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活中搞等價交換無可厚非,但政治生活中決不允許搞商品交換原則那一套,搞了就丟掉了黨員本色、違反了黨紀黨規。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再次強調:「要繼續推進作風建設,整治各種隱形變異『四風』問題,防範商品交換原則向黨內滲透,規範政商交往行為,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我們黨是服務人民、公心至上的政黨,黨的性質宗旨決不允許把商品交換原則搬到黨內。黨組織不是一般的社會組織或經濟組織,不是「私人俱樂部」,黨內同志關係也不是市場關係。所有這些都決定了黨內所要堅持的黨性原則,同商品交換原則有著本質的區別。把等價交換、雙方互利等商品交換原則滲透到黨內,以此來處理個人與組織、上級與下級、同志與同志、黨員與群眾之間的關係,必將導致黨內政治生活的商品化、功利化。我們黨在《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專門作出規定,「全體黨員、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拒腐蝕、永不沾,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鬥爭,堅決抵制潛規則,自覺淨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決不能把商品交換那一套搬到黨內政治生活和工作中來。」
商品交換原則滲透到黨內來,極易汙染政治生態,滋生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過去一段時間內,在黨內政治生活中,「互通有無」的交易之風泛起,權力與權力、權力與金錢、人情與原則,形形色色的「交換」不時出現。有的領導幹部黨性原則淡化,宗旨觀念淡薄,拿黨性原則作交易,向黨組織討價還價;有的在黨內搞團團夥夥、碼頭文化,組織利益集團、進行利益交換;還有的憑藉職權便利,利用職位優勢,把權力商品化,給多少錢辦多少事,大搞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如此一來,不僅造成了黨內關係庸俗化,幹群關係利益化,還對政治生態帶來嚴重破壞,對政商交往造成嚴重扭曲。
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來看,無論是權錢交易、權權交易,還是行賄受賄、買官賣官,都充斥著商品交換的影子。蘇榮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他在懺悔錄中寫道:「正常的同志關係,完全變成了商品交換關係。我家成了『權錢交易所』,我就是『所長』,老婆是『收款員』。」到頭來,他也只是當了一回「人民的財務保管員」,不僅把「全家福」變成了「全家腐」,還破壞了當地政治生態,抹黑了黨的形象。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下大力糾治商品交換原則向黨內滲透,淨化了政治生態。然而,實際生活中,仍然有各種隱形變異的商品交換現象向黨內滲透。這就需要我們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堅決杜絕商品交換那一套。
交往之美在清爽。反對黨內搞商品交換原則,營造政治上的綠水青山,離不開清清爽爽的同志關係、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只有大力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係,用黨的性質、宗旨、原則、作風、紀律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處體現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才能不受各種歪風邪氣的影響,有效抵制商品交換原則的滲透。
反對政治生活中的商品交換原則,需要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現商品交換原則滲透到黨內,很大程度是因為官商勾結、政商關係利益化。只要政商之間堅持有交集但不搞交換,有交往但不搞交易,相敬如賓但不勾肩搭背,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使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