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等獎!北京交通大學一學生團隊從300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

2021-01-08 中國校園在線

2019年在「兆易創新杯」第十四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由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史紅梅老師指導研究生李祥、莊露等組成的「Scanning The Unknown Team」以《基於FPGA與ARM的螺栓探傷設備》作品榮獲全國總決賽技術賽一等獎!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支優秀學生團隊,了解他們的「通關秘籍」,聆聽他們奪冠背後的故事:

知行合一 跟著企業需求跑

項目《基於FPGA與ARM的螺栓探傷設備》源於機電學院史紅梅教授接到的一個「找上門來」的研究課題,團隊成員則由兩位課題組老師和3名研究生組成。

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方向?面對記者的困惑,項目指導老師史紅梅解釋說,「制動盤螺栓雖小,卻是高鐵重要的連接零部件,關係到高鐵的運行安全。我們這個項目就是一家製造高速列車的主機廠提出來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高速列車制動盤螺栓裂紋檢測問題。」

從了解到企業的實際需求開始,這個只有5人組成的小團隊就把目光牢牢鎖定在了高鐵製動盤螺栓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研究方向。他們深信,「小方向,也能發揮大作用」。

「科研不是空中樓閣,只有與現實的土壤相結合,才能開出更加絢麗的花朵。如何通過發揮我們學校的行業優勢,使我們的研究成果更好的服務社會,這才是科學研究的初衷和實際意義所在。」

專注精神+專業態度=厚積薄發

「我們此次提交的參賽作品是高速列車制動盤螺栓檢測裝置,利用這套裝置能夠顯示超聲波探傷中形成的超聲波波形,從而自動判別高鐵各個部位螺栓裂紋位置,減少人工幹預,提高高速列車螺栓維護保養效率。 與原有扭矩測試方法相比,對螺栓無損傷,且檢測速度更快。」團隊成員李祥介紹說。

在設計過程中,為了提高檢測靈敏度,團隊將探頭設計為小角度斜探頭,將可檢測的表面小缺陷縮小至2mm,同時改進了聲發射電路,調節匹配電阻。為了提高檢測精度,採用小波閾值算法濾噪。基於提高穩定性的考慮,團隊將硬體電路板採用4層板設計,減小設備體積。團隊還引入A-型脈衝反射法,對裂紋完成識別與定位。

項目實驗過程中,為了獲取足夠的現場設備的使用數據,團隊成員 分別赴上海、廣州、成都和福州四個動車段,培訓現場檢測人員如何使用設備,建立微信群,及時收集現場反饋問題以及測試數據,通過使用、查錯、升級的方式,不斷去提升設備的穩定性和準確性,這種緊張忙碌整整持續了3個月!

每一項設計、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數據,他們都反覆斟酌、多方求證、精益求精。因為他們深信,成功沒有捷徑,唯有靠強烈的專注精神和專業態度,才能實現由普通到極致的蛻變。

堅持是件很酷的事

從2019年4月底報名到比賽結束,整整150天,對於李祥和莊露來說,是磨練考驗,更是不斷的成長和收穫。用李祥的話說,「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情。」

從決定參賽的那一刻起,團隊就開始進入「戰備」狀態。這期間,不僅要完成整個項目的技術完善工作,包括軟體的優化、硬體的改良,還要準備答辯展示。為了確保作品能呈現最好的狀態,團隊組織集體討論10餘次,僅答辯ppt就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先後修改了記不清多少次。

無數次質疑,修改,團隊成員們也在不斷經受著考驗。「最後一次修改,已經臨近答辯稿提交截止時間了,針對老師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一度感到崩潰,甚至想到要棄賽,但是一想到老師們還在認真修改,而且前期投入了那麼多,最終還是覺得不能因為這些困難就給整個比賽留下遺憾。大家又在一起共同梳理指導老師的意見,乾脆推導重建,熬夜完成了最終的答辯PPT。」據主要承擔ppt製作的莊露回憶道,「最終的版本已經完全找不到第一版的影子了」。

憑藉突出的創新成果、翔實的數據、廣泛的應用前景,團隊一路收穫評委們的一致認同,先是獲得了華北賽區的一等獎,取得了決賽的「入場券」,後來又一鼓作氣在全國賽中憑藉實物展示和質詢答辯中的優秀表現一舉斬獲一等獎。

「不過所有的堅持都有結果,但總有一些堅持,能從冰封的曠野裡破土而出。成功,就是別人放棄的時候,你多堅持了一會兒。」

感恩有你,交大「後援團」!

