代宗師,他知道武當派鋒芒畢露,已經引起了大家的眼紅,再這樣下去,武當派危機重重,實力還要進一步受損。如何融入江湖中主流勢力,成了武當派的當務之急。
因此,張三丰不但沒有怪罪少林寺,為了避免衝突升級,反而放下臉面,主動上少林寺談判求和。
這在雙方的冷戰期是非常有誠意的,一個地位如此高的一代宗師,親自上門求和,還提意進行技術交流,將武當派的九陽神功交換少林九陽功。
少林寺有點端著放不下來,拒絕了武當派的技術交流提議,理由是少林寺技術積累足夠深厚,有七十二絕技,易筋經, 洗髓經,少林九陽功等等,不稀罕什麼武當派的九陽神功。
這是實話,不過也有私心在內,九陽真經在少林寺確實算不得什麼,但對技術積累薄弱的武當卻至關重要,如果拱手送給武當,少林寺等於自己出力養肥敵人。
而且這也是進一步打壓武當派的一個好機會,天下第一的張三丰上門求和,我們都不搭理,傳出去對武當派的聲勢是最好的打壓。
第一次的談判破裂了,但並非沒有意義,張三丰親自上門和談,表示臣服,認可少林寺為天下第一,這樣的信號少林寺當然能夠接收到,只是出於一個傳統巨頭的高傲,少林寺當然要端著,給張三丰一點難堪。
但少林寺畢竟也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不會一點好歹都不知道,這件事之後少林寺已經初步接納了武當派,新建立的六大派聯盟,武當派坐上了老二的位置,與武當交好的峨嵋派,也被邀請加入,這是武當派峨嵋派融入主流勢力的標誌。
六大派圍攻明教,仍是少林寺牽頭組織的,當然也是少林寺僧人成昆的陰謀。
武當派很給面子,武當五俠全部出動,比少林寺自己還積極。
並且在過程中一直以少林寺空智大師為尊,其實武當派出動了代掌門宋遠橋,按地位他有資格做為盟主指揮六大派,但武當派謙遜的還是以少林寺為老大。
之後少林寺全寺被擄走,又是武當出身的張無忌來救。
屠獅大會上武當派也始終站在少林寺這邊,在一次次接觸中,少林寺對武當派建立了足夠的信任。
他們知道這是一個和自己一樣的武林正派,而且沒有替代自己的野心。
少林寺一直擔心的是出現一個想挑戰自己的門派,這樣的對手是不容許存在的,但在武當多次表示沒有野心之後,少林寺開始逐漸接受和武當派共存。
建立一個新的武林格局。
少林寺明白,即使沒有武當,還會有各種門派源源不斷的冒出來,少林寺沒有那麼多精力一直打壓。與其一直防著,不如聯合武當,共同建立神聖同盟。
單巨頭註定是不穩定的,即使強如少林,也有高低起伏的時候,如果聯合武當派,組成雙巨頭,這種結構就穩定的多,武當派處於低谷的時候,少林可以幫襯著點,少林寺下滑,武當也可以幫助一下。即使兩派都陷入低迷,聯合起來要打壓一個後起之秀,不是什麼問題。
六
信仰得救和美好的未來總會到來,但它並不屬於這個艱難時代的我們。
全真教崛起時,恰逢武林中百年一遇的蕭條期,沒有傳統巨頭打壓,也沒有什麼競爭,全真教幾乎沒費什麼力氣,也沒什麼損失,就成了天下第一門派。
相比之下,武當派崛起的時機就很差勁了,競爭空前激烈,對面有魔教勢力阻攔,這邊正派聯盟也不接受武當派,在各種勢力的阻撓下,武當派壓力很大,老虎還敢打個盹呢,武當絕對不敢,武當派稍微放鬆點,安逸點,馬上就被替代了,在武林中再無立足之地。
如果像全真教一樣悠閒,武當的下場會比全真教要慘的多。
但這也是必須經歷的,張三丰當然不會大言不慚的說什麼996是武當弟子的福報,他們要做的,是為後來人打好基礎,構建新的武林格局,996是過程,絕不是目的。
張三丰及武當七俠努力拼搏正是為了融入主流的武林世界,成為一個高福利門派,讓百年後的武當人不用996也能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信仰得救和美好的未來總會到來,但那並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張三丰和武當七俠們。
在構建新格局的過程中,武當派的損失不可謂不慘重,七俠損失了三個半,俞三俠張五俠莫七俠兩死一殘,殷六俠也被重傷。第三代弟子最傑出的宋青書也走上邪道而被張三丰親手殺死。
這些血沒有白流,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依,沒有競爭的全真教三四代就傳不下去了,而在殘酷競爭中的武當派屹立武林數百年而不倒。
武當實現了自己的夙願,不僅融入主流勢力,還和少林寺組成神聖同盟。
事實上,這一同盟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笑傲江湖時期,令狐衝要上少林挑事,衝虛道長就先在武當山下攔截,發現令狐衝確實是難得的人才,又沒有什麼野心,就聯合方證大師,暗中扶持令狐衝對抗野心勃勃的嵩山派。
令狐衝的崛起讓左冷禪陣腳大亂,最終被嶽不群鑽了空子,拿走了五嶽劍派掌門人的位置。
衝虛道長始終表現的很謙虛,事事以少林為老大,這一時期應該是武當相對弱小的時期,少林寺也從不嫌棄武當。
這個神聖同盟成為武林中數百年不倒的旗幟,武當派也成為武林中的泰山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