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在這裡死去

2020-12-04 騰訊網

(該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方,

古老的海洋曾在這裡死去,

生命迭代的遺蹟七零八落,

裸露於乾旱的地表。

如果你置身於此,

將分不清這是現代還是史前,

也分不清這是海洋還是沙漠,

你會感到時空在此處徹底錯亂。

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中,有一則故事與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內容出奇相似:在大峽谷公路上,兩位推銷員由於汽車拋錨被困無人曠野;而當夜幕降臨,兩人竟偶然目睹奇異之景,成群史前魚類「靈體」在「空氣海洋」中漂浮,曠野秒變海底,如同史前生物全部復活一般。

截選自《愛,死亡和機器人》第12集《古魚復甦》

兩人隨即被眼前一切驚呆,其中年輕的推銷員更沉迷流連其中。最終,他離奇喪命於無比瑰麗卻殺機四伏的「汪洋」。

是的,劇中的場景不僅僅是想像,

該劇的靈感很可能來源於一個真實地點:

那是位於埃及的某片死寂沙漠,

而在很久以前,

這裡曾汪洋萬裡,

無數魚類在此生息乃至消亡,

它的名字——鯨之谷。

埃及法尤姆省(Fayoum),開羅西南150公裡,鯨之谷。

撰文:TOM MUELLER

攝影:RICHARD BARNES

這具4700萬年歷史的慈母鯨化石骨骸出土於巴基斯坦,現存密西根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地下室。

3700萬年前,

古地中海的水域裡,

一頭足有15米長、闊口巨牙的夭矯巨獸

沉到海底死掉了。

幾百萬年過去,

大海漸漸消退,

從前的海床變沙漠,

風霜除去塵封於巨骨之上的砂巖與頁巖,

一個史前世界頓現眼前。

一頭古鯨的下顎從鯨之谷一道崖壁上伸出。圖中人物是古脊椎生物學家菲利普·金格裡奇。

埃及法尤姆省(Fayoum),開羅西南150公裡,已是日落的時分。密西根大學古脊椎生物學家菲利普·金格裡奇,站在這片叫做「鯨之谷」的沙漠中,看到了那具史前龍王鯨」脊柱。他身旁的沙地裡散落著鯊魚牙齒、海膽刺、巨型鯰魚化石。

龍王鯨復原圖

(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我張望這片沙漠的時候,

眼裡映出的卻是海洋。

——

金格裡奇不由驚嘆,

他剛剛找到了巨鯨骨骼一處關鍵部位——

鯨目的腿

龍王鯨的腿,小到根本不足以支撐它龐大的身軀。

龍王鯨確實是一種鯨,但它有兩條小巧的後腿,尺寸跟三歲小女孩兒的腿差不多,從腹側伸出,無法用於走路。現代的鯨是遊泳健將,要理解它們怎樣從四肢行走的陸生哺乳動物倒行逆施回到海洋——這條腿就是研究的關鍵,這應該是動物界最深奧的一次轉變。

這塊砂石的沉積層顯示了鯨之谷是如何在數百萬年前形成的。

鯨和其他所有陸生動物的共同祖先,是一種形似蜥蜴的扁頭四足動物,在約3.6億年前,它們從海中拖著身體來到了泥濘的岸邊。而鯨,則屬於極少數進化大反轉的哺乳動物,它把本適應陸地生活的身體又做了翻新,重新回到水中感知、進食、行動和交配。

這一巨大的轉型是怎樣完成的,就連最優秀的科學家都曾摸不著頭腦。這也是達爾文進化論中最具爭議的一個過程。他曾經在《物種起源》的第一版中嘗試對這個過程進行解釋,卻只引來一片嘲諷,因而不得不在後續的版本中刪除了這部分內容。

鯨之谷的管理員隊長穆罕默德·薩邁赫(左)和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後伊亞德·扎爾穆特一起重新拼合一具矛齒鯨的骨架。

