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熱氣上升 為什麼還會"高處不勝寒"?

2020-12-01 華龍網

在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有一句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裡點明了一個科學小常識——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我們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的體會,例如許多避暑勝地都在高山上,還有很多高山的頂端被終年不化的積雪覆蓋。

「高處不勝寒」所說的高處的溫度,是指空氣、大氣的溫度。對於高處溫度低的現象有一個直觀的說法,即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就要下降6攝氏度左右,因此我們坐飛機的時候,飛機艙外面的溫度能達到零下50攝氏度之低。

熱空氣不是會向上走嗎,為什麼高處還是那麼冷?

熱空氣上升途中會膨脹冷卻

生活中我們能直觀感受的一點,就是太陽光能帶來熱量。

自然的陽光以較短的波長為主,它們很容易穿透大氣。當短波長的太陽光到達地面被地面吸收後,地面就會被加熱,再加上地球本身產生的熱量,使得地球表面成了新的熱源。就像在空氣底部點燃了一把火,離地面近的地方更加溫暖,離這個熱源遠也就是越高的地方就會越冷。

不過物理學中還有另外一個現象:熱空氣向上運動,冷空氣向下運動。這種現象的原理在於熱脹冷縮,熱空氣膨脹密度變小,冷空氣密度較大,熱空氣就「浮」了上去。熱氣球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飛起來的。

為什麼地球大氣看上去不符合這個原理呢?

這是因為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空氣會呈現越往高處越稀薄的情況,因此較高的空中氣壓較小,從下邊升上來的空氣反而因為密度太大,升上高空後會在氣壓作用下發生膨脹。

對空氣來說,在氣體狀態下發生這樣的膨脹,又沒有其他的熱源能加熱它,就會降溫而變冷。所以,地表附近的熱空氣的確在上升,但在上升中發生了膨脹和冷卻,所以並不會使上層的空氣溫度升高。

極高處也可能「不勝熱」

事實上,地球表面從1萬米到幾萬米高度區域的大氣存在很多空氣成分,例如臭氧層可以吸收太陽光當中的紫外線等,所以這個區域內的高度越高,溫度也會變得越高。因為加熱這一區域的主要是來自更高處的太陽發出的光,而不是地面。

這裡的空氣上熱下冷,加上客觀規律是熱氣密度較小而上升,冷氣密度較大而下降,所以在這裡的空氣上邊熱而輕,下邊冷而重,除了一些擾動過程外,基本不會發生上下空氣交換,故而氣流是非常穩定的,被稱為「平流層」,飛機也因此主要選擇在平流層靠近底部的位置飛行。

從平流層再向上幾萬米以內的區域叫做中間層,這個區域幾乎沒有臭氧,而氮氣和氧氣等氣體可吸收的太陽輻射又大部分被上層大氣所吸收,主要靠平流層承擔起熱源的角色,所以這裡再次出現了下面熱、上面冷的狀態。

從中間層再往高處去,直到再向上數千公裡範圍內,這裡的空氣會被太陽光當中波長特別短的極紫外射線、X射線等加熱,所以在這超大的上千公裡範圍內,都是呈現下邊冷,上面熱的狀態。

而最「高處」,也就是進入到距離地球上千公裡的宇宙中,對那裡溫度的描述往往取決於宇宙帶電粒子的能量。太空飛行器在宇宙中飛行,接受陽光照射的地方溫度可能達到上百攝氏度,而背向太陽的一側則可能達到零下百攝氏度,這裡「寒」還是「不寒」,主要還是看加熱源,也就是太陽。如果未來人類有幸能前往到太陽的「勢力範圍」,會發現那裡的帶電粒子的溫度可高達上百萬攝氏度。

