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來襲、全球冰封……NASA衛星圖裡有啥秘密,這些電影能回答嗎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不知是不是因為綠色象徵著生命的原因,每年一到樹梢剛冒嫩芽時候環境保護問題就會又一次的引發大家的關注。

最近,NASA公布了一張全球綠化面積衛星圖,其中,僅中國一個國家的植被增加量,就佔到過去17年裡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至少25%。網友戲稱:中國這可「綠」了地球。

但是在這裡我想追問幾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植樹?

為什麼要增加地球綠化面積?

做這些都是為了什麼?

答案也許是:植物能改善環境。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不斷的向自然界索取,但在資源的修復和治理則遠遠落後於開發。肆意的資源浪費與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成為了導致全球環境惡化的最主要因素。

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災難片被搬上熒幕,而在這些災難電影中講述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佔到了60%。

為何如此多的導演都鍾情於這類題材?

是對人類破壞環境的警醒?

是對保護自然的呼籲?

還是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洞察?

或許下面這幾部電影可以回答這些問題。

>>>後天<<<

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引起氣候變暖,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

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

氣象學家霍爾教授曾在演講中預言過世界將會遭遇一次災難,但是這種警告卻沒有人相信。

幾天後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惡劣的天氣狀況,這使得在美國境內發生極端天氣而且損傷慘重,更嚴重的是海平面的上升淹沒了紐約市,而且氣候急劇下降使得城市被冰雪覆蓋。

自然發怒,浩劫降臨。面對撲面而來的海嘯和呼嘯而來的冷風,人類只能瑟縮在角落裡發抖,影片中渴望救贖的人類只能祈禱終有一天會和自然和平共處。

>>>滅頂之災<<<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在全球生態環境危機正日益威脅人類生存的情況下一家人掙扎求生的故事。

美國主要城市的各個角落,轉瞬間到處瀰漫著古怪且可怕的死亡氣息,完全摧毀了人類在行為上的自控能力,人類猜不透它的傳播途徑,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大自然已經對人類肆意汙染環境的做法忍無可忍,有一天它開始了向人類的報復。

植物突然釋放出一種無色無味的神經毒素,控制人類的意識,使他們不斷自殺。

面對突然降臨的災難,渺小的人類只能艱難求生。

>>>難以忽視的真相<<<

現代科技所帶給人類最大的福利,就是無處不在的便利,也是讓我們的生活質量比先輩大幅提升的關鍵。但沒有毫無代價的便利,這也恰恰是隱藏在幸福之後,我們有意無意忽略了的真相。

車輪擴大了我們的生活半徑,但爆炸式增長的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溫室效應以及隨之而來的海平面上升,正在真切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面對這一問題,人類似乎患上了失憶症和拖延症,不知是有意無意真實存在的自然災害被他們一天天的忽視下去。

>>>星際穿越<<<

在不遠的未來,隨著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威脅。

這時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的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通過它可以打破人類的能力限制,到更遙遠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希望的機會。

是什麼將人類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臨界點,需要靠幾個英雄拯救人類?

毫無疑問,正是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是肆虐多年沙塵,更是環境持續變差的量變所導致的質變。

在影片中,始終存在一種觀點:與其將運氣寄托在尋找新的家園,不如集中精力在我們已經生活了百萬年的地球上多做努力。

>>>2012<<<

由於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性破壞,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統已經面臨崩潰,人類即將面臨空前的自然災害。

一些國家已經在聯合秘密研製並建造可以躲避這個災難的方舟。

沒過多久,災難發生。強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發讓眼前熟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地獄。

人類不得不踏上求生之路,尋找可能讓他們生存下來的諾亞方舟。

當人們終於找到諾亞方舟的所在時他們又將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數量有限的方舟究竟該把哪些人帶走?

