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顏色
巖漿巖的顏色大致可分為淺色、中色和暗色幾種。觀察時,應分出原生色「即新鮮面的顏色」及次生色「即經過次生變化後風化面的顏色」。原生色可反映巖石的成分及形成環境,次生色可反映巖石的經歷過程。
深成巖的顏色深淺,是暗色礦物含量和淺色礦物含量比率的反映。
輝長巖、撖欖巖為深色;閃長巖為中色;花崗巖、霞石正長巖為淺色。
淺成巖的顏色深淺,多受礦物拉度大小。結晶程度的影響,如微晶和隱晶質巖石比相同成分的深成巖顏色深。
噴出巖的顏色深淺,則受到巖石成分、次生變化、結晶程度等方面的影響。此外,還受到強烈氧化燃燒作用的影響。通常玄武巖類多呈黑、黑綠色、蝕變後呈中綠~淺綠色;安山巖類呈深灰、暗紫~紫紅色;流紋巖類呈淺灰~粉紅色。
2.結構
顯晶質巖石,其主要造巖礦物粒度大致相等時,應寫出粒度與習慣用結構名稱。如中粒輝長結構、粗粒花崗結構、中粒二長結、粗粒半自形結構等;
隱晶質至玻璃質巖石,應寫明隱晶質結構或半晶質結構,或玻璃質結構。
具隱晶質至玻璃質的巖石,以及其它顯微結構的巖石,只有在巖石薄片鑑定的情沉下,才能定出其具體結構。
3.構造
最常見的巖漿巖構造的種類不多,只須準確描述即可。侵入巖多具塊狀、斑雜狀、條帶狀構造;噴出巖則多具氣孔、杏仁、流紋構造等。
4.礦物成分
對礦物成分的觀察和描述應包括以下內容:礦物名稱、物性特點、粒度大小、百分含量等。
對顯晶質等粒結構的巖石,應描述主要礦物、次要礦物、副礦物、次生礦物。描述時應按含量多的先描述,含量少的後描,即「先多後少」的順序。
對礦物特徵的描述應包括以下幾方面:顏色、形態及鑑定特徵(包括可反映巖石的結構、構造等特徵)、粒度、目估百分含量等。
巖石具斑狀或似斑狀結構時,應首先指明斑晶礦物在整個巖石中的目估百分含量,然後以斑晶礦物含量「先多後少」的順序描述其特徵。接著描述基質中礦物的特徵,如礦物粒度呈細粒時,其描述順序與要求同前述。
玢巖和斑巖的區別:由基性斜長石和暗色礦物作斑晶的巖石稱為:××玢巖;以鉀長石和石英作斑晶的巖石稱為:××斑巖。
5.巖漿巖描述實例
①.深成巖——橄攬輝長巖
肉眼描述:新鮮面暗灰色,風化面暗褐色。中粒輝長結構,顆粒均勻,顆粒直徑在2-5mm。塊狀構造。巖石比較新鮮。暗色礦物主要為黑色的輝石,呈近於短軸狀的顆粒,有時可見解理。其次,可見少量黃綠色(或暗綠),油脂光澤的橄欖石和具珍珠光澤的黑雲母。暗色礦物含量約50%。淺色礦物為斜長石,呈長板狀,白色至灰色,玻璃光澤,含量約50%。
鏡下描述:巖石新鮮,未經蝕交。主耍礦物為普通輝石、基性斜長石,次要礦物為橄欖石、黑雲母。輝長結構。
巖石定名:橄欖輝長巖
②.淺成巖——閃長玢巖
肉眼描述:淺灰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為灰白色板狀斜長石和綠色柱狀角閃石,斑晶直徑1-6mm,斑晶佔巖石體積30%左右。基質為隱晶質結構。
鏡下描述:斑狀結構。斑晶由斜長石和角閃石組成,並有少量黑雲母和石英。基質呈顯微粒狀結構,主要成分為斜長石,其次是角閃石,基質約佔巖石體積的65%。
巖石定名:閃長玢巖
③.噴出巖——流紋巖
肉眼描述:淺紫色,斑狀結構,流紋構造,氣孔構造,斑晶成分為石英和透長石。石英為不規則粒狀,無色,油脂光澤,貝殼狀斷口。透長石為柱狀,無色透明,玻璃光澤,有解理。基質為隱晶質,淺紫色為主,夾雜有粉紅和白色,稍有拉長的氣孔和柱狀透長石組成的定向排列,斑晶直徑1-2 mm,約佔巖石體積15%。
