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創作面臨尷尬 流行歌曲「乘虛而入」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兒歌創作面臨尷尬 流行歌曲「乘虛而入」

  兒歌是童心最好的保鮮劑,是弘揚真善美的載體。然而,當前我們的兒歌創作卻面臨著尷尬。面對這些現狀,我們不僅要發問,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兒歌,到底去哪兒了?

  幾天前,「世界兒歌日」在一片寂寥中過去。幾則反映兒歌現狀的報導,也並未驚起多少波瀾。對於這麼一個「舶來」且陌生的節日,人們不加注意或者忘卻本不奇怪,但是反思當下我們的兒歌創作,卻真的到了不能再漠視的時候。

  兒歌是童心最好的保鮮劑,是弘揚真善美的載體。然而,當前我們的兒歌創作卻面臨著尷尬。據《中國文化報》日前報導,「現在的孩子,大多還是唱著父輩甚至是祖輩傳下來的兒歌,有時為了提高英語水平也會學些英文兒歌,真正讓孩子們喜歡又流傳很廣的新兒歌並不多見。與此同時,流行歌曲卻『乘虛而入』,《嘻唰唰》、《老鼠愛大米》在小學校園中的傳唱率相當高,很多小學生歌舞活動的音樂採用流行音樂……」

  這的確是當前我國兒童歌曲的現狀。幼兒園裡多半是老兒歌和外國兒歌,小學中學唱的基本上就全是流行歌曲了。而成人世界的某些「神曲」,中小學生趨之若鶩的程度,有時讓大人們也為之咋舌。面對這些現狀,我們不僅要發問,屬於我們這個時代,屬於我們自己本民族的兒歌,到底去哪兒了?

  我們中國傳統的雅文化裡,專門為小孩創作的兒歌或者詩歌等作品本來就很少。民間文化中原本豐富的童謠、故事和歌謠,又因為鄉土中國的變遷而近乎絕跡。近百年來,新一代的知識分子吸收國外經驗和旋律,結合本民族語言特色,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兒歌。而如今卻在大眾文化的衝擊下,面臨後續無力的困境。

  反觀國外的兒歌,活潑有趣,種類繁多,且歷史悠久,又能新品不斷。像數年前風靡全球的《鱷魚寶貝》,講述一條小鱷魚的簡單故事,將童真、童聲、童趣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兒童中間流行,也徵服並感動了成人世界。

  為什麼我們不能創作出這樣的歌曲?其實如今我們的音樂人也創作了為數不少的兒歌,但不是像流行歌曲一樣,快餐化傾向嚴重,就是如同某些革命歌曲一樣,說教味太重,很難得到廣泛接受。要創作出高水平、傳唱廣的兒歌,不僅需要高水平的音樂素養,還要有對兒童認知和兒童心理有足夠的理解和認識。這需要音樂人靜下心來,長時間接觸和感悟兒童,真心為兒童創造和歌唱;也需要學前教育加強音樂教育方面的力量;還需要家庭、社會各界以及政府都一起關注兒歌和兒歌創作,建立有效的兒歌創作激勵機制。

  「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擁有三億數量的中國兒童,他們唱著什麼樣的歌曲長大,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未來社會的面貌。正如香港電影《麥兜噹噹伴我心》中的那位教音樂的校長所言,「小孩子的歌聲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一朵朵初開的花朵」。我們要享受花開的美妙,就要好好關注它、呵護它。