最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

如果說人類可以用平等一詞來對待自己,那麼為何不能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平等對待。

若是逃離地球能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之後人類的每一個生存地便都將與地球有著相同的結局。

災難片滿足了人類的窺探欲,影像的呈現把觀眾擺在了上帝視角。

無數人走進影院,通過畫面窺探和想像著人類未來的結局,在電影落幕後卻又自我催眠:這些災難一定不會降臨。

生存還是毀滅,自然早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災難的降臨從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量變積累成質變,就像墨菲定律說的:任何事情如果可能發生,那它一定會發生。

人類無法每天都抱著一絲僥倖對待自然,影像的作用不僅是警醒更需要我們付諸實際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一切災難。

環境問題無法也不可能試錯,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先知,誰也無法預料到災難會在哪一天降臨,但至少現在的我們可以用保護環境來維繫地球的生態平衡,延長這個藍色星球的存續時間,延緩災難的降臨。

未來的文明必將打破或者重塑我們生活的一切,但是對於自然生命的熱愛和敬畏始終會是人類最本能的追求。

就像電影《機器人瓦力》中的那株代表著希望的綠苗一樣,面對世界上最後一份綠意,災難的來臨或許不僅代表著毀滅也可能是在重構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類自認地球為故土,與其將運氣寄托在尋找新的家園,不如集中精力在我們已經生活了百萬年的地球上多做努力,畢竟這顆藍色星球才是我們現時所知的唯一家園。

