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大海的泥沙,為何沒使海床升高?原來這裡有道兩萬公裡的裂縫

2020-12-05 輕紅造了個白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流在流動的時候,會帶走一些泥沙,和大海聯通的所有河流最終都會把這些泥沙帶進大海裡,日積月累下來,海床應該會慢慢的增高,海平面也會上升。

科學家們計算過,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約有150億噸,雖然這和大海132.2億億噸的重量相差很多,但是要知道地球已經形成幾十億年了,這樣算起來,地球上河裡帶入大海的泥沙早就應該有兩萬米的高度,海洋裡的水應該也會因此漫延到全世界各地,就連珠穆朗瑪峰都會被吞沒,但是海床的高度卻沒怎麼增加,就連現在的海平面上升也和泥沙無關,是因為溫室效應造成的兩極冰川融化所致,那麼那些泥沙到底都上哪裡去了?

科學家們也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如果這些泥沙沒有將海床升高,那就一定是去了別的什麼地方,也許海洋中應該有一個巨大的縫隙,流入海洋的泥沙全都從這個縫隙流進去了,但是這也不對,就算是有個縫隙,也應該有一定的深度,總有被填滿的時候吧,那海床不還是有被升高的危險嗎?於是科學家尋找了很久,終於知道這些泥沙都去哪裡了,它們統統流入了大西洋洋中脊的一個大峽谷裡,這個大峽谷全長19000公裡,寬達20公裡,比地球赤道的直徑還要長,相當於把地球分成了兩半,並且還在不斷的擴寬

科學家還發現,這個峽谷的兩側越近的地方形成的山脊就越新,越往兩端就越古老,原來是這裡會有地下熔巖流出,產生新的地殼,然後把老的地殼不斷的像兩邊推移,這個裂縫就越來越大,所以流進去的泥沙無法把這個大峽谷填滿,而這些泥沙還會在潛入地幔深處,然後地下的巖層一點一點的露出來,周而復始,所以就算是不斷的有泥沙被帶入地幔深處,地球表面的泥土也沒有減少,一直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

上面說了,這個大西洋洋中脊的這個峽谷還在不斷的拓寬,那當它到了一定地步以後,地球板塊會不會產生什麼變化?

當然會,這個峽谷如此擴寬下去,總有一天會吞沒整個大西洋,這裡就會從大洋變成陸地,如此非洲和歐洲就會相連在一起,地中海消失,澳洲板塊也不再是獨立的板塊,和亞洲板塊連在一起,這還遠遠不會結束,因為就算是海洋消失了,這裡還是會不斷的擴寬,然後整個大西洋中脊也將陷落下去,各個大陸互相靠攏,最後形成以整片大陸,整個過程需要2.5億年的時間,然後再經過一些地殼運動,這整片大陸再次分離成新的大陸,周而復始,一直循環。

