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羅春嬌 張威 株洲新聞網
近年來,長沙各大名校呼應政府引導和民間需求,先後落子株洲,興建校區展開辦學。這些名校的株洲分校建設進展如何,學校師資、理念、管理等如何落地?對株洲教育將會帶來怎樣的改變?針對這些市民關注的焦點,記者近日進行了深入採訪。
長郡雲龍實驗學校
今年秋季啟用新校區
▲學校效果圖
坐標:雲龍示範區田林路與迎賓大道交匯處
設計規模:學校規劃學位共計5100個,可容納小學60個班、初中48個班
2019年秋季招生情況:小一9個班,初一4個班(原中南林學院研究生教學樓作為臨時過渡校區,過渡校區與新校區一路之隔)
2020年秋季計劃招生規模:計劃招收初一新生、小一新生各10個班,招收小學3-6年級和初二年級少量插班生
▲藝術樓以及校園景觀澄池。
長郡雲龍實驗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已於去年秋季在過渡校區開學,新校區將於今年秋季啟用。近日,記者在「長郡雲龍」新校區看到,目前學校主體建設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清場、設備進場等掃尾工作。
該校小學部與初中部既有相互獨立的學習生活區域,又有共享的圖書館、藝術樓等。
初中部有三棟五層高的教學樓,配有108間常態化錄播教室和數間帶導播室的精品錄播室。在樣板錄播教室內,記者看到納米觸控黑板、護眼LED、課桌椅等已經配備到位。值得一提的是,錄播教室前後都安裝了錄播攝像頭,老師可以將錄製的課程上傳到校本資源庫,用於教研交流學習。
▲多功能教室
為了給學生量身打造絢麗多彩的特色課程,學校設置了35個以國學、書法、機器人、航模等為主題的多功能教室(集中在初中部教學樓五樓)。
小學部有4棟教學樓,還有食堂和兩棟午休樓。
【師資】
長郡中學為長郡雲龍實驗學校選派了校長李衍宏,副校長曾維成、羅順安三位校級領導。他們熟悉長郡教育理念,深諳長郡管理風格,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和合作辦學管理經驗。
目前,「長郡雲龍」現任教師團隊共55人,其中研究生22人,骨幹教師26人。學校打造了郡系名師+骨幹教師+長郡集團校跟崗培訓的教師體系。
長郡雲龍實驗學校和長郡課程中心已實現教研、教學資料、教學進度、測試和學科評價五統一。
去年6月2-14日,「長郡雲龍」組織新聘教師赴長郡雙語實驗中學、麓山國際實驗小學參與跟崗培訓活動。去年9月,學校又組織了一批新聘教師到長郡集團學校進行學習,才從學校畢業的宋麗雯老師是其中一員。她在麓山國際實驗小學帶班到今年5月才回到「長郡雲龍」。「這麼長時間的外派,可以參與集體備課、得到資深教師的指點,充分感受郡園文化、領悟教育智慧。」宋麗雯介紹,根據工作安排,學校還有兩位老師在長沙的集團校接受培訓。
隨著新校區的啟用,學校師資團隊也將進一步完善。目前,雲龍示範區的教師招聘培訓等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株洲雅禮實驗學校
計劃明年秋季招生辦學
繼長郡之後,長沙雅禮中學也入駐株洲。今年5月,天元區教育局在網上回應網友時表示,原名南塘學校現暫命名株洲雅禮實驗學校,選址湘水灣片區。
目前,該校已完成初步概念設計,正在辦理學校建設前期相關手續和用地徵拆工作。學校辦學規模還沒有最終確定。預計2020年下半年開工建設,計劃2021年6月底交付,2021年秋季招生辦學。
其實,早在2018年,同為雅禮教育集團的南雅中學就已落戶株洲。株洲南雅實驗中學是一所現代化民辦寄宿制完全中學(初高中六年一貫制),計劃明年招收小學生。
▲校園一角(資料圖)
坐標:株洲市荷塘區東環路旁
設計規模:可容納70個教學班
【師資】
株洲南雅中學校長張永賦是長沙南雅中層幹部、化學高級教師、金牌教練、市級骨幹教師。教學副校長劉雲貴是雅禮教育集團地理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總督學胡黨生曾在長沙市雅禮中學任教13年,並做過教育處主任、辦公室主任,2002—2006任雅禮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雅禮中學黨委副書記。
全校有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15人;研究生學歷40人,佔全體老師的35%。
為了與雅禮、南雅深度融合,學校全面推行雅禮教育集團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實現管理「四統一」(即管理制度統一、師生評價統一、教師研訓統一、學生活動統一),實施教學「四同步」(即教學進度同步、教輔資料同步、命題考試同步、成績分析同步)。
學校通過「雅禮教育集團名師工作室」、「專家講座」「師徒結對」等方式讓教師們共享雅禮教育集團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近日,株洲南雅實驗中學的18位新教師赴南雅中學跟崗實習,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南雅培訓之旅」,切身感受了雅系教育。
長沙一中株洲實驗學校
今年秋季迎新,暫借菱溪學校辦學
坐標:炎帝大道以南,樂山大道旁(慄雨南路延伸路)
設計規模:學校總投資約5億元,設計辦學規模暫定為小學60個班、初中45個班
2020年秋季計劃招生規模:學校將暫時借用白鶴菱溪學校場地,其中初一招生2個班,小一招生2個班
長沙市第一中學株洲實驗學校落戶於株洲市天元區株洲信息港二期內,為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公辦學校。