或許我們個人力量有限,但是涓涓細流也能匯聚成河。趁著春日親手植下一棵小樹,靜等綠色布滿整個地球。

這樣電影中的災難場景才會永遠定格在熒幕中,人類逃離地球的結局才永遠不會降臨。

來源:新視覺影社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冰封海嘯輪番上演災難片《全球風暴》定檔(圖)
    新報訊【記者 張鋼】華納兄弟出品的災難科幻片《全球風暴
  • 洪水來襲!10部超震撼的海嘯災難電影
    有人說洩洪的場景簡直堪比災難大片裡的特效場景。今天君君給大家帶來各種原來引發洪水海嘯的災難電影,希望大家也可以學習下相關求生知識。印度洋的海嘯爆發。這部電影的取材來自於2004年印度洋海嘯時發生的真實事件。
  • 海嘯冰雹冰封龍捲風!《全球風暴》一網打盡氣象災難
    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災難科幻動作電影《全球風暴》(Geostorm)將於10月16日在北美上映。影片集結全門類氣象災害,海嘯、冰雹、雷暴、龍捲風、極寒災害等組團登場,規模和破壞力空前升級,花式摧毀全球地標城市。
  • 海嘯地震龍捲風一片看全 《全球風暴》曝新預告
    如東京雹災中的冰雹最小也有籃球大,更有「巨無霸」級的巨型冰雹能輕鬆砸斷巴士;幾十個龍捲風集結成陣摧毀孟買,恢弘氣勢碾壓過往龍捲風場景;杜拜海嘯高達數百米,排山倒海的氣勢令人窒息,杜拜標誌性的超高建築群被襯託得像兒童玩具;裡約寒潮則顛覆觀眾對寒流強度的認知,寒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將蔚藍海面迅速冰封,海浪和人群瞬間變冰雕,幾乎可以感受到寒意從銀幕撲面而來。諸如此類的視覺奇觀充斥全片。
  • 《全球風暴》是一部因氣象衛星發生故障帶來的災難動作大片嗎?
    影片設定在未來世界,人類擁有了通過衛星來「操控天氣」的科技,然而這顆衛星卻出現了故障,從而導致全球發生了各種極端氣象災害,海嘯、颶風、雷暴鋪天蓋地來襲,數個龍捲風同時落地,冰雹比籃球還要大砸爛汽車,百米高的海浪呼嘯而來,飛鳥、飛機受磁力影響紛紛墜落……傑拉德·巴特勒會被指派前往太空處理故障。
  • 《全球風暴》天災引專家熱議:幾百米海嘯會發生?
    《全球風暴》天災引專家熱議:幾百米海嘯會發生?影片不惜工本打造「全門類氣象災難」的震撼末日場景,災難規模和破壞力空前升級,被評論為《2012》(2012)之後最值得期待的災難電影。隨著物料陸續放出,影片熱度持續攀升,不僅普通觀眾廣泛熱議,還吸引氣象專家在社交平臺發起討論,從科學角度解讀災難看點。 《全球風暴》講述的是未來世界裡一場波及全球的氣象災變。
  • 《全球風暴》上映期延至12.26 災難片的滿漢全席
    共5張 1905電影網訊 最新消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災難科幻動作電影硬漢男星傑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勇闖太空拯救危亡,懸念迭起步步驚心,噴薄而出的地火、巨型冰雹、組團來襲的多個龍捲風、海灘瞬間冰封、百米海嘯侵襲城市等空前震撼的災難特效,加之吳彥祖加盟,讓不少觀眾看完瘋狂打CALL,盛讚這部電影 「特效場面恢弘壯觀空前震撼」、「劇情火爆高潮迭起」、「是《2012》之後最爽災難大片」。
  • 冰封全城,2009年度史詩級災難大片!
    寒冬將至,大家是不是都巴不得不用上班賴床到地老天荒呢…哈哈哈,今天小驛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2009年熱播的一部災難大片《後天》,當地球被溫室效應破壞,龍捲風,海嘯,全球氣溫變冷這些毀滅性的災難相繼襲來,人類危在旦夕,地球能變回原來那個充滿生機的美麗的藍色星球嗎?
  • 電影《全球風暴》內地上映日期 好看麼故事劇情介紹
    ­    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2017年度災難大片《全球風暴》(Geostorm)今日(10月27日)在中國內地全面公映。­  全門類災難組團秀肌肉 觀眾一次過足癮­  《全球風暴》由曾擔任《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等熱門大片的製片人兼編劇迪安·德夫林(Dean Devlin)自編自導,講述發生在未來的滅世浩劫。當時的人類創造威力巨大的氣象衛星系統以控制氣象災害。
  • 滅霸老家 - 泰坦長啥樣?首張土衛六全球地質圖揭秘
    來源:NASA土衛六到底長啥樣? 自1655年惠更斯首次發現土衛六以來的三百多年裡,我們幾乎不知道土衛六表面的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是卡西尼號獲取到土衛六表面細節的終極武器,也是這次Lopes及其同事們繪製土衛六的首幅全球地質圖最重要的數據基礎。土衛六的首張全球地質圖 vs. 首張全球地圖之所以要格外強調「地質圖」這幾個字,是因為事實上一個星球可以有多種形式的世界地圖,它們從不同角度表現了這個星球的全球分布特徵。
