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到底是個什麼鬼?老是聽說發現超級地球,能住人嗎?

2020-11-27 騰訊網

大家可能在不少地方看到過這樣的新聞:「XX光年外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環境惡劣,科學家認為不可能存在生命」。都說是超級地球了,為什麼還不可能存在生命,說到底這裡的「超級」究竟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個問題。

英語命名者出來挨打

話說其實英語起名字的時候非常隨意,比如說「人造衛星」的英語叫 artificial(人造的) satellite(衛星),那麼satellite就是衛星的意思嘍?既然這樣話,「木衛二」的英語要怎麼說呢,是不是The second(第二個)satellite of Jupiter(木星)?不是,在英語中會直接叫它的名字歐羅巴(Europa)。

那如果我們想說「木衛二是木星的衛星」應該怎麼翻譯呢?「Europa is a satellite of Jupiter」?不對不對,satellite 是專指人造的衛星,如果是天然形成的話,用的單詞是「Moon」。

有的同學可能會問了,Moon不是月亮麼?對,就是月亮,它本來的意思也就是月亮,但是它同時可以表達衛星的意義,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翻譯「Europa is a moon of Jupiter」時,可千萬不要翻譯成「歐羅巴是朱庇特的一個月亮」(歐羅巴和朱庇特都是神話人物的名字)。

你看,因為月亮是地球的衛星,所以就直接將這個單詞用於其它行星的衛星上了,所以在英語的世界中有無數個「月亮」,西方天空上的「月亮」再也不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小可愛了(抱緊漢語)……

一樣的道理,地球——Earth,這個單詞在英語中原來的意思是指大地或者泥土。後來在發現大地是個球體後就直接把意義進行拓展,變成了地球的意思。你看我們中文雖然也稱「地」,但是好歹還加了個「球」,他們倒是非常隨便,直接借用。

只要是巖石行星都叫「地球」

所以根據西方人的尿性,自然不會停止將這個詞的意義向外擴展——在天文學中,英語將所有的巖石行星都稱之為Earth,所以這個「Super Earth」本意並不是超級地球,而是超級巖石行星(也叫類地行星)。

那這個「超級」又是幾個意思呢?沒什麼意思,就像日本人特別喜歡「奧義」、「超必殺」之類的詞彙一樣,英語也特別喜歡簡單粗暴的疊加,地球這麼大的就叫Earth,那大概介於5~10倍地球質量的巖石行星就叫Super Earth,再大的呢?就叫Mega Earth(巨無霸巖石行星)。

也就是說,這個「超級地球」只是質量與形態和地球的粗暴比較而已,與我們以為的「地球特徵」毫無關係,既不一定有生命存在,也不一定有怡人的環境,更別說外觀與地球類似了。這些行星大多擁有對生命相當不友好的環境,是因為要獲得一個比較適合生命存在的環境本來概率就很低。

什麼是巖石行星

好,那麼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釋清楚——什麼是巖石行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八大行星的比例,就會很明顯地發現它們分為兩大陣營——以 木土天海 組成的「巨行星方隊」 與 水金地火 組成的「普通行星方隊」。

那麼為什麼它體型間的差距會如此巨大呢?因為巨行星都是氣體行星,它們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氫和氦,比如木星,它是由75%的氫和25%的氦組成,其它元素加起來不足1%。

宇宙的元素組成大約是90%的氫和8%的氦,其它的元素大概佔1%多一點兒,也就是說木星的元素與宇宙平均值差距不大。這是因為太陽系在形成之初是一個巨大氣團,它其中的絕大多數物質都因引力聚集在了中心,也就是太陽,極少量初始角速度非常快的灰塵與氣體沒來得及掉入中間太陽就已經完成了,於是這些物質構成了行星。

離太陽比較近的灰塵就是我們前面的「四小」行星,因為引力太小且與太陽距離太近,劇烈的太陽風把軌道周圍與行星表面的氫全都剝離了,所以這些行星會露出堅固的固態物質,也就是巖石行星。而外層的行星可以將軌道上的所有氫原子捕獲,且捕獲的越多行星內的對流就越大,可以形成越強的磁場保護氣體不逃逸,所以它們都是擁有一個極小重核元素組成核心的氣體巨無霸。