不用想到時候人類怎麼辦,因為人類種群能不能延續到2.5億年以後還是一個未知數,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種群在地球的存活的時間能超過兩億年,恐龍種族如此龐大又強壯,也僅僅維持了1.6億年,從地球現在的環境狀況來看,人類能不能安然渡過溫室效應造成的環境變化還難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入海的泥沙沒有引起海平面上升?原來地球已被一條裂縫隔開
    在進入海洋時,河流都會攜帶一定數量的泥沙,那為什麼經過這麼長時間?大海的泥沙沒有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呢?是數量不夠,還是其他原因?根據科學家們的估計,每年流入海洋的泥沙約有150億噸,和浩翰的大海比,這數量似乎不足一提。
  • 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入海,為何不見海水上漲?這些泥沙究竟去哪了?
    看著日益漂浮著的海水,潮水洶湧,泥沙流入大海,大海貌似乎永遠都不會被泥沙填滿,流入大海的泥沙去哪了?有的外流河最後都是要入海的,而且不管它的水質如何,在進入海洋時,河流都會攜帶一定數量泥沙,那為什麼經過這麼長時間,大海的泥沙沒有造成海平面的上升?
  • 流入大海的泥沙去哪了?憑空消失了?海洋真是一個神奇地方!
    浩瀚無際的海洋又有多少個鮮活的小生命,它們靠水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在水中繁衍棲息,泥沙就是它們的床,離開了泥沙就不能存活,不能繼續生存。然而還是有大量流入大海的泥沙消失甚至已經看不見了,那麼這些泥沙又去哪去了呢?大自然是讓人捉摸不透的,也是無比的神秘的,泥沙流入大海,大海貌似永遠都不會被泥沙填滿似的,看著日益漂浮著的海水,潮水洶湧。這正是大自然的偉大。
  • 那些隨著河流流入大海的泥沙,最終都到哪去了?答案沒那麼簡單!
    那些隨著河流流入大海的泥沙,最終都到哪去了?答案沒那麼簡單!想起小時候寫的作文,對河流的描述都是水多麼多麼的清澈,能夠清晰地看到河底奇妙的世界。但是事實上,我國的河流已經很難有很清澈的河水。黃河、長江的含沙量都是巨大的。河流總是攜帶巨量泥土和沙石狂奔向大海。
  • 為何流入海裡的都「消失匿跡」?學者:不可能不知道地球「裂開了」!
    科學家們估計,流入海洋的沉積物應足以在海床上擴散20公裡厚的淤泥層。地球上最高的山峰與最低的海溝之間的距離約為20公裡,這意味著排入海洋的沉積物應填滿地球上的所有溝壑。它完全被海水覆蓋,成為一個超大的水球,深度達2448米,表面光滑。這個結論無疑是極其荒謬的,那麼排入大海的所有沙子都去了哪裡?
  • 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何國家不清理沉積的泥沙?說出來你別不信
    每一個國家應該都有自己的獨屬標誌和民族圖騰吧,感覺黃河就像是中國的一個符號一樣,幾字形的河流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最終流入渤海,它就像一個慈祥的母親一般哺育了華夏兒女
  • 黃河每年攜帶16億噸泥沙流入渤海,渤海會被它填平嗎?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全長5464公裡,因中華文明主要發源於此,故被譽為我們的母親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九個省份後最終流入渤海。眾所周知,黃河還以攜帶大量泥沙而聞名,古人云「黃河鬥水,泥居其七」,主要原因在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黃土土質非常鬆散,很容易被雨水和洪水衝刷,而且,當地的植被破壞嚴重,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每年,黃河都會攜帶近16億噸的泥沙匯入渤海。理論上,黃河攜帶的泥沙早應該把渤海填平了才對,為什麼渤海依然波濤洶湧呢?這就要從幾百萬年前說起了。
  • 加州外海的海床上,存在著深達3600米,長150多公裡的海底大峽谷
    但是我們從海底的地形圖上發現,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的近海大陸架上卻有著數條大峽谷(這裡還沒到板塊與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其中以蒙特利灣附近的蒙特利大峽谷群最為出名,因為大峽谷最深處達3600多米,它從蒙特利灣的的近海一直延伸到150公裡之外的大陸架外圍。那這個峽谷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 黃河、長江的水來自哪裡,它們每天流入大海,為什麼不會枯竭?
    黃河、長江的水來自哪裡,它們每天流入大海,為什麼不會枯竭?長江和黃河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來源,都是中國人民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都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這裡屬於內陸地帶,最終流入大海,那它們的水都來自哪裡,為什麼不會枯竭?
  • 視頻:南極冰架裂縫進一步擴大 科學家稱巨型冰山「很快」會形成
