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定義紅藍寶石中的 氣泡 和 氣泡 群是正確定義寶石品種(真偽)的關鍵。怎樣才能正確定義深居寶石內部的 氣泡 和 氣泡 群呢?關於這個問題,許多 寶石學 教材也都做過各種描述。但實踐中人們仍然無從定義。
的確一眼就能正確定義寶石內部和礦物晶體 包裹體 極為相似的 氣泡 和 氣泡 群是每一個寶石人急需解決的難題,但現實好像並不如人所願,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具有本科學歷和一定實踐經歷的專業人員也無法僅憑藉一個知識點一對一的,一眼就能正確定義寶石深處的 氣泡 或 氣泡 群(圖一、二)。
圖一:焰熔法合成紅寶石中的 氣泡 群。(放大80X)
圖二:天然紅寶石中的礦物晶體 包裹體 。(放大80X)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再次強調 寶石學 的系統性。許多知識我們雖然都曾學過,但從未在實踐中想起過。比如焰熔法合成紅藍寶石內除去 氣泡 和 氣泡 群、水鋁礦出熔物、少量金紅石出熔物大都較乾淨,沒有自形、半自形、它形礦物晶體 包裹體 等(圖三)。應用這一基本知識再加上我們已學過的晶體學知識等(圖四),正確定義寶石中 氣泡 和 氣泡 群完全不是問題。
圖三:焰熔法合成紅寶石。(放大40X)
圖四:天然紅寶石臺面中的小白點是晶體 包裹體 的玻璃質反射亮點(放大40X)
隱藏造假痕跡是每一個造假者必然考慮的問題,故、加工時合成寶石中的 氣泡 和 氣泡 群都被儘量設計到較隱蔽或易與天然礦物晶體 包裹體 相混淆的地方。此時一對一的直接觀察很難作出正確的定義,但是合成與天然寶石的其它特徵是無法隱藏和混淆的。比如天然寶石礦物晶體 包裹體 豐富、遍布整個寶石,無論人們怎樣設計都無法把它們從成品寶石的表層或淺表層中完全去除。這些無法去除的礦物晶體雖然很小(即使藉助一定倍數的顯微鏡也難以直接觀察到。),但不要忘了晶體的光反射功能。我們可以調整入射光的角度,利用礦物晶體隨入射光角度變化而時隱時現的玻璃質反射光束髮現它們、看清它們。當然 氣泡 也有反射光,但 氣泡 的反射光為灰白色的圓點或月牙狀。也可以利用晶體的鏡面光反射原理以反射光掃描成品寶石的表層,此時礦物晶體 包裹體 呈現黑色的不規則幾何形小坑或形狀各異的具立體感的灰黑色凸起物(圖五),而 氣泡 側呈現邊緣流暢的圓形或橢圓形灰黑色小坑。找到了礦物晶體 包裹體 也就找到了定義那些無法直接看清的 包裹體 的證據。
圖五:反射光下的成品寶石淺表層(放大80X)
要想準確定義寶石中的 氣泡 和 氣泡 群還必須熟悉各種合成寶石的 氣泡 形態和分布規律,熟悉天然寶石的各種 包裹體 特徵。例如、焰熔法合成紅藍寶石深層的 氣泡 大都呈現邊緣模糊的圓形、橢圓形,分布無序(圖六)、 氣泡 群凌亂且鬆散(圖七)與天然寶石中緊密的幼晶(圖八)和流體 包裹體 (圖九)絕然不同。
圖六:焰熔法合成紅寶石中的 氣泡 (放大70X)
圖七;焰熔法合成紅寶石中的 氣泡 群(放大50X)
圖八:天然藍寶石中緊密的幼晶(放大70X)
圖九:天然紅寶石中的流體 包裹體 (放大70X)
在此、我要再次強調: 寶石學 沒有單一的一招制勝的「必殺技」。有關寶石的任何定義都必須依賴於系統的 寶石學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