由於2019年參賽隊伍數量比往年有大幅提高,有接近3000多支隊伍參賽,所以首次舉辦了分賽區競賽,各分賽區一等獎作品獲得決賽資格,最終全國挑選400支隊伍參加決賽。

「5個月時間,和全國3000支隊伍相互切磋、同臺競技,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看到了很多有意思、有意義的作品,能在這麼大的平臺證明自己,這種成就感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很慶幸自己沒有辜負學校的期盼和老師們的精心指導。」談到這場比賽,李祥至今仍心潮澎湃,內心充滿了感恩。

「雖然參賽的是我們,但在項目背後默默付出的卻遠不止我們。最感激的就是我們的指導老師史紅梅和帶隊老師何睿斯兩位老師。從前期作品完善過程到最終的PPT演示和技術論文,老師們一直在幫助我們提煉作品的創新點和應用價值,幫助我們更好的去展示作品的優勢和性能等等,可以說比我們付出的還要多。此外還要感謝學校,為了幫助大家取得好成績,學校多次組織培訓會,每次都會讓參賽隊伍展示自己的PPT,然後各位老師針對演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一一指出。」

分賽區比賽完成之後,團隊雖然取得了好成績,但仍感受到了對手的優秀,以及自身的不足。大家意識到,要想在決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就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就在決賽前夕,學校研電賽負責老師專門針對團隊進行了多次培訓。通過不斷完善PPT,學習答辯技巧,訓練臨場反應,不斷糾錯改進,團隊參賽經驗和鬥志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路走來,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身後強大的後援,感謝交大,感謝老師,感謝一路陪伴,這個獎盃屬於每一個在背後默默奉獻的人!」

對於未來的參賽者 團隊成員們這樣說,即將或準備參賽的同學們, 積極備賽,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獲得很好的成績。

參賽建議及注意事項

一、前期選題

1. 能夠依託實驗室的項目選題更具有優勢;

2. 選題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創新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實用;

3. 作品最好是實物參賽,這樣展示效果強。

二、材料準備

1. 比賽會對技術論文進行評比,因此需要花費心思將論文格式與內容按要求書寫;

2. 參賽PPT是贏得比賽的關鍵,製作PPT一定要思路清晰,突出作品的技術難點與創新點,答辯前一定要提前演練,以防答辯緊張;

3. 在前期準備過程中,應該多多拍攝照片,用於製作PPT,突出作品的真實性;

4. 仔細閱讀主辦方的要求,按照主辦方的關注點進行作品展示。

三、作品展示

1. 實物展示害怕突發事件,因此需要提前將作品所有的功能拍視頻,備份;

2. 在比賽過程中,有條件的可帶兩份參賽作品參賽,以防突發事件;

3. 比賽場地的作品海報設計需要重點突出,吸引眼球。突出作品的難點與創新點。

來源: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大研究生院 作者 | 宣傳部 王瑞霞 排版 | 謝姍姍 本期編輯丨秦雲珠 張桔 責任編輯丨鄭一銘 李嘉儀