鏡下描述:斑狀結構,流紋構造,斑晶成分為透長石和石英。基質具霏細結構,局部玻璃質結構,略帶黑色不透明微粒,佔75%。
巖石定名:流紋巖
6.巖漿巖類的野外鑑定特徵
①、橄欖巖-苦橄巖類
手標本特徵:
純橄欖巖:幾乎全由橄欖石組成。橄欖石為淺綠色,粒狀,玻璃光澤,沒有解理。
橄欖巖,主要由橄欖石組成,其次為輝石。
輝石巖:幾乎全由輝石組成。
蛇紋石化橄欖巖:網格狀構造,有粒狀橄欖石的殘核。蛇紋石為橄欖巖蝕變產物。
苦橄巖:以橄欖石為主,可出現少量的角閃石、黑雲母等。成分相當於橄欖巖。
鏡下特徵:
純橄欖巖:橄欖石呈白形粒狀或他形粒狀。
輝石巖:斜方輝石和單斜輝石均有。
蛇紋石化橄欖巖:蛇紋石化從巖石裂隙或橄欖石粒間開始,蝕變不徹底,仍殘留有小顆粒橄欖石(殘留結構),蛇紋石化過程中析出鐵質,生成磁鐵礦小微粒,呈不規則地分布在蛇紋石中。
②、輝長巖一玄武巖類
鑑定特徵:
輝長巖:主要礦物由基佳斜長石和單斜輝石(透輝石、普通輝石、異剝輝石)組成。次要礦物有橄欖石、斜方輝石,有時有角閃石和黑雲母,甚至鉀長石和石英。副礦物有磁鐵礦、鈦鐵礦、磷灰石。暗色礦物和淺色礦物含量近於1:1,色率為35-65。巖石顏色深,常呈黑色、灰色等。輝長結構,塊狀構造,有時呈條帶狀構造。輝長巖可形成獨立的巖體,也可與橄欖巖構成雜巖體。
主要由輝石和基性科長石組成,粗一中粒輝長結構。
斜長巖:幾乎全由斜長石組成。
輝綠巖:為淺成侵人巖。礦物成分與輝長巖相似,即主要由基性斜長石和單斜輝石組成。未經蝕變的輝綠巖,顏色多為深灰或黑色,風化後呈淺綠或綠灰色。具輝綠結構(即白色的細長條斜長石搭成三角架,其間充填粒狀的輝石)。輝綠巖易於蝕變,其蝕變情況大致與輝長巖相同。具有斑狀結構的輝綠巖,稱為輝綠玢巖。斑晶為基性斜長石和暗色礦物。
輝綠玢巖:具斑狀結構的輝綠巖,斑晶為斜長石和暗色礦物。、
細晶輝長巖:成分與輝長巖相同,只是具細粒結構而不具其它結構為特徵。
橄欖玄武巖:能見到橄欖石斑晶,常見橄欖石的蝕變產物——伊丁石。基質為隱晶質。
玄武巖:肉眼觀察為隱晶質,顏色多為黑色,黑綠色,有時為暗紫色。粗玄結構或間隱結構。有時具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氣孔狀構造。後層玄武巖中常見柱狀節理。礦物成分以輝石和基性斜長石為主,這是與安山巖的主要區別。
杏仁狀玄武巖:氣孔中充填有白色的沸石等礦物。
③、閃長巖一安山巖類
此類巖石常見有閃長巖、石英閃長巖、閃長玢巖、細晶閃長巖、安山巖、英安巖。
鑑定特徵:
閃長巖:主要由中性斜長石和角閃石(或黑雲母)組成,斜長石含量大於角閃石含量,並含有少量的黑雲母、輝石、正長石和石英(<5%)。暗色礦物含量為1/3 左右。顏色淺灰至灰綠色。自形或半自形粒狀結構,有時具似斑狀結構。
石英閃長巖:閃長巖中含有5%-20%的石英,稱石英閃長巖。組成石英閃長巖的礦物仍以
中性斜長石和角閃石為主。暗色礦物含量在15%左右。除角閃石外,還有黑雲母、輝石。顏色淺
灰,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
閃長玢巖:礦物成分與閃長巖相同,為閃長巖體邊部產物或淺成侵人巖石。暗灰至暗綠色。斑狀結構,斑晶為中性斜長石和角閃石或黑雲母,基質為細粒或隱晶質物質。
細晶閃長巖:成分與閃長玢巖相同,具細晶結構。