相關焦點

  • 既然熱氣上升,為什麼還會「高處不勝寒」?
    我們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的體會,例如許多避暑勝地都在高山上,還有很多高山的頂端被終年不化的積雪覆蓋。「高處不勝寒」所說的高處的溫度,是指空氣、大氣的溫度。對於高處溫度低的現象有一個直觀的說法,即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就要下降6攝氏度左右,因此我們坐飛機的時候,飛機艙外面的溫度能達到零下50攝氏度之低。熱空氣不是會向上走嗎,為什麼高處還是那麼冷?
  • 極高處也可能「不勝熱」
    既然熱氣上升,為什麼還會「高處不勝寒」?對於高處溫度低的現象有一個直觀的說法,即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就要下降6攝氏度左右,因此我們坐飛機的時候,飛機艙外面的溫度能達到零下50攝氏度之低。熱空氣不是會向上走嗎,為什麼高處還是那麼冷?熱空氣上升途中會膨脹冷卻生活中我們能直觀感受的一點,就是太陽光能帶來熱量。自然的陽光以較短的波長為主,它們很容易穿透大氣。
  • 為何高處不勝寒--中國數字科技館
    當我們爬山登高時,越是行至高處 既然不是太陽所以,「高處不勝寒」是有道理可言的。海拔不同,氣溫不同,風景自然迥異。正所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點出了氣候因海拔不同所產生的差異——初夏時節,山下已是春去夏來、芳菲已盡,而在高山古寺中,桃花正在盛開。
  • 是不是真的「高處不勝寒」?
    我們生活中也確實會體會到「高處不勝寒」,比如許多避暑勝地都在高山上,而且很多照片也顯示,高山的頂端往往都被終年不化的積雪覆蓋。對於高處溫度低的現象有一個直觀的說法,即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就要下降6度左右,因此我們坐飛機的時候,飛機艙外面的溫度能達到零下50度之低。那麼再往高處呢,還會更加寒冷嗎? 熱空氣不是會向上走嗎,為什麼高處還是那麼冷?
  • 高處不僅不勝寒,還可能不勝熱
    我們生活中也確實會體會到「高處不勝寒」,比如許多避暑勝地都在高山上,而且很多照片也顯示,高山的頂端往往都被終年不化的積雪覆蓋。對於高處溫度低的現象有一個直觀的說法,即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就要下降6度左右,因此我們坐飛機的時候,飛機艙外面的溫度能達到零下50度之低。那麼再往高處呢,還會更加寒冷嗎? 熱空氣不是會向上走嗎,為什麼高處還是那麼冷? 要理解「高處不勝寒」,首先我們要搞明白地球的大氣是如何被「加熱」的。
  • 你知道高處不勝寒的科學原理嗎?和溫室效應有關
    在中國古代,古人很早就知道海拔越高,溫度越低的道理,很多詩人甚至根據這個現象寫了很多詩篇,最著名的就是蘇軾,在他的《水調歌頭》裡面就有高處不勝寒的詩篇,白居易也在他的《大林寺桃花》中寫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盛開。為什麼山寺桃花開得那麼晚?
  • 高處一定會更寒冷嗎? - 河北日報-11版:深讀周刊·新知-2020年12月...
    □河北日報記者 王璐丹 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裡點明了一個科學小常識——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我們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的體會,例如很多高山的頂端被終年不化的積雪覆蓋。
  • Google迎來5歲生日 IT巨頭感嘆"高處不勝寒"
    他們享受著許多公司不具有的特別待遇,比如可以在公司裡接受免費的按摩、可以打桌球、遊泳或者到一間冰淇淋「吧」裡去小憩一會兒,還可以免費吃到由大廚用有機原料作的飯菜。不僅如此,僱員們還被鼓勵將其五分之一的工作時間用於任何形式的戶外活動。
  • 上升造句和解釋_上升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上升(shàng shēng),代詞。近義詞有:飛騰,上漲,高漲。反義詞有:下降,降落,降下。由低處向高處移動。[魯迅《死火》:「我的身上噴出一縷黑煙,上升如鐵線蛇。」]道家指修煉功成,得道升天。[魯迅《導師》:「說佛法的和尚,賣仙藥的道士,將來都與白骨是『一丘之貉』,人們現在卻向他聽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傳,豈不可笑!」]指等級、程度、數量等升高或增加。[產品合格率逐月上升。]
