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撿到種子種出罌粟花?我讀書少別騙我

2020-11-26 澎湃新聞

原創 天冬 物種日曆

「夜間街邊的烤串攤兒和餛飩攤兒,都會偷偷放罌粟殼,讓你吃了就上癮!」

這樣的說法通過各種渠道,多年來四下流傳,甚至曾經作為家長教育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們不要夜不歸宿和注意食品安全的例證。

提到罌粟,人們往往想到鴉片、毒品,這要歸功於多年來的禁毒宣傳。當然作為植物本身,罌粟曾是常規的觀賞花卉,而且確實可以用來製作正兒八經的食物。

罌粟。圖片:Jolly Janner / wikimedia

來自「黑美人」的誘惑

原本風度翩翩的貴公子,忽而似呆住了一般,兩眼直勾勾地盯著黑美人,再也無法將目光移開——這是在清代的嶺南,黑美人本姓花氏,因容貌姣好,皮膚黝黑,於是被稱作「黑美人」。

花氏祖上是印度人,道光、鹹豐年間,海禁大開,由海路輾轉至中國,經營黑市勾欄為生。貴公子便是在這花街柳巷,初見了黑美人。

黑美人也頗擅曲意逢迎,見貴公子傾心於己,便精心侍候,共成好夢。自此之後,貴公子神魂顛倒,茶餘酒後,必一訪黑美人而後快,竟然風雨無阻,不肯爽約。過不多日,公子大呼:「吾不能片刻與花氏分離矣!」於是出了重金,將花氏贖回家中,終日如膠似漆,逍遙快活。

一張老照片,拍的是與「黑美人」終日相伴的人。圖片:Juan Mencarini Pierotti(1902)

數日之後,原本風流倜儻的貴公子,因太過沉溺美色,變得形容枯槁,宛如病夫。更兼黑美人每日花費,日積月累,竟成巨資,貴公子家原本富庶,卻也日漸窘迫。一友人為公子出謀劃策,教他躲入官府衙門中,雖思念不已,但畢竟與黑美人分離。

幾個月後,公子身體日漸康健,離了官府,想起舊愛,又將黑美人尋訪回來,重蹈覆轍,終於落得病入膏肓,家境破敗,一命嗚呼了。至於黑美人,則轉投別人家中,繼續散播流毒去了。

在這則清人所寫的誌異故事《黑美人別傳》中,「黑美人」花氏,字鶯粟,別號芙蓉。故事本身是在含沙射影,控訴罌粟作為提煉鴉片的原料,為禍世間。

「黑美人」本尊。圖片:DMTrott / The Honest Drug Book

只看花,罌粟還是挺乖巧的

如今提起罌粟,人們想到的就是鴉片以及與鴉片戰爭相關的一段歷史。其實在人們發現罌粟可以製作鴉片之前,這種植物只不過是一種尋常花卉罷了。

明代的王世懋在《花疏》中寫道:春日裡看過芍藥花後,就數罌粟花最為繁茂豔麗了。罌粟花變化多樣,除了尋常的色彩——珊瑚紅色或紫紅色——甚至可以種出黃色、綠色的花。

清代的李漁更是將這一說法延展,他說:種植罌粟花的樂趣,在於多變,其他花年年栽種,一成不變;種罌粟花則不同,無論是花色還是花朵形態,每年都能出現預期之外的變化。李漁很喜歡罌粟花,他將牡丹、芍藥、罌粟這三種花卉,看作春夏交際時最值得觀賞的三類名花。

兩種基本款罌粟。圖片:tanja van den berg-niggendijker & seeks2dream / flickr

作為中國古代尋常的觀賞花卉,罌粟花以珊瑚紅色為正品,因而明初名臣程本立有詩句說:「珊瑚舊是王孫玦,瑪瑙猶疑內府盤。」不過在明代,觀賞花卉的品種逐漸豐富起來,栽培的罌粟也有了紫紅色、紅色、白色、淡粉色等各色品種。

罌粟原產於南歐,至少在唐朝時就已引入中國。陽春三月過盡,春花皆落,正是賞罌粟花的時節。說罌粟是春花之末也好,說它是夏花之初也好,總之古時觀賞罌粟花,通常是在季節更迭的時候。

白色和粉色的罌粟。圖片:Mojeagro & Lestat / wikimedia

明朝末年,屠本畯編寫的《瓶史月表》中,把罌粟被看作陰曆四月的「花客卿」——之所以不是主而是客卿,是因為罌粟畢竟是一種草本植物,不夠堅韌不拔,雖然美豔,卻少風骨,格調不太高雅,只能被當作芍藥花的婢女。

這種觀念自唐宋時就已根深蒂固,比如北宋的張翊在《花經》中,也只是把罌粟列作「七品三命」,雖然不是最低賤的草花,品格卻也不高。

罌粟真的能吃?

