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造」千米級水頭水輪發電機組,不僅牢牢佔據了國內市場,還大量出口到海外。記者10月15日了解到,重慶水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攻克了超高水頭衝擊式水輪發電機組研製的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並成功實現產業化,獲得2012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突破水輪機轉輪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所謂超高水頭機組,即水頭在1000米以上的機組,是小水電站建設的關鍵設備。
目前,隨著國內中東部地區易開發中水頭段水力資源開發已近尾聲,水電建設的主力轉向了西部中高水頭水力資源開發。
「我國西部山區的高水頭水力資源非常豐富。」重慶水輪機廠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建明介紹,據統計,我國50兆瓦及以下的小水電資源技術可開發量達到128千兆瓦,年發電量為450百萬兆瓦時,且分布廣泛,佔全國水電資源23%,居世界首位。
「所以,要開發這些資源,水電設備的研製和開發就得加快節奏。」他表示。
過去,超高水頭機組的關鍵技術都被維奧、安德裡茲、GE等國外知名企業壟斷。
「技術關鍵在於水輪機轉輪。」他告訴記者,通過技術攻關,企業成功解決了轉輪的強度和疲勞問題,使機組的安全性得到保證,同時,還利用新技術工藝,使發電效率的問題也得以解決,從而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目前,我們也是國內唯一能研製千米級水頭水輪機組的企業,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第一個進入義大利市場,單筆合同價值789萬歐元
據了解,利用掌握的關鍵技術,重慶水輪機廠已經先後為2000餘座水電站提供了5000多套衝擊式水輪發電機組。
「其中,2010年投入運行的蘇巴姑水電站,最高水頭1209.7米,是目前亞洲水頭最高的水電站,機組也是『重慶造』。」王建明表示,產品除了在28個省市自治區有所應用,完全佔據了國內超高水頭機組市場外,還大量出口海外。
2008年,在承接義大利一電站項目時,依靠技術和整機出口,重慶水輪機廠拿到的單筆合同價值就達到789萬歐元,成為中國第一個進入義大利水電設備市場的供貨廠家。「當時歐元兌人民幣的匯率還是1:10,一個項目就接近8000萬元,的確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他說。
目前,「重慶造」機組已經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挪威、越南、秘魯、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企業一年產值約6億元,其中一半來自出口。「特別是東南亞、南美,預計今年將為企業產值貢獻2個億,將成為產品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場。」
(記者 張亦築)
來源: 重慶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