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1)月球簡史(古文記載中的月球)

2020-07-08 奇東趣語

每當夜幕降臨,月亮就會高高懸掛於天際,我們已經習慣了月亮的存在,並且在全球都有與月亮相關的節日,除了我們熟知的中秋節,還有觀潮節、 元宵節、 七夕節等等,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月亮的存在,但你知道月亮的歷史嗎?要是我告訴你,在很久以前,月亮是突然出現的,你會相信嗎?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古人文獻中對月球的記錄!

「月球」——(1)月球簡史(古文記載中的月球)

月球

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中國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請記住這些有關月球描述的數據,因為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你會感到不可思議!

「月球」——(1)月球簡史(古文記載中的月球)

瑤族傳說

瑤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我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我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傳說瑤族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 。那麼這個神奇的民族與月球有什麼關係呢?這得從他們一個古老的記載說起!

「在遠古的時候,天空中,人們白天只能看到太陽,夜晚只能看到星星,那時候天空中是沒有月亮的,那時候的夜晚是漆黑如墨的,每當太陽落下,令人恐懼的黑暗就會籠罩大地,每到那個時候,非夜間生物就會躲進自己的巢穴,但是,突然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個發著熱,發著光,形狀不規則,形似大山的一個物體,在那時人們的眼中,這個物體不圓不方,卻令人感覺到灼熱。」

這則記載雖然很神奇,在我們現在看來這有點像是那時的人們杜撰出來的,因為我們知道,月球它是個球體,而在這則描述中,他的形狀是不規則的,就算在科技不發達的以前,人們看到月亮也會說他像個潔白的圓盤懸掛於天空。但是受過教育的我們是知道,一個物體距離太近是無法觀測到它的全貌的,而在這則描述中有一個很奇特的點,那就是感到灼熱,什麼情況下會讓我們感到熱,那就是距離太近了,就像我們烤火,距離越近也就越熱。並且我們現在還知道月球表面是有很多環形山的,既然是山,那肯定是不規則的,在近距離的觀測山的情況下,山在我們的視覺中是個什麼樣子就不用多說了。通過古今描述對比,考慮到距離,那麼,這則記載裡說的物體很有可能就是月亮,也就是月球!

「月球」——(1)月球簡史(古文記載中的月球)


另外,大家也得知道一件事,通過現在技術每年的不斷測量、研究發現,由於地球的反作用力,使月球緩慢地距離地球越來越遠,每一年遠離地球大約3.8釐米。假設,月球的遠離速度從古至今是固定的,那麼我們可以計算出月球大概的出現時間是:每年遠離的距離通過換算是0.00004千米,取地月平均距離363300千米,那麼可以得到363300/0.00004=9,082,500,000年,通過計算,我的假設不成立!從我錯誤的計算結果中得出,我的計算太不嚴謹了,從這則記載中,月球剛來距離地球是有一定距離,並且我們還要考慮到離心力與速度等其他變量,是我太不嚴謹了,大家就權當我鬧了一個笑話,畢竟我這也算完美的演示了一個錯誤!告誡大家,考慮問題要全面,不能太理想化!

古籍記載

《楚辭·天問》:月球是空心的

《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王逸 註:「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 洪興祖 補註:「菟,與兔同。《靈憲》曰: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陰之類,其數偶。」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顧兔才滿,庭英紛而就落。」 唐 李白 《上雲樂》詩:「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 王琦 註:「顧兔,月中兔也。」

通過古人的記載和注釋,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應該是表達月亮陰晴圓缺的形體變化,以及說月亮為何在其體內養了一隻兔子,顧菟:古代中國神話傳說月中陰精積成兔形。由此可見,在《楚辭·天問》之前,就有記載過月球是空心的。而在近代,月球是空心的也是科學家在17世紀後對月球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才得出的結論(月震實驗),有一點我們要知道,古代人們可沒有我們現代這麼發達的科技,他們是怎麼知道月球是空心的,但就根據這一點,我們古人對月球的研究要比歐美等其他國家早上很多年,可見古人的智慧是真的不可小覷!

