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課本上,我們都學過一篇課文叫做《烏鴉喝水》,課文講的是烏鴉在口渴之後找水喝,終於找到一個裝水的瓶子,但是水很少,嘴巴根本夠不著。於是烏鴉想出了一個辦法,它撿來一堆小石頭扔進瓶子裡,然後水面升高,烏鴉就喝到水了。這個故事也就成了烏鴉聰明的例證。不過這畢竟是一個民間故事,那麼有沒有什麼科學例證能證明烏鴉的聰明呢?
關於烏鴉的聰明,有一個紀錄片裡講到過,一些烏鴉為了能吃到堅果,就會在路邊等著,等到信號燈由綠變紅,就把堅果扔到馬路上,等汽車過來壓碎堅果,然後自己坐享其成。還有一些生活在大洋洲的烏鴉,它們可以熟練地製作和使用工具,用樹枝做成一個小鉤子,鉤出樹洞裡的蟲子吃。這都足以證明烏鴉的聰慧。
此外,烏鴉的聰明也得到了科學家的科學證明、2005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科學家路易斯經過科學調查,發現雀形目鴉科是智商最高的類群,其中斯喀鴉最為聰明,這個種類的烏鴉,智商堪比眾多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它們擅長製作帶鉤的木棍還有長條狀的葉片,用木棍或者葉片深入樹洞內,把昆蟲釣出來。在用完工具後,它們還會將工具妥善地保管好放在洞裡。在實驗中,它們甚至還會彎曲鐵絲,製作「鐵鉤」,然後勾起放在管子的小桶來獲取食物。
那麼為什麼烏鴉會這麼聰明呢?科學家得出了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烏鴉的腦容量與身體的比例為鳥類之最。根據科學研究,腦容量越大的鳥越聰明,因為它們可以更好地適應環境的改變。像鸚鵡這類我們認為比較聰明的動物幾乎都有相對身體而言較大的腦袋。根據科學檢測,烏鴉的大腦約佔體重的2.3%,遠遠高於其他鳥類,因此烏鴉的聰明有很大一部分是先天的因素。
第二個原因是,烏鴉是群體性動物,壽命相比於其他鳥類來說更長,可以長達15-20年。因此它們可以在群體中交流生存經驗,然後將自己得出來的生存技巧傳給下一代,這樣更多的烏鴉就可以掌握技巧了。
綜上所述,先天大腦結構上的優勢加上後天技巧的傳遞,烏鴉就成為鳥類中最聰明的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