安山巖:主要由中性斜長石和角閃石組成。肉眼觀察呈淺灰、深灰、紅褐,以至黑色。蝕變後色調變成綠色。常具斑狀結構,斑晶為寬板狀中長石(斜長石)、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等,基質為隱晶質或玻基交織結構。斜長石有環帶結構,角閃石和黑雲母有暗化邊現象,塊狀或氣孔構造等。注意角閃石、黑雲母斑晶具暗化邊,基質為安山結構或交織結構。根據斑晶中暗色礦物的種類可將安山巖分為:
輝石安山巖:主要含輝石和斜長石斑晶。
角閃安山巖:主要含角閃石斜長石斑晶。
黑雲母安山巖:主要含黑雲母和斜長石斑晶。
英安巖:其礦物成分與石英閃長巖相當。
在熱液作用下,安山巖產生青磐巖化(或稱變安石巖化)。即巖石中的暗色礦物蝕變成纖閃石、綠泥石、綠簾石和碳酸鹽礦物;斜長石蝕變成鈉長石、絹雲母、碳酸鹽和粘土礦物。整個巖石變成綠色或綠灰色緻密塊狀。青磐巖化與金、銀、銅、鉬、鉛、鋅礦產有關,是重要的找曠標誌。
④、正長巖一粗面巖類
主要巖石類型:正長巖、二長巖、正長斑巖、粗面巖。
手標本特徵:
正長巖:肉紅色或淺土黃色的板狀正長石為主,還有少量的斜長石和黑雲母。
二長巖:由鉀長石、斜長石大致各半組成。
正長斑巖:斑狀結構,成分與正長巖相同。
粗面苦:斷口粗糙,斑狀結構。透長石和斜長石組成斑晶,基質為隱晶質。
鏡下特徵:
正長巖:以正長石為主,暗色礦物為黑雲母。
粗面巖:斑狀結構,斑晶以透長石為主,並有少量黑雲母、斜長石,基質為粗面結構(即大量鹼性長石的柱狀晶體成大致平行排列)或正斑結構(即石英或玻璃質基質中發了有許多正方形和長方形鹼性長石微晶,是粗面巖、正長斑巖等斑狀巖石中基質的結構)。
⑤、花崗閃長巖一流紋英安巖類和花崗巖一流紋巖類
此類巖石的主要類型:花崗巖、花崗閃長巖、花崗斑巖、花崗閃長斑巖、流紋英安巖、流紋巖、松脂巖、珍珠巖、黑曜巖。
鑑定特徵:
花崗閃長巖:為花崗巖向閃長巖的過渡巖石,與花崗巖的區別:
①斜長石>鉀長石;
②石英較少,含量在25%左右;
③暗色礦物增多,10%-15%,並常有角閃石出現。
主要礦物有石英,約佔20%。酸性或中性斜長石佔全部長石的65%-90%,鹼性長石佔全部長石的35%以下,即斜長石與鉀長石之比為2∶1。暗色礦物約15%,以角閃石為主,還有黑雲母和輝石。副礦物有榍石、磷灰石、磁鐵礦、鋯石、褐簾石、獨居石等。含斜長石和暗色礦物比花崗巖多一些,因而顏色稍深,呈灰綠色或暗灰色。
花崗斑巖:是成分相當於花崗巖的淺成巖。全晶質、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鹼性長石和石英,有時也有黑雲母、角閃石等。基質成分與斑晶相同,隱晶至微晶結構。緻密塊狀。
花崗閃長斑巖:是礦物成分相當於花崗閃長巖的淺成巖。全晶質、斑狀結構。斑晶以斜長石為主,但有少量的鐵鎂礦物、鉀長石和石英作斑晶。基質為細粒石英、斜長石和鹼性長石。
花崗巖:中一細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石英佔30%左右,長石佔60%左右,暗色礦物(黑雲母)<10%。鉀長石>斜長石。
流紋巖:具流紋構造。
流紋斑巖:具有長石和石英斑晶的流紋巖,斑晶含量>30%。
石英斑巖:以石英為斑晶的流紋巖。但也有淺成的石英斑巖。
流紋英安巖:成分與花崗閃長巖相同,斑晶為斜長石、角閃石、黑雲母,可有少量石英和鉀長石,基質為隱晶質或玻璃質。
黑曜巖:黑色,灰黑色玻璃巖石。玻璃光澤,貝殼狀斷口,有時含少量透長石斑晶:
珍珠巖:具珍珠裂縫的玻璃質巖石(珍珠構造),有時含有各色的珍珠球。
松脂巖:樹脂光澤或油脂光澤。
⑥、霞石正長巖一響巖類
