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鏈上第一個算法穩定幣來了,它就是1月2號凌晨0點開始啟動的USDX。
如果說算法穩定幣是加密經濟世界的一個必備基礎設施,而DEFI 又是它的主要應用場景,那麼接下來每一個打算在DEFI這個領域有所動作的公鏈,都會層不出窮地誕生出一個又一個算法穩定幣。
在USDX之前,算法穩定幣還只在以太坊上潮起潮落。而接下來,EOS, BSC,波場,波卡,ATOM, 以及本體,小蟻等等鏈上,同樣的故事都會一圈一圈演下來。
算法穩定幣之所以會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雪兒曾經在文章《算法穩定幣爆發背後的底層原因》中對其邏輯有過深入的分析。原因有其必然的真實需求,也有投機性的需求。
在承載著點對點價值傳輸使命的區塊鏈技術,與極富金融屬性資產價值波動非常大的加密經濟這個一體兩面的加密經濟體中,算法穩定幣是平衡點對點與價值穩定這兩種屬性,滿足他們不同需求的一個必要手段。
開頭講了這麼多,想說的是算法穩定幣從以太坊走向其他公鏈系統也是一種必然。
另外我們也看到了算法穩定幣目前採用的依靠供應量調整的穩定策略也必然會帶來很大的投機機會和財富,所以想要在以後眾多的機會中有所參與,就必須要了解這種機制背後的運行原理以及玩法。
今天就以USDX來深入地進行一個解讀。
先介紹一下它的系統組成部分,有一個輪廓上的了解。
它是通過流動性挖礦的方式來參與,挖礦的過程實現的就是貨幣的發行,分發和流通。
USDX的貨幣系統分成四個部分:
1. 穩定幣:英文是USD CASH,簡稱USDC,中文可以翻譯成美元貨幣或者美元現金。它是USDX這個穩定幣系統中用來代表價值穩定的貨幣憑證。它是目標價錨定1美元價格的穩定幣。
2. 系統股份:英文是USD SHARE,簡稱USDS。它是享受系統股份權益的一種貨幣憑證。持有USDS可以享受系統生態治理權利,也可以享受一部分(5%)系統通脹收益。
3. 系統債券:英文是USD BOND,簡稱USDB。它是在穩定幣USDC價格低於目標區間(0.95美金)以下時,承擔系統通縮損失的貨幣憑證。
4. 調倉周期:英文是Epoch Rebase,一般翻譯是變基紀元(時代)。意思是供應量調整的一個時間長度,所以理解為調倉周期感覺更通俗易懂一些。
上圖我們看到,目前穩定幣USDC的價格為68.33美金,比目標價格高出了67.33倍。時間加權價格是72.81美金,距離下一個調倉周期還有59分43秒。當前流通量為12.155萬枚。
時間加權價格是一段時間累計價格的平均值,不過累計和平均的時候計算了不同時間的權重因素。
下圖是系統股權憑證USDS,目前價格為4.2美金,總供應量為187萬枚。
USDC下面是債權USDB,當前價格為4668.47美金,供應量為0,說明還沒有開始發行。
講完了系統各部分的相關概念,我們來簡單講一下挖礦的方法。
1. 挖礦地址是 https://usdx.gitee.io/pools ,
2. 入口:在能夠支持EOS地址的錢包都可以參與,電腦上好像不行,連接不了錢包。
雪兒用的是Mykey 錢包,下載地址是 https://mykey.org/i/UCHBTK 。
在錢包瀏覽器(一般在應用裡面)中輸入上面的挖礦地址,進入礦場,如下圖。
3. 支持礦場:USDX 目前支持兩大礦場: USDC 系的礦場和DFS(大豐收)系的礦場。
上圖顯示的是USDC系礦場的一個礦池,也是主要礦池:USDC 與 USDT的流動性礦池,這個礦池算力比其他礦池要高50%。