20世紀70年代中期,

菲利普·金格裡奇接下了這樁挑戰。

經過了多年的探索,

時間已是80年代,

他把注意力鎖定在了鯨之谷

直到1989年

他和研究小組才「歪打正著」,

終於發現鯨與其陸生祖先之間的聯繫。

風沙把鯨之谷露出地面的石頭雕琢成奇異的形狀,埃及人稱之為泥獅或「踞坐的獅身人面像」。

埃及的鯨之谷,人們發現了上千隻古鯨骨架。

那是在考察快結束的時候,金格裡奇正在研究一副龍王鯨骨架,他找到了已知第一枚鯨類膝蓋骨,很快他找到了一根大腿骨、一塊脛骨和腓骨,以及構成腳和腳踝的一簇骨塊。最後一天,史密斯發現了一副完整纖細的腳趾,約2.5釐米長。

不管龍王鯨的小短腿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它們終究證實:鯨的祖先的確曾經在陸地上生活。

對龍王鯨的骨骸進行CT掃描,掃描後生成的圖像將用來建立數字模型,展現古鯨如何行動、遊泳和咀嚼。

金格裡奇和其他古生物學家相信鯨是中爪獸的後裔,但為了檢驗這一理論,他需要找到一塊特定的骨頭——踝骨。這是偶蹄類動物骨骼最突出的特徵,因為它呈異常的雙滑輪形,頂部和底部都有輪廓分明的凹槽,就像拉繩子用的滑輪上的凹槽一樣。

疑似鯨類祖先:中爪獸復原圖

圖源:wikia

遠遠望去,「貨幣蟲盆地」像泥灘一樣反射著光線,其實它的乾燥不亞於撒哈拉。它的名字得自沙土裡四處散落的硬幣狀化石。

貨幣蟲和其他方寸之間的沙漠遺珍,為了解早期鯨類的生生死死提供了重要線索。

2000年回到巴基斯坦後,金格裡奇和他的團隊終於找到了鯨類踝骨。那是兩塊難

得的骨頭,當把它們嵌到一起,就組成一塊完美的雙滑輪形踝骨。

從那時起,金格裡奇等幾位古生物學家開始逐顆牙齒、逐根腳趾地補全早期鯨類的整個進化故事:

多虧了菲利普·金格裡奇等科學家,鯨的化石記錄成了證明達爾文進化論的最佳個案,金格裡奇和團隊最終證明,達爾文是對的

在鯨之谷發現這具3700萬年前的龍王鯨骨骸時,它的吻部和尾巴分別從一座山丘的正反兩側戳了出來,身上覆蓋的巖石將它保存得非常完美。

在鯨之谷的某天夜裡,金格裡奇在滿天星鬥下離開營地,到稍遠的地方走了走,他展開手臂,擁抱黑暗中的地平線、布滿砂巖風雕,還有無數沉默古鯨的沙漠:

「置身於此,只要想像那些古鯨曾在這裡遊來遊去,想像它們怎樣生活,怎樣死亡,世界怎樣變遷,便會讓你感到似乎自我的精神正與更宏大的事物相連通,那是超乎尋常、超越一切的連通感。」