此類巖石的主要類型:霞石正長巖、霞石正長斑巖、白榴石響巖。
手標本特徵:
霞石正長巖:由長板狀的正長石組成,次為霞石(深肉紅色,粒狀,油脂光澤,沒有解理)和鹼性暗色礦物(鹼性輝石和鹼性角閃石)。
霞石正長斑巖:成分與霞石正長巖相同。正長石和霞石為斑晶。
響巖:白榴石、透長石為斑晶,基質與斑晶成分相同,微晶結構。白榴石不穩定,可被正長石、霞石、方沸石代替,此種巖石稱為假白榴石響巖。
⑦、煌斑巖類、偉晶巖類和細晶巖類
此類巖石的主要類型: 雲煌巖、金伯利巖、花崗細晶巖,花崗偉晶巖、閃斜煌斑巖。
鑑定特徵:
雲煌巖:雲煌巖:主要成分為黑雲母,其次為正長石。黑雲母多呈褐色,略帶紅色,有時為綠色,假六方片狀、自形晶。有些雲煌巖含金雲母。鹼性長石晶形完整,但易於分解而變得渾濁。斑狀結構,斑晶多為黑雲母,基質主要由鉀長石、黑雲母組成。雲煌巖多分布在花崗巖、花崗閃長巖和正長巖體內部。
閃正煌巖:由富鉀鹼性長石、普通角閃石和普通輝石組成,並含少量斜長石、黑雲母、石英、磷灰石、磁鐵礦等。斑狀結構。
雲斜煌巖:由斜長石、黑雲母、普通輝石組成。有時呈斑狀結構。
閃斜煌巖:由普通角閃石和斜長石組成,角閃石呈斑晶,基質亦為粒狀自形晶。含量在40%以上,此外可含有透輝石、橄攬石(假像)、黑雲母、正長石、石英、磷灰石。
金伯利巖:主要由橄欖石、鉻透輝石、金雲母組成,具角礫構造。
花崗細晶巖:細晶結構,主要由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組成、花崗偉晶巖:偉晶結構,晶體顆粒粗大,有時呈文象結構。
閃斜煌斑巖:主要礦物為角閃石.其次為斜長石:斑狀結構;斑晶為角閃石.基質由斜長石及角閃石組成。
鏡下特徵:雲煌巖:黑雲母自形程度好,有時可見斜長石的環帶。
閃斜煌斑巖:角閃石的自形程度很好。
金伯利巖:角礫狀構造,斑狀結構,角礫多為早期熔巖,斑晶為橄欖石,但已蛇紋石化,熔蝕後成圓粒狀。巖石碳酸鹽化、金雲母化、蛇紋石化、綠泥石化強烈。
一、礫巖、角礫巖、砂巖
常見巖石類型:
礫巖、角礫巖、石英砂巖、長石砂巖、巖屑雜砂巖、鐵質砂巖、海綠石砂巖、細粒砂巖、中粒砂巖、粗粒砂巖。
1、鑑定方法和步驟
鑑別確定巖石中的碎屑成分並估計其含量。
實際測量(薄片中)和估測(手標本上)碎屑顆粒的粒徑(最大、最小和一般的)。(也可利用粒度管或粒度盤以及較標準的標本進行對比)。並確定巖石的分選程度。
鑑別碎屑顆粒的磨圓度。
鑑別填隙物的成分
矽質膠結物:白色、緻密狀、硬度大於小刀、加HCl 不起泡。
鐵質膠結物:巖石往往呈紫紅色。
碳酸鹽質膠結物:淺灰一淺綠色、加HCl 起泡。
海綠石膠結物:暗綠色,風化後使巖石帶綠色斑痕。
泥質雜基:灰色、褐色、硬度小、巖石易破碎鬆散、加HCI 不起泡。
區分巖石的支撐性質並儘可能地區分出基底式、孔隙式、接觸式等膠結類型。
2.描述實例
(1)礫巖(河北宣化)
灰色、礫狀結構、膠結緊密、標本呈塊狀構造。其中礫石佔70%,填隙物佔30%。礫石大小不一,粒徑一般在2-20mm,以2-10mm 為主。礫石呈圓狀及次圓狀,少數次稜角狀,斷面多呈橢圓及長條形。礫石以石灰巖和白雲巖為主,還有少量噴出巖和矽質巖。填隙物淺灰綠色,多為與礫石成分相同的砂及粉砂、砂及粉砂間有鈣質、泥質等填隙物。屬基底式膠結類型。
(2)紫褐色中粒鐵質砂巖
暗紫褐色、顏色分布不均勻。中粒砂狀結構,標本呈塊狀構造。碎屑含量佔整個巖石85%左右,膠結物約佔15%。砂粒幾乎都是石英,粒徑0.15-1 mm 左右,分選性好,大小比較一致。膠結物主要為氧化鐵,分布不均勻,局部聚集成團塊。巖石為顆粒支撐,呈孔隙式膠結。
