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未來人類的長相,你可能有種種猜測。
有科學家預測,100年後的人類將會駝背,粗頸,手變成爪狀,眼睛可能會長出第二個眼瞼……這都是因為人類長期坐在辦公室用電腦、低頭玩手機。
聽起來有理有據,但你腦海裡還是有點想像不出這樣的人出現在你面前的模樣。
如果有人說,幾個世紀後人類的樣子,將和某個國家的人看起來很像,你敢信嗎?
沒錯,說的正是巴西人。
耶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史蒂芬·斯登斯研究發現,在自行車發明之前,英格蘭夫婦出生地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6公裡,自行車發明後,男女聯姻的距離提高了48公裡。學者們在其他歐洲國家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
如今,國際移民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2015年,有2.44億人居住在其出生地以外的國家。
全球化,移民,文化傳播和現代旅行的便利,使得未來的人聯姻的距離越來越遠,異地戀算什麼,異國戀以後都是小case。
這意味著不同種族的聯姻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人的特徵融合在一起,將逐漸使人口同質化。
換言之,不同種族基因的混合,使得人們的外表特徵趨於相對平均狀態:白種人的皮膚和頭髮顏色可能會稍微變深,黑人則會經歷淡化的過程……皮膚和頭髮非常黑或非常蒼白的人將會減少。
來對照一下如今巴西人的普遍長相,是不是有點感覺了?
如今,生活在巴西的民族除了土著印第安人以外,還有從非洲遷移過來的黑人,從葡萄牙、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移民過來的白人,以及亞洲人,可謂種族樣本豐富。
據巴西官方調查顯示,國內人種佔比情況大致為白人47.7%、混血43.1%、黑人7.6%、亞洲人1.1%,剩下的是倖存下來的印第安人。
當然,說起人種種類,印度和美國也很多,但論複雜程度,巴西比這兩者更甚,主要原因在於——巴西沒有印度那樣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也沒有美國那樣嚴格的種族隔離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阻礙自由聯姻
巴西在1888年廢除了奴隸制度之後,政府開始實施種族美白政策,因為當時受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影響,他們認為白人種比黑人種更優越,而黑人是劣等人種。所以為了改良「巴西人」的種族血統,就鼓勵黑人與白人之間進行通婚,以達到種族白化的效果。
雖說這樣的政策實質上也是種族歧視,但卻跟印度的種姓制度、美國的種族隔離都不一樣,因為他們直接讓巴西人的血統大融合,混血兒變多了,混血兒再與其他人種融合,於是種族就開始多樣化,而白人也不會非常排斥黑人,所以不太可能會出現極端的種族問題。
這就是巴西比印度、美國人種融合得更徹底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不僅在巴西,在世界上許多地方,種族融合都變得越來越普遍了。
在高度多樣化的城市中心(例如新加坡),族裔間的婚姻正在迅速增加,從1990年的7.6%上升到2015年的21.5%。
在美國,異族婚姻自1980年以來已翻了一番。在同一時間段內,美國混血兒的數量增長了10倍,從1970年的所有出生人口的1%,上升到2013年的10%。
未來人的長相是否會像巴西人?需要時間去驗證。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種族融合的普遍化,未來,滿大街都是混血兒。
這個世界時刻在變。未來在時尚、演藝等領域吃香的,說不定會是純血種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