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美蘇太空爭霸愈演愈烈,蘇聯剛剛將第一個人類太空人送入太空,美國的登月大計也只差臨門一腳。
但就在這時,好萊塢搶先一步,用《星際迷航》把人類帶入了二十三世紀的銀河裡。
從此《星際迷航》就成為無數科幻迷心目中的白月光,和「後浪」《星球大戰》並駕齊驅。
「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這句《星際迷航》中最知名的臺詞,恰巧是對這一經久不衰系列的最佳代名詞。
《星際迷航》作為一個擁有數十季不同系列劇集,十多部電影的「大塊頭」,想要入坑都不太容易。
不過別慌,小咕這就給大家帶來《星際迷航》觀影指南,讓大家精準入坑。
《星際迷航》描述了二十三世紀的未來世界,人類同眾多外星種族一道建立起一個星際聯邦,一代又一代的艦長們又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宇宙,探索銀河系,尋找新的世界,發現新的文明。要想愉快的觀看《星際迷航》,二十三世紀銀河系小學生常識是必須掌握的。別害怕,此象限非彼象限,而是《星際迷航》中銀河系區域的劃分方式,相當於我們的東西南北半球。 在片中,銀河被劃分為第一到第四象限,每個象限下又有著數以千計的星區,每個星區又由幾個星系組成。瓦肯人是第一個與人類接觸的外星智慧文明,星際聯邦的創始成員,《星際迷航》最重要的種族之一。 他們不僅擁有一對尖耳朵,還有心靈感應的能力,卻是典型的「理工男」,不解風情、不會撩人。 這種舉手禮是瓦肯人打招呼的方式,瓦肯人使用此手禮時還會說著名的瓦肯祝詞,即「生生不息,繁榮昌盛」(Livelong and prosper)。 而且據說,這個手勢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來的,劇中有的演員就無法完成,只能靠膠水才能和其他瓦肯人打招呼。進取號是能進行星際旅行的星艦,《星際迷航》系列中也不止一艘,而是跟隨主角不停更新換代。如果你在星際旅行時偶遇一艘名為進取號的星艦,最好繞著走,因為裡面的人都有主角光環。如果要給喜歡《星際迷航》的人列一個名單,恐怕不只要列到法國。
霍金,卷福,扎克伯格赫然在列,甚至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愛用瓦肯手禮打招呼。不僅摩託羅拉推出的第一款翻蓋手機是從《星際迷航》中出現的無線電話獲得的靈感,片中出現的平板電腦、AR眼鏡也都一個個成為現實。
《星際迷航》誕生的1966年,美蘇爭霸、太空競賽,全世界普遍處於割裂與紛爭之中。 而《星際迷航》宣揚的是
平等、自由,甚至它的目光已經超越人類,
望向未知的宇宙與未來。所以,在世界上還有種族歧視行為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女性黑人通訊官烏乎拉,她已經和男性白人平起平坐。
所以,在南北對抗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正義又富有魅力的亞裔舵手蘇魯。有很多人,是因為《星際迷航》而開始相信,不管是黃種人、黑人、女性,甚至是外星人,都是平等的。這樣的理想世界,即使到了2020的現在也並沒有完全實現,卻在半個世紀前的電影中呈現給了大家。目前為止,《星際迷航》電影已經推出了13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這是夢開始的地方,是《星際迷航》第一世代的統稱,講述了由人類柯克船長,率領包括瓦肯人史波克大副在內的船員探索星際的故事。《下一代》的故事發生在《原初》的大約一個世紀後,主要聚焦於新任進取號船長皮卡德帶領船員們展開的冒險故事。2009年,《星際迷航》迎來「重啟」,在「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科幻定律中開啟了柯克和史波克的新冒險。再加上近千集的衍生劇,《星際迷航》這個坑確實有點深。不過, 70、80年代的作品不論是節奏、表演還是特效,可能現在的觀眾接受起來很不容易。所以小咕推薦大家從最新的《星際迷航:重啟》系列開始看起,這個系列也比較獨立。等各種設定了解的差不多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再去挑戰《星際迷航》的衍生劇吧。從1966年誕生到現在,《星際迷航》系列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路程。憑藉硬核科幻和高瞻遠矚的精神內涵徵服了無數的觀眾,也影響了很多科幻作家。
記得按照小咕推薦的最佳入坑姿勢,上咪咕視頻,去二十三世紀的未來遨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