二、粉砂巖、泥質巖
此類巖石的主要類型:細粉砂巖、粗粉砂巖、粘土、泥巖、含粉砂泥巖、砂質頁巖、鐵質頁巖、鈣質頁巖、黑色頁巖、碳質頁巖、油頁巖、矽質頁巖。
1、鑑定方法與步驟
粉砂巖的觀察方法與砂巖基本相同。
泥質巖因礦物顆位非常細小、,肉眼無法鑑定,因而要注意其顏色及各種物理性質的觀察。
要注意觀察泥頁巖的斷口和手觸摸時的感覺,據此來判斷其結構類型以及與粉砂巖相區別。
正確區分層理和頁理,利用顏色、條痕以及加酸起泡與否等區別各種不同類型的頁巖。
2.描述實例
含粉砂泥巖
淺灰色。含粉砂泥質結構,塊狀均造。斷口不太平滑,手摸之略有粗糙感。在水中不易泡軟,加鹽酸不起泡。由此推斷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含少量粉砂。
紅色頁巖
磚紅色。泥質結構,頁理構造。由於巖石受到輕微變質,使其頁理不甚明顯。斷口呈貝殼狀。巖石主要由鐵質及粘土礦物組成。
三、火山碎屑巖類
火山碎屑巖在我國主要形成於中生代,在遼東、遼西和大興安嶺地區分布較廣。
此類巖石的主要類型:角礫熔巖、熔結凝灰巖(或熔結角礫巖)、火山角礫巖、晶屑凝灰巖、
玻屑凝灰巖、層凝灰巖、凝灰(質)砂巖、凝灰(質)頁巖。
野外最常見的火山碎屑巖有:火山角礫巖和凝灰巖。
火山角礫巖:由50%以上粒度在64-2mm 的火山碎屑物組成,具火山角礫結構,斑雜構造。
火山角礫稜角明顯,分選差,粒度變化大。火山角礫巖一般多分布在火山通道附近,也可在離火山口較遠的地方堆積,分布範圍較集塊巖廣泛一些。
凝灰巖:由70%以上粒度﹤2 mm 的火山碎屑物組成,具典型的凝灰結構,塊狀構造。顏色淺而多變,多孔疏鬆,有粗糙感,次生變化顯著。由於粒度細小,常堆積在距火山口較遠的地方。是分布最廣的一種火山碎屑巖。
1.觀察方法與步驟
觀察手標本時要注意區分沉積角礫和火山角礫。火山角礫多為火山巖巖屑、呈稜角狀,
顏色常為紫紅色、灰綠色等,常具斑狀結構。
凝灰巖的外貌很象細砂巖、粉砂巖,區別在於顏色較特殊,常為紫紅、灰綠色等,有時顏色分布很不均勻。凝灰巖中晶屑多呈稜角狀,破碎及熔蝕現象明顯,晶面常有較多的裂紋。
凝灰巖與火山熔巖也很相似,但凝灰巖具火山碎屑結構,表面粗糙、粘舌。
2.描述實例
火山角礫巖(山西臨縣)
褐紅一紫紅色。火山角礫結構、塊狀構造。巖石中火山碎屑佔90%以上,其中以粒徑在10-2mm 的熔巖角礫為主(約佔75%),此外含少量長石和石英晶屑和玻屑。火山角礫外形不規則,呈尖稜角狀。火山角礫為褐紅色細小的凝灰質膠結。巖石次生變化不明顯。
流紋質晶屑玻屑凝灰巖(河北)
手標本觀察:
白至灰白色。凝灰結構,塊狀構造。主要成分為極細小的火山凝灰,石英及長石晶屑約佔7 %
左右。巖石具粗糙感,有粘舌現象。
薄片觀察:
主要成分為玻屑,呈楔狀,局部已脫玻化變成石英、長石的微晶集合體。在玻屑中星散分布
有酸性斜長石及少量透長石和石英的晶屑。長石和石英晶屑邊緣有熔蝕現象。
四、碳酸鹽巖(一)石灰巖
此類巖石的主要類型:礫屑(竹葉狀)灰巖、亮晶砂屑灰巖、亮晶(或泥晶)鱺粒灰巖、泥品生物屑灰巖、亮晶生物屑灰巖、泥晶灰巖、結晶灰巖、礁灰巖。
1.方法與步驟
(1)利用顯微放像設備或顯微投影儀,認識和掌握顆粒的各種類型以及泥晶和亮晶的特徵及區別。
(2)用水著溼巖石標本的新鮮面,用放大鏡觀察各種結構組分並進行描述。
2.描述實例:
(1)礫屑灰巖(竹葉狀灰巖)
顏色:灰綠色略帶灰紅色、顏色分布不均勻。
礦物成分:幾乎全由方解石組成,含微量的鐵質。