顯示的收益率相當高,達到了年化5000多倍,早上剛剛看了一下,年化收益已經漲到了10000多倍,估計這個數據並不準確。反正大豐收上的挖礦都有這個毛病,收益率顯示奇高,實際上挖出來並不是那麼回事。
其實現在還處於盲挖的階段,能挖出來多少也不清楚,因為現在收益並沒有即時發放,上圖看到 Reward 為 0,要等到第二階段開始的時候(3號也今天晚上8點)才會發放盲挖的收益。
USDC系的礦場能支持的交易對非常多:包括USDC+DFS,USDC+EOS, USDC+PBTC, USDC+BOX, USDC+KEY 等等。好像大豐收流動性池子能添加 USDC的交易對都可以。
用本幣搭配無限多其他幣種來挖礦,好像是EOS系的特色,目的應該是擴大本幣的應用場景,避免拋壓。
大豐收礦場的主要礦池是DFS+USDC,但是並沒有算力的加成。不過DFS+USDC交易對的流動性在USDC礦場也有收益,因此用這個交易對挖礦可以獲得兩份收益。
USDX的挖礦都是採用流動性做市的方式,沒有單幣種質押。
4. 流動性來源:USDX挖礦是通過在大豐收做市提供的流動性。地址是https://dfsswap.gitee.io 。
可以在錢包中直接輸入地址,錢包中也會有大豐收應用的快捷圖標(下圖中的三角形圖標),也可以從USDX的挖礦頁面點進去。
上圖的Trade按鈕(紅色文字)點進去就進入了大豐收交易兌換頁面,點Select(綠色文字)就會進入做市的頁面。
5. 步驟很簡單。先在兌換頁面按照1:1金額的比例交易兌換好需要的兩個幣種,然後去做市頁面將兩個幣種按照1:1比例加入流動性池子就完成了。
在大豐收做市頁面顯示的24小時候年化收益率為176.43%(早上已經降到了16.51%),相比官網少了五位數的級別。不過這個收益只計算了做市部分的手續費收益,沒有計算礦池新幣增發的部分。
如果官網顯示的收益率是正確的,那麼說明挖礦收益部分會很高。
6. 大豐收挖礦特色:比以太坊鏈上項目的挖礦少一個去官網質押的步驟,也就是說USDX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大豐收系統的做市數據。這也是大豐收系挖礦的特色,它能讓所有聯合挖礦項目識別並共享自己平臺的流動性數據。
接下來講一下 USDX 系統的運行原理。
1. 概念澄清:USDX是這個穩定幣系統的名稱。
它宣稱的目的跟其他算法穩定幣基本都一樣:做一個符合區塊鏈精神的鏈上原生穩定幣,也就是通過點對點去中心化方式實現發行和流通。
而且用去中心化也就是算法和代碼來維持價格穩定,也就是說維持穩定的手段是算法。
2. 調整機制:以前那篇文章《算法穩定幣爆發背後的底層原因》中講過穩定幣對價格的調整分為三種區間類型:目標價區間內(USDX是0.95-1.05美金);高於目標區間,和低於目標區間。
① 價格在目標區間內,剛好就是項目追求的目標,所以不需要調整供應量和價格。
② 當價格低於目標區間時,需要通過通縮USDC的供應量來調整價格。
這個功能是由USDB來執行,跟之前講過的 ESD 和 Basis Cash原理很類似。都是發行債券,實際上就是系統向持幣者借債的方式實現通縮功能,從而達到提升價格的目的。
USDX 發行的債券叫USDB,它需要用穩定幣USDC來購買,而系統收到的USDC會被全部銷毀。因此本質上是以銷毀USDC為條件來發行債券,並吸引持幣者拿出手中的USDC購買。這樣就實現了用戶主動銷毀USDC,達到通縮供應量的目的。
同樣它也是以折扣的方式來吸引用戶購買,折扣的價格是USDC價格的平方。
因為USDB發行的時候都是USDC價格低於0.95美金的時候,其平方就會比當時的價格更低。相當於在USDC的價格負溢價基礎上再打一個對應的折。
