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星」!兩顆「利國利民」衛星成功發射,未來承擔減災任務

2020-10-03 大國新科技

最近這十多年以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可謂是「與日俱進」。其發展的速度更是可以用「神速」這兩個字來形容。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玩過衝天炮吧!一般咱們玩都是買十來個然後點著玩,但是我國發射火箭的頻率可比咱們玩衝天炮的頻率還高,那一艘艘的火箭跟不要銀子似的,轟隆轟隆就上天了。

可以說近幾年以來,對於我國來說,發射火箭已經是一件極其「家常便飯」的事情了。就在最近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稱,中國在9月27日11點23分左右於太原的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了,環境減災二號A以及B這兩顆衛星,據悉,這兩顆衛星未來將滿足於中國的應急管理部以及生態環境部的應用需求。

根據透露出的數據顯示,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是兩顆光學對地遙感衛星,這兩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將會徹底接替已在軌運行了十二年之久的環節減災一號AB衛星,以此來滿足需求日益擴大的國家應急管理部門和生態環境管理部門。並且這兩顆光學遙感衛星還將兼顧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等行業的需求。

根據介紹稱,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研製而成,兩顆衛星的技術狀態相同,同時這兩顆衛星的設計壽命為五年左右,並且每顆衛星都配置有四類光學載荷,兩顆衛星還將可以通過同軌組網快速獲取地面影像,這將大幅度提高我國中等解析度可見光以及紅外光和高光譜數據的獲取能力。

這將滿足目前我國對相關領域遙感數據持續供給的急迫需求。另外,環境減災二號AB星一旦入軌,那麼它們將會和高分一號衛星以及高分六號衛星共同組成組網運行,這是目前中國首次環境減災衛星開展衛星項目間的融合合作以及星座協同,未來這樣的合作將會大大的提高多顆衛星的使用效率,以便將衛星功能最大化。

可以看的出來,我國在環境減災衛星上的發展是越來越喜人了,甚至還開始與其他不同種類的衛星展開了衛星間的合作,對於這種「利國利民」的衛星目前肯定是越多越好,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這種減災衛星的出現,在未來將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中國預防某些自然災害。

與此同時,該衛星還可以應用到生態環境保護上面,對於自然的保護該衛星未來也將起到非常之大的作用,依仗著這些先進衛星的功能,在未來中國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將會成倍的增長,我們將可以最大程度的預防災難,同時我們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生態平衡,而且在國家其他的發展方面該衛星也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未來可期!(豆豆)

相關焦點

  • 一箭雙星!我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等特點。衛星入軌後,將接替超期服役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A、B星,可廣泛服務於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需求。
  • 「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衛星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7、48顆北鬥導航衛星。這是繼去年11月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基本系統」部署任務完成後,今年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的首次發射,正式開啟北鬥三號從「基本系統」向「完整系統」大步邁進、向全球組網的「全面衝刺」。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副總師王金剛介紹,此次是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第一次配置輕量化氫鍾,具備更高的精度和穩定度,能夠有效提升衛星的性能指標和服務質量。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汪江波 攝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中國「十三五」宇航任務完美收官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電 北京時間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又成功了!中國航天雙星串聯技術突破 兩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運行
    此次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環境減災二號A、B星是兩顆光學對地遙感衛星,用於接替已在軌運行12年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中國航天雙星串聯技術突破 兩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運行了解中國航天的航天科技迷應該都知道在這一周內,長徵四號乙已經完成執行兩次發射任務,在9月21日,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完成海洋二號03衛星的發射任務。
  • 僅隔一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再次成功發射「一箭雙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環境減災二號」A、B星發射升空,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是繼9月21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後,短短一周內,再次成功發射,也是該型火箭的第39次成功發射。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作用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2020發射任務收官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眾號28日凌晨消息,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 「雙胞胎」減災衛星發射,我國環境減災再添保障,應急監測不犯愁
    今年果然是「多星」的一年,繼高分十一號-02、「一箭九星」發射以來,兩顆環境減災衛星—環境減災二號A、B這對「雙胞胎」衛星也發射成功。據報導,9月27日11時23分,一箭雙星-環境減災二號A、B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據了解,這兩顆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減災一號的兩顆衛星也是功成身退。
  • 一箭雙星!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一箭雙星!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一箭雙星!清華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高分九號04星發射成功【一箭雙星!清華科學衛星發射成功】今天12時0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清華科學衛星,由清華大學負責研製,將在軌對重力衛星系統設計方法、基於雙頻GPS的精密軌道大氣密度測量方法等理論與技術進行飛行驗證。
  • 中國一箭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兩星 可滿足應急應用需求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9月27日消息 中國9月27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可滿足國家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應用需求。
  • 一箭雙星!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成功發射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中規劃的2顆16米光學衛星,衛星採用CAST2000平臺,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的特點。兩顆衛星均配置16米相機、高光譜成像儀、紅外相機和大氣校正儀等4種載荷,可提供16米多光譜、48米高光譜和48米紅外圖像數據。
  • 再次一箭雙星,中國運載火箭頻繁發射,實力要讓對手感到膽寒
    2020年6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緊接著在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發射成功 它將完成什麼任務?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等特點。衛星入軌後,將接替超期服役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A、B星,可廣泛服務於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需求。
  • 我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星
    今天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山西省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乙」型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本次發射任務採用雙星串聯的方式,在整流罩基本型的基礎上增加串聯搭載艙,將環境減災二號A、B兩顆衛星同時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
  •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發射成功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
  • 環境減災二號A、B星成功發射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中規劃的2顆16米光學衛星,衛星採用CAST2000平臺,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的特點。兩顆衛星均配置16米相機、高光譜成像儀、紅外相機和大氣校正儀等4種載荷,可提供16米多光譜、48米高光譜和48米紅外圖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