鯨之谷營地上方星空遼闊

相關焦點

  • 鯨落,鯨魚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一鯨落,萬物生
    當死亡降臨的時候,它龐大的屍體就會開始緩緩的下沉,最後沉沒到暗無天日的海底,最終這裡將會形成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因為一頭鯨魚的死亡而開始。接下來一些無脊椎動物和多毛類小型動物就會進入鯨落,它們會食用大型深海動物留下的殘餘部分,並且開始著手改善鯨落所在地的環境,準備在這裡定居。
  • 威海市環翠區:從草原到大海,藝術在這裡邂逅
    大海與草原一樣遼闊,卻有著不一樣的壯美,威海與鄂爾多斯同為文明城市,有著各自的特色歷史與文化。在黑水洋寫生基地、貓頭山觀景平臺,美麗壯闊的海景盡收眼底,陶醉了來自草原的客人們,大家紛紛舉起相機,拍照留念,感受不同的美和文化。
  • 大海的顏色和天空的顏色一樣,白色的浪花很搶眼,喜歡這裡的夜晚
    大地是白茫茫的,而在遠處的山上卻沒有積雪,這裡是居家旅行,外出遊玩,必看的一個景色,小編在看到這樣的景色後,恨不得再也不離開這裡,眼前的一切都像是一副仙境,太讓人喜歡了!美麗的景色,總是能讓人的心情變好。
  • 大海中瀕臨消失的藝術
    大海中瀕臨消失的藝術 談及珊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海深處盛開的一簇簇豔麗的花叢,然後就自然而然的給珊瑚打上了植物的標籤。
  • 這裡有360°全景觀光平臺,將大海的壯美,一覽無遺
    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港珠澳大橋像是在大海深處「穿針」,構築起世界級跨海通道在這裡,全視角看大橋 二層仙味餐廳 不誇張的說一句,在這裡
  • 流入大海的泥沙,為何沒使海床升高?原來這裡有道兩萬公裡的裂縫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流在流動的時候,會帶走一些泥沙,和大海聯通的所有河流最終都會把這些泥沙帶進大海裡,日積月累下來,海床應該會慢慢的增高,海平面也會上升。科學家們計算過,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約有150億噸,雖然這和大海132.2億億噸的重量相差很多,但是要知道地球已經形成幾十億年了,這樣算起來,地球上河裡帶入大海的泥沙早就應該有兩萬米的高度,海洋裡的水應該也會因此漫延到全世界各地,就連珠穆朗瑪峰都會被吞沒,但是海床的高度卻沒怎麼增加,就連現在的海平面上升也和泥沙無關,是因為溫室效應造成的兩極冰川融化所致,那麼那些泥沙到底都上哪裡去了
  • 特產譜之江中豪貴:兇殘食肉魚,一生只繁殖一次,產卵後悲壯死去
    傳說:奉玉帝旨意,從大海入駐黑龍江多年來,很多人都探秘這個魚種,為什麼它要從大海遊回到黑龍江裡?為什麼它叫大馬哈?為什麼它和赫哲人總關聯在一起?這裡面,有著一段神奇的傳說:當年,唐王東徵時,被敵軍圍困在黑龍江邊,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在瀕臨絕境時,焚表奏請玉皇大帝,尋求幫助。玉皇命東海龍王派一條龍,帶著魚去幫助唐王。這條龍就成為鎮守這條江的黑龍,黑龍江由此得名。
  • 那就來潿洲島吧,這裡有陽光、有沙灘、還有大海
    那就來潿洲島吧,這裡有陽光、有沙灘、還有大海不管你是不是喜歡冬天,它還是來了,在這個「起床困難戶」這樣的日子當中,你是蝸居過冬,還是不停尋找面向大海、春暖花開讓人嚮往的美景呢?對於很多住在北方的朋友,每每地談到大海、暖陽、還有沙灘、這些無疑對我們都充滿了誘惑,朋友,來北海旅遊吧,在這裡能夠放飛自我,還從而可以感受到無拘無束的生活,這裡給我們能夠擁有許多數不清的美好回憶!如果你有問「冬天天寒的時候,最應該去哪裡旅行呢?」
  • 大海的饋贈—美麗的寶螺
    這些神奇的生命,活著的時候絢麗多彩,死去之後還留下如此美麗的貝殼,這是大海真正的饋贈。
  • 冷知識更新,大海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水積攢的多了就會成為大家所見過的大海,大海一般都是藍色的,那可能就有人會問,為什麼海的顏色這麼明顯,水卻不是這樣呢?其實這是因為光的反射的原因。曾經有個報導的內容是,有一個人參加完喝水的比賽之後就死去了,原因就是那個人喝水喝多了,知道這個消息的人都很驚訝!
  • 最後一次擁抱大海,這是鯨魚一生最重要的儀式,一鯨落萬物生!
