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塑#
昨日,佳士得紐約「崇聖御寶-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珍藏」專場拍賣會上,一隻唐代兔子再一次顛覆完美主義的審美理念,以32萬美金(約合280萬人民幣)落槌!雖是件殘器,卻絲毫不影響藏家們對它的追逐熱愛。所以古瓷收藏必須要有敬畏心和包容心,悉知其來處,通曉其內韻,才能覓得稀世珍寶,在此恭喜香港藏家競得佳品!
這隻白釉小兔彌足珍貴,它來自於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代鞏縣窯。作為唐代頂級窯口,鞏縣窯白瓷被定為宮廷貢品,其燒造的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膩,存世稀少。這隻小兔子通體潔白,造型圓潤,低眉順耳,形象乖萌,盈手一握,十分討喜,預展時就收穫了大量粉絲。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也珍藏了一隻來自唐代的藍釉兔子,相形之下,這隻小白兔更加惹人憐愛。全身細密的開片記述著時光的印記,尤其眼睛部分刻畫頗為傳神,眼球微微凸起,黑釉為眶紅釉點睛。細細端倪,似乎它也正在悄悄地注視著你,靈氣十足。
兔子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被認為是吉瑞之物,可通人神。封建君主時代,它們的出現又有著特殊的政治寓意:赤兔「王者德盛則至」,白兔「王者敬耆老則見」,即赤兔白兔昭示著上天對有德之君的稱讚,故深得君王喜愛。《魏書·靈徵志》記載,唐太祖曾下詔在9次出現白兔的神山縣建白兔觀進行祭祀,並改兵符為銀兔,足見唐朝統治階級對白兔的敬仰。
在民間,人們喜愛兔子更多源於中國傳統節日——中秋。臨近中秋,瑞兔現身,著實應景。中秋節是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千百年來,人們把圓月、桂花、玉兔等等代表中秋的美好事物寫進詩詞中,畫到絹帛上,繡到服飾中,也刻畫到了朝夕相伴的器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