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湖南邵陽這個地方,以前是汪洋大海」。
還是在我童年時候,就常常聽到有老人這麼說。那時候聽起來,覺得十分神奇。因為在我們邵陽這裡,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各種山丘。有水的地方,除了資江、湘江河流等,連個較大的湖泊都沒有,怎麼有可能是汪洋大海?
心中疑惑,困擾了大半輩子,一直未有機緣得到明確答案。很想有一天,能夠解開這個謎團,我們邵陽,在很久很久以前,真的會是一片汪洋大海嗎?
查看資料,有相關描述。早在元古代震旦紀及其以前(6.1億年以前),邵陽境內一片汪洋,接受濱海碎屑物的沉積。其後在雪峰運動的影響下,原始的雪峰山脈形成,逐漸浮出水面,其餘大部分仍在水中。至古代志留紀前(距今4.4億年前),堆積一套屬於寒武——奧陶系的碎屑、泥質物,經加裡東運動,構成現代地貌的基本格架。嗣後,南部廣大地區地殼下降,又接受一套淺海相的碳酸鹽類及碎屑物的沉積,構成境內泥盆、石炭系兩個主要地層。距今1.9億年前中生代三迭紀末期,由於印支運動的影響,市境內伴隨一系列斷層發生,同時發生巖漿活動,使附近泥盆、石炭系地層隆起形成山地。後至中生代末白堊紀及下第三紀時期(距今0.67億年前),地殼運動加劇,燕山運動使原弧形構造重新組合完善。前期抬升的地層,再次褶皺變質,構成嶺壑縱橫交迭的山丘地貌骨架。同時南部,堆積巨厚的陸相碎屑物,在炎熱乾燥,半乾燥的古氣候條件下,形成一套紅色巖系,時兼有抬升,構成現代崗丘地貌骨架。從此,市境結束海浸環境。以後新構造運動與第四紀氣候的變化,又進行塑造加工,始成今日狀態。
根據這些描述,說明我們大邵陽這地方,曾經應該就是大海。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因為沒有親眼所見,所以始終是半信半疑,不能確信。
前些年,在朋友的影響下,我愛好上了奇石,開始加入尋找奇石的隊列。沒想到,在尋找奇石的過程中,就在我們邵陽本地,在自己住家的附近,我找到了各種各樣的遠古海生物化石。有各種海螺化石,扇貝化石,鮑魚化石,海百合化石,還有多種珊瑚化石等等。當看到這些各種各樣的海生物,就真實地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原來,我們邵陽這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真的是汪洋大海!
不再是神秘的傳說,也不再是胡亂想像猜測。這些來自幾億年前的海生物,就算變成了石頭,依然保持原貌,清晰可見!有些甚至完好無損,保存相當完整。它們就像神話,穿越幾億年,歷經無數風雨,依舊完美地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這是多麼神奇的事情!它們,讓我們眼見為實,從此確信無疑!我們大邵陽,以前是汪洋大海!
幾億年前的海螺,看起來與我們現在的海螺差別不大。
扇貝化石。這種形狀的扇貝,是不是現在還很常見?
鮑魚化石,跟現代鮑魚相比,相差無幾。
這塊珊瑚化石,很顯然屬於深海海洋生物。推算時間,估計最起碼也存在有4億多年的時間了。這塊化石形體巨大,造型相當奇特,非常漂亮。它又大又圓,直徑超過80cm,厚度將近40cm。重約六百多斤。是珊瑚化石中的巨無霸。它形狀保存十分完美,由內向外,呈圓圈形,並向四周發散管狀緊密生長狀態,沒有一點裂痕。據說每生長這樣 一圈,需歷時四百多年。細數下來,這個石頭都有好幾圈了,算算得要好幾千年才能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見過現代的很多種珊瑚,但像這種圓圈形,又由中心向四周,管狀發射生長的,還真是少見。
當時看到這塊化石的時候,是在一座不高的山上,開建公路挖出來的。幾個朋友幫忙,用大貨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回。 感覺它比一般石頭更沉一些。
一直想要給這塊十分罕見的,獨一無二的巨無霸,找一塊好料,配上精緻底座,將它立起來支好,那麼,它看上去就會像初升的太陽,光芒四射了。寓意旭日東升,前程似錦!
龍鳳相隨。珊瑚化石。
蜂窩化石。珊瑚。
金蟾。珊瑚化石。
這兩塊一大一小,長得一模一樣形狀的石頭,也是珊瑚化石。是在同一處同時發現的。像母子,但不可能,因為珊瑚是終生成長,沒有分裂。
最開始以為這一塊是竹根化石。其實它也是一種復體珊瑚。
單體珊瑚。
這長得跟牛角一樣了,也是單體珊瑚。
單體珊瑚。
含褐鐵成分鸚鵡螺化石。
海百合莖化石。
海百合莖化石。
腕足化石
腕足化石。
石炭紀石燕(貝類)化石。
金錢石又名富貴石,此石為海螺類化石。因其花紋狀為古幣,故名金錢石。
這麼多深海海洋生物化石,就出現在我們邵陽這塊土地。它們用最真實的原貌,向我們清清楚楚地印證和詮釋了邵陽這個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汪洋大海!
圖文:蔚然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