  • 中國最窄的河流,最窄處只有一本書寬,還會水往高處流
    我們都知道一句俗語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是在我國就有些地方是水往高處走,還不止一處。位於河南洛陽的龍潭大峽谷中部,就有一段長約50米的溪流從低處緩緩流向高處。還有一條河寬只有十幾釐米,一腳就可以跨過去的耗來河也有這樣的奇觀。
  • 是不是真的「高處不勝寒」?(錚錚有聲)
    我們生活中也確實會體會到「高處不勝寒」,比如許多避暑勝地都在高山上,而且很多照片也顯示,高山的頂端往往都被終年不化的積雪覆蓋。被白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來源: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3290047.html)「高處不勝寒
  • 科學家:離地球太遠,高處不勝寒
    人類生活在地表與大氣層最底層對流層中,即使是珠穆朗瑪峰也沒有穿過對流層,而對流層對太陽光不感冒,它是被地球「捂熱」的,離地表越遠,對流層的氣體溫度就越低,所以高處不勝寒。根據量子力學中泡利不相容原理,不同物質由於自身分子、原子結構不同,只能對特定能量的光子進行吸收。
  • 為什麼冷空氣一來先颳大風,風是怎麼來的?
    那麼為什麼冷空氣一來就颳風?冷空氣即是冰冷的空氣,主要產地來自於冬季冰冷的北極。我們平時打開冰箱都會感覺到一股涼爽的空氣飄出,如果說冰箱就是一個冷空氣的儲藏室,那麼北極就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冷空氣製造地。因為北極不像冰箱有個門,當冷空氣在西伯利亞平原堆積滿後,過多的冷空氣就如同洩洪的水庫翻山越嶺一路南下漂流過來。
  • 上升氣流有多好看
    這麼多年過去了,很多人對電影裡面具體情節的記憶已經不甚清晰,但是為了這部電影拍攝的一張宣傳照片,卻從此成為了經典。↑ ↑ ↑ ↑ ↑ 上升氣流 ↑ ↑ ↑ ↑ ↑瑪麗蓮 · 夢露站在地鐵的通風口上,當列車從位於正下方的隧道通過,氣流從通風口中吹出把她的裙子掀了起來。
  • 既然有萬有引力,為什麼宇宙還會加速膨脹?科學家這樣解釋
    生命是非常奇怪的,在幾千萬年前,人類還不存在;在一千年以前,人類還信仰鬼神;在幾百年以前,人類開始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直到今天,人類憑藉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重要,以至於很多人甚至把人類凌駕於宇宙之上,認為沒有了人類,宇宙就沒有了意義。
  • 既然太陽這麼熱,為什麼太空卻很冷?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太陽這麼熱,為什麼太空會這麼冷呢?在深入了解這個知識點前,我們首先要認識兩個經常互換使用的術語,熱能和溫度之間的區別。換句話說,當熱能傳遞給一個物體時,它的溫度上升。當熱能從物體中被提取出來時,則溫度會下降。高中物理學習過,這種熱傳遞可以通過三種方式發生:傳導、對流和輻射。
  • 高處不勝寒,安圖生物應收增速過快是一個什麼信號?
    為什麼呢?醫生說:政策的原因。醫療設備未來的趨勢就是國產替代。【1】「強基層、補短板」的政策背景下,各級政府都加大了對基層醫院的投資力度,基層醫院迎來了一輪固定資產升級周期。國產醫療器械公司抓住政策紅利,深入基層、覆蓋進口器械公司忽略的空白市場,迎來高速發展。
  • 既然物質不滅,為什麼人類無法和宇宙一樣永存呢?
    活細胞的物理觀》在這本書面世之前,生命的存在和物理學定律之間是存在矛盾的,因為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宇宙作為一個孤立系統,其熵值是不可能自動下降的,但事實卻是,宇宙中存在大量星系和恆星這種「高有序度」的存在,而且演化出了「生命」這種依靠負熵而存活的「低熵體」。
  • 既然發動機冷啟磨損大,為什麼還會設置高怠速,會增加磨損麼?
    在相同的狀態下、高轉速造成的磨損一定比低轉速更大(程度的比較,但要理解磨損程度高與磨損壞是兩個概念),那麼為什麼發動機在低溫冷啟時、要將怠速轉速設置的那麼高?換句話說低溫冷啟怠速轉速低一些、造成的磨損一定比高轉速要更低,那為什麼不將低溫冷啟怠速轉速設置的低一些呢?
  • 長頸鹿為什麼只吃高處的樹葉?3歲娃的回答,讓媽媽自愧不如!
    「媽媽,長頸鹿為什麼只吃高處的樹葉啊?」若蘭一邊玩著手中的卡片(剛好翻到了長頸鹿的卡片),一邊問我。「因為長頸鹿的個子很高,脖子很長,所以它只能吃到高處的樹葉。」我隨口回答道。「可是,它也可以這樣吃地上的小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