氣體行星是絕對沒有可能產生生命的,它極度缺乏生命必須的元素,而且因為距離恆星太遠,通常十分寒冷。距離太陽最近的木星表面溫度只有-148℃,最遠的海王星甚至因為溫度太低氣體都被凍上了,成為了太陽系獨一無二的「冰巨星」

因此對地外生命的探索當然得先從尋找巖石行星開始,只是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聽說發現「超級地球」也別高興的太早了,生命什麼的八字還沒一撇呢。

我是酋知魚,一個不水稿的科學創作者,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超級地球」到底是個啥啊?
    你看,NASA也很聰明,話鋒一轉,我們找到了或許適合人類居住的 —— 「超級地球」那很多網友就發表評論了哈,「到底啥叫超級地球?是不是有好多樹?好多水」「這超級地球在銀河系麼?我們能去麼?多久能到?」那到底啥叫超級地球呢?首先,要想分析和確認系外行星,也就是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科學家們把行星按照質量分成了火星、地球、超級地球、小海王星、海王星,小木星和超級木星這幾個級別。
  • 像克卜勒22b這麼大的超級地球能住人嗎
    但該行星距離地球600光年,對於克卜勒22b的很多物理參數,人類還無法確認,更不要說去談上面能不能住人了。目前對於克卜勒22b,還沒有太住準確的數據,只是大致知道,該行星可能是由巖石組成,處在該行星的宜居帶內,表面溫度和地球相當,也許有液態水存在。這些參數也許只是適合生命存在的萬分之一的條件,即使和地球的一些參數有99.99%的相似,也不意味著就能夠住人。
  • 「超級地球」被發現?相當於14個地球,不止有四季或比地球還舒服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超級地球」被發現,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經過科學家多年探索,終於發現一顆行星能夠適宜人類居住。「超級地球」被發現?相當於14個地球,不止有四季或比地球還舒服。據悉,這顆星球的體積很大,相當於14個地球,跟地球一樣不止有四季的變化,而且會比地球還要舒服。由於這顆星球距離地球比較遠,約為600光年的距離,所以對這個星球的探索還是比較困難和複雜的,如果派人來探索,會面臨著許多未知和威脅生命的危險,因此人類對於這個行星的探索仍處於停滯不前的階段。
  • 「宜居星球」「超級地球」到底是什麼?
    )我們說到,科學家們最近新發現的系外行星Kepler-1649c是一顆「宜居行星」,也是一顆「超級地球」,以至於一時間很多媒體稱之為「迄今為止和地球最像的一顆行星」[1,2]。Kepler-1649c上的假象圖。
  • 「超級地球」被發現了,相當於14個地球,比地球更舒適四個季節
    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個行星之一. 從太陽到最遠的距離排名第三. 它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太陽1.5億公裡.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們發現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星球,也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在數十萬年的漫長歲月中,人類在地球上蒸蒸日上.
  • 「超級地球」被發現,等於地球的14倍大,比地球環境還要舒服
    「超級地球」被發現,等於地球的14倍大,比地球環境還要舒服「超級地球」四字出現在大家視野中時,會有些不知所措,難道是在說比地球要大很多倍嗎?其實並不是,超級地球是指,在地球之外,被發現的能跟地球相媲美的另外一顆星球。
  • 「超級地球」被發現,等於地球的14倍大,比地球環境還要舒服
    「超級地球」四字出現在大家視野中時,會有些不知所措,難道是在說比地球要大很多倍嗎?其實並不是,超級地球是指,在地球之外,被發現的能跟地球相媲美的另外一顆星球。到現在為止,人類發現的超級地球數量早就超出20顆了,其中適宜人類居住的就有五顆。
  • 「超級地球」被發現?相當於14個地球,不止有四季比地球還舒服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裡。在多年的探索研究中,我們發現地球是唯一一個有人類生存,且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在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中,人類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不斷發展。
  • 公轉周期約617天,又一顆「超級地球」被發現,與地球太相似了
    而根據中國科學技術館最新報告指出,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一「超級地球」,這個超級地球可以說與其他「超級地球」有點不一樣,是非常罕見的,如今該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了《天文期刊》上。到底是什麼樣的一顆「超級地球」?
  • 「超級地球」被發現,可能成為下個地球,網友:「流浪地球」啟動
    「超級地球」被發現,可能成為下個地球,網友:「流浪地球」啟動,其實在目前人類探索到一直可能能夠適合人類生存的地球就差不多有20顆了,而這個最有可能的就是名為「比鄰星b」的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1.3倍,在大小上相似。