結構組分:顆粒:主要為礫屑,圓度好,斷面呈長橢圓形,似竹葉狀,大小不一,表面被氧化鐵包圍。礫石成分為泥晶灰巖。還有少量砂屑,其成分也是泥晶灰巖,充填於礫屑之間。填隙物:主要為泥晶基質,均已不同程度地重結晶。
結構:礫屑結構;顆粒支撐,為孔隙式膠結。
巖石名稱:泥晶礫屑灰巖。
(2)鮞粒灰巖(山東箇ge山)
顏色:暗紫紅色。
礦物成分:幾乎全由方解石組成。
結構組分:顆粒:主要為鮞粒,一般呈球形,少數橢圓形,大小為1—2mm, 有同心層圈),含有鐵質,因而成暗紅色。鮞粒約佔巖石60%。還有<5%的生物碎屑。填隙物:主要為灰白色,但較渾濁的泥晶方解石,與顆粒界限不清晰,約佔巖石的20%-25%;有少量灰白色、較乾淨明亮的方解石,約佔巖石10%。
結構:鮞粒結構;基質支撐,為基底式膠結,顆粒互相不接觸。
構造:塊狀構造。
巖石名稱:亮晶一泥晶緬拉灰巖
五、碳酸鹽巖(二)白雲巖、泥灰巖、矽質灰巖及矽質巖
此類巖石的主要類型:碎屑白雲巖、細晶白雲巖、中一粗晶白雲巖、泥晶白雲巖、白雲質灰
巖、泥灰巖、矽質灰巖、硅藻土、燧石巖、碧玉巖。
1、鑑定方法和步驟
同石灰巖
2.描述實例.
(1)泥晶白雲巖
暗灰色。隱晶結構,手標本呈塊狀構造。巖石緻密,斷口呈貝殼狀,加鹽酸微弱起泡。
巖石由泥晶白雲巖組成。
(2)矽質條帶石灰巖
灰色。隱晶一粉晶結構,條帶狀構造。巖石由淺灰的粉晶石灰巖(約佔巖石70%)和暗灰色的矽質條帶(約佔巖石30%)組成。石灰巖由粉晶方解石組成,加鹽酸劇烈起泡,斷口略粗糙不平。矽質條帶由燧石組成,緻密、硬度大於小刀。
變質巖的觀察與巖漿巖相似,也是從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次生變化、礦化蝕變特徵等方面進行觀察和描述。
1.變質巖結構的觀察內容
變餘砂狀結構(變質砂巖)
變餘輝綠結構(變質輝綠巖)
粒狀變晶結構(大理巖或石英巖)
角巖結構(長英角巖)
纖維變晶結構(陽起石片巖)
鱗片變晶結構(綠泥片巖)
斑狀變晶結構(石榴白雲母片巖)
2.變質巖構造的觀察內容
板狀構造(板巖)
千枚構造(千枚巖)
片理構造(各種片巖)
片麻構造(片麻巖)
塊狀構造(大理巖)
3、觀察內容
變質巖結構構造觀察,以手標本和野外宏觀觀察為主。其觀察步驟一般是,首先確定結構構造的成因類型,如變餘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變餘構造、變成構造等。然後再進一步定出結構構造的具體名稱(如變晶結構則可根據變晶礦物的粒度、形狀、相互關係等確定為粒狀變晶結構、纖維變晶結構等)。當一種巖石同時具有幾種不同的結構造時,可分清主次,採用綜合描述的方法,即把次要結構構造放在前面,主要結構構造放在後面。如纖維鱗片變晶結石、鱗片花崗變晶結構、千枚板狀構造等。對於斑狀變晶結構的觀察,除了觀察變斑晶與基質的相互關係外,還應觀察描述變斑晶和基質本身的結構,如基質的重結晶程度、粒度大小;變斑晶中有無包裹體等。例如其石榴二雲片巖,則是基質具花崗鱗片變晶的斑狀變晶結構,而寧變斑晶本身還具有殘縷結構。
4、描述實例
斜長角閃巖
手標本描述:
中細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局部地方因斜長石和透閃石的定向排列或分布不均勻,顯示出不明顯的片理構造及條帶構造。
鏡下觀察及描述:
中粒等粒變晶結構,斜長石和角閃石呈他形粒狀變晶,彼此緊密鑲嵌,局部地方角閃石和斜長石顆粒明顯拉長,從而形成定向排列。