  • "正宗"災難片 吳彥祖聯手巴特勒對抗《全球風暴》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期間,片方在社交平臺發起隨手拍氣象奇觀贏電影周邊的福利活動,觀眾踴躍參與分享作品,精彩紛呈為年度災難巨製預熱。今日片方也發布30秒預告,曝光更多精彩畫面。 《全球風暴》由經典科幻災難大片《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製片人迪安·德夫林(Dean  Devlin)傾力打造,講述發生在未來的氣象災難。
  • 地球有毀滅的一天嗎?來看看科幻電影中世界的「一千種死法」!
    這些電影在給大家觀感體驗的同時,也會讓人類深思。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科幻電影中描述的世界的「一千種死法」吧。圖/暱圖網死法一小天體撞擊代表作: 《天地大衝撞》 《絕世天劫》1998年,這兩部以小天體撞擊地球為題材的災難片相繼上映, 引起了 人們對發生這類撞擊事件,並由此誘發大範圍海嘯和灰塵蔽日全球冰封的擔憂。
  • 2012+後天+獨立日+地心搶險記+龍捲風+水嘯霧都+海嘯奇蹟+從今以後
    ,無論電影市場有什麼新的故事、類型出現,災難片總以一種讓人慾罷不能的魔力,在這裡有著一席之地。災難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視覺上的刺激,比如電影《後天》中,因為人類造成的溫室效應,打破氣象平衡,讓地球重回萬裡冰封的冰河時代。
  • 衛星夜景圖中,安徽是啥樣?(圖)
    >        據市場星報報導,想知道安徽的夜晚,從太空中的衛星看起來是啥樣的嗎?近日,一張號稱史上最清晰的地球夜景衛星照片走紅網絡。衛星夜景圖中的「安徽特寫圖」也在本地各論壇、微博中廣為轉發。網友們一致認為,衛星夜景圖客觀地反映了各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城建規模、人口稠密等真實情況。
  • 世界地球日,與NASA一起探索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即使疫情之下人們不得不彼此隔離,我們仍能一同欣賞地球奇絕的美麗,以及吸引了一代代科學家不斷探索的深刻科學,而如今,我們呆在家裡就能借用這些科學了解地球運作的方式。地球的各個系統都相互連通,我們所有人也彼此聯繫。
  • 《全球風暴》超大龍捲風100個閃電暴擊
    導演迪安·德夫林在受訪時透露,對全球變暖的思考是創意來源之一,影片反思了人對自然的控制和敬畏應該維持怎樣的平衡。《全球風暴》講述的是在不遠的未來,世界各國通力合作,打造能控制天氣的氣象衛星網絡。但失控的系統開始攻擊地球,全球著名的地標城市接連遭受重創甚至摧毀,滅世浩劫席捲全球。和大多數災難片不同,《全球風暴》中的災難不是自然現象,而是高科技失控的結果。
  • 你知道嗎 昨天青島地震了?會有海嘯發生嗎!
    >對此,網友向我們提問:「青島地震了,旁邊就是海呀,會不會發生海嘯?」各位網友莫慌,小海臺幫你們請來知名海嘯專家——大鷗哥回答啦!此次青島地震震級小,形成不了海嘯,一般震級在6.5級以上的海底地震才有可能引發海嘯。在通常情況下,引發海嘯必須具備3個條件:一是海底地震達到6.5級以上才可能誘發海嘯。二是地震斷層的破裂必須是能使海底結構產生垂直升降運動的地震類型。
  • 科幻電影《後天》:請盡你之所能,關愛地球,守護人類共同家園
    所以今日凝子就給大家推薦一部應景的電影——《後天》如果你是科幻電影愛好者,相信這部電影定能給你強大的視覺衝擊,尤其是裡面的一些強大特效場景,讓人不得不由衷感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好啦,話不多說,下面就由凝子來講講關於這部電影的一些觀影體會吧。
  • 太陽系的這些地方,有生命嗎?
    我們的太陽系不僅有8顆行星和5顆矮行星,還有超過200多顆衛星和近百萬顆小行星,那麼在如此眾多的選項中,是否也有其他地方有著孕育生命的可能呢?有研究認為,木衛二是一個地質活躍的星球,就和地球一樣。木星和其他伽利略衛星的引力場會對木衛二造成擠壓和拉伸,這種潮汐力會加熱其巖石的、金屬的內部,使其部分熔融。 木衛二的表面是一大片水冰。科學家認為,在冰封的表面下有一層液態水,其深度可能有100多千米,是一個全球性的海洋。
  • 前所未見 《全球風暴》超大龍捲風100個閃電暴擊
    導演迪安·德夫林在受訪時透露,對全球變暖的思考是創意來源之一,影片反思了人對自然的控制和敬畏應該維持怎樣的平衡。《全球風暴》講述的是在不遠的未來,世界各國通力合作,打造能控制天氣的氣象衛星網絡。但失控的系統開始攻擊地球,全球著名的地標城市接連遭受重創甚至摧毀,滅世浩劫席捲全球。和大多數災難片不同,《全球風暴》中的災難不是自然現象,而是高科技失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