  • 外星生命之謎|發現超級地球,外星生命還會遠嗎?
    看了上面兩節,你可能已經感覺到了,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宇宙中還有沒有跟地球環境差不多的星球?正是這樣。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的跟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那它們也就有可能像地球一樣演化出生命。
  • 「超級地球」被發現?14個地球那麼大,生態環境甚至優於地球
    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被灌輸這樣一種觀點: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生產、生活資料和舒適宜人的生態環境。然而,由於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出現了許多環境汙染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資源和能源逐漸枯竭。
  • 「超級地球」被發現,相當於14個地球,不止有四季比地球還舒服
    雖然我們現在不斷呼籲愛護環境,保護地球,但是起到的作用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是掌握在人類在手中的,除了宣傳保護地球,科學家們也不得不做尋找第二個人類家園的打算。在太陽系存在的行星一共有8顆,只有地球上的氣溫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那麼到底還有沒有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或者說有沒有跟地球氣候差不多的星球呢
  • 「超級地球」終於露面,比14個地球還大,一年四季常春
    「超級地球」終於露面,比14個地球還大,一年四季常春!人類在地球上有了幾百萬年的歷史,在這裡繁衍後代息息相傳。
  • 《流浪地球》中裝了1萬臺超級發動機,真的能推動地球嗎?
    》中裝了1萬臺超級發動機,真的能推動地球嗎?就跟阿基米德的理論一樣「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要實施起來有著許多難題,比如我們都知道地球板塊會運動的。假如跟(流浪地球)中一樣,在一個城市安裝一臺超級發動機這發動機動力有多大才能推動地球?猜想下這個城市板塊能支持住,會不會產生板塊運動會不會壓沉這個城市?
  • 宇宙發現「超級水庫」,水含量是地球的200倍,從此不愁沒水喝?
    但是大家聽說過宇宙中的「超級水庫」嗎?相信很多人也都非常的想知道宇宙中的超級水庫是什麼樣子的吧!根據衛星發射回來的衛星星圖顯示,地球上有將近70%的被水所覆蓋,所以在外太空砍向地球的話,地球的表面呈現藍色的,看著就像是一顆巨大的水球一樣,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的好奇這樣一件事情吧,為什麼地球上水這麼多,還是有的人喝不到水呢?
  • 「超級地球」被發現?14個地球那麼大,生態環境甚至優於地球
    超級地球」,據說適宜人類居住。這個「超級地球」就是「克卜勒22b」行星,相當於14個地球,處於恆星類的宜居帶上,有液態水以及厚厚的大氣層,四季交替,年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左右,生態環境甚至優於地球。而且這顆行星距離地球比較遠,有600光年的距離,如果派人上去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人類至今一直在不斷探索研究這個星球
  • 「超級地球」被發現,一年四季如春,面積相當於14個地球的總和!
    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在研究外太空的同時,一直致力於尋找和地球氣候類似,適合未來移民的行星,因為隨著人類飽和程度的加深,我們的地球已經有些承受不住了,拿全球氣候變暖舉例。全球變暖這其實就是地球生態被人類活動破壞的一個重要表現。
  • 「3·19」的超級月亮把地球調震動了
    微博提示  你聽說過「超級月亮」嗎?它可是眼下網上的「熱詞」。本月19日(下周六),它將和地球親密接觸。  網上傳說,「超級月亮」是兇兆,幾年前的印尼海嘯、最近的地震,可能都和它有關。專家闢謠說,「超級月亮」和天災沒直接關聯,頂多會影響天氣。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蘇美爾文明的這些發現或者發明都是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和論證的,也是得到了很多研究歷史人群和科學派的認同。但是這個蘇美爾文明有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就是第一批蘇美爾人到底是從哪來的。經過研究和推論,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認為蘇美爾人肯定是黑頭髮的亞洲人,不是歐洲或非洲人。但這時候有人說了。就在印度還真發現了一些類似蘇美爾人的生活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