一、區域變質巖的觀察與描述
1.觀察區域變質巖時,應首先遵循結構構造和礦物組合相結合的原則,確定出巖石的基本名稱,如板巖、幹技巖、片巖等。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巖石中主要礦物、次要礦物、特徵變質礦物等進行詳細命名。
2.要注意下列相近巖石的區別:①板巖、千枚巖;②片巖、片麻巖;③角閃斜長片庶巖、
斜長角閃巖、角閃巖;④片麻巖、麻粒巖;⑤麻粒巖、榴輝巖。
3、描述實例
(1).板巖
炭質板巖:黑灰色,隱晶質結構,板狀構造,礦物成分為粘土礦物,見有少量炭質斑點,風化後巖石板理髮育。
(2).硬綠泥石絹雲母千枚巖
手標本特徵:
土黃色。斑狀變晶結構,基質具鱗片變晶結構,不明顯的千枚狀枸造。絲絹光澤。基質礦物成分可能主要為絹雲母,變斑晶為棕色呈放射狀的球粒,,該球粒硬度小於指甲,可能為硬綠泥石。
鏡下特徵:
礦物成分:
絹雲母;細小鱗片狀,幹涉色二級,含量佔70%-85% 。
硬綠泥石:突起高,有聚片雙晶,多色性顯著,負延性。含量約10%-25%。
石英:幹涉色一級灰白,含量極少。
鋯石、褐鐵礦、磁鐵礦:微量。
結構:斑狀變晶結構,基質為顯微鱗片花崗變晶結構,變斑晶為硬綠泥石,呈放射狀、掛狀、束狀,較均勻地分布於基質中。基質以絹雲母為主,呈細小鱗片狀,略顯定向排列,其它礦物呈零星分布。
(3).二長片麻巖
手標本特徵:
肉紅色,鱗片花崗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礦物顆粒較大,可見肉紅色的鉀長石及灰白色的
斜長石,無色透明的石英呈條狀、透鏡狀定向排列,黑雲母量很少。
鏡下特徵:
礦物成分:
石英:含量約佔60%左右。
鉀長石與更長石:含量大約為40%,二者含量近似。
反條紋長石、黑雲母微量。
結構構造:花崗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石英呈粗粒變晶,沿一定方向拉長。更長石、鉀長石及反條紋長石呈細粒變晶,其集合體與石英之拉長方向一致,構成巖石之片麻狀構造。在更長石中有不規則的鉀長石條帶,形成反條紋長石,這種反條紋長石顯然是交代成因的。暗色礦物僅有微量的黑雲母,呈零星分布。有的黑雲母已變為綠泥石,更長石沿解理面有絹雲母化現象。
二、接觸變質巖的觀察
主要巖石類型:斑點板巖、堇青石雲母角巖、紅柱石雲母角巖、大理巖、石英巖、矽卡巖。
1、在觀察中,首先要注意熱變質巖與矽卡巖在結構構造與礦物組合上的區別。熱變質巖的礦物組合,明顯地受原巖成分及變質條件的制約,規律比較容易掌握,一般多為粒狀變晶結構。而矽卡巖結構構造變化較大,礦物組合比較複雜,規律不明顯,且經常伴有各種金屬礦物,如矽鐵礦、黃銅礦、閃鋅礦等。
注意區別下列相似巖石:斑點板巖、角巖;大理巖、石英巖;角巖、矽卡巖。
2、描述實例
(1)、空晶石堇青石角巖
鏡下特徵:
灰黑色,斑狀變晶結肯、塊狀構造,變斑晶為帶深藍色的粒狀或不規則形狀之礦物,硬度大於小刀,個別顆粒可見貫穿雙晶。
鏡下特徵:
斑狀變晶結構,基質為變餘矽泥貿結構。
變斑晶為堇青石和空晶石,約佔巖石的25%左右。堇青石呈梅花狀、拄狀,個別可見輪式或貫穿式三連雙晶:折光率略高或略低於樹膠,幹涉色為灰白色;空晶石呈柱狀,可見一組清楚解理,橫斷面呈四邊形,因晶體中心含炭質,所以稱空晶石,平行消光。基質為炭質和黑雲母等,約佔巖石的75%。炭質不透明,呈細小顆粒狀,略呈定向排列。黑雲母吸收性明顯,N′g:為褐
色,N′p:淡褐色。
