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石頭能看出什麼?
東方網11月8日消息:萬物真奇妙。喜歡較真的一對夫妻,竟然和一塊來自千島湖的石頭「槓」上了。別說,這一槓還真槓出了些許名頭——淳安古城淹在了千島湖底,千島湖又地處數億年前的海底。這個湖、這片海很可能海枯石爛幾番反覆……
較真勁始於10月3日,陳先生一家三口到千島湖姜家鎮龍川灣遊玩。景區的風光自然陶醉,路邊的石頭貌似也引人眼球。「石頭不是一塊一塊,而是一片一片的,用手輕輕一掰,石頭就被分成平整的切面。」妻子很少離開杭州城,對這樣的石頭十分好奇,於是拍下照片。
回家、上網、導照片……儘管「惡補」了不少巖石知識,妻子對照片中的石頭還是一知半解。11月6日她給本報好攝之友論壇發來照片求助:這樣的石頭叫什麼?有沒有開發價值?能不能據此判斷千島湖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一片海?
千島湖是湖,怎麼可能是海?
記者是一個地道的千島湖人,對於這樣的猜測,也十分好奇,於是聯繫上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邱鬱雙——他的回答結結實實給記者上了一課。
「5張圖片中的巖石都可以確定是頁巖,顏色黑一些的是矽質頁巖,其它的則是粉砂質頁巖。」邱工程師肯定,含矽質的頁巖較硬,較軟的則表明含泥質較多。「這些巖石在浙江很常見。」
常見歸常見,邱鬱雙接下來的話則是很有分量了——這些巖石生成在4億~5億年間,屬奧陶紀;這些頁巖也直接證明了現在的千島湖以前在海底!
千島湖以前在海底?湖在海裡?海裡有湖?如果把歷史疊加在一起,關係就有點錯亂。
邱鬱雙繼續解釋,這些能被輕易掰開的一層層的巖石構造叫層裡,其形成主要和巖石的礦物成分以及其所經受的地質作用有關。雖然不像樹木一樣有年輪,但在相同的環境下,越厚的巖層其沉積時間也越長。「和沉積巖層相對應,生物化石會較多出現。」他說浙江的頁巖以奧陶紀為最多,寒武紀和志留紀也有,其中以石炭紀和奧陶紀產出的化石較多。「千島湖那邊的巖石以沉積巖為主,年代跨度大,巖石種類多,化石較容易找到,但一般泥質巖中的化石很容易風化。」
記者也了解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在陳先生拍照片的姜家鎮龍川灣景區附近的甘塢村,曾發現了晚侏羅世魚化石,該化石與恐龍屬同一時代,距今已有1.5億年的歷史;上個月也有地質專家在千島湖石林景區考察時,陸續發現了海綿、珊瑚、蟲筳類等化石。專家們甚至判斷出海綿等動物,生活在溫暖的、水深在80至200米範圍內的海洋裡,化石的年齡竟然達到3億年。
「僅從目前的5張圖片,還無法得到更多線索,具體的判斷需要結合實地考察。」邱鬱雙說,頁巖也形成於湖泊、沼澤等環境,具體的成因環境比較複雜,如果要判斷目前的千島湖處在深海、淺海、濱海、湖泊等哪一處位置,還需要根據巖石的結構構造、礦物組成、古生物等才能準確確定。
邱鬱雙分析:「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千島湖的地域演變,由海到湖到陸地,可能反覆出現過多次。如果在實地進行古地理環境工作,如野外調查、巖石成分及年齡測定、古生物包括微古生物研究等,就能找到千島湖到底『海枯石爛』了幾次,『滄海桑田』了幾回。」
他覺得每一塊石頭都是一本不會說話的書,通過仔細觀察和研究,就能知道遠古的過去。
啥叫頁巖
頁巖是一種沉積巖,成分複雜,但都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狀的節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形成的巖石。
頁巖形成於靜水的環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於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帶,在海洋大陸架中也有頁巖的形成。
頁巖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巖中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