雖然罌粟傳至中國後,很快成為了觀賞花卉(格調高不高另說,至少是以花榮悅人了),但最初它很可能是作為食物引入中國的。比如罌粟的名字,其來源就是它的果實和種子,也源於它作為食物的屬性。

李時珍他老人家說,罌粟之所以叫罌粟,是因為「其實如罌子,其米如粟」。所謂「罌子」,就是小口的甕罐,罌粟果實如罐,種子形如粟米,由此得名。同時,它的種子雖然形如粟米,卻比粟米要小得多,因此又名「鶯粟」(古人常用體型小的動物在植物命名中來指代小,比如鼠、鶯、雀,「鶯桃」的名字很可能也是依此而來)。

罌粟種子和乾燥的果實。圖片:Avriette / wikimedia

罌粟的另一個別名叫「米囊花」,這就更容易理解了,因為它的果實就像一個米口袋。南宋詩人楊萬裡在《米囊花》詩中,以此意戲道:「鳥語蜂喧蝶亦忙,爭傳天詔詔花王。東皇羽衛無供給,探借春風十日糧。」掌管春天的大神東皇,他的衛隊啊儀仗隊啊糧食不夠吃了,就找花王牡丹來,說,你是花王,給我想個轍解決糧食問題。牡丹就把罌粟的果實當成米口袋,「借」給了東皇(說是植物小品,總覺得這詩裡還有什麼寓意,不能細想)。

新鮮的「米口袋」,割開後流出的白色汁液可能被用於罪惡的貿易。圖片:KGM007 / wikimedia

罌粟種子既然有「粟」的名號,本身確實是可以食用的,別名又叫「象谷」或者「御米」,古時醫家多以此入藥。由於產量不高,罌粟種子畢竟不能當作主流食品,比較精緻的吃法是將其研磨後食用,比如「罌粟湯」,是把罌粟種子研碎後,加蜂蜜製作成飲品。

罌粟籽特寫。圖片:Sanjay Acharya / wikimedia

南宋林洪編寫的《山家清供》中,有一道叫做「罌乳魚」的菜餚,「罌中粟淨洗磨乳,先以小粉置缸底,用絹囊濾乳下之,去清入釜,稍沸,亟灑淡醋收聚,仍入囊壓成塊,乃以小粉皮鋪甑內,下乳蒸熟,略以紅曲水灑,又少蒸取出,切作魚片,名『罌乳魚』」。大致的操作步驟,是將罌粟籽研磨後調製成米漿,點醋使之凝結成塊,再加紅曲蒸熟,切作魚片狀食用。

想看罌粟?去罌粟的老家吧

無論是觀花還是食用,如今在中國,想要找到罌粟都很難了,畢竟這是一種禁止栽種的植物。其實自元朝起,以罌粟提煉鴉片之法就自印度等地傳入中國,明代醫家就指出,鴉片可能會讓人吸食成癮;到了清代才有了抵制罌粟的運動。如今在中國,除植物園等科研、教育機構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是禁止栽種罌粟的。

罌粟原產於南歐,在歐洲其他地區也常見栽種。其實如今在歐洲,罌粟籽依然是常見食材,通常加入烘焙食品或醬料中以增加風味。我在英國啃過加了罌粟籽的硬麵包,在瑞士吃過撒了罌粟籽的烤菜,怎麼說呢,可能我的味覺比較遲鈍,覺得有沒有罌粟籽好像也沒多大區別,或許撒點芝麻也有類似的口感吧。

加入了罌粟籽醬的麵包卷。圖片:Ricardo Mertsch / wikimedia

罌粟籽的顏色也有不同。圖片:Zyance / wikimedia

在瑞士小鎮沃韋有一座食品博物館,我在博物館的花園裡曾拍了不少罌粟的照片。在歐洲人心目中,這就是一種傳統的可食植物;在蘇黎世、伯爾尼等地的植物園裡,罌粟也是栽種在農作物區的。當然可食之外,罌粟花也可以順帶用來觀賞——歐洲作為食物來源的罌粟,花通常是紫褐色的,和中國作為傳統花卉觀賞的珊瑚紅色罌粟略有區別。