相關焦點

  • 今天還有屬於我們的兒歌嗎?
    兒歌是童心最好的保鮮劑,是弘揚真善美的載體。然而,當前我們的兒歌創作卻面臨著尷尬。面對這些現狀,我們不僅要發問,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兒歌,到底去哪兒了?  幾天前,「世界兒歌日」在一片寂寥中過去。幾則反映兒歌現狀的報導,也並未驚起多少波瀾。
  • 兒歌童謠少人問津 桂林孩子流行「灰色童謠」(圖)
    現在令人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確實太少,以至不少孩子都哼唱著流行歌曲。當流行歌曲、「灰色童謠」或調侃、或揶揄、或嘲諷、或宣洩的歌詞盛行於孩子們之中時,我們是否懷念逝去的童年,而憂心於孩子「沒有歌唱」的尷尬?究竟是現在的兒歌少了?還是兒童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叮咚,你的孩子需要的「新兒歌」來了!
    1月6日,用兒歌方式呈現的《叮叮咚咚毛毛鎮》將在各大平臺上線,希望能為國內的兒童音樂內容增添新鮮旋律。在此之前,其創作總監王雷分享了兒歌創作背後的內容邏輯。記者:像您剛剛說的,目前的兒歌很多是我們從十幾年前就聽的傳統兒歌,或者這幾年流行的抖音音樂,比如最早《小蘋果》這種人盡皆知的「神曲」,您認為什麼樣的兒歌的作品算是好的作品?王雷:為什麼像《小蘋果》,包括《喜唰唰》這樣的流行歌曲,會被一度當成兒歌來傳唱,我覺得也體現出來我們現在的新兒歌的市場的匱乏。
  • 抖音神曲風靡幼兒園,「10後」的兒歌哪裡找
    兒童為什麼不唱兒歌了?生活中,家長和老師們都感嘆唱得響的經典兒歌正越來越少,兒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正在逐漸缺失。「但我發現孩子唱這些流行歌曲,過陣子就忘了,而我們小時候學的經典歌曲,我現在還記得。」王女士說,實際上這反映了快餐式流行文化對於幼兒的影響,「大街小巷都在唱,小朋友也跟著唱,但其中很多歌曲缺乏內涵,只是滿足了當下的感官刺激,所謂的流行也只是曇花一現。」   王女士認為,兒歌應該有其針對性,要以簡單明快的語言和旋律表達兒童的心聲、傳遞某種價值觀或者是倡導向上的力量。
  • 小燕子,穿花衣——兒歌經典何以不朽?
    小燕子,穿花衣——兒歌經典何以不朽?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題:小燕子,穿花衣——兒歌經典何以不朽?詩作在《長江文藝》刊發後,被著名作曲家王雲階發現,二人千裡鴻雁傳書,共同創作了電影《護士日記》的主題曲《小燕子》,經演員王丹鳳在片中深情一唱,「小燕子」從此飛入千家萬戶。但是,靈感的背後,其實是生活裡的千錘百鍊。王路1922年出生於河南確山縣,輾轉奔波大半生,黃石成為其一生中工作時間最長、最留戀的地方。在這裡,他與愛人先後撫育三隻「小燕子」。
  • 翁清溪一生創作超過500首暢銷流行歌曲
    翁清溪一生創作超過500首暢銷流行歌曲   翁清溪被譽為「上世紀60年代群星會時期」的音樂教父,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多首名曲都出自他之手,其他像《愛神》《大眼睛》等也是他的經典創作。鳳飛飛、餘天、鍾鎮濤、張金利、青山、尤雅等都演唱過他的作品。  《自由時報》報導,翁清溪去年8月過世後,將著作權益全交由太太陳麗花繼承。
  • DJ黑桃A - 燕無歇remix | 2020中文DJ抖音流行歌曲排行榜創作MV
    DJ黑桃A - 燕無歇remix | 2020中文DJ抖音流行歌曲排行榜創作MV
  • 當代童謠面臨生存尷尬 孩子們愛傳「灰色童謠」
    當下,童謠的生存尷尬尖銳地擺在人們面前。正因為如此,探究童謠的生存現狀及其背後原因,也許正是時候。  外國童謠更受家長青睞  童謠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形式短小,語言單純,適合兒童傳誦。毛毛蟲童書館發起人、兒童閱讀推廣人郭驊說,有些童謠是孩子們自編自唱的,有些則是大人創作的。  當下的童謠生存狀況究竟如何?
  • 一首兒歌風靡全球 竟唱出了2.3億元的大生意!什麼操作
    韓國家長吳仁澤:現在的兒歌和我們小時候很不一樣,簡直像流行歌曲一樣讓人上癮,我也忍不住和孩子們一起唱。《鯊魚寶寶》不僅在韓國家喻戶曉,還通過網際網路的傳播在海外走紅。自從發布到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至今,累計點擊量日漸接近《江南Style》,這對於一首兒歌來說並不容易。
  • 優秀流行歌曲的三要素
    【摘要】曲、詞、人是流行歌曲最為基本的三要素。在曲的創作方面,要秉承「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藝術精神和美學傳統。在詞的創作方面,要反映時代精神、回應時代訴求、鼓舞民眾士氣。在音樂創作者方面,於內要注重藝術修養,創作面向未來的音樂;於外要忠於聽眾,創作面向大眾的音樂,注重正能量的弘揚和傳播。
  • 被低估的兒歌力量 兒歌究竟有多重要
    而我們隨口就能唱上幾句的兒歌,其實是一種被低估的教育方式。   一位兒童文學作家曾經說過「兒歌是知識的百寶袋,蘊藏著人類語言的珍珠……」兒歌語句精練,內容淺顯易懂,語言活潑節奏分明,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一種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的教育方式。   兒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究竟有怎樣的教育意義?
  • 兒歌不是只給小朋友聽的,來看看它在YouTube有多火
    這條兒歌視頻是一個37分鐘的兒歌合集,包含了13首兒歌。兒歌是巨頭視野之外的新戰場,這裡能誕生下一個巨頭嗎?兒歌不算一個大賽道,但這也意味著一個機會。在 YouTube Kids 公布的榜單上,我們能發現這些兒歌所屬的頻道大部分是新面孔。我們熟知的芝麻街只能排在第六,而迪士尼和小豬佩奇能上榜,並不是因為兒歌,而是動畫視頻。