比如0.9美金的時候,會打9折變為0.81美金,意思是當USDC價格為0.9美金時,可以以當時價格的9折買到USDB,因此USDB價格為0.81美金。那麼一個USDC能買到1.11個 USDB(0.9/0.81)。
如果USDC價格為0.8美金,那麼USDB的價格就是0.64美金,一個USDC可以買到1.25 USDB。人們願意購買是因為在USDC漲回1美金時,可以用手中的USDB 1:1兌換成USDC。
當時用1個USDC購買了1.25個USDB,漲回來之後可以換回來1.25個USDC,相當於賺了0.25個USDC。如果是在通縮期間進場,購買USDB會有兩個賺錢預期,兌換更多數量的USDC,以及USDC價格的上漲。
③ 當USDC價格高於目標價1.05美金時,跟AMPL一樣系統會通過增發來增加供應量。
USDX系統增發的也是穩定幣本身USDC,跟Basis不同的是,增發部分的受益者並不是持有系統股份USDS的人,而是把大部分增發收益分配給了穩定幣USDC的持幣者,但是需要提供流動性才能獲得。
它的解釋是USDC的使用者或者說持幣者才是系統價值的主要提供者,或者維持USDC價格穩定的主要力量,也是系統良性增長的關鍵,因此需要得到更大的激勵。
④ 增發的分配:USDC系的礦池總共能分得增發部分95%的收益,其中USDC+USDT礦池分得的最多,因為有50%的算力加成。
剩下的5%才會分給USDS的持有者,同樣也是要通過提供流動性才能獲得。
但是我們前面提到USDX系統只支持兩個大類的礦場,一個是USDC系,另一個是DFS系,並沒有USDS系。
是的,因為它把USDS的功能都交給了DFS來完成,也就是說DFS相當於變成了USDX系統中股份的憑證。
⑤ 系統股份的功能:股份憑證USDS在USDX系統中的主要作用是治理,而不是執行通脹功能,前面講了通脹功能是由USDC來承擔了。
相當於說股權憑證USDS在系統中的功能相比於Basis中被大大削弱了,不再承擔維持價格穩定的重擔。回憶一下ESD的機制,有類似的設計,通脹時期的調整同樣是由穩定幣本身來承擔。
因為 USDS 的主要功能變成了社區治理,而 USDX 是在大豐收的平臺,通過利用大豐收的流動性和用戶來發行自己的通證,這種模式在大豐收系統被稱之為流動性啟動代幣首發ILPO。
而大豐收已經有了強大的社區和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治理機制,因此USDX選擇了直接把治理的功能委託給大豐收的社區來執行。
這樣USDS應該獲得的5%通脹收益也就委託給了DFS的礦池,也就是說通過在大豐收提供DFS跟其他幣種的流動性就能獲得USDC另外5%的通脹收益。
另一方面,USDS相當於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所以USDX系統便沒有發行USDS。
3. 調整機制的相關參數:
供應量調整周期為4個小時一次
通脹量的算法是: 增發數量 = 當前供應量 x (預言機價格也就是當前價格-1)。
按照這個公式,目前的價格為77美金(昨天晚上寫文章的時候),那麼計算出的結果是12.155萬枚 x (77-1) = 923.8萬枚。意思是一個周期的增發量就等於當前供應量的76倍。
如果是這樣,估計幾次增發就能把價格幹到歸零,因為增發太大,供應量嚴重大於需求。
所以系統設置了幾個保護參數:
① USDC 的最大流通量為100萬枚;這樣前面提到的一個周期增發900多萬這樣的事就不會發生了。同時還有另一個限制參數是,USDC一次的增發量最大比例是當前供應量的5%。
② USDB 債券的最大發行量也是100萬枚。
