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在古代人的普遍觀念裡,通常是身高越高越好,他們對身高都有一種執著的追求。
我們平時看一些史書或者古代文學作品對於人物形象的描述,那些成就越大的人物,往往身高也很高。
比如說,春秋時期的孔子就是「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也就是說,孔子的身高達到了兩米三左右的高度。
這讓周圍的人都感到無比驚訝,稱他為「長人」。
而在《水滸傳》中,武松跟武大郎雖然是同胞的兄弟,可是因為武松「身長八尺」,而武大郎「身不滿五尺」,以至於兩個人從小所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樣。
小編感慨,還好我們不是出生在那個時代,不然某些人就有可能被特殊對待了。
我們可以說,古人對於身高的執著追求,其實早就已經深入骨髓了。除了孔子和武松,最最最典型的人物其實就是三國的武聖關羽了。
關羽在一生之中立下無數功勳,最讓人稱道的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襄樊之初期,水淹于禁七軍威震了整個華夏,只不過那是他在兵法上取得的勝利,而並不是武功上的勝利。
比這更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關羽在實戰對敵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高強武力。在初平元年(190年),十八路諸侯共同徵討董卓那個時候,諸侯們派出的多員武將都將董卓的手下將領華雄斬殺掉,就在諸侯們無計可施的時候,這個時候還僅僅只是弓馬手的關羽,他自己請求出戰。
關羽出去沒多久就回到大陣營當中,一手提著華雄的人頭,一手就接過了曹操手中的酒,這個時候的酒還是熱乎乎的。
袁術和袁紹兩兄弟看到這一幕都十分震驚,全都目瞪口呆鴉雀無聲。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後人口口相傳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關羽原本只是一個小小弓馬手,就此憑藉超強的武功揚名天下。
顏良同樣身為三國時期諸侯們所忌憚的武將,被孔融稱為「勇冠三軍」。
然而在關羽的大刀面前,勇冠三軍的顏良一點反應的機會都沒有,甚至連一點有效的反抗還沒來得及做出,就直接被關羽刺死了。
之後跟顏良齊名的,同樣是「勇冠三軍」的文丑,雖然是反應過來了,可是還是沒辦法扛住關羽的三個厲害的大招,也被斬殺於萬軍陣中,可見關羽的武功終究強悍到何等地步。
不過關羽的武功之所以可以如此厲害,很明顯跟他身高方面的優勢是分不開的。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身長九尺」的大漢,正是因為他的身高足夠高,因此才能揮舞著足夠長的青龍偃月刀,這也反應了古人為啥對於人的身高,都有如此深的執念。
講到這裡,我們來看看關羽的身高,以現代的長度單位去計量的話,他實際上的身高是怎樣的呢?
洛陽的一座漢朝古墓中出土的一把漢朝尺子給出了答案。這一把東漢時期的尺子的「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4釐米」,也就是說關羽大概在兩米一左右。
關羽龐大的身軀再加上精良的武器,在那個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簡直是能碾壓一切的存在了,要是放到現代,那可是個打籃球的「好苗子」~
本文作者/整點遊
圖片均來自網絡
【整點遊】公眾號分享新遊戲資訊,《三國志名將令》《放置封神錄》等遊戲攻略,快來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