    大海我們都很熟悉,被人類稱之為母親,海洋裡孕育著無數的生命,可以說養育了萬物。在大海裡有這樣一種生物,它猶如一個活動的小島,是海洋食物鏈中最重要的一環,這個美麗的精靈就是----鯨魚。做為海洋裡的「哺乳動物」,鯨魚的體型龐大,已知體型最大的抹香鯨,成年體長可以達到20米以上。
  • 【大海的作文】大海的顏色
    大海的顏色是瓦藍瓦藍的。當海浪輕拂著白花花、亮晶晶的浪花衝刷著沙灘的時候,漫步於淺淺的海水中,讓大海親吻著我的小腳丫,打溼我的褲腳,那種涼絲絲的感覺真讓人陶醉。張開雙臂擁抱大海的廣闊,迎風奔跑,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大自然中也是能讓你清淨無憂忘記一切令人不高興的事。  大海的顏色是金黃色的。因為大海是太陽洗澡的地方,太陽那金色的光芒也隨著時間沉澱了下來。
  • 夢見死去的人什麼意思 女人老是夢見死去的人
    夢見死去的人什麼意思夢見一,新的開始的暗示。工作、戀愛上都可得到新的開始。一直以來困擾的問題也可能得到解決,是個好夢。夢見死去的人,表示可能會有一些不良惡習闖入你的生活,如果你無法堅持意志力,你會有某個程度的損失。
  • 大海的顏色比較淺,大自然真的很厲害,大多數的人都愛這裡
    很多的人都說,美好的景色也有著美好的寓意,很多的人都喜歡這樣的景色,大多數的人都愛這裡,離開這樣美麗的景色,說實話,心裡還有點不舍呢,喜歡這裡的小夥伴,還在那裡猶豫什麼呢?大家在閒得無聊的時候,真的可以去參觀一下這樣的建築物,非常的好看。
  • 羅弗巧樂卡,把大海做成工藝品
    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對於人類來說,大海神秘、美麗又充滿危險。海洋公園、海底世界,這些地方是孩子們探尋大海秘密的場所。新加坡S.E.A.海洋館是世界最大的海洋館之一,儲水量超過4500萬公升,這裡是800個物種、超過10萬個海洋動物的家園。但對於人類來說,這些只是浩瀚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為了進一步探索海洋深處的秘密。1995年,日本海溝號(無人潛水器)在世界上最深的深淵——馬裡亞納海溝進行了水深達10970米的潛航。
  • 編織田園與大海的夢幻徐聞
    徐聞,中國大陸最南端,與海南隔海相望,細軟的沙灘、風車陣陣、海天一色,遠離城市的喧囂,這裡有你追尋的自由、平靜與放鬆。這裡是「中國菠蘿之鄉」,一望無際的紅土地上30萬畝菠蘿苗隨風搖曳,海風徐徐,廣東最美地平線上,紅黃相間的菠蘿地、白色大風車、還有散落的村莊,構成一處不遜於北海道花田的田園風光。在這裡,你或許能悟透陶淵明筆下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能想像到那種忙裡偷閒的快樂。
  • 鯨落:一鯨落而萬物生,鯨魚的生命最後獻給大海的溫柔,讓人落淚
    鯨落指的是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屍體會緩慢沉入海底並在此過程中形成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鯨落」維持了有43種類12490個生物生物體的生存,促進了深海生命的繁榮,具有長期觀測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新的物種產生,所以說「一鯨落萬物生」,這也是大自然的因果循環。
  • 紀凌塵:你喜歡大海。李汶翰:我也喜歡大海。任豪:我是大海
    任豪髮長文回應趙溫柔,一個大海和月亮的故事:「所以太陽出來了,月亮離開了,大海也平靜如初。」 其實很好奇,明明一句「你喜歡大海,我愛過你」,即可達到同樣效果,為什麼說了這麼多的廢話? 紀凌塵:你喜歡大海 。李汶翰:我也喜歡大海 。任豪:我是大海。
  • 淡水魚無法在大海生存,那被黃河衝入大海的魚類,最終何去何從?
    淡水魚無法在大海生存,那被黃河衝入大海的魚類,最終何去何從?如果說黃河最終匯流如海,那生活在黃河中的淡水魚,是不是也一同流入大海,而淡水魚又怎麼在含鹽量甚高的大海中生存下來呢?或者去了其他的地方?它們何去何從?我們通過一種淡水魚來向大家解釋。
  • 鹽城人有了大海
    新華社記者 李燦 張展鵬     在中國萬裏海岸線上有個罕見現象:黃海之濱的江蘇省鹽城市,市區和5個沿海縣的縣城,都建在遠離海邊的地方,最近的距海26公裡,最遠的竟在70公裡之外,就像是在躲著大海!     千百年來,鹽城人對於大海既熱愛,又無奈。常常嘆息:「鹽城的海,醜灘薄水,靠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