    冰架穩定性極為重要,因為它們可阻擋擱淺冰從內陸地區流入海洋。在拉森B冰架崩解之後,它的冰川支流流速變快,導致海平面有所上升。」近年來,針對該裂隙的加速擴張,英國MIDAS計劃(南極冰架融化影響研究項目)的研究人員已做了好幾次相關報告。近期數據顯示,裂隙部分寬度已達1.5公裡。
  • 海岸孕育資源,勝利油田由此而來,泥沙堆積形成河口三角洲
    此外,這裡是鹹水、淡水交匯之處,魚蝦貝蟹與底棲動物豐富,因此深得候鳥青睞,成為世界級的重要溼地。曾經在初冬時節到過東營—那個在黃河上建立起來的年輕城市。在黃河口自然保護區,我們爬到一座高高的瞭望塔上舉目四望。看到的景象,至今還記憶在我的心底。好像這世界還處在冥冥的洪荒中…天是那樣的高,地是那樣的闊而生命正是最初的純淨模樣,在這遼闊如海的土地上湧動。
  • 埋入海床的電纜跑出來「透氣」!各方「會診」確保崇明島冬季用電
    原來,長江口有兩根海纜,承載著110千伏的電壓,日夜為島上輸送著電力能源。但前不久,崇明海纜瞭望塔人員發現,退潮後的灘涂上,原本埋入海床的100多米電纜裸露出來了。獲悉情況後,國網上海電纜公司立刻組織各方面專家「會診」。「會診」發現,受洋流衝刷、海床變動等因素影響,覆蓋水下海纜的泥沙,也變淺了,總計需要保護的有2公裡長。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從源頭至信陽市淮濱縣洪河口以上為淮河上遊,長360公裡。洪河口以下至洪澤湖出口中渡為淮河中遊,長490公裡。中渡以下至三江營(江蘇揚州市江都區東南大江北岸)為淮河下遊,長150公裡。原來那段被侵佔的淮河入海河道因為泥沙淤積,成了地上懸河,時斷時續,我們稱之「廢黃河」,也叫黃河故道。 黃河任性奪淮,揮一揮衣袖又走了,卻留下一個爛攤子。據相關數據統計,從16世紀至新中國初期的450年中,平均每百年發生水災94次,水災非常嚴重。新中國成立後,淮河治理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淮河擁有五條河道可以入海。
  •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每年裹挾16億噸泥沙,為何千萬年沒有填平渤海
    原題: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發源於我國青海省中部偏南的三江源地區,自西向東蜿蜒約5464公裡、呈一個巨大的「幾」字形流入渤海。即便如此,黃河每年的泥沙只有約1/4在河口三角洲沉積,絕大部分泥沙隨著下遊地勢平緩水流降低而在河床淤積,使得河床抬高成為「地上河」,而黃河徑流量的減少則加劇了河道的淤積。另外也可以通過渤海的庫容、地質結構以及與外海水體交換等來分析一下黃河泥沙對渤海的影響。
  • 黃河已成「地上河」,國家為何不把泥沙清理走?
    黃河已成「地上河」,國家為何不把泥沙清理走?文/小海專注歷史故事小編想要問大家知道問題,我們國家的兩條主要的河流是什麼?這個問題很簡單,大家應該都知道,是黃河和長江。那麼素來有母親河之稱的河流是哪個?不過,相信大家也知道,黃河因為泥沙堆積太多,部分地方已經成為了非常危險的「地上河」,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危險,為何國家不把沉積在河底的泥沙給全部清理出來呢?小編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來給大家說叨說叨。首先,大家聽過《回到拉薩》這首歌沒?這首歌中有一句「爬過了唐古拉山」這句歌詞中的唐古拉山,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河,黃河的發源地!
  • 東電使用特殊材料阻止高輻射汙水繼續排進大海
    東方網4月3日消息: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二號機組的含高濃度輻射物質積水2日確認已通過混凝土牆壁的裂縫滲出反應堆,直接流入太平洋。在使用混凝土堵漏措施失敗之後,東京電力公司決定從3日下午開始使用能夠吸收水分的特殊材料阻止高輻射汙水繼續排放進大海。
  • 黃河每天有大量淡水流入大海,裡面的淡水魚都去哪了?怎樣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黃河中會有大量的淡水魚存在,黃河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海,是不是會讓很多淡水魚衝入?這些魚類怎樣辦?都去哪了?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魚群都會進行定期的洄遊。有的魚類為了生存會遊上千公裡,主要是為了找尋最合適的產卵場所和環境。如果不能完成洄遊,相關群體就會遭到破壞,有可能危機物種存在。在黃河中的魚類洄遊一般是生殖洄遊。這種方式也是因為魚類品種而定,有的要從外海遊向近岸,有的要從海洋向江河洄遊,還有從江河下遊遊向上遊的等等。
  • 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
    原標題: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黃河從這裡入海,石油之城,生態之城,中國東營。」經常看中央一套的朋友對這一句宣傳語都不會陌生。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穿越9個省(區),流程5464公裡,最終於東營市境入海。
  • 大海在這裡死去
    (該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方, 古老的海洋曾在這裡死去是的,劇中的場景不僅僅是想像, 該劇的靈感很可能來源於一個真實地點: 那是位於埃及的某片死寂沙漠, 而在很久以前, 這裡曾汪洋萬裡