「月球」——(1)月球簡史(古文記載中的月球)

《金史·天文志》:月球曾偏離過

《金史·天文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太宗天會十一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頃之復故。」

其意是說:金太宗天會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曆6月)乙丑日(15日)這一天,月亮在觀測中,突然偏離原先的軌道(月球的公轉是自西向東),忽然像漂移的一般,向南運動,但這種現象沒維持一會,就又恢復了。

這裡我要說明,《金史·天文志》是由當時的天文官專門進行撰寫的,也就是官方書寫,從權威性上,比野史等其他的寫作可信度要高,要知道當時是封建體制,不嚴謹記載是會被治罪的。

通過這條記載,我們知道月球在以前是偏離過軌道的,可月球要真的是一顆衛星,那上面描述的情況就根本不可能發生,了解天體運動的都會都知道,像月球這樣的衛星在沒有外力的影響下是根本不可能毫無預兆改變軌道的,除非月球當時受到了猛烈的撞擊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但要使運行中的衛星發生偏移,這種撞擊力度可想而知,也就是說這種撞擊是可觀測的,但《金史·天文志》並未有此記載,那就說明,當時月球是沒有被撞擊的。

《金史·天文志》中記載的月球是如何發生偏移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看看現在的人造衛星,然後再去解釋月球為什麼會毫無預兆的發生偏移就會合理的很多,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不具備科學性。

「月球」——(1)月球簡史(古文記載中的月球)

《酉陽雜俎》:與月球來客的偶遇

《酉陽雜俎》是唐朝一本記載異人異事的奇書,該本是根據書中人物經歷改編而成,在這本書中,就有這樣一段記錄:大和中,鄭仁本表弟,不記姓名,常與一王秀才遊嵩山,捫蘿越澗,境極幽後,遂迷歸路。將暮,不知所之。徙倚間,忽覺叢中鼾睡聲,披榛窺之,見一人布衣,甚潔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徑,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舉首略視,不應,復寢。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顧曰:「來此。」二人因就之,且問其所自。其人笑(一曰言)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幞,有斤鑿數事,玉屑飯兩裹,授與二人曰:「分食此。雖不足長生,可一生無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徑:「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見。

對文言文有了解的讀者應該看懂了講的是什麼,我再簡單說一下:就是有AB兩人去嵩山遊玩,結果因為玩的太嗨,一不小心迷路了,在不知所措中天也漸漸黑了,就在這時,聽見有人打呼嚕,於是看見了一位身著白衣的人在睡覺,其中A見了,就趕忙上去問路,結果這白衣人看了一眼,沒有回覆,於是A又問了幾遍,這人看A一直在問,就將他們叫到了身邊,AB到了這人旁邊後便開始問這問那,但這白衣人卻笑笑給AB科普一下月球的知識:說月亮是由七種寶物組成的,月亮就像個丸子,是球狀的,你們看到的月亮是由太陽照射的一面,並且照射的一面是凹凸不平的。然後又說,月亮上住著八萬兩千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並且還打開了他的包裹,給他們看了工具,然後又給了他們兩份玉屑飯,並說,你們兩個分開吃了,雖然吃了這個不能讓你們長生不老,但可以讓你們這一生不受疾病迫害,然後指了一條路說:按這條路走下去你們就可以出去了,說完就忽然不見了。

這個故事背景是在唐代,我們知道,唐代可沒有天文望月鏡,也沒有火箭,但故事中提到對月球的描述確是非常準確的,因為就根據近代對月球的科學研究,基本上分析得出月球是由七種物質組成,這與故事中的七種寶物吻合,然後月球像個丸子,丸子是什麼樣的,我們都知道,是個球狀,並且也說了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月球會發光是因為太陽的照射等(古人普遍認為月亮是自己發光的),看看這些描述,這不正與我們現在的研究結果完全吻合嗎!這裡面還提到了,月球上住著八萬兩千人,雖然沒說他們是住在月球背面還是月球內部,但根據文中分析,白衣人與我們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他也需要呼吸氧氣,我們都知道,月球處於太空,表面幾乎是沒有氧氣的,就依照這一點,白衣人在哪裡住著呼之欲出!

「月球」——(1)月球簡史(古文記載中的月球)

雖然現在的月球還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地方,比如月球的背面,月球的內部等等,但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創新,遲早會有一天,月球將不再有秘密,到時候我們人類或許還能去月球旅遊呢!

我是奇東趣語,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趣人!