瑞士沃韋的罌粟。圖片:天冬

如今在國內,隔三差五就有新聞報導說,「花友」因無知偶然得到了奇異種子,於是栽種了罌粟,甚至還有「花友」號稱種子是在路上撿的。

我很想問問,哪兒能撿到這玩意啊?又有哪個正常的「花友」,把來路不明的種子一種一大片呢?既然法律規定禁止種植,真的想看罌粟花,還是關注植物園的特展,或者去歐洲的罌粟老家看吧(友情提醒,今年北京植物園的罌粟特展已經結束了)。

觀賞罌粟的替代品

大概在十餘年前,有多起類似的真實事件發生:種花的正經花友被人舉報,說違法栽種罌粟,結果一看,種的是虞美人,或者是罌粟屬的其他觀賞花卉。罌粟本種雖是可以製作鴉片的原料,但罌粟屬的其他很多植物並不能用來提煉鴉片,它們都是靠譜的觀賞花卉。

早年間被誤認較多的是虞美人,熱心舉報的群眾不認識植物,所以曾經有過一陣子,不少了解植物的人都在不厭其煩地科普說,虞美人的莖和花莛上有明顯的毛,罌粟則光滑無毛,靠這個特徵很容易將兩者區分。

的花苞、花和果實,注意有明顯的毛。圖片:Alvesgaspar / wikimedia

後來冒出了一個「冰島罌粟」,在十幾年前作為新優花卉推廣,結果造成一些公園被熱心遊客舉報。如今冰島罌粟基本都被改稱「冰島虞美人」了,什麼也別說了,改名保平安。

冰島罌粟其實是野罌粟(Papaver nudicaule)的園藝品種。野罌粟通常僅開黃色花,冰島罌粟卻有紅、黃、橙、白等不同花色。因為有些冰島罌粟的品種,植株的毛較少,所以會被誤解——「這個沒毛,這個不是虞美人,這個是罌粟,舉報!」

不同顏色的「冰島罌粟」。圖片:M's photography / flickr

想要區分罌粟和野罌粟(冰島罌粟),其實可以看子房和果實的形態。罌粟的子房在花期就比較膨大,到了果期,果實像個敦實的小罐子;野罌粟(冰島罌粟)的子房細長,果實是瘦長的,而且果實上往往帶有明顯的毛。

野罌粟果實(左)和罌粟果實(右)。圖片:朱仁斌 / 中國植物圖像庫;needpix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6年第178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天冬。

