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高處不勝寒--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2-05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上海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當我們爬山登高時,越是行至高處,則越是寒冷,這是再簡單不過的常識。不過,仔細一想,它卻有悖常理:太陽是地球的熱源,距離熱源越近,溫度理應越高。這其中究竟有何奧妙呢?

 

太陽短波輻射

 

太陽是個巨大灼熱的氣體球,不停地進行著熱核反應,不斷地將自身的質量轉化為能量,並將這些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輻射。太陽就是通過輻射的方式將熱量傳遞給了地球。太陽輻射的波長範圍大約在0.154微米之間,我們習慣稱之為短波輻射。在這段波長範圍內,又可分為3個主要區域,即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區、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區和介於兩者之間的可見光區。在波長0.48微米的地方,太陽輻射的能力達到最高值。

 

大氣中的主要氣體是氮和氧,只有氧能微弱地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在波長小於0.2微米處有一個寬吸收帶,吸收能力較強;在0.690.76微米附近,各有一個窄吸收帶,吸收能力較弱。

 

而大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對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作用也比較弱。其中,水汽在可見光區和紅外區都有不少吸收帶。不過,吸收最強的波段是從0.932.85微米之間的幾個吸收帶,因此,水汽從總的太陽短波輻射能裡所吸收的能量不多。二氧化碳對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更是微弱,僅對紅外區4.3微米附近的輻射吸收較強,而這一區域的太陽短波輻射極其微弱。

 

另外,懸浮在大氣中的水滴、塵埃等雜質,也能吸收一部分太陽短波輻射,但吸收量甚微。因此,大氣(特別是對於對流層大氣而言)對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作用很小,太陽短波輻射並不是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地表長波輻射

 

既然不是太陽,那麼究竟是什麼熱源直接「加熱」了大氣呢?大家可能沒有想到,其實就是地球表面。雖然大氣「拒絕」了太陽的熱量,不過,地球表面可是來者不拒。太陽短波輻射通過大氣後,直接被地表吸收。地表在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後,又將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輻射的方式傳送出去。由於地表溫度比太陽低得多,因而地表輻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微米之間,其最大輻射的平均波長為10微米,我們習慣稱之為長波輻射。地表放出的長波輻射,除部分透過大氣奔向宇宙外,大部分被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其中,水汽對長波輻射的吸收更為顯著。所以,大氣,尤其是對流層中的大氣,主要是靠吸收地表長波輻射而增熱的。

 

海拔越高,大氣接受到的地表長波輻射越少,氣溫也就越低。所以,「高處不勝寒」是有道理可言的。海拔不同,氣溫不同,風景自然迥異。正所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點出了氣候因海拔不同所產生的差異——初夏時節,山下已是春去夏來、芳菲已盡,而在高山古寺中,桃花正在盛開。

 

一般來說,在對流層中(對流層在中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012千米),平均每升高100米,溫度下降0.6攝氏度。詩中描寫的大林寺位於現今的廬山「花徑風景區」,海拔高度約1400米,比山下平原高出1100餘米,氣溫較山下的九江市一帶低67攝氏度;加之山上雲霧瀰漫,日照不足,溫度愈發的低,風景自然與山下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並非絕對

 

是否大氣越到高層,溫度就越低呢?答案只能是部分正確。氣溫的垂直分布在不同大氣層中是不一樣的。

 

平流層距離地表很高,地表長波輻射的熱量已經無法送到這層大氣了,它是通過平流層大氣中的臭氧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的。臭氧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能力很強。0.20.3微米為一強吸收帶,使小於0.29微米的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在0.6微米附近又有一寬吸收帶,吸收能力雖然不強,但因這一輻射帶能量最強,所以,吸收的太陽輻射還是相當多的。在平流層中,臭氧的數量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平流層中的氣溫是越高越熱的。另外,大氣最外界是高層大氣,它也是靠直接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的。

 

嚴格來說,海拔越高,氣溫越低,這裡的氣溫指的是對流層大氣的溫度。

 

一天之中的最低氣溫通常出現在清晨

 

受到輻射降溫的影響,今早上海的最低氣溫降至」在日常天氣預報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輻射降溫這個詞,它指的就是從夜間到早晨,地表不斷向外放出長波輻射,氣溫下降的過程。實際上,輻射降溫每時每刻都存在,只是白天地表接受到的太陽短波輻射大於地表長波輻射。夜間地表接受不到太陽短波輻射,儘管仍在放出長波輻射,但輻射能力不如白天,所以,氣溫不斷下降。在太陽初升之前,氣溫一直在下降,這就解釋了為何一天之中的最低氣溫通常出現在清晨。當然,這種輻射降溫過程還會受到天空狀況的影響:天空雲系較多時,就像是給地面蓋了床被子,起到「保暖」的作用,輻射降溫作用較弱;而天氣晴朗時,輻射降溫作用較強,因此,冬季夜間如果晴朗無雲,第二天早晨人們會感覺格外的冷。

 

另外,秋冬季早晨由於輻射降溫,氣溫降得比較低,這時飽和水汽壓降低,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凝結,從而形成霧、霜、露。其中,由於輻射降溫而產生的霧被稱為輻射霧,這也是秋冬季早晨容易出霧的原因。

相關焦點

  • 空調+小風扇,把人吹傷--中國數字科技館
    受涼後,為何會面癱  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發性面癱,誘因未必都是空調、風扇。但類似麗麗這樣的案例,也不是偶然。因為,面部受冷風吹襲,面神經的營養微血管痙攣,引起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就可能誘發麵癱。  本內容為《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轉載、轉摘、複製、翻譯等方式使用該作品者,須徵得本司同意。
  • 武漢蝙蝠在冬眠,為何它就成了背鍋俠呢?--中國數字科技館
    武漢蝙蝠在冬眠,為何它就成了背鍋俠呢?  目前可獲得的數據表明,2019-nCoV病毒源自蝙蝠病毒庫,但尚不清楚哪種動物充當了蝙蝠與人類之間的中間宿主。  蝙蝠有些「委屈」了,為什麼總是讓我背鍋呢?我並沒有襲擊人類。疫情的首次報告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時武漢的大多數蝙蝠都在冬眠。  無論蝙蝠是否在冬眠,人們都不應該讓蝙蝠來背鍋,因為不少疫情都是人類自戕。
  • 非洲肺魚:「忍著不死的魚」--中國數字科技館
    非洲肺魚:「忍著不死的魚」2017-12-26 21:49:00
  • 導電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長生不老」的動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粉紅噪音--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地動儀--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例析二分法的應用--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例析烴的燃燒規律--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太空人新套裝--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註冊失敗!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 深海夢魘——八目鰓--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張潔 科學大眾 的簡介--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既然熱氣上升 為什麼還會"高處不勝寒"?
    在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有一句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裡點明了一個科學小常識——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我們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的體會,例如許多避暑勝地都在高山上,還有很多高山的頂端被終年不化的積雪覆蓋。「高處不勝寒」所說的高處的溫度,是指空氣、大氣的溫度。
  • 燦爛繽紛的寶石---蝴蝶的卵--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山洞主人中華盜龍雪糕--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我國核聚變之路任重而道遠--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太空戰中的天基武器技術--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科學小實驗之浮沉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