相關焦點

  • ...Hotspot」 近日指出,利用「Google earth(Moon)」看月球,發現...
    月球出現人型生物?國外網站「UFO Sightings Hotspot」 近日指出,利用「Google earth(Moon)」看月球,發現坐標「27°34'26.35"N 19°36'4.75"W」,有一個像人形般的巨大物體,看起來像走在月球上,甚至還有影子,消息一出,引起網友熱烈討論,但多數人都不相信地虧說「那人 肯定很巨大」。
  • VIPER 探測月球南極水冰 並繪製第一張月球水資源分布圖
    (圖/取自NASA) 謝汶穎/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0月25日表示,將會在2022年派出月球探測車VIPER,偵察和採樣月球南極的水冰,並繪製史上第一張月球水資源分布圖,為2024年人類再度踏上月球的計劃下基礎。自發現水冰以來的研究表示,月球可能還藏有數百萬噸的水資源。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1)月球是地球引力俘獲的
    下面,我們通過本旋轉宇宙模型理論,闡述地球如何在宇宙中俘獲月球,由此進行理論上的鋪墊,以後再進行太陽系的形成過程以及行星各種特徵的形成機制的闡述。(1)地——月系形成的,你知道嗎,月球是在宇宙物質長期碰撞下來到地球附近並被地球捕獲的。
  • 2024月球漫遊!馬斯克對手藍色起源官宣全尺寸月球著陸器模型
    他們都是這方面的「老選手」了。由於「藍月亮」是個貨運著陸器,利用此與之相似的裝置可以讓太空人在月球表面任何地方進行貨物交付,包括月球南極。那裡資源豐富,擁有大量的水冰和金屬礦。這也是NASA計劃在2024年讓太空人著陸的地方。
  • 中國的月球車在月球的另一端清除了奇怪的物質(照片)
    除了有月球上的東西的新圖像外,這篇文章還詳細介紹了Yutu-2小組如何謹慎接近隕石坑,以分析標本,儘管存在風險。 最清晰的圖像顯示了漫遊者的六個車輪中的兩個,以及一個約7英尺寬(2米)的環形山的內容。 壓縮的黑白照片來自流動站上的避障攝像機。一些月球科學家稱,懷疑其中的綠色,矩形區域和紅色圓圈與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儀(VNIS)的視野有關,而不是與標的物本身有關。
  • 月球背面竟有外星人 NASA受到了月球的警告——月球外星人!!!
    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嫦娥二號數據展示系統發布,關於那個美國發現月球飛船殘骸(嫦娥2號拍的)可以證明是存在的~~~~~根據嫦娥二號工程內部人士透露,經衛星拍攝的月球高清影像分析發現,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基地和遠古飛船殘骸
  • 中國嫦娥二號拍到月球基地和史前遺蹟「圖」
    中國嫦娥二號拍到月球基地和史前遺蹟「圖」  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嫦娥二號數據展示系統發布,關於那個美國發現月球飛船殘骸(嫦娥2號拍的)可以證明是存在的~~~~~  根據嫦娥二號工程內部人士透露,經衛星拍攝的月球高清影像分析發現,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基地和遠古飛船殘骸。
  • NASA「重返月球計劃」細節公開!繼阿姆斯特朗之後,人類下一個「一大步」何時邁出?
    一是「月球越野車」(LTV)。實際上,為更好地研究月球,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便是「月面巡視探測器」,即我們常說的月球車——一種能夠在月球表面行駛並完成月球探測、考察、收集和分析樣品等複雜任務的專用車輛,分為無人駕駛和有人駕駛兩種:1970 年 11 月,前蘇聯發射的無人駕駛月球車 1 號成功降落在月球上,成為世界上首個月球車;1971 年 7 月,美國阿波羅 15 號太空人戴維斯-R-斯科特和詹姆斯
  • 月球上你不知道的驚人秘密
    (自古以來,在全世界的宗教中,否定創世主信仰的只有佛教,以及少數新興宗教。) 隨著時間推移,太空船在二十年後開始傳回太陽系邊緣的黑暗影像,是一片黑暗世界。這種情況很快地在二流的科學界內部起到質疑,NASA的智囊緊急的又創造出另一種說詞:《我們從未登上月球》《太空船拍回來的照片都是合成的》。
  • 五星紅旗在月球亮相;中芯國際上美國「黑名單」,股票停牌;金立...
    川普政府將中芯國際和中海油列入美國防部「黑名單」12 月 4 日消息,美國川普政府周四(3 日)將中芯國際和中國海洋石油等 4 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來源:界面新聞、新浪科技、中國經營報)嫦娥五號在月表展示國旗:選材花費時間超 1 年 12 月 4 日,旗開月表,五星閃耀。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4 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