這兩個參數的設置是為了保護USDC的供應調整幅度,避免供應量的增減數量過大,超過系統的承受能力,促進系統更加穩定。
可能另一個原因在於它是用 USDC 穩定幣來承當通脹收益,將投機屬性帶入到了穩定幣本身,這樣的措施實質上也是限制過於暴力的投機動力。
相關的這些參數以後都可以通過社區治理來進行修改和調整。
然後來看一下挖礦時間和收益計算規則
1. 創世挖礦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已經開始,是從2號零點開始。
第二階段是從3號也就是今天晚上8點開始。挖礦方法跟前面講的是一樣的。
2. 不過,如果你之前一直在參加盲挖,那麼今天晚上8點第二階段啟動的時候需要對流動性進行一次操作才能加入第二階段的挖礦,比如增加一點流動性,或者減少一點。
操作一次就意味著前面累計的流動性時長會被清零,同樣領取一次收益也會清零之前的時長積累。
這就會影響之後的收益情況,因為收益的計算中除了會考慮你做市的金額在池子總金額中的佔比,還會考慮你的做市時長。
3. 收益的計算方法是:
USDC挖礦獎勵 = 挖礦帳號USDC餘額 - 挖礦帳號USDC餘額 x POW{0.9999,(做市的USDC數量 / 總做市的USDC數量) x 礦池權重 x 做市累計時長} 。
算法裡面涉及了你做市的數量在池中總量的佔比,你參與礦池的權重,你做市的時長等因素。
但是雪兒沒有弄明白它說的挖礦帳號餘額是什麼意思,估計是把錢包中持幣沒有參與流動性挖礦的USDC部分也以某種方式計算在內了。
但似乎也說不通,按照這個理解和上面的公式,如果我把所有的USDC都拿去提供流動性了,那麼挖礦帳號的餘額就為0,就意味著挖礦所得獎勵的為零,甚至變成負數了,所以雪兒剛才這個理解肯定也不對。
好吧,真沒弄懂,有高人現身懇請指教一二,感激不盡。
最後,說兩個雪兒自己的觀點。
1. 這種類型的算法穩定幣挖礦早期價格起伏都很大。USDC在剛開始啟動的時候價格只有10多美金,不到一個小時就被拉到了70美金,因此最開始進去買到的人,能夠在極短的時間賺到幾倍的收益。
但是因為USDC初始流動性只有5000個,而且是在半夜啟動,所以能夠在剛開始就買到的人很少,賺大錢的畢竟是少數,機會只會留給那些弄懂了規則而且提前有準備的人。
我們需要牢記的一點是,作為穩定幣,USDC的價格必須要能夠圍繞1美金小範圍波動才算系統的成功。
2. USDC作為穩定幣的通證符號,價格能漲這麼高,是因為它本身就承擔了通脹的功能,享受了通脹的收益,必然會激發人們的投機情緒。
但是這種機制想要在USDC本身就享受通脹收益擁有投機屬性的同時,又想要保持USDC的價格在目標價區間的穩定,應該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人們會為了獲得通脹的收益而不斷追逐和炒作USDC穩定幣本身;另一方面真正穩定了,也就沒有了炒作的需要,便沒有人使用和購買。
其實在通脹這個層面它跟AMPL的單幣機制很類似,但是AMPL有了將近三年的先發優勢,用戶基礎,共識基礎,包括EOS母鏈與以太坊母鏈的生態基礎都不能相比。
其實還有一點不同,AMPL不是通過流動性挖礦啟動發行的幣,也沒有100%流通,這個機制在早期會對過分投機的弊端有所保護和規避。
不過今天的主題不是分析項目優劣,只分析模式和原理。其他的對比如果有必要以後再分析。
總結:今天的內容是結合USDX系統的挖礦實操對算法穩定幣的原理進行一個分析,目的是讓大家在參與挖礦的時候能夠理解背後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