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川普慶賀】香港時間16日8時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2020-11-17 04:57:44來源:FX168 【載人「龍」飛船上天,拜登川普慶賀】香港時間16日8時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
雙語閱讀:NASA將向公眾開放國際空間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上周五(6月7日)表示,將允許普通民眾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一個月,費用為每晚大約3.5萬美元(約合24.2萬元人民幣)。長期以來,軌道研究實驗室都禁止遊客和私人機構到訪,而這一轉變推翻了這一禁令,同時也表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在國際空間站和太空中更廣泛地擴大商業活動。
-
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NASA:美國將於2020年開始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
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3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長萊特福特(Robert Lightfoot)就公布的2019年預算草案表示,美國於2022年將開始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資料圖:2017年12月17日,「龍」飛船飛臨國際空間站,成功被國際空間站機械臂捕獲。此次補給任務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了4800磅補給物資,其中包括約2900磅科學實驗設備、太空行走設備、太空站硬體、電腦組件,以及1000磅的人員補給和給科學家們的聖誕禮物。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機構——詹森太空中心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有一座著名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機構——詹森太空中心。它從1961年開始它負責協調管理美國的載人航天任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任務控制總部就是在這裡。從1965年雙子星4號以來所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載人航空任務全部是由這裡指揮的。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 所有艙門將被封閉排查
來源:海外網國際空間站(圖源:NASA) 海外網8月21日電當地時間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博客上宣布,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水平出現上升,站內3名太空人將暫時進入俄羅斯分區規避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NASA表示,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部門正在「制定計劃以隔離、確認和修復洩漏源」,當前洩漏水平仍處在標準範圍內,「不會對太空人或空間站帶來危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洩漏源可能在空間站的美國分區。俄新社也表示,為了確定問題所在,太空人和地面控制計劃將所有艙門關閉,對各艙氣壓進行持續監測。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SpaceX獲得NASA正式認證 於本周六搭載4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中國日報網11月11日電(妮思娜) 據法新社報導,在美國依賴俄羅斯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的9年之後,美國於今年5月恢復了載人航天飛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火箭將於14日運送3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和1名日本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開啟了他們在該項目的首個6個月的常規任務。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其中的國際空間站由美國nasa、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航天局共同參與建設,但是航天實力靠前的中國卻被排除在外。於是中國於二零一一年開始陸續發射組件,並將於二零二二年建成規模一百噸的大型空間站。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座中國的空間站。禮炮系列空間站由蘇聯建造,是人類的第一個空間站。
-
商業載人航天時代開啟
自2011年7月美國宇航局(NASA)進行其最後一次太空梭飛行任務以來,美國一直缺乏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的能力。 在隨後的九年中,美國宇航局不得不依靠俄羅斯的聯盟號發射系統來運送其太空人往返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
-
NASA太空人最後一次搭俄太空飛行器前往國際空間站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14日上午10時45分,一枚聯盟號火箭從俄羅斯在哈薩克斯坦的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向國際空間站。而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後一次付錢,讓美國太空人搭乘俄航天局的飛行器。據報導,14日發射的「聯盟號」MS-17載人飛船將攜帶俄羅斯太空人萊茲可夫(Sergei Ryzhikov)和庫德-斯維契科夫(Sergei Kud-Sverchkov), 以及美國太空人魯賓斯(Kathleen Rubin),大約用時3小時到達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時日不多,美國想抓住最後的時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軌道實驗室剩下的時間。航天局官員強調,綜合體的狀況很好,它剛剛接受了一套電池升級,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運轉。在幾個月內,隨著每艘太空飛行器上有更多的太空人湧入空間站,商業運營人員將擴大空間站的研究能力。川普政府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加大努力,讓私人太空人飛行,並向國際空間站添加私人太空艙。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質詢NASA:龍飛船對接後將異丙醇混入國際空間站大氣
【編譯/觀察者網史雨軒】 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經歷了27小時旅途後,太空探索(SpaceX)公司開發的龍飛船2號(SpaceX Dragon 2),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媒體「日報」(Gazeta)5月10日報導,美國龍飛船2號3月3日對接空間站後,在空間站大氣中混入異丙醇(isopropanol),針對此事俄羅斯發函質詢NASA。
-
壯美的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正在低地球軌道建造的國際研究設施,計劃由六個國際太空機構合作聯合推進,這六個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A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巴西航天局、歐洲空間局(歐洲空間局的成員國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奧地利和芬蘭沒有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希臘和盧森堡則是在計劃開始之後加入歐洲空間局的。)
-
NASA對國際空間站微生物分類
據ScienceAlert網站9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對在國際空間站發現的大量微生物進行了分類,主要包括葡萄球菌、腸桿菌、芽孢桿菌和紅酵母等。
-
NASA揭示了國際空間站「苯水平升高」的可能來源
國際空間站目前由俄羅斯太空人Anatoly Ivanishin和Ivan Wagner以及美國太空人Christopher Cassidy、Douglas Hurley和Robert Behnken駕駛。
-
嫦娥四號再次刷新月背工作時長、國際空間站美國分區漏氣現象加劇
>8月2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為美國艙段,太空人緊急撤離至俄羅斯艙段進行隔離。經過長時間的洩漏測試,8月26日上午,太空人結束在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隔離。 據悉,漏氣始於2019年9月,漏氣速度在近期明顯加快。國際空間站24小時損失大約220克空氣,相當於美國某個艙段外殼上有一個大小約0.1毫米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