  • 月球硬幣、像素地球、AR太陽系、星座筆記本,「宇宙周邊」帶回家
    陪你邊玩邊學,每天漲點新知識探索宇宙太空一直是人類的目標和夢想,而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中國的航天探索事業也將進入新的階段。是時候把「宇宙周邊」帶回家了:下面這些生動的模型與AR效果,讓燦爛星河直接出現在你的面前。
  • 月球矩陣—蜂巢意識爬蟲腦
    這幅畫是Neil hague 表達的月球壟斷(註:moonopoly-monopoly ,詞源顯示出月球與「壟斷」這個概念有關),這正是我們正在體驗的世界結構:這個「盒子」周而復始,循環不斷地局限著世界。我認為,我們人類被廣泛的影響了,月球的頻率廣播使人類具有「蜂巢意識」hive-mind ,將我們極大的局限在低意識中,就像是被設定到了系統默認狀態。
  • 一組神秘的月球照片, 月球上有外星人?
    據傳說,而且根據人類思維的合理邏輯,美國人花費巨資登陸是想宣稱月球是美國的領土,而且迄今為止他們一直是這樣做的。但是弔詭的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郎登上月球後卻說「我的一小步,是人類進步了一大步」這讓當時地面上的美國人非常震驚,因為他們不知道發生什麼。
  • 月球上的聖餐禮拜
    (照片來源:美國太空總署)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這位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表面漫步的美國前太空人,於上週六辭世,享年82歲。1969年七月20日,全世界人們看著阿姆斯壯首次在月球表面留下他的腳印,聽著他的名言:「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 「嫦娥五號」升空奔月 把月球土壤帶回地球!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周二(24日)凌晨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把「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預定軌道。
  • 今晚,你也那個是月球上的人嗎?
    三世書不會記載情系我這半生的最愛時空太過大超脫我的喜與悲人戀愛過後自然參透到命理就算一雙手只擁抱你的紀念碑留離在某月某天某地仍自覺共你一起從未來再見遺憾舊時不太會戀愛願我永遠記不得我正身處現在從月球觀看難辨地球相愛跟錯愛
  • 月球車(VIPER): 你需要知道關於NASA 最新月球漫遊車的一切
    NASA 已經做好人類重返月球的準備,該準備是「阿耳忒彌斯」(Artemis)計劃的一部分。 遇見月球車VIPER揮發物調查極地探測車(縮寫為VIPER)有一項關鍵的工作要完成。它負責探尋月球極地的水資源。月球上的水是未來月球探測者的命脈,還要有足夠的水能維持太空人探測月球表面的時間比以往做到的更長。
  • 月球形成之謎(4)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的直徑大約3476千米,足足有地球的四分之一。然而,相比太陽系中其它行星的衛星,月球相對於地球,它過於龐大。這麼龐大的月球為什麼會成為地球的衛星?在太陽系中,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這是亙古之謎!象徵著闔家團圓、吉祥安康的月亮,有史以來成了人類頭頂上最大的疑問之一。
  • 月球「挖土」簡史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後,即將進行月壤取樣。不久之後,嫦娥五號將帶著約2公斤的月球「土特產」返回地球。那麼,這些從月球挖來的土,到底有什麼用?據悉,月球土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空間風化後形成的,包含不同種類的碎屑、火山玻璃、角礫巖,以及太陽風注入的不同粒子等。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月球土壤的組成部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此外,月球土壤還可以幫助了解早期太陽活動情況,從而為了解地球早期經歷的地質過程提供參考。想要取得這些寶貴的土壤並不容易。
  • 【醒獅】9:月球矩陣—蜂巢意識爬蟲腦
    這幅畫是Neil hague 表達的月球壟斷(註:moonopoly-monopoly ,詞源顯示出月球與「壟斷」這個概念有關),這正是我們正在體驗的世界結構:這個「盒子」周而復始,循環不斷地局限著世界。我認為,我們人類被廣泛的影響了,月球的頻率廣播使人類具有「蜂巢意識」hive-mind ,將我們極大的局限在低意識中,就像是被設定到了系統默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