相關焦點

  • 從414支本科隊伍中脫穎而出!這所高校的團隊斬獲省競賽一等獎
    最終,「鍋碗瓢盆」隊對台州富嶺塑膠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縱向案例分析,深入分析其經營方式,並結合成果提出發展建議,獲得評委一致好評,在全省68所高校的414支本科隊伍中脫穎而出,斬獲大賽一等獎。團隊成員王紫月坦言,「暑假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能在線上討論也不容易,而且討論的過程避免不了發生摩擦,需要不斷去磨合。但是通過本次經濟管理案例競賽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團隊協作的力量,在團隊中如何實現自身價值,達到共同目標是我在本次比賽中最大的收穫。」
  • 全國化工總決賽一等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學子再續輝煌
    全國總決賽一等獎!8月30日,「東華科技杯」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結果公布,我校學子成績喜人:「RUN」團隊獲得全國總決賽一等獎,「熊寶說的隊」團隊獲得全國二等獎,「五福臨門」、「香蘭素 2020」和「搬磚致富」3支團隊獲得全國三等獎,另有4支團隊獲得成功參賽證書。
  •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生獲得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生獲得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 2020-10-13 2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化工大學學子在2020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斬獲國際大獎!
    2020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交叉學科競賽(MCM/ICM)成績於4月28日揭曉,北京化工大學派出的18支參賽隊伍(54人)從數萬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取得有史以來突破性的成績。其中袁康瑞-譚貴平-程嬌嬌團隊、郭靖雲-駱振業-吳楓團隊斬獲國際Finalist大獎(全球獲獎率1.3%),由顏亮亮、劉康和胡瀟帶領的隊伍分別榮獲國際一等獎(Meritorious Winners),其餘13支隊伍喜獲競賽二等獎(Honorable Mention)。
  • 寧波大學師生榮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
    近日,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決賽在浙江德清順利舉行。由寧波大學醫學院陳曉薇教授指導的本科生許煜豪、蔣宗晟和吳子囈的參賽項目《柚皮素對紫杉醇誘導的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機制研究》在10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
  • 英語系教師團隊榮獲「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全國大獎
    2020年12月20日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編輯辦公室及《中國外語》編輯部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決賽在北京落下帷幕,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段繼芳、郭玉鑫、宋鑫、李靜、張琦組成的教學團隊在總決賽中從來自全國各高校20強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一等獎,晉級全國十強。
  • 遼寧科技大學學子在全國第五屆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喜獲一等獎
    由貴州師範大學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於8月23日落下帷幕。遼寧科技大學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4項,獲獎數量和等級均為省內高校首位,並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家級競賽,也是全國生命科學類相關專業影響力最高的學科競賽。賽事於2019年9月啟動,參賽項目涉及生物、化學、食品、醫學、藥學和環境學等多個學科,全國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含香港特別行政區)的302所高校3687支隊伍、20000餘名師生、近5000項參賽作品參與角逐。
  • 天津財經大學獲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總決賽一等獎
    其中2支參賽團隊在247支參賽團隊的激烈競爭中進入全國26強,獲得參加線上答辯資格。我校統計學院王健、李紅繼兩位老師獲得金牌指導教師的殊榮,彰顯出我校在這一重要賽事中雄厚的師資力量。我校共有726名學生報名參加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其中518名同學通過了個人知識賽的全國網考,組成61支參賽團隊參加了校級團隊實踐環節選拔賽,15支團隊參加了天津市分賽區選拔賽,獲得天津市分賽區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項,4支參賽團隊獲得參加全國總決賽的資格,6支團隊推薦獲得全國三等獎。
  • 我校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總決賽一等獎
    5月28日至30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統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與中國商業統計學會共同舉辦的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總決賽在大連工業大學舉行由經濟學院五名本科生組成的河南大學「鐵塔學子」代表隊獲得全國總決賽一等獎的優異成績。本屆比賽共有來自我校及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134所高校的213支隊伍參賽。大賽分為十個分賽場,包括調查報告展示、團隊陳述及現場答辯三個環節。經濟學院參賽隊伍憑藉詳實規範的調查報告和沉著自信的現場表現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
