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2月5日
中國
郭松齡與張作霖在東北混戰
在94年前的今天,1926年12月5日(農曆1926年11月1日),郭松齡與張作霖在東北混戰。
圖:奉軍的大炮陣地
1926年12月5日,郭松齡倒戈大軍佔領錦州。13日攻克營口、瀋陽震動。張作霖準備下野,逃往旅順。郭松齡兩次致電日本公使和駐華外交團,聲明保護在東北的外國人,尊重既成條約,要求日本和各國嚴守中立,不要幹涉中國內部事務。7日,日本關東軍迅速由鐵嶺、遼陽、海城等地結集於奉天府警戒,並聲明,表示不幹涉中國內戰,同時警告郭松齡部和奉軍不得擾及滿鐵附屬地及日軍守備區域。15日,日本內閣決定:從其本土和朝鮮調動大批日軍到滿洲,增援張作霖。同日發表第二號警告,嚴禁對南滿鐵路兩側以及離鐵路20華裡以內有直接戰鬥行為,並禁止對附屬地治安有紊亂之虞的軍事行動,否則一概繳械。18日,關東軍司令官移駐奉天省城,坐鎮指揮日軍。
19日,增派滿洲援張日軍全部抵奉,總司令為齋藤義夫少將。日軍代張守衛奉天省城,張之衛隊急速開前線作戰。同時,日兵又喬裝張軍,向郭軍左翼側擊,日本的士兵和大炮加入奉軍防線。22日,郭軍與奉軍在巨流河展開激戰。日軍一方面以80架飛機,用重型炸彈轟炸新民一帶,配合奉軍正面戰場,一方面借「南滿附屬地不得幹犯」為由阻止郭軍前進;同時以喬裝奉軍從左側壓迫郭軍,並掩護吳俊升部騎兵抄襲白旗堡郭軍後方。郭軍三面受敵,23日戰敗。郭松齡夫婦棄軍潛逃營口,在新民被捕。
同日,張作霖下令將郭氏夫婦就地槍決。
西方
普魯士與奧匈帝國間的洛伊滕之戰爆發
在263年前的今天,1757年12月5日(農曆1757年10月24日),普魯士與奧匈帝國間的洛伊滕之戰爆發。
1757年12月5日,普魯士與奧匈帝國間的洛伊滕之戰爆發。
圖:普、奧兩軍會戰於洛伊滕(油畫)
洛伊滕之戰,是七年戰爭中普軍與奧軍在西裡西亞的洛伊滕進行的一次決戰。1757年11月羅斯巴赫之戰後,為了徹底擊敗奧軍,普王弗裡德裡希二世率軍經過15天急行軍,於11月下旬進抵西裡西亞。奧軍統帥洛林的卡爾親王和道恩元帥對普軍的逼進大為震驚,於12月4日率部6.6萬人西渡施韋德尼茨河迎敵。渡河後,發現普軍已佔領洛伊滕西20公裡的諾伊馬克特,遂以洛伊滕為中心布陣。12月5日凌晨,普王率部3.6萬人成4路縱隊向洛伊滕開進。奧軍人數眾多,陣地堅固,但戰線過長,兵力分散。普王利用薄霧天氣擊潰奧軍前衛5個團,又利用地形佯攻奧軍右翼,然後把大部分軍隊向奧軍左翼發起強有力的斜向突擊。普軍從東、南、西3個方向發起總攻。奧軍迅 即全線崩潰,餘部回渡施韋德尼茨河,退守布雷斯勞。此戰,奧軍傷亡近萬人,被俘1.2萬人;普軍僅損失6000餘人,粉碎了奧、法、俄反普同盟的戰略包圍。
評論:七年戰爭中的著名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