該巖石是由含炭的泥質巖石變質而成。
(2).石榴子石矽卡巖
手標本特徵:
淺褐灰色,質堅硬,比重大,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可見淺褐色不規則粒狀呈油脂光澤的石榴子石及淺黃綠色之礦物綠簾石等。
鏡下特徵:
礦物成分:
鈣鋁榴石:具光性異常現象,普遍有雙晶及環帶構造,含量約佔60%。
綠簾石:約佔25%
斜長石、石英:含量在10%左右。
褐簾石:很少
方解石、絹雲母、綠泥石、透輝石(微量)
結構:粒狀變晶結構。巖石主要由鈣鋁榴石、綠簾石組成,少量的斜長石和石英。礦物顆粒彼此緊密鑲嵌,構成粒狀變晶結構。綠簾石化作用較強,有的石榴子石被綠簾石交代,呈不規則殘晶。褐簾石自形程度較高,具環帶構造,多數與綠簾石平行生長。方解石系次生礦物,沿石榴子石顆粒間隙分布。斜長石和石英也分布於石榴子石間隙中,呈他形粒狀,長石有泥化及絹雲母化現象。
三、氣成熱液變質巖及動力變質巖
氣成熱液變質巖的主要類型有:雲英巖、蛇紋巖、青磐巖、次生石英巖。
動力變質巖的主要類型有碎裂巖(碎裂結構)、糜稜巖(糜稜結構)、構造角礫巖、斷層泥礫。
1、觀察方法
(1)在觀察描述氣成熱液變質巖時,要把蝕變礦物的種類及蝕變強度,作為觀察的重點,因為這兩方面是該類巖石分類命名的主要依據。一般在蝕變輕微的巖石中,應力求以原巖名稱作為基本名稱,以蝕變礦物作為附加形容詞,如蛇紋石化橄欖巖、雲英巖化花崗巖等;當蝕變強烈不能恢復原巖時,可直接用蝕變礦物命名,如雲英巖、蛇紋巖等。
(2).在觀察描述動力變質巖時,應首先根據巖石的顯著構造特徵,區分出碎裂巖或糜稜巖,
然後再根據它們各自的分類命名原則,確定巖石的基本名稱,如碎裂巖的分類與命名,主要依據其碎裂的程度(碎基百分含量)及碎屑的粒徑(見分類表);糜稜巖則主要依據糜稜巖化的程度(韌性基質的百分含量)及礦物的重結晶程度:為此,在動力變質巖觀察中,主要應著眼於結構構造的觀察。
3.描述實例
(1)蛇紋巖
手標本特徵:
灰綠色一暗黃綠色。礦物呈細小鱗片狀,稍具滑感,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蛇紋石,還有一定量的磁鐵礦小顆粒星散分布其中。
鏡下特徵:
礦物成分:
葉蛇紋石:葉片狀,幹涉色一級灰——級黃,正延性。
纖維蛇紋石:脈狀,幹涉色一級亮黃, n>葉蛇紋石。
膠蛇紋石:均質,微量。
綠泥石:幹涉色呈異常藍色,平行消光。
磁鐵礦:不透明,少量。
結構:纖維變晶結構。巖石主要由葉蛇紋石和纖維蛇紋石組成,它們系由交代橄欖石而來,原礦物的輪廓呈粒狀、有的具六邊形,其邊緣波析出鐵質所環繞,更顯示出原為橄欖石的特徵。纖維蛇紋石呈脈狀,其脈寬窄不小,穿插於葉蛇紋石之中。磁鐵礦呈他形、半自形粒狀,以斷續的條帶分布在蛇紋石中。
(2)碎裂花崗巖
灰黃一黃綠色,碎裂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碎班大小不一,主要由鉀長石和石英組成,含量約佔60%-70% ,碎基除鉀長石及石英外,還有少量黑雲母,含量約30%一40%。鉀長石卡式雙晶明顯,略有彎曲現象。碎基物質中有的已重結晶形成絹雲母和綠泥石,因而使巖石呈淺綠色,具絲絹光澤。
「聲明:本文用於學習與交流,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所屬方所有」
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