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的科技競賽中,大眾的目光更多地聚焦於5G領域,但5G技術並非是影響未來科技和經濟發展的唯一技術,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半導體等也是各國需要「較量」的領域,近日,我更是在量子計算領域傳出了重磅好消息。
據IT之家消息,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式宣布,歷經20年的努力,由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介紹稱,根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通俗來講,「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根據目前最優的經典算法,「九章」對於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100萬億倍。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2019年曾宣布研發成功一款量子計算機,命名為「懸鈴木」,谷歌表示其能夠用大約3分鐘完成最尖端超級計算機約一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懸鈴木」的出世震驚世界,隨後谷歌還表示,其為世界成功演示了「量子霸權」。
然而,中國「九章」的出世,不僅以100億倍的速度反超了「懸鈴木」,還從谷歌手中奪走了「量子霸權」。據官方認證,「九章」出世意味著我國已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
「九章」碾壓「懸鈴木」的背後,還顯現出中國在與美國的量子計算領域博弈中的「反超」。日經中文網曾刊文稱,從研究論文數量來看,美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領跑,其在該領域的研究論文數量(2014~2018年)為1948篇,排在世界第1位;中國為1495篇,排在第2位。而今「九章」的出世,有可能逆轉這一現狀。
有意思的是,日經中文網還曾預測,中美兩國在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開發將在10年至20年決出勝負,然而在中國科研人員的努力下,這一時間節點已提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章」出世前,外界一直有一個共識——由於可以運用量子來實現無法獲取的通信和密碼,助力人造衛星通信的立足,因此,相較於美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領先,我國在通信和密碼應用領域更有優勢,華為等企業也申請了許多這方面相關的專利。
然而「九章」的出世,正式推翻了這一共識,它證明了我國在對待量子領域各個方面都「一視同仁」。更重要的是,「九章」的出世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可以預見,我國將在量子計算領域「再接再厲」,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文 | 李銀蘇 題 |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徐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