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國文
現在的夏天夜晚,人們各自窩在房間裡,打開空調或者電風扇,有的俯瞰手機自我娛樂,有的面朝彩電津津有味。我們這一輩的孩童時代,沒有電燈,沒有電扇,更沒有空調、彩電、智慧型手機……炎熱的夏天晚上,父母只好選擇屋外通風的地方,擱上門板,帶著孩子們納涼,一邊用芭蕉扇子扇著風,一邊指著天上的星星,教唱著數星星的兒歌。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釘銀釘。板上釘,亮晶晶,天上星星數不清。」把藍天比作青石板,把星星比作銀釘,多麼形象生動啊!
有時指著北鬥星唱道:「北天頂,七顆星,南北方向指得明。烏風陡暗現三次,汪洋大海指航程。」烏風陡暗,如東方言,指最黑暗的夜晚。據說北鬥星即使在最黑暗的夜裡,也要出現三次,過去航海的人就是依靠北鬥星來辨明方向的。
有時指著天頂上兩顆最亮的星星唱道:「頭頂上,兩顆星,一個前娘養,一個後娘生。前挑石頭重,後挑燈草輕。挑石趟過河,挑草風阻行。挑石得上岸,挑草紅眼瞪。後娘好後悔,不該心不正!」這兩顆星,一顆在銀河的東岸,一顆在銀河中間,而且顏色偏紅一些。兩邊又各有兩顆小星星,很像掛在扁擔兩頭,微微下垂著,河中的比河岸上的,下垂的厲害一些。過去多有前娘後娘之傳說,多數指責後娘心術不正。兒歌的作者巧妙地將這兩件事聯繫起來,將河岸上的星取名為石頭星,將河中的星取名為燈草星。燈草,是過去的一種作油燈燈芯的草,分量很輕。挑石頭的,雖然分量重,但是順利地蹚過了河,挑燈草的,雖然分量輕,但是遇到的風的阻力大,結果眼睛都撐紅了,扁擔壓彎了,還是淹在河中間。這是在勸人不要偏心眼。
其實這是牛郎織女星:「王母娘娘太狠心,牛郎織女淮河兩邊分。牛郎挑著兒和女,望著織女淚紛紛。七月初七喜鵲飛,搭成鵲橋牛織會。深夜裡,樹蔭下,偷聽到兩人悄悄話。」如東西部方言都把銀河說成淮河。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家喻戶曉。
有時指著南天的踏車星唱道:「南天門,踏車星,淮河水,車不贏。踏車平,水年成;踏車陡,旱年頭。」有時指著東西參商二星唱道:「一個參,一個商,一個升,一個降。一個升起天向晚,一個升起天將亮。兩星永遠不會面,兄弟別學參與商。」
到了入秋以後,又指著淮河唱道:「淮河南到北,淮河家去種蕎麥。紅梗兒,綠葉子,開白花,結黑籽。磨屑擀圪丁(粗麵條),三條合半斤,用勁一抽(方言讀「愁」),打個額頭。」「淮河東西摜,家家吃米飯。米飯香噴噴,唱歌小調你來聽。米飯好吃秧難栽,小曲好唱口難開。小寶貝,小乖乖,吃飽了不帶擓。」還有的唱道:「淮河東西摜,家家吃米飯。今年收成好,糧食堆成山,大家比一比,看誰扛得歡(方言「多」、「厲害」的意思)。」接著「一笆鬥,兩笆鬥,三笆鬥……」一口氣說下去,看誰說得多,誰就是贏家。實際上是在比賽肺合量和耐力,同時以此來體現豐收的喜悅與歡樂。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一晃已成白髮蒼蒼的老者,回憶起這一幕幕,別有一番風味。
本文由皓皓說吧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