原標題:《偶然撿到種子種出罌粟花?我讀書少別騙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罌粟花雖美,可不能亂種 壺鎮派出所對面探出罌粟花
    4月13日中午,壺鎮中心派出所的民警在派出所遠眺窗外時,意外發現了斜對面陽臺上探出的罌粟花。  當日中午時分,細心的壺鎮中心派出所民警在窗外遠眺時,意外發現斜對面的房屋樓頂有鮮豔的花朵異常好看。民警立馬意識到,這很可能是罌粟花。民警當即前往現場調查,結果頂樓房門上鎖。經聯繫房東王某後,打開房門的一剎那,映入眼帘的果然是一朵朵豔麗奪目的罌粟花,細數竟有38株。
  • 栽下「虞美人」卻被舉報種罌粟
    □紅豔豔的虞美人沿河開放晨報記者 楊眉 現場圖片□晨報記者 趙磊前晚,家住浦東大團鎮園藝村二墩某號的老陳感到特別鬱悶:有人舉報他將加工鴉片的罌粟種在了家門口。直到民警接報趕來後,才弄清這是一場誤會。原來,6年前,老陳從朋友那要來了觀賞花「虞美人」的種子,撒在自家花壇和河畔,僅僅為了美化環境,消除雜草。
  • 謠言坑人:無知蟹農在種上千株罌粟花,他的理由讓警察蜀黍驚呆了
    非法種植罌粟花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連日來,江蘇泰州興化市公安局大營派出所在暗訪調查的基礎上,對周邊鄉鎮罌粟花種植情況進行了摸底。民警一舉剷除了興化市新垛鎮新東村、大營鎮聯合村等多處種植的罌粟花。其中新垛鎮興東村的一處蟹塘邊共種植罌粟花達1149株。可笑的是,這個蟹塘的老闆童某竟然說,她種植罌粟花是用來驅鬼驅蛇的。在公安機關的教育下,童某認識到種植罌粟花的危害性,並在警方的幫助下徹底地將這些罌粟花剷除。
  • 這花不能種家裡,被人舉報就麻煩了,趕緊鏟掉!
    你知道嗎,有些植物不是你想種,就可以種的。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有個男子在路邊撿到幾顆「花」種子,就拿回家種了,結果被鄰居舉報,警察上門發現是罌粟。最後當然是被鏟掉了!
  • 搞笑段子: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哦這是居裡夫人?
    話說我大四川也開始下雪咯小時候發小拿泡泡糖來我家,我以為是糖就咽了。後來知道是泡泡糖,我哭著說會死人。發小抿了抿嘴一口氣把泡泡糖咽了。說要死一起死。我倆就做院子裡的板凳上等死。發小說他困了想睡覺,我覺得他快死了,我抽了他幾個嘴巴告訴他不能睡,不然醒不來了。後來我也有困意了。然後我倆就互相抽大嘴巴子。
  • 鬼罌粟,罌粟花中的機靈鬼!
    在一座公園裡的花壇裡,發現了一片色澤鮮豔的花兒,圍觀者忙著欣賞拍照,也有人輕聲嘀咕,這是什麼花啊?看著好像是罌粟,難道在加拿大,可以光明正大地種植罌粟嗎?我也很好奇,看著這些美麗嫵媚的花朵,除了拍照外,最想知道的就是:這些花到底是不是罌粟花?別急,識別花草我有奇招,就是我手機裡的「識花君」和「形色」君,有這兩個寶貝在手,什麼樣的花兒也難不倒我。
  • 冰島罌粟花是不是毒品 湖北、江西法院認定相反
    據查,2001年1月,湖北農婦嶽某將所購的冰島罌粟花種子撒在了自家對面的山坡上。5月,冰島罌粟開花了。鄰居見這花像是罌粟,就舉報給了當地派出所。5月15日,宜昌市伍家崗區公安局將山上的冰島罌粟花全部剷除,一共有13830株。5月15日到5月17日之間,民警對嶽某進行了3次訊問。以下是訊問筆錄:  問:知道公安機關為什麼傳喚你來嗎?
  • 花花世界 | 罌粟花
    別名:鴉片花、麗春花、舞草、百般嬌、賽牡丹、英雄花,花大豔麗,香氣濃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之一。象徵了十二星座中的天蠍座,原產小亞細亞、印度和伊朗。我國部分地區作為藥用植物有少量栽培。罌粟是罌粟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粉綠色,葉長橢圓形,抱莖而生;夏季開花,罌粟開的花朵大型而豔麗,有紅色、紫色、白色,向上開放。花早落,結球形蒴果實,內有細小而眾多種子。
  • 罌粟——惡之花
    毒品原植物危害大,罌粟不是蔬菜,也不是鮮花。種毒違法,種毒必鏟,種毒必究。罌粟在我國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中醫以罌粟殼入藥,處方又名「御米殼」或「罌殼」,在夏季「割煙」後採收,去蒂頭和種子,曬乾醋炒或蜜炙備用。罌粟殼性平味酸澀,有毒,內含嗎啡、可待因、那可汀、罌粟鹼等三十多種生物鹼,為鎮痛、止咳、止瀉藥,用於肺虛久咳不止、胸腹筋骨各種疼痛、久痢常瀉不止,民間還喜歡用罌粟殼來給雞、豬等禽畜防瘟、抗瘟。
  • 您認識罌粟嗎?千萬別把罌粟當作虞美人,誤種罌粟也是犯法
    現在在咱農村的確有一部分農民分不清罌粟和虞美人,像老張這樣的農民大有人在,因為兩種花長的的確是太像了,所以常被人們稱為「姊妹花」。本文就和大家來聊一聊罌粟和虞美人的區別吧,看看這兩個酷似「雙胞胎姐妹」的花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希望大家能從該文中了解一些罌粟和虞美人的區分方法,別一不小心把自己帶進了牢籠。一、莖葉的區別。