  • 全國首屆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落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6日訊 (記者 盧偉霞) 一場全國頂級的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2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8支參賽團隊,經過一天的緊張角逐,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的所有獎項各歸其主,本科生組、研究生組共計36
  • 與清華、北大等激烈比拼,湖南這所高校奪下全國一等獎!
    近日,第三屆"全國高校綠色計算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重慶隆重舉行,湘潭大學歐陽建權教授指導的學生團隊(姜柯鑫、宋芳琴)獲開源創新組特等獎,鄒娟教授指導的學生團隊(張爭輝、楊旭、鄧漪凡、陳瑩、郭格)獲代碼標註組一等獎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師生在全國跨境電商大賽中再創佳績
    11月4日由全國外經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共同舉辦的第六屆OCALE全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圓滿落幕。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組成六支代表隊,在籍丹寧和劉黎明老師的指導下,從全國108所本科高校342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最終由陳虹、沈茂菊、韓冬冬、歐冰冰、宋欣、張文佳、張世澤、王春月、叔馨悅、趙開旗、辛璞、沈松松等學生組成的四支隊伍獲得團體特等獎;楊順、王燁菲、周紅宇、白夢蝶、金國棟、蘇媛等學生組成的兩支隊伍獲得團體一等獎。
  • 北京交通大學成功舉辦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
    11月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在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成功舉行。來自35所北京和華北地區高校以及四川師範大學的178支隊伍、500餘名同學參加。
  • 「第五空間」智能安全大賽決賽收官,35支隊伍脫穎而出
    9月11日,「第五空間」智能安全大賽決賽圓滿收官,經過線下激烈比拼,群雄逐鹿,35支隊伍脫穎而出,問鼎巔峰,實力瓜分70萬元豐厚獎金池。 「第五空間」智能安全大賽自6月份報名啟動以來,吸引了眾多高水平隊伍和選手參賽,共有745支戰隊2215名選手參與角逐。初賽已於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順利召開,成功晉級決賽的40支隊伍迎來了最緊張刺激的現場比拼環節,同臺打擂拼能力、同場競技顯實力。
  • 90項國家級及以上大獎,2020這一年,北京交通大學十分「耀眼「!
    印發《北京交通大學課程分級及課程編號管理辦法》,建設本研一體化教務系統。出臺《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生修讀輔修學士學位管理辦法》,推進輔修學士學位制度。繼續實施"3+1+2"產學聯合人才培養,選拔學生6人。制定《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生導師制管理辦法》,自2020級起實行全員導師制。推行秋、春、夏三學期運行制,夏季學期安排實踐教學、境外訪學交流等,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
  • 第八屆「東方杯」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在石大(北京)落幕
    11月3日下午,第八屆「東方杯」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舉行。石大(北京)校長張來斌對與會領導和嘉賓表示感謝,特別感謝朱日祥院士在地球物理學科建設上給予學校的大力扶持以及對大賽的關心關注,感謝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發揮勘探尖兵、科技尖兵、產學研合作尖兵的公司特色,在賽事舉辦過程中體現出國企的社會擔當。
  • 現代版的鑽木取火,他們取得全國參賽高校最好成績!
    摩擦生熱是也「鑽木取火」全國大學生摩擦學創新設計大賽中南昌大學取得全國參賽高校最好成績快來看看他們的風採吧!比賽現場(一)比賽現場(二) 近日,2019年「鑽木取火」全國大學生摩擦學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河南科技大學舉辦。南昌大學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以及優秀組織獎,創參賽高校最好成績。
  • 重視實踐平臺建設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專訪北京交通大學物理實驗...
    【導讀】「重在課內、拓展課外、搭建平臺、因材施教」,北京交通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通過分階段、分層次、階梯式的教學改革,將以往學生「要我學我就學」 「要我做我才做」的被動學習習慣轉變為「我要學」的自發行為。中心還始終把培養學生的素質放在第一位,通過各種物理實踐平臺,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 關於舉辦北京林業大學MBA第三屆「FALARY法拉瑞杯」(2018)管理案例...
    (一)突圍賽評委對合格作品PPT進行匿名評審,評出12組參賽隊進入晉級賽。突圍賽重點考察PPT規範性,案例分析邏輯性,對策合理性。(二)晉級賽12支晉級隊伍依次進行答辯,並回答評委提問。評委評出6組隊伍進入決賽。晉級賽重點考察PPT規範性,案例分析邏輯性,對策合理性,闡述清晰性。
  • 首都師範大學學生在2020年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創新賽)中獲得...
    日前,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全國高等學校實驗物理教學研究會、中國物理學會聯合主辦,東北大學承辦的2020年首屆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創新賽)落下帷幕,共有410所高校的1408支代表隊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