  • 兒歌不是只給小朋友聽的,來看看它在YouTube 有多火
    這條兒歌視頻是一個37分鐘的兒歌合集,包含了13首兒歌。在榜單中絕大多數兒歌視頻都是這樣的兒歌合集。第二受歡迎的《ABC Song Learn English Alphabet for Children with Ryan! 》有23分鐘,排名第九的《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長度將近一小時。
  • 1980年的流行歌曲
    1980年的流行歌曲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經歷過1980年,如果有的話現在至少有40多歲了吧。如果你還記得當時的事情的話,那你一定還熟悉1980年的那些流行歌曲。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啟了流行歌曲的新篇章,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都市傷感的青春。一起來聽這首歌吧。昨日的故事,今天的回憶,誰沒有青春年少,誰沒有往日情懷。當你滿頭白髮,佇立在落日的斜暉之中,突然聽到從深邃記憶之中的曠野裡飄來這些歌曲,你還會抗拒塵封的歲月把你帶回到從前的時光嗎?
  • 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盛大來襲
    11月23日至27日,「光南故裡·音樂盛典」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將在金東區舉行。今年是施光南誕辰80周年,為了緬懷施光南先生,激勵當代音樂創作者、演唱者、愛好者傳承施光南謳歌時代的音樂精神,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服務長三角區域文化繁榮,打造錢塘江詩路文化帶重要節點品牌節慶活動,深入實施「人文富區」戰略,我區在成功舉辦兩屆施光南音樂節的基礎上,舉辦本次「光南故裡˙音樂盛典」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
  • @想成為科普作家的你 首屆「流行歌曲的科學密碼」徵文活動來啦
    星辰在線10月16日訊(通訊員 茄子 曾茜 張宇)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流行歌曲。事實上,大量流行歌曲也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例如周杰倫的《青花瓷》、鄧紫棋的《泡沫》等。如果藉助流行歌曲來開展科學知識的普及,一方面可以發動更廣泛的社會大眾來創作科普作品,讓大家明白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大家明白,找到合適的著眼點,創作科普作品其實很容易。
  • 誰來為方艙醫院兒歌定調
    《方艙醫院真神奇》這首兒歌突然就掉進輿論漩渦。  那麼它的歌詞說了什麼?主要是說方艙醫院既能治病還能教舞技,各種舞蹈鍛鍊身體,充滿歡樂氣息。  這有什麼問題嗎?沒有。但有人就是特別擅長挑刺。  首先,這首兒歌表達得對不對?這是一個事實問題。我們必須明白,方艙醫院不是抗疫的整體敘事,而是一個特定場景。住在方艙醫院的都是輕症患者,他們的快樂態度贏得國內外觀眾的讚譽,甚至鑽石公主號郵輪和伊朗方艙醫院等國外疫情發生地也歌之舞之。  如果對整個抗議敘事定調為歡樂也許不合適,但是,對一個特定的歡樂場景進行特定表達,沒必要如此撻伐。  其次,這首兒歌表達得好不好?這是一個審美問題。
  • 讓兒歌做你的教育小幫手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案例一:打噴嚏  奶奶過生日,媽媽做了豐盛的晚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寶寶全家人熱熱鬧鬧在一起高興用餐,吃著吃著,寶寶突然對著餐桌打了一個大噴嚏,雖然不是外人,但是爸爸媽媽還是為寶寶感到很尷尬
  • 「光南故裡·音樂盛典」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走進金東
    11月23日至27日,「光南故裡·音樂盛典」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將在金華市金義新區今年是施光南誕辰80周年,為了紀念和緬懷施光南先生,激勵當代音樂創作者、演唱者、愛好者傳承施光南謳歌時代的音樂精神,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服務長三角區域文化繁榮,打造錢塘江詩路文化帶重要節點品牌節慶活動,深入實施「人文富區」戰略,金東區在成功舉辦兩屆施光南音樂節的基礎上,舉辦本次「光南故裡˙音樂盛典」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
  • 讓兒歌在新時代繼續保持生命力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採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一首首伴隨著80後90後成長的高傳唱度兒歌,在00後的世界裡卻悄然淡出。為了讓兒歌在新時代繼續保持生命力,讓現在的孩子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兒歌,5月31日,由騰訊和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共同發起的「藝術行動」聯合QQ音樂、全民K歌共同啟動「藝術行動2019兒童音樂共創計劃」,為孩子們送上「六一」兒童節禮物。該計劃邀請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著名作曲家鮑元愷、國際鋼琴大師郎朗、音樂教育家周海宏老師等作為評委,並由青年歌手王俊凱作為「首席兒歌守護唱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