  • 男子在陽臺種了20多株罌粟 竟然是為了……
    網絡配圖聽說可以止痛,普陀區一市民徐某竟在自家陽臺種植了20多株罌粟近日,普陀區警方根據線索,及時找到徐某,將這些罌粟剷除。「我看見沈家門漁市大街一居民樓7樓種了很多罌粟花。」近日,普陀區警方接到市民舉報。民警立即趕到漁市大街展開調查,並找到了這戶居民。「那套居民樓是複式結構,樓上有個大陽臺。我們在陽臺發現,一花盆裡種植著20多株罌粟。」辦案民警介紹說,部分罌粟已開花。「我聽說這東西可以止痛,所以就種了一點。」
  • 《我的世界》如果有海洋館會出現哪些生物?我讀書少你別騙我
    海洋對於人類來說一直是一個難以探索的禁地,曾經有人說過人類對資源豐富的海洋了解遠不如太空,所以海洋館就成為我們能最貼近海洋生物的地方,那麼如果在《我的世界》裡建一座海洋館的話可能會出現什麼生物呢?通過它身邊的魷魚我們可以看出它巨大的體量,畢竟在傳說中它是可以輕鬆擊碎船隻的海怪,恐怕也只有《我的世界》才能造一個容納北海巨妖的水族館。吞島怪作者:morwik在世界各地都有身體巨大得像島嶼一樣的海中巨怪的傳說,但是卻沒有的巨大到足以吞噬島嶼的怪物,而吞島怪就彌補了這一空缺。
  • 虞美人罌粟花傻傻分不清,其實真的可以在家裡合法種罌粟花
    新聞報導:安徽省肥東縣有位85歲的老農民,因聽說很多中藥店高價收購罌粟果, 就在自家承包的責任地裡種了900 多棵罌粟。被發現後,涉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緩刑兩年, 並處罰金2000元,算是從輕處理,警察剷除了所有的罌粟植物。
  • 隴南也有大熊貓,網友:我讀書少,別騙我
    大家好,我是老徐,今天不聊風月,咱們繼續聊各地的特產美食。書接上回,上回老徐說到隴南-一個在北方的南方城市,網友紛紛留言,尤其是隴南當地的網友非常熱情,表達大美隴南歡迎你。也有很多網友可能對隴南不是很了解,來到這裡很是迷茫,究竟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啊?好的,老徐今天就來詳細說說。
  • 你能分清虞美人和罌粟花嗎?
    好多朋友誤把虞美人當做罌粟花,事實上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虞美人和罌粟同屬一科,從外形上看,虞美人和罌粟很相似,但實際上區別卻非常大。種植罌粟是違法的,大家千萬注意區分從植物體外觀上看,虞美人全株有明顯的毛刺,莖稈細長,分枝多而纖細,葉質較薄;而罌粟全株光滑、無毛刺,代之以白粉,其莖稈粗壯,分枝少,葉子厚實,罌粟的葉子基部抱莖,這點和虞美人區別很明顯。這是最好的區分這兩種植物的方法。
  • 野罌粟 | 草原上的「小太陽」
    冰島虞美人廣受歡迎,每年暮春和初夏盛花,它們花色豐富、花瓣輕薄,花莖高挑柔弱。春日的微風扶過,如有萬千彩蝶飛舞。虞美人不如冰島虞美人常見,常見顏色也僅有紅色一種。但這就足夠了,鮮紅的花瓣,總能讓人想起虞姬烏江自刎的悲壯。↑點擊圖片即可查看相關推文不過今天我要說的是野罌粟,它是虞美人和冰島虞美人在野外的同屬親戚。
  • 75歲老人誤種罌粟被判5年,家屬:直到被抓才知道種的不是花
    近日,江蘇連雲港網傳一75歲老奶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種下兩粒罌粟果實,於2020年9月19日被法院終審判決5年刑期。據公訴人陳詞,老人因被鄰居介紹稱罌粟開花很好看,要了兩個果實種下後就再沒有管理過,直到派出所檢查,清點出四千多棵。目前,老人被關押在看守所,即將被送往女子監獄。
  • 禁毒丨嚴禁種植罌粟,哪怕種一株也違法!
    禁毒丨嚴禁種植罌粟,哪怕種一株也違法!它,就是罌粟,哪怕種一株也是違法!「大衣哥」朱之文代言禁毒公益片《禁種罌粟》 什麼是罌粟?我們經常說的「罌粟」其實是鴉片罌粟,俗稱「大煙」。罌粟(大煙)最為引人矚目的特徵,是它那大而豔麗的花朵,以及膨大、有汁液的果實。
  • 您認識罌粟嗎?罌粟和虞美人不能傻傻分不清
    警方提醒,罌粟和大麻、古柯並稱為三大毒品原植物,我國法律規定,一株都不能種,種一株就是違法。罌粟和虞美人有啥區別,罌粟辨別指南來了生活中,因為罌粟和虞美人長得非常像,時常有人傻傻分不清,公安民警提醒:千萬別把罌粟當作虞美人,誤種罌粟也是「犯法」的。
  • 去年的鳳仙花種子我忘了種下
    去年國慶節,回到老家,剛好碰見鳳仙花的種子成熟了,輕輕一碰,爆裂開來,收集了百多粒,預備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可以欣然種下。然而,由於最近半年多來忙於創作,竟然忘了春天種下,甚至忘記了種子被我遺忘在了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