記者從株洲信息港項目指揮部了解到,該校的總體規劃審核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中。據了解,該校將採取名校協同辦學模式,與長沙市一中、長沙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互相依託,資源共享,實施管理「五統一」(管理制度統一、教室待遇統一、師生評價統一、教師研訓統一、學生活動統一)、教學「五同步」(招生培訓同步、教學進度同步、教輔資料同步、命題考試同步、成績分析同步)。
【師資】
長沙市第一中學株洲實驗學校校長萬敏銳曾擔任長沙市一中雨花新華都學校學生處主任、長沙市一中嶽麓中學辦公室主任、長沙市一中湘一芙蓉第二中學副校長、常務副校長。副校長兼小學校長為小學高級教師、長沙市「骨幹教師」、優秀語文教師楊旭麗。
學校師資由長沙市一中、長沙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派出的教師及株洲市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組成。全部老師到長沙市一中集團校培訓後上崗。
醴陵市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陶子湖學校
預計2021年9月交付使用
目前正在緊張建設中
▲學校效果圖
坐標:醴陵市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陶子湖學校選址陶子湖片區,位於寨凰路和茶東路交叉口,北臨寨子嶺路,東接陶潤會生活藝術中心。
教學規模:根據規劃,學校將設立初中部和小學部。初中區設24個教學班,小學區設48個教學班,提供學位3360個
▲學校效果圖
【師資】
湖南師範大學將積極培訓該校管理幹部和教師隊伍,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專家、骨幹教師指導該校的教育、教學、教研及日常管理活動;該校可共享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小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及平臺。
株洲教育界這麼看
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建國: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
株洲對市外名校入駐持開放態度,歡迎市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加入株洲。市外名校的落戶使株洲優質教育資源更趨充足。
近年來,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在家門口就有好學校入讀成為越來越多家長的願景。株洲的基礎教育近些年發展迅速,極大地滿足了老百姓對教育的需求。在擴充學位和打造優質教育資源上市和縣市區兩級政府想了很多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較快的城區人口增速使城區學位壓力仍舊較大。市外名校的入駐有效地緩解了城區的學位壓力,特別是解決了部分新建小區的配套教育資源問題,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滿足了老百姓的需求,讓老百姓擁有了更多的選擇。
北師大株洲附屬學校理事長餘年初:大部分僅辦義務教育,效果有待觀察
關於長沙各名校來株洲辦學,我是持歡迎兼謹慎的態度。外地學校合法合規地來株洲辦學應該鼓勵,不過也應該看到長郡、雅禮、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等學校本身是高中辦學很出彩,但是落子株洲的大多是初中、小學,其效果有待觀察;另外,這些學校面臨本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集團業務指導的雙重管理,如何協調處理好也是一重考驗。所以對於名校光環,家長還是要理性看待。總之,株洲教育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是要立足株洲,努力打造家門口的名校。
培訓機構負責人周志高:對株洲民辦學校帶來更大挑戰
辦學環境越開放,越有利於競爭,越有利於教育的發展。長沙各名校來株洲辦學,無疑有利於引進各名校的優勢資源,家長將有更多的選擇。但是這些資源的落地肯定不是一早一夕的,肯定有一個推進過程。
今年開始,株洲城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實施隨機派位搖號政策,民辦學校的生源優勢已經受到衝擊。長沙各名校來株洲辦學,毫無疑問,民辦學校將遭遇更大挑戰。另外,可以預見的是各個學校教師的流動將加劇。
資深小學教師李老師:長沙經驗能否複製有待觀察
名校落子株洲是株洲學子的最好福利,也是株洲人非常期待的。此前,為了考長沙「四大名校」,很多家庭想盡辦法,有的學生小學就在上價格昂貴的迎考培訓班,這些給家長生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現在長沙「四大名校」到株洲辦學,大家最關注的是這些學校的教學經驗能否得到「複製」。另外,希望各個學校能突出自身優勢,更方便家長做出選擇。
株洲日報社丨株洲市新媒體中心
記者:羅春嬌 張威
原標題:《【知株俠】長沙「四大名校」紛